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天下大勢

初平元年五月,隨着董卓遷都長安之後,大漢的天下已經徹底失去了控制,四方亂成一片。

首先是關中,董卓遷都長安後,第一件事就是在關中大興土木,發二十萬民夫,修葺長安故宮。

長安在西漢時有長樂、未央兩大宮殿前,附之還有桂宮、北宮、建章宮、明光宮等宮殿羣,共建了九十多年。但在西漢末年毀於戰亂,近十年來涼州又多次叛亂,進入三輔,宮闕陵園損壞加劇。

由於宮殿羣規模太大,要完全修葺至少耗時日久,因此董卓主要修葺了未央宮,從河東郡中條山轉輸木材,由於三輔多次戰亂,處處荒廢,天子和滿朝大臣一時之間未能安定下來。

董卓沒有去長安,而是留在雒陽。不過他在決定遷都長安時,爲了三輔大後方安定,先前詔令在三輔掌控三萬兵馬的左將軍皇甫嵩爲城門校尉,京兆尹蓋勳爲議郎。

蓋勳暗中找皇甫嵩密謀討伐董卓,皇甫嵩不應,決意奉詔交出兵權,蓋勳兵少,獨自難以起事,只能無奈作罷,與皇甫嵩一道奉詔去雒陽見董卓。

二人到了雒陽後,蓋勳見到董卓,沒有行跪拜之禮,僅是雙手作揖而已,在場的人無不大驚失色,而董卓也知蓋勳素來剛正,當初連皇子劉辯爲十常侍說情都沒用,又念及蓋勳在涼州聲望卓著,因而未曾責怪,反而任命他爲越騎校尉。

至於皇甫嵩,剛到雒陽未見到董卓,便被主事官員下獄問罪,董卓本與老上司皇甫嵩有舊怨,因而放任官員處置,一代名將悲慘至此。幸得皇甫嵩之子皇甫堅壽與董卓乃是至交,得知父親身陷囹圄,親自到畢圭苑責問正在大宴賓客的董卓,叩頭流涕,董卓起身,牽與共坐,並命人釋放皇甫嵩,任命他爲議郎。

皇甫嵩與蓋勳兩個不安定因素解決後,董卓的西面大後方算是安定了。

但北面形勢卻複雜起來,中郎將牛輔仍在河東郡討伐白波賊,但河內郡形勢卻陡然惡劣!

袁紹和王匡敗退後,王匡回泰山募兵,袁紹卻沒有直接回渤海,而是滯留在清河國四處募兵,與此同時,他以盟主的名義令韓馥派兵南下。韓馥迫於形勢,派都督從事趙浮、程奐率一萬弓弩兵從鄴城南下,逼近河內。

與此同時,袁紹又出大招,派虎牙都尉劉勳說服在河東和上黨劫掠未果的南匈奴單于於夫羅,以及同樣率數千人馬在上黨流竄的張楊,許以官職,處境尷尬的二人立時答應依附袁紹,南下討董,帶領超過萬數兵馬,屯於河內郡北部邊界漳水之畔,對河內郡虎視眈眈。

除此之外,又有大批白波賊穿過太行山陘道,進入河內郡西部,黑山賊也是蠢蠢欲動。

河內郡無險可守,駐守河內郡的董越與流竄的白波賊交戰一次,折損不少兵馬。董卓大驚,命董越放棄河內,撤回孟津。

而在南面,袁術仍然屯兵魯陽未動,但遠在千里之外的一個猛人卻開始行動了,此人便是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

事實上孫堅起兵一爲大義,也有私心,在涼州作戰時他曾與董卓同爲張溫麾下,慫恿張溫殺死董卓,因而與董卓產生仇隙。董卓執掌大權後,孫堅早有擔憂,所以袁紹、袁術等關東諸侯起兵後,面對天賜良機,他立時響應。

關東諸侯無不是出身世家,唯有孫堅除外,他只是一個武官,還不夠資格與其他諸侯同級,可謂是未接檄而應召。

不過從長沙到雒陽,足有兩千里路程,大軍攜帶糧草輜重每日行進三十里,也要三四個月以上,而孫堅在途中又幾次滯留,幹了兩件大事!

第一件事便是殺了荊州刺史王睿。

孫堅帶了五千兵馬北上討董,路過武陵郡,邀荊州刺史王睿共同討伐董卓,王睿素來看不起出身武官的孫堅,又與孫堅有舊怨,不願與他同行,卻又怕不去討董壞了名聲,便想了個注意。因他這個刺史以武陵郡爲治所,平日與武陵太守曹寅多有衝突,於是讓孫堅先殺曹寅,然後就一同出兵。

孫堅倒也利索,立時帶兵去殺曹寅,曹寅得知後大爲驚懼,不過做太守的哪有簡單的,他放大了膽子,僞造假傳案行使者、光祿大夫溫毅的檄文,論數王睿罪行,令孫堅去殺荊州刺史王睿。

孫堅本就與王睿有舊怨,接了檄文,哪管他真假,直接帶兵圍困了王睿治所,逼迫王睿自殺,又兼併了王睿的五千兵馬,整編之後,兵力達到一萬,繼續北上。

而孫堅不知道的是,正是由於他殺了荊州刺史王睿,給了一個人機會,這個人就是劉表。董卓得知荊州刺史被殺後,便藉機剝奪北軍中候劉表的兵權,任命他爲荊州刺史,當時荊州形勢混亂,尤其是宗賊橫行,董卓不乏借刀殺人的心思。

但沒想到劉表單槍匹馬進入荊州後,聯絡荊州世家,誘騙五六十家宗賊的首領大宴,一口氣將他們全部殺掉,兼併他們的部衆,而後說服盤踞襄陽的江夏張虎、陳生歸降,隨後平定長沙、零陵、桂陽叛亂,南接五嶺,北據漢川,地方數千裡,帶甲十餘萬,成爲戰亂中的世外桃源,許多士人紛紛前去避難,其中包括琅琊諸葛亮、豫州穎川徐庶、穎川石韜、博陵崔鈞、汝南孟公威等。

而歷史上孫堅最終也是死在了劉表手中,他殺了荊州刺史王睿,卻又被接替王睿的劉表殺死,一飲一啄,可謂難料。

孫堅殺了王睿後,一路北上,大肆收兵,至南陽時,已有兩萬餘人,所帶糧草不足,便請南陽太守張諮供應軍糧。

南陽太守張諮與韓馥境遇相同,同爲董卓任命,無心討伐董卓,而且與袁紹在韓馥的地盤中一樣,張諮的地盤中也有一尊大神,屯駐在魯陽的後將軍袁術!比之董卓,事實上他更防範的是袁術。

收到孫堅討要軍糧的行文,張諮看不起孫堅出身,不給軍糧。孫堅這廝也狡詐,他表面不動聲色,並送牛與酒給張諮,張諮這般名士最重禮節,縱然看不起孫堅,也去孫堅軍營回禮答謝.

此舉無異於傻羊入虎口,孫堅哪能客氣?當即便將張諮斬首!

孫堅出身低微,但青年時便歷任三縣縣丞,而後跟隨朱儁討伐黃巾,南征北戰,又跟隨張溫討伐涼州邊章、韓遂,平定郡縣叛亂,身經百戰,勇猛果敢,遠不是那些湊熱鬧起兵的太守刺史能比的。

孫堅殺了南陽太守之後,深恐其他諸侯責問,便投奔了後將軍袁術。袁術此時正與親兄弟袁紹暗裡比拼,一看孫堅帶着兩萬兵馬來投,還把礙眼的南陽太守張諮給殺了,不由大喜,立時從魯陽南下掌控南陽郡,並上表舉薦孫堅爲破虜將軍,命孫堅屯兵魯陽。

南陽郡是光武帝劉秀的家鄉和龍興之地,東漢以來,南陽便是“帝鄉”,治所宛城更是被定爲陪都,稱爲南都,皇親國戚不能盡數,王侯將相第宅相望,富庶程度僅在雒陽之下。

袁術佔據了南陽郡,可謂是擁有了雄厚的根基,再憑藉汝南袁氏的名望,無疑是在衆諸侯中率先有了強大的割據資本,比之兄長袁紹領先了一步!更強於其他諸侯,成爲當今天下僅次於董卓和幽州公孫瓚的割據勢力。

當然,孫堅抵達和袁術佔據南陽只是幾個月以後的事,五月之時,北面袁紹還正忙着募兵,而南面袁術正圖謀南陽,一時之間均是無心兵進雒陽。

東南的豫州刺史孔伷和潁川太守李旻仍是屯兵潁川,卻是幹了一件事,讓本來不和的東路大軍,駐紮陳留郡酸棗縣的幾路諸侯再次出現了分歧。

第四百一十八章 長安亂(十一)第三章 形勢第六百六十四章 河內使節第七百零九 周公瑾第一百六十二章 一聲雷霆驚坐起第一百五十二章 強行招攬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意人爲第二百八十六章 得償第三十六章 擔憂第五百八十九章 兇險第二百一十一章 酸棗大戰(三)第六百八十一章 衝鋒!第四百零一章 郿塢救人第一百五十一章 辯駁第六百五十八章 董承之死第三百零六章 拿下豪強,度田編戶第一百四十二章 遊俠第六十五章 起風了第二百三十六章 劉備、孫堅第一百零六章 萬馬奔騰第六百零九章 劉備回朝第四百五十五章 三十六計第三百三十四章 平難中郎將第五百六十章 張黃北來第二百一十一章 酸棗大戰(三)第三百三十三章 應對第一百六十八章 濟難第四百一十六章 長安亂(九)第一百二十一章 送行第六百二十四章 堂皇第二百零九章 酸棗大戰(一)第二十五章 欺侮第二百一十五章 無心插柳第五百八十二章 病因第四百一十二章 長安亂(五)第二章 左慈第三百八十一章 蛛絲第六百四十一章 暴雨第四百八十八章 青州黃巾第二百五十四章 急退第七百一十一章 落幕第九章 呂布到來第三百五十七章 再見蔡琰第五百二十三章 援救第四百一十八章 長安亂(十一)第四百八十三章 初平四年第三百五十五章 就職第三百七十八章 先下劉囂第五百七十章 張遼的擔憂第三百九十六章 詔令至第五十八章 王方第一百七十四章 陡轉第四百一十章 長安亂(三)第一百四十八章 停留第六百九十二章 守候與殺機第六百三十七章 曹操回兵第二百二十章 無題第三百八十八章 皇甫酈的求助第五百四十八章 陳宮之謀第七十章 朦朧第七百三十一章 關東之亂第三百零九章 河東書院第六百八十七章 各懷心思第三百三十七章 袁紹入主冀州第三百七十八章 先下劉囂第三百章 使君上任(九)第一百二十八章 上門女婿第九十九章 董卓的困境第三百九十五章 直取董璜第八十一章 坑了誰來?第七百三十四章 強勢碾壓第六百五十五章 城門外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獄第六百八十七章 各懷心思第十九章 橫衝第六百二十二章 暗箭處處是第二百零二章 俘虜與兵符第二百九十一章 休沐之日第五百九十七章 出招第四百九十二章 雷霆橫掃第四百三十四章 北上幷州第十三章 機智應對第五百一十六章 決定第七百三十七章 天子駕崩第三百九十二章 脫身第六百六十五章 橋瑁第五百一十八章 災害來臨第七十九章 閃電戰!第一百七十二章 回雒陽第四百六十五章 第三次召集令第六百九十一章 古怪的劫匪第七十章 朦朧第二百二十四章 韓卻與陌刀第五百八十八章 詐馬第三百七十章 狠辣的算計第二百一十一章 酸棗大戰(三)第六百五十章 耳光第五十二章 你怎麼不早說第一百四十二章 遊俠第三百三十七章 袁紹入主冀州
第四百一十八章 長安亂(十一)第三章 形勢第六百六十四章 河內使節第七百零九 周公瑾第一百六十二章 一聲雷霆驚坐起第一百五十二章 強行招攬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意人爲第二百八十六章 得償第三十六章 擔憂第五百八十九章 兇險第二百一十一章 酸棗大戰(三)第六百八十一章 衝鋒!第四百零一章 郿塢救人第一百五十一章 辯駁第六百五十八章 董承之死第三百零六章 拿下豪強,度田編戶第一百四十二章 遊俠第六十五章 起風了第二百三十六章 劉備、孫堅第一百零六章 萬馬奔騰第六百零九章 劉備回朝第四百五十五章 三十六計第三百三十四章 平難中郎將第五百六十章 張黃北來第二百一十一章 酸棗大戰(三)第三百三十三章 應對第一百六十八章 濟難第四百一十六章 長安亂(九)第一百二十一章 送行第六百二十四章 堂皇第二百零九章 酸棗大戰(一)第二十五章 欺侮第二百一十五章 無心插柳第五百八十二章 病因第四百一十二章 長安亂(五)第二章 左慈第三百八十一章 蛛絲第六百四十一章 暴雨第四百八十八章 青州黃巾第二百五十四章 急退第七百一十一章 落幕第九章 呂布到來第三百五十七章 再見蔡琰第五百二十三章 援救第四百一十八章 長安亂(十一)第四百八十三章 初平四年第三百五十五章 就職第三百七十八章 先下劉囂第五百七十章 張遼的擔憂第三百九十六章 詔令至第五十八章 王方第一百七十四章 陡轉第四百一十章 長安亂(三)第一百四十八章 停留第六百九十二章 守候與殺機第六百三十七章 曹操回兵第二百二十章 無題第三百八十八章 皇甫酈的求助第五百四十八章 陳宮之謀第七十章 朦朧第七百三十一章 關東之亂第三百零九章 河東書院第六百八十七章 各懷心思第三百三十七章 袁紹入主冀州第三百七十八章 先下劉囂第三百章 使君上任(九)第一百二十八章 上門女婿第九十九章 董卓的困境第三百九十五章 直取董璜第八十一章 坑了誰來?第七百三十四章 強勢碾壓第六百五十五章 城門外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獄第六百八十七章 各懷心思第十九章 橫衝第六百二十二章 暗箭處處是第二百零二章 俘虜與兵符第二百九十一章 休沐之日第五百九十七章 出招第四百九十二章 雷霆橫掃第四百三十四章 北上幷州第十三章 機智應對第五百一十六章 決定第七百三十七章 天子駕崩第三百九十二章 脫身第六百六十五章 橋瑁第五百一十八章 災害來臨第七十九章 閃電戰!第一百七十二章 回雒陽第四百六十五章 第三次召集令第六百九十一章 古怪的劫匪第七十章 朦朧第二百二十四章 韓卻與陌刀第五百八十八章 詐馬第三百七十章 狠辣的算計第二百一十一章 酸棗大戰(三)第六百五十章 耳光第五十二章 你怎麼不早說第一百四十二章 遊俠第三百三十七章 袁紹入主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