第414章魯肅之謀

當高順拉起魯肅的時候,高順高興開懷大笑,而魯肅卻感動的熱淚盈眶。

高順的一拜,讓魯肅拜主,讓魯肅感受到主公對他的重視,對於這種知遇之恩,其必以生死相報。

魯肅再次拜道:“得主公賞識,乃肅之榮幸!”

高順前世最佩服的漢末名士便是魯肅,只有他纔是東吳的戰略家,是三國時代最精明的人,因爲三國便是他謀劃,並促成的,而周瑜等人僅是戰術家,若是沒有魯肅,便沒有三國,諸葛亮的隆中對便成爲一紙空談,現在魯肅拜主了,高順當然想聽聽他的戰略規劃,便說道:“哈哈哈,子敬快坐,請爲順仔細籌劃!”

魯肅嚴肅的說道:“主公,剛纔是肅孟浪了,若要仔細籌劃,務必完全瞭解將軍府的真實實力纔好,而肅對將軍府所屬實力只瞭解皮毛,不敢妄言!”

“試說之!”

“主公,軍國大事,豈能兒戲?”

“那好,我先給你介紹一下總體情況,然後再分析。”

“是,主公!”

“將軍府下轄冀州、幷州、幽州和涼州,又從中分出了雍州、平州和安州,另外還有青州和三輔地區,以及由兗州和豫州的部分州郡組成的兗州;地盤不小,人口衆多,皆爲富庶之地,即便偏遠的邊疆郡縣,也因提供牛羊戰馬等牲畜而致富,子敬大可不必爲錢糧操心;至於軍隊,現在涼州和三輔地區有六萬騎兵,雍州有三萬騎兵,安州、幽州、平州各有三萬五千騎兵,幷州有五萬騎兵,青州和兗州有六萬騎兵,步兵根據各地情況不同,數量不等,這些軍隊由各地州牧和軍師率領,歸將軍府管轄;冀州有七萬騎兵,歸將軍府直轄;沿邊各郡還有兩千五百騎兵和三千步兵,歸邊疆太守和都尉管轄。”

魯肅聽完心中一驚,關於巨大的地盤,他此前有所耳聞,現在得到證實;主公敢放言不必擔心錢糧之事,與傳言的冠軍侯富可敵國極爲吻合!

而軍隊的實力,卻遠遠超出他的估計,這需要多少錢糧來供養啊!

只是騎兵就有近四十萬,步兵至少有相同的數量。

既然有如此實力,何懼董卓?

魯肅高興的說道:“主公,既然有如此實力,何不揮兵南下,董卓旦夕可滅,何懼中原軍閥?”

“哈哈哈,子敬,攘內必先安外,沒有穩定的周邊環境,邊郡之兵不好參與中原之爭,否則,那些蠻夷會趁機搗亂,拖後腿,甚至爲董卓和中原軍閥所利用。”

魯肅急了,說道:“主公,時不我待,我們在穩定的時候,董卓和中原軍閥也在發展,不若統一中原後再慢慢發展,最後再圖謀周邊。”

果然,魯肅與戲志纔等人皆不知系統的存在,所以做出相同的判斷,這不能怪他們,於是說道:“軍師祭酒與各州軍師探討後做出最終決定,兩年內穩定內部,明年務必平定涼州,消滅遼東郡烏桓部落,然後揮兵南下!而且現在正大力發展水軍,爲佔領江南做準備。”

魯肅心中震驚,原來公主考慮的如此長遠,安排的如此周密,幸虧投靠了主公,不過他比以前更加疑慮,爲何公主會把他與如此多的知名士人請來,他還未及弱冠,沒有任何名氣,主公是如何知道他的?

不過主公如此安排,穩定邊郡之後,將兵力收縮,迅速佔領潼關、函谷關,平州、幽州、安州和幷州的大軍可南下,既解決了兵力分散的問題,又消除了佔線過長的弊端,且後勤補給將更加輕鬆;那時候憑藉經歷戰火考驗的精兵強將,趁大勝之威,南下中原,將一路勢如破竹,無人能敵。

果然是完美的規劃。

見魯肅在沉思,高順問道:“子敬下一步有何打算?”

魯肅回過神來,心想,各州皆有優秀軍師,將軍府也不乏智者,否則也設計不出如此宏大的規劃;以他的年齡、閱歷和出身,皆不佔優勢,不若獨闢蹊徑,開創一新的佔線,於是說道:“主公,肅對北疆不熟悉,希望到軍隊中鍛鍊一陣,對北疆總體上有個瞭解,然後希望主公能將肅安排在荊、揚地區,將來可協助主公佔領那些地區;主公的官兵以騎兵爲主,且都是北方人,不習南方環境,不利於在南方作戰,務必提前在荊、揚地區佔一塊地盤,提前練兵;外人皆不知道肅投靠主公,這對主公來說非常有利,對肅來說也是一難得的機會。”

高順沒想到魯肅會如此想,在他的印象中,魯肅更擅長戰略規劃,若是執行如此計劃,豈不大材小用?

仔細想來,魯肅還是太年輕了。

不過這個計劃要是執行好了,將會發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別是在沿江或者沿海地區修建港口、碼頭,將非常有利於將來南下軍隊的後勤補給。

於是,高順說道:“不錯,子敬的想法不錯,不過具體如何執行呢?以何處爲落腳點呢?”

魯肅也感覺這非常困難,還是堅定的說道:“必須是沿海或者沿江的郡縣,水軍必不可少!具體地點,需要主公向朝廷申請。”

想法與高順相似,讓高順感到很欣慰。

不過現在荊州、揚州的州郡皆有主,即便有朝廷的任命,也很難上任,這讓高順非常爲難。

突然,高順靈機一動,問道:“既然荊、揚地區暫時不方便,可否先在徐州落腳?順與徐州刺史陶先生關係匪淺,廣陵郡北有淮河,南有長江,發展水軍非常便利,且方便後勤補給。”

魯肅大喜,笑道:“哈哈,太好了,主公,肅的家便在下邳國東城縣,地處下邳國、九江郡和廣陵郡之間,肅對周圍情況非常熟悉,以廣陵郡爲基業,招納賢才、建設水軍、和步兵、發展民生,可西擊袁術,南下江東,實在太理想了。”

高順一聽,非常尷尬,解釋道:“子敬有所不知,今年劉備、孫堅、曹豹等人混戰於淮河地區,東城縣到盱眙縣之間爲主戰場,估計此刻已破敗不堪;子敬的家肯定也遭戰火波及,等穩定後,順一定爲子敬修築一座豪華宅院。”

“哈哈,主公過濾了,一座宅院,何足掛齒,再說了,肅早已把基地設在深山中,肯定保存完好。”

既然如此,高順便放心了,考慮到魯肅未及弱冠,便說道:“我向陶刺史要廣陵郡,以錢糧補徐州的損失,順會安排一位太守,子敬可任郡丞兼軍師,實際工作以子敬爲主,兩年後子敬再接任太守之職。”

魯肅大喜,按照他豪族的出身,頂多從事郡縣小吏,熬到中年,能做到郡丞、主薄已是僥倖,年老時做到太守之位,便是最好的結局,現在主公能在他成年後便做太守,實在太令他激動了,忙拜謝道:“謝主公信任,肅絕不辱使命!定爲主公組建一支強大的水軍部隊和英勇善戰的步兵部隊。”

隨後兩人又商定了一些細節內容,魯肅執筆,給審配、房良和陶謙各寫信一封,然後派遣一位高級文官和數位高級武官,以及幾十位中級、初級文官和數百位中級、初級武官,以及五百水兵,隨魯肅一起秘密前往廣陵郡。

給審配的信是讓他出使徐州,索要廣陵郡;給房良的信是要求其爲魯肅提供最大的幫助;給陶謙的信是陳述厲害關係,避免徐州與袁術發生衝突,以及高順承諾的錢糧等補償,要求把淮河以南的地區盡歸廣陵郡,廣陵郡淮河以北的地盤歸下邳國,這樣的話便於防禦和管理。

高順相信,陶謙肯定會同意高順的方案,這樣的話陶謙沒有損失,既甩掉了廣陵郡這個沉重的包袱,其安全性又大大增加。

高順更期待,魯肅在廣陵郡打開一新的局面,幫助他實行戰略上先佔揚州的目標。

第104章搬遷郡治第228章暴亂四起第653章再次出海第12章滿載而歸第56章接風洗塵第48章匈奴贖人第569章馬踏西域(下)第166章卜己敗逃第441章趙雲發威第617章征伐非洲第197章徵北將軍第272章劉宏狂喜第2章喜獲系統第134章再次招兵(四更)第451章宗建之憂第290章李肅建議第352章袁紹謀劃第83章王允籌劃195高順面聖第370章審配的強勢第554章高順的良策第543章劉備逃跑第489章劉繇的抵抗第274章華佗到來第100章出發赴任第227章拜會郭縕第161章張角後事(上)第642章正面對決第371章憋屈的董卓第359章魏續的選擇第347章繁忙的高順第124章匈奴備戰第171章高順佈局第400章陳國獨立第386章高順陽謀第451章宗建之憂第302章又是一年第361章潘鳳陣斬華雄第532章曹操之策第601章麴義反叛第646章大獲全勝(下)第157章鉅鹿對峙第224章朝廷封賞第72章戰後獎勵第51章高順賜字第208章連建五城第616章殘酷殺戮第68章圍敵練兵第426章笮融再叛(上)第124章匈奴備戰165章救援北海第579章李傕、郭汜之亂第280章高度酒精第41章杜邊出使第510章袁紹自殺第464章董卓以退爲進第437章武都郡戰略第136章張角計劃(二更)第516章裝備連弩第565章出征前的準備第62章戰前安排第557章收復酒泉郡(上)第357章戲志才之謀(下)第338章戲志才和郭嘉第415章幷州大族第421章精明的審配第374章兗州之爭第331章先登出擊第50章左豐到來第80章完全歸心第621章重建安息帝國第536章張繡投降第360章華雄發威(下)第532章曹操之策第364章智者雲集第27章悠閒生活195高順面聖第11章初次升級第377章中原局勢第46章曹性到來第310章混亂局勢第194章盧植獻計第445章趙雲施政(上)第374章兗州之爭第81章栽贓嫁禍第610章國內情況第618章連升六級第115章關羽參軍第642章正面對決第297章北疆異動第303章商業調整第311章鮮卑南下第318章低調生活第649章皇帝的決定第569章馬踏西域(下)第433章公孫家族第365章諸人心態第296章房良改革第376章劉岱殉國第346章權傾朝野
第104章搬遷郡治第228章暴亂四起第653章再次出海第12章滿載而歸第56章接風洗塵第48章匈奴贖人第569章馬踏西域(下)第166章卜己敗逃第441章趙雲發威第617章征伐非洲第197章徵北將軍第272章劉宏狂喜第2章喜獲系統第134章再次招兵(四更)第451章宗建之憂第290章李肅建議第352章袁紹謀劃第83章王允籌劃195高順面聖第370章審配的強勢第554章高順的良策第543章劉備逃跑第489章劉繇的抵抗第274章華佗到來第100章出發赴任第227章拜會郭縕第161章張角後事(上)第642章正面對決第371章憋屈的董卓第359章魏續的選擇第347章繁忙的高順第124章匈奴備戰第171章高順佈局第400章陳國獨立第386章高順陽謀第451章宗建之憂第302章又是一年第361章潘鳳陣斬華雄第532章曹操之策第601章麴義反叛第646章大獲全勝(下)第157章鉅鹿對峙第224章朝廷封賞第72章戰後獎勵第51章高順賜字第208章連建五城第616章殘酷殺戮第68章圍敵練兵第426章笮融再叛(上)第124章匈奴備戰165章救援北海第579章李傕、郭汜之亂第280章高度酒精第41章杜邊出使第510章袁紹自殺第464章董卓以退爲進第437章武都郡戰略第136章張角計劃(二更)第516章裝備連弩第565章出征前的準備第62章戰前安排第557章收復酒泉郡(上)第357章戲志才之謀(下)第338章戲志才和郭嘉第415章幷州大族第421章精明的審配第374章兗州之爭第331章先登出擊第50章左豐到來第80章完全歸心第621章重建安息帝國第536章張繡投降第360章華雄發威(下)第532章曹操之策第364章智者雲集第27章悠閒生活195高順面聖第11章初次升級第377章中原局勢第46章曹性到來第310章混亂局勢第194章盧植獻計第445章趙雲施政(上)第374章兗州之爭第81章栽贓嫁禍第610章國內情況第618章連升六級第115章關羽參軍第642章正面對決第297章北疆異動第303章商業調整第311章鮮卑南下第318章低調生活第649章皇帝的決定第569章馬踏西域(下)第433章公孫家族第365章諸人心態第296章房良改革第376章劉岱殉國第346章權傾朝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