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成皋,虎牢!

二百里雒陽往東北的鞏縣、成皋一帶,原本平坦的地勢驟然崎嶇起來,洛水在這裡與黃河交匯,嵩山在這裡與邙山聚首。

這裡是雒陽的東大門,七十年前,後漢一代才女班昭在晚年之時跟隨兒子曹成從雒陽前去陳留赴任,途中經歷鞏縣、成皋,留下了“歷七邑而觀覽兮,遭鞏縣之多艱,望河洛之交流兮,看成皋之旋門”之嘆。

鞏縣崎嶇,而成皋縣位置更是高峻,是黃河南岸一段突出的山體,滔滔黃河向東奔流,至此而止,繞道向北,環繞成皋高地,又向南繞回,一路東去。

成皋之上,築有城池,這裡曾是周武王之弟虢仲的封地,稱東虢國,後來周穆王姬滿“柙虎”於此,因此成皋又有“虎牢”之稱!

秦時在這裡設立關口,名爲虎牢關,然而幾經毀壞,到靈帝中平元年,也就是六年前,大將軍何進在此設旋門關,取班昭“看成皋之旋門”之意,然而附近的百姓還是稱這座關口爲虎牢關。

而此時,東方旭日剛起,天色尤未全亮,張遼便站在虎牢雄關之上,觀察着地勢,不由心生感嘆。

難怪虎牢關赫赫有名,這座雄關,南連嵩嶽,北瀕黃河,關下山嶺交錯,穀道崎嶇,自成天險,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只消有三千兵馬在此,便可制守雒陽東大門,防範來自東面的兗、豫之敵。

從虎牢關往東數十里,就是汜水,東南是滎陽,西北是敖倉,再向東數十里又過汴水,便是一路坦途,歷經卷縣、原武、陽武、中牟三四百里,直至豫州邊界的酸棗縣,也就是關東諸侯東路十萬大軍駐紮的地方。

不過酸棗各路諸侯每日只在那裡置酒高會,無心西來,十萬大軍徒耗糧草,禍害郡縣。

孃的,這幫諸侯自酸棗慷慨盟誓之後,轉眼就把誓言拋到腦後,十萬大軍滯留在酸棗縣,戰又不戰,退又不退,與虎牢相隔三四百里,連對峙也算不上,實在令人無言,索性大軍西來,一場大戰,分個勝負,也好過這般情景。

至於後世虎牢關赫赫有名的三英戰呂布傳說,怕也是虛談了。如今公孫瓚還在幽州與劉虞明爭暗鬥,根本沒有參與討伐董卓之戰,而劉備應該還在四處奔波,沒去投奔公孫瓚,至於呂布,還在邙山之中辛勤挖掘帝陵呢。

“文遠在想什麼?”張遼身邊一箇中年大漢問道。

此人正是中郎將徐榮。

關東諸侯起兵之後,董卓便命中郎將徐榮領一萬騎兵、五千步卒鎮守成皋,拒關東諸侯於虎牢之外。徐榮到任後,將一萬五千士兵分作三批,五千鎮守虎牢關,其餘一萬則出虎牢,五千向東南鎮守滎陽,五千向西北鎮守敖倉,互爲犄角,拱衛虎牢。

聽聞徐榮詢問,張遼看向徐榮:“徐兄,小弟在想,是不是應當將兵力再向前佈置,過汴水,駐守廣武山霸王故城,甚至可以再向前馳騁於卷縣、原武之間。否則關東賊兵一旦佔據了霸王故城,隔汴水與我等對峙,則敖倉危矣,又成四百年前高祖與霸王對峙之勢,我等東出豫州亦難矣。”

四百年前,楚漢爭雄之時,高祖劉邦和霸王項羽便是在這裡圍繞成皋、滎陽、敖倉與廣武山,二人各佔據一半光霧山,隔着鴻溝也就是汴水,足足進行了兩年半的對峙拉鋸,雖然最終劉邦憑藉關中地利優勢,從南北出擊,迂迴攻擊項羽後方而佔據上風,逼迫項羽簽下鴻溝之盟,但這一場對峙打得十分艱苦。

因而張遼想着徐榮可以將兵力越過汴水,駐紮另一半廣武山,則向東完全佔據地利優勢。

徐榮嘆道:“奈何兵力不足,還要防範潁川。”

張遼點了點頭,徐榮的防守雖然有些保守,但不可謂不縝密,出了虎牢之後,從滎陽便分成兩路,向東是豫州,向南是潁川。潁川太守李旻和豫州刺史孔伷兩萬大軍在滎陽之南,不可不防。

徐榮讚歎道:“文遠的練兵之法,着實令某心服。”

張遼笑道:“徐兄過譽了,徐兄麾下的精銳鐵騎,才令末將垂涎三尺哪。”

徐榮不由哈哈大笑。

說來張遼調至成皋協助徐榮駐守虎牢關,但他如今是猛虎都尉,與中郎將徐榮只差半格,並沒有直接從屬關係,只是受其節制,因此他在徐榮面前也放得開。

而徐榮是遼東人,跟隨董卓多年南征北討,功勳卓著,除了後來的呂布,他是董卓麾下唯一一個非嫡系中郎將,可見其能,不過也正因爲如此,他在董卓麾下頗受涼州人的排擠,養成了冷酷寡言的性格,麾下將士平日裡對他也頗是敬畏。

不過徐榮對張遼倒是一見如故,或許是二人在董卓麾下有着相同的境遇吧,幾天的相處,張遼的性格也與他很是相投,二人談笑無忌,倒令徐榮麾下那些將士大爲驚奇。

二人談了幾句,天色便已是大亮。

張遼笑道:“徐兄,該去操練兵馬了。”

徐榮大笑道:“不錯,同去!”

精兵固然是打出來的,但平日裡也必須操練不懈,不可有一日怠慢,二人顯然都明白這個道理。

下虎牢城關之時,張遼忍不住望了一眼東南。

數日前,他抵達虎牢後,先見了徐榮,然後便親自護送唐婉出虎牢關,過滎陽,直至潁川。

潁川那裡有豫州刺史孔伷和潁川太守兩萬兵馬駐守,他卻是不能去了,但又相求古採英、左慈和蘇嫿父女,加上張健帶了百數親衛,護送唐婉回家。

他並不想唐婉離開,但唐婉母親病重,他不能爲了一己之私而反對,只是他心中也明白,唐婉這一回家,怕是輕易不能再回來了,甚至永遠都不會回來了。

這就是亂世,他還沒有地盤,連自己都是東征西討難以自顧,又哪能保護唐婉,或許她回家去也能安穩一些。而尹氏,他則託付給了師母張氏照看,離開小平津時,他在左慈的提醒下,派史阿刺殺了那個鬼鬼祟祟的平縣令丁平,那是董璜的走狗,他不可能留個禍患在那裡。至於蘇嫿,跟着左慈東行保護唐婉了,張遼也希望她能一直跟着唐婉身邊保她。

安頓好了一切,張遼也忽然明白了霍去病那句“匈奴未滅,何以家爲”的意思,去年初見董卓時他說出這句話,不過是爲了緩和氣氛,但如今卻感到了其中的另一番意味。

匈奴未滅,何以家爲。這固然是一種豪氣與志氣,卻也是一種責任,身爲將軍,連年在外征戰,便是有了家,也無暇顧及,更讓妻兒擔憂,反倒不如沒有,全無牽掛,一心立業。

摸着身上唐婉給自己縫製的衣服,腦海中拋去唐婉離開時哭泣的身影,他大步走回成皋。

他麾下四千多士兵全部帶來了,成皋以西已經是一片焦土,正適合大規模練兵,步兵騎兵配合,縱橫馳騁。

如今正當一心練兵,只有儘快具備實力,才能守護自己的一切。

而且如果他沒記錯的話,歷史上駐紮在酸棗縣的東路諸侯並不是全無行動,有一個人曾領兵西進,這個人就是曹操。

曹操不同於其他關東諸侯,他與孫堅一樣,多次帶兵,都有着豐富的用兵經驗,不可小覷。

張遼期待着能與曹操一戰,既然這亂世之中戰爭難以避免,那自己就主動迎上,與天下英雄一較長短,更在血與火中歷練出自己的精兵,迅速壯大實力,以施展胸中抱負。

而早在他護送唐婉離開時,就派出了楊漢和二百斥候兵,打探這三四百里方圓的一切情報。

張遼始終最重視的就是戰前情報,左慈遲早要離開,他便要迅速培養和用好這些斥候兵。好在這些斥候兵原本有不少人就是周邊諸縣的遊俠,頗是熟悉,打探消息可謂事半功倍。

三日之後,斥候回報,有一支兩萬人的兵馬從酸棗縣出發,一路西行,旗幟爲曹、鮑。

第一百八十七章 天下大勢第六十四章 分歧第三百零三章 陰謀在繼續第六百九十四章 線索第六百二十章 後院第五百零二章 打草驚蛇第六百二十二章 暗箭處處是第七百一十七章 田豐之難第二百九十六章 使君上任(五)第六百七十四章 黃昏第七章 膽大妄爲第四百七十五章 填河第一百九十一章 接戰(一)第三百七十二章 荀攸第五十六 懷疑與不信第七百三十一章 關東之亂第二百四十四章 激戰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郭追至第二百二十五章 好!好!第六百一十八章 暗處第二百八十八章 上任前的謀劃第一百三十六章 準備離開第五百一十五章 呂布來投第八十章 奔襲第三百八十七章 伏法第七百一十二章 爭執第二百八十七章 再見郭嘉第三百八十八章 皇甫酈的求助第一百一十三章 控制第二百零一章 獵虎第三百二十九章 借糧第一百八十七章 天下大勢第五百一十六章 決定第七百八十一章 一拳第二百一十五章 無心插柳第三百零八章 上計與賦稅第二百五十章 劉表下荊州第八十四章 殺俘第三百六十七章 嫁禍第一百五十一章 辯駁第四百四十六章 兵臨馬邑第二百零二章 俘虜與兵符第三百九十六章 名聲大漲第一百四十三章 亂世用重典第二百五十二章 挑釁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畔望月第六百零五章 建安第四百七十五章 填河第一百九十二章 接戰(二)第七百一十二章 爭執第二百四十一章 胡騎下潁川第四百五十四章 武堂祭酒第二百五十五章 危境第四百零五章 荀攸之言第五百一十章 策略第三百六十一章 目標第三百九十四章 射殺第六百六十六章 虛虛實實第三百二十六章 實力暗漲第五百二十九章 一角第五百三十五章 張紘第五百八十八章 詐馬第七百一十一章 落幕第三百二十五章 雷霆之勢第五百八十三章 同盟第二百章 關東諸侯第一百三十四章 無題第三百四十章 無恥第三百七十二章 荀攸第四百六十七章 陷阱第二百三十七章 調動第三百八十四章 貂蟬第三百八十一章 蛛絲第六百二十七章 反對第六十四章 分歧第三百九十七章 志大才疏孔北海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郭追至第六百七十章 高幹吐血第七百零二章 開始清算第二百五十三章 突變第二十七章 拉攏第五百四十二章 抉擇第三百零三章 陰謀在繼續第二十章 路中悍鬼第三百八十三章 連環計第十八章 風物第四百二十五章 猛攻第四百三十章 回河東第二百九十四章 使君上任(三)第八十一章 坑了誰來?第六百六十章 袁術大逃亡第二十七章 拉攏第四百八十一章 平二郡第五百二十一章 求援第六百零三章 於夫羅的哭訴第一百七十章 身影第七十八章 意外大收穫第二百零七章 突圍第二百八十四章 奪馬第五百九十四章 商議
第一百八十七章 天下大勢第六十四章 分歧第三百零三章 陰謀在繼續第六百九十四章 線索第六百二十章 後院第五百零二章 打草驚蛇第六百二十二章 暗箭處處是第七百一十七章 田豐之難第二百九十六章 使君上任(五)第六百七十四章 黃昏第七章 膽大妄爲第四百七十五章 填河第一百九十一章 接戰(一)第三百七十二章 荀攸第五十六 懷疑與不信第七百三十一章 關東之亂第二百四十四章 激戰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郭追至第二百二十五章 好!好!第六百一十八章 暗處第二百八十八章 上任前的謀劃第一百三十六章 準備離開第五百一十五章 呂布來投第八十章 奔襲第三百八十七章 伏法第七百一十二章 爭執第二百八十七章 再見郭嘉第三百八十八章 皇甫酈的求助第一百一十三章 控制第二百零一章 獵虎第三百二十九章 借糧第一百八十七章 天下大勢第五百一十六章 決定第七百八十一章 一拳第二百一十五章 無心插柳第三百零八章 上計與賦稅第二百五十章 劉表下荊州第八十四章 殺俘第三百六十七章 嫁禍第一百五十一章 辯駁第四百四十六章 兵臨馬邑第二百零二章 俘虜與兵符第三百九十六章 名聲大漲第一百四十三章 亂世用重典第二百五十二章 挑釁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畔望月第六百零五章 建安第四百七十五章 填河第一百九十二章 接戰(二)第七百一十二章 爭執第二百四十一章 胡騎下潁川第四百五十四章 武堂祭酒第二百五十五章 危境第四百零五章 荀攸之言第五百一十章 策略第三百六十一章 目標第三百九十四章 射殺第六百六十六章 虛虛實實第三百二十六章 實力暗漲第五百二十九章 一角第五百三十五章 張紘第五百八十八章 詐馬第七百一十一章 落幕第三百二十五章 雷霆之勢第五百八十三章 同盟第二百章 關東諸侯第一百三十四章 無題第三百四十章 無恥第三百七十二章 荀攸第四百六十七章 陷阱第二百三十七章 調動第三百八十四章 貂蟬第三百八十一章 蛛絲第六百二十七章 反對第六十四章 分歧第三百九十七章 志大才疏孔北海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郭追至第六百七十章 高幹吐血第七百零二章 開始清算第二百五十三章 突變第二十七章 拉攏第五百四十二章 抉擇第三百零三章 陰謀在繼續第二十章 路中悍鬼第三百八十三章 連環計第十八章 風物第四百二十五章 猛攻第四百三十章 回河東第二百九十四章 使君上任(三)第八十一章 坑了誰來?第六百六十章 袁術大逃亡第二十七章 拉攏第四百八十一章 平二郡第五百二十一章 求援第六百零三章 於夫羅的哭訴第一百七十章 身影第七十八章 意外大收穫第二百零七章 突圍第二百八十四章 奪馬第五百九十四章 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