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建設晉國

從高順的系統地圖上看,五百公里範圍內,根據顯示的紅點數量估計,當地的蠻夷數量不足十萬人,且都是以部落形式分散居住;從消滅的邑盧沒國來看,全國臣民不足一萬人,實力太弱小了。

高順所擔心的是雲貴這塊,若是漢人在那邊控制不嚴,出現新的國家的話,緬甸是首當其衝的受害者,他們打不過中原,卻可以南侵緬甸地區。

至於山區裡的那些衆多的蠻族,高順卻不太重視,等建立國家後,宣佈非漢人皆爲奴隸,他們這麼分散,人口數量又少,在被逐漸抓捕爲奴的情況下,他們的實力只會越來越弱,根本不會對晉國構成威脅。

於是,高順最終下定決心,採納馬貴的建議,任命二皇子高弘熙爲晉王,在此建立晉國;現在的晉城改名爲南都城。

對於晉國都城的位置,高順費了一番腦筋,最終選擇在後世的曼德勒所在地,這樣的話既能避開來自海洋上的威脅,也能阻擋來自北部山區內蠻夷的攻擊,同時便於防禦來自西部和東部的蠻夷勢力;更重要的是中部和北部地區降雨少一些,不像沿海地區那麼潮溼,氣候更適合人類居住,且那裡還是礦產區,幾乎所有的礦產皆集中在北部山區,定都曼德勒地區能便於就近開發;而當時的南部地區河道、沼澤遍佈,瘴氣從生,還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要建設成優良的產糧區,還需要衆多奴隸的不懈努力。

於是,高順令衆人在晉城等候,他與李強、馬貴等人率兵北上。

先是在後世興實達的地方建設了一座小城,與陽光城相似,邊長爲兩裡,在這裡,高順留下了兩千高級步兵和一千高級騎兵。

在後世卑謬所在地建設了一座大城,命名爲中都城,邊長爲六裡,與南都城的規模一樣,在這裡留下了五千高級步兵和兩千高級騎兵,以及兩千各類工匠。

由於這裡是他孫子的王國,所以,高順捨得花力氣建設,更捨得留下重兵。

高順繼續北上,又在後世東圭和蒲甘建設了兩座小城,邊長爲兩裡,各留下三千官兵。

待到達曼德勒地區,高順在這裡建設最大的城池,邊長爲七裡,高近五丈,又大又堅固,命名爲晉城。

在這裡高順留下了一萬高級步兵,五千高級騎兵,兩萬初級步兵和五千初級騎兵和一萬工匠;另有三位長槍兵當做百姓,主要工作是耕作。

又在晉城的東部、北部和西部百里左右各建設一座縣城,作爲晉城的防護城,每城邊長皆爲兩裡。

經過高順的努力建設,都城周圍已與中原的郡城相媲美了;不僅城內規劃合理,街道筆直整齊,而且已建立了衆多的作坊;在城市周邊山區已尋得銅礦和鐵礦,所抓的許多奴隸在挖礦,還有些奴隸協助工匠冶煉銅、鐵,不僅能鑄造銅錢了,還能製作武器、鎧甲和鐵製農具了;陶器的質量雖然比不上中原,但是足夠當地使用了。

更多的奴隸在開墾荒地,或者按照漢人的要求耕種;這裡不僅適合種植大豆、小麥等農作物,也適合種植棉花。

在南下的過程中,高順又在後世密鐵拉、東枝、東籲、彪關等四地修築了小城;其中密鐵拉所在的城池爲鎮中城,東枝所在的城爲鎮東城。

在各城的駐軍皆配有媳婦,各城也都配有數量不菲的工匠。

且高順一邊走,一邊修路,皆爲寬闊的石板馬路。

待高順與衆人返回南都城的時候,已是兩年之後了,即便如此,高順還感覺建設的不夠完美,城池數量太少,防護不夠。

爲了加強對孫子的保護,高順在返回南都的時候,還專門放出了一千兩百陷陣營士兵,作爲孫子的護衛。

框架已經搭起來了,此後的建設就看孫子的能力和水平了;高順爲了孫子的安全,利用積分,將孫子的智力提高到95,又爲孫子配了一位系統女子爲妻,她的智力和政治當於高級文官的水平,高順估計,他們的子孫定不會差。

高順感覺還是不保險,又花費一年的時間,在後世勃生之地建設了鎮西城,在後世毛淡棉的地方建設了鎮南城;又把陽光城又建設成了堅固的水城,作爲水軍的駐紮地,配備了強大的水軍,實力比漢城國高明的水軍強大幾倍。

併爲孫子配備了五十位高級文武官和三百位中級文武官,以及數量衆多的初級文武官員。

高順對晉國的付出,令李強、高偉、秦關等人眼紅,這可比簡陋的向魏國和漢城國等強大太多了。

高弘熙內心非常激動,晉國的基礎實在是太好了

此時,孫子高弘熙已二十歲了,高順終於放心了,晉國不僅有十多座堅固的城池,還有數量衆多的軍隊,單是軍隊的數量就超過當地蠻夷的數量了,孫子在此絕不會再有危險了。

隨後高順便帶領衆人踏上了新的征程;花費了這麼多時間,衆人已等急了,高順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在高順等人離去後,晉國國王高弘熙立即按照高順的指點,派出使者出使向魏國、漢城國等,建立聯繫;並派人返回國內,向現在的皇帝彙報當地的情況,希望獲得父親對他的支援,特別是移民和貿易。

這時,向魏國和漢城國等早已派使者到達魏國,並上貢朝廷。

南吳和南秦兩國更是獲得了周飛和房良的全力支持,從人力和財力上給兩個王國很大的幫助。

南越國和向魏國也獲得了他們家族的支持,畢竟他們的父親還跟隨高順征戰,他們的母親還在國內,照樣給予他們很大的支持。

各個王國的地盤如此之大,很多都超過國內一州了,令那些沒有來的弟弟們極爲羨慕,就是那些準備繼承爵位的人也很嫉妒,他們的爵位與國王之位相比,差距實在太大了;在他們看來,即便這些王國現在還很落後,只要有地盤,有軍隊,早晚會發展壯大的。

這些王國與國內的聯繫不斷,人員交流也非常頻繁,這大大促進了航海業的發展,人們不再畏懼大海。

諸多王國建立的消息在魏國傳播開了,國內連普通百姓都瞭解到這邊的情況,移民成爲一種趨勢,有人是主動前來,有人是被動前來。

由於國內打壓士族,對土地實行累進稅,這也促使很多大家族前來尋求機會,爲家族留條後路。

大量土著被販運回國內爲奴,很多俠客視此爲發財的機會,組建小隊來捉拿土著,販運回國內,大發橫財;搞航運的船商從中獲利,沿途的港口也從中獲利,形成一龐大的利益鏈條。

南亞諸國的發展勢頭,已遠遠超出高順當初的估計。

第352章袁紹謀劃第504章朝廷南遷第424章接管廣陵郡(上)第445章高順心思第192章盧植做媒第86章劉宏決定第17章縣長的心思第237章劉宏怒火第326章沮授出兵第378章合縱連橫第56章接風洗塵第426章笮融再叛(上)第367章洛陽局勢第562章孫權投降第349章公孫瓚的煩惱第278章蠻夷使者第18章縣長來訪第216章相互算計第148章蘇雙拜主第277章天使到來第122章大將雲集第413章魯肅拜主第512章接收豫州第263章擴大商貿第269章論功行賞第295章臧霸請降第297章北疆異動第6章葫蘆谷第646章大獲全勝(下)第394章劉繇的崛起第265章一觸即發第83章王允籌劃第212章偷襲鮮卑(上)第405章招安黑山軍(中)第503章憤怒的董卓第571章西域大都護府第49章王允之計第219章狠辣徐榮第284章強勢呂布(四)第652章一晃十年第505章李儒有恃無恐第480章魯肅出兵第385章狡猾的陶謙第359章魏續的選擇第301章高順得子第372章天下大亂第321章呂布崛起第550章高順受封魏公第350章酸棗會盟第462章高順的計劃第11章初次升級第474章孫堅的應對第401章中原局勢第59章高順買官第261章低調結婚第51章高順賜字第286章強勢呂布(六)第346章權傾朝野第461章高順的腹黑第175章高順封侯第320章西園八校第232章皇家婚姻第33章震驚四方第123章積極備戰第492章江南陷阱第510章袁紹自殺第538章劉備崛起第598章高順稱帝第291章周飛新政第184章戰爭爆發第233章蔡邕來訪第418章高手史阿第71章鐵血軍師第649章皇帝的決定第351章強勢袁術第445章高順心思第312章和連斃命第404章招安黑山軍(上)第97章人員安排第334章收復朔方郡第182章三郡烏桓第41章杜邊出使第316章收復五原郡第140章首戰大捷(下)第13章回村第555章羌漢談判(上)第412章再見萬年公主第260章黃忠到來第265章一觸即發第309章嫁禍袁家第503章憤怒的董卓第35章匈奴情報第499章劍門天下險第280章高度酒精第528章曹操的決定第584章稅賦改革第452章沮授的狠辣第55章立足縣城第88章張讓發威第222章寧城事務
第352章袁紹謀劃第504章朝廷南遷第424章接管廣陵郡(上)第445章高順心思第192章盧植做媒第86章劉宏決定第17章縣長的心思第237章劉宏怒火第326章沮授出兵第378章合縱連橫第56章接風洗塵第426章笮融再叛(上)第367章洛陽局勢第562章孫權投降第349章公孫瓚的煩惱第278章蠻夷使者第18章縣長來訪第216章相互算計第148章蘇雙拜主第277章天使到來第122章大將雲集第413章魯肅拜主第512章接收豫州第263章擴大商貿第269章論功行賞第295章臧霸請降第297章北疆異動第6章葫蘆谷第646章大獲全勝(下)第394章劉繇的崛起第265章一觸即發第83章王允籌劃第212章偷襲鮮卑(上)第405章招安黑山軍(中)第503章憤怒的董卓第571章西域大都護府第49章王允之計第219章狠辣徐榮第284章強勢呂布(四)第652章一晃十年第505章李儒有恃無恐第480章魯肅出兵第385章狡猾的陶謙第359章魏續的選擇第301章高順得子第372章天下大亂第321章呂布崛起第550章高順受封魏公第350章酸棗會盟第462章高順的計劃第11章初次升級第474章孫堅的應對第401章中原局勢第59章高順買官第261章低調結婚第51章高順賜字第286章強勢呂布(六)第346章權傾朝野第461章高順的腹黑第175章高順封侯第320章西園八校第232章皇家婚姻第33章震驚四方第123章積極備戰第492章江南陷阱第510章袁紹自殺第538章劉備崛起第598章高順稱帝第291章周飛新政第184章戰爭爆發第233章蔡邕來訪第418章高手史阿第71章鐵血軍師第649章皇帝的決定第351章強勢袁術第445章高順心思第312章和連斃命第404章招安黑山軍(上)第97章人員安排第334章收復朔方郡第182章三郡烏桓第41章杜邊出使第316章收復五原郡第140章首戰大捷(下)第13章回村第555章羌漢談判(上)第412章再見萬年公主第260章黃忠到來第265章一觸即發第309章嫁禍袁家第503章憤怒的董卓第35章匈奴情報第499章劍門天下險第280章高度酒精第528章曹操的決定第584章稅賦改革第452章沮授的狠辣第55章立足縣城第88章張讓發威第222章寧城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