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五章 張紘

繼彭成國與下邳國之後,徐州廣陵郡難逃一劫!

不過與彭城、下邳不同的是,此次的施暴者是徐州牧陶謙最信重、廣陵太守熱情招待的下邳相笮融,甚是諷刺。

笮融此人看似和善,實則膽大妄爲、心狠手辣,他恩將仇報,當場殺了廣陵太守趙昱後,一聲令下,手下上萬亂兵衝入城內燒殺劫掠,那些騎兵又衝到城外,凡是富戶大員,都難逃一劫,不少堡塢猝不及防之下也被攻破,百姓更是多有傷亡。

不過就在笮融縱兵劫掠的第二日,整個廣陵郡惶然之時,徵東將軍張遼帶着三千騎兵突然出現,大破笮融亂軍。

笮融那一萬兵馬戰鬥力比之曹操尚且不值一提,在張遼的三千鐵騎衝殺下,更是一觸即潰,被斬殺三千,餘下七千全部跪地投降,成爲俘虜。

笮融見勢不妙,帶着親信抄小路逃走,卻被史阿擒住,帶到了廣陵城上。

張遼於廣陵城上揭穿笮融面目,歷數其累累罪行,當場斬殺,血濺三尺,士人百姓無不稱快,趙昱雖然有些迂腐,但在徐州士林中名望甚高,也得百姓愛戴,張遼救廣陵於水火,斬殺笮融,爲趙昱報仇,又將笮融在廣陵劫掠的財物全部發還百姓,令廣陵士人與百姓心存感激。

至於笮融從下邳帶來的財物連同七千俘虜、三千戰馬,張遼全部收下,作爲戰利品。

廣陵城外,笮融屍體高掛示衆,張遼帶着衆士兵救治受傷百姓,也察覺到徐州與幷州的不同,徐州是中原之地,處處人煙,堡塢四立,豪族無數,又富庶無比,難怪曹操和笮融都會動心,曹操多半是想從人口上削弱徐州,而笮融純粹就是貪婪財物了。

至於張遼,考慮的卻是這些豪族的問題了,思索着自己的政令如果到了徐州會是什麼結果。

他身旁是陳登,此番陳登與糜竺隨他一道入廣陵,趙昱身死,廣陵一片亂局,張遼讓糜竺回報陶謙,由陳登代爲主持廣陵事務。

陳登出身世家,從祖輩陳球便是名臣,位列三公,陳家在徐州勢力很大,他本也是自傲之人,對於張遼這種武將起家的一般是無視的,正如在歷史上算計呂布一樣,但張遼在徐州着實做了幾件漂亮事,退曹操,保廣陵,嚴軍紀,護百姓,甚至張遼多次親自爲百姓包紮傷口,讓同樣愛護百姓的陳登刮目相看。

尤其是在與張遼接觸後,陳登發現張遼的博學、眼界、思維、智謀皆是當世少有的,性格更是與他相投,不由起了惺惺相惜之意,不過數日,便引爲至交。此人便是如此,行事素來曠達、豪放、灑脫,看得起就深交,看不起,你就是名士也無視。

此時陳登跟着張遼出城查看民情,看到笮融屍體,陳登感慨的道:“趙元達命喪笮融之手,實爲可惜,但若非將軍及早察覺,報信於蕭豹,恐元達滿門盡滅矣。”

當日,笮融當場殺了太守趙昱與諸多郡吏,唯有郡丞蕭豹因張遼書信而心懷警惕,見機逃走,及時到後院帶走了笮融的妻兒,否則趙昱又難免與歷史上一樣落個滿門盡滅、血脈不存的悲慘下場。

聽到陳登感慨,張遼收拾了心思,搖頭道:“元龍,笮融如此狠辣小人,竟然身居要職,老陶這事幹的失敗。”

陳登嘿然道:“未必是識人不明,笮融是丹陽人,自然更得陶恭祖信重。”

張遼沒有說話,重用自己人很正常,不過也需要選擇和平衡,看陳登神情,顯然對陶謙也頗是不滿。

但張遼並沒有小看陶謙,到了徐州之後,張遼纔對陶謙有了更多的認識,此人野心不小,也非是昏聵之輩,戰略眼光不差。

觀此人發展軌跡,張遼就能發現很多過人之處,陶謙在關東諸侯第一次討伐董卓之時並未行動,而是藉機迅速掌控徐州,積蓄實力,悶聲做大,待諸侯第一次討伐董卓失敗後,陶謙已經在徐州站穩腳跟,而後聯合前揚州刺史周幹、琅邪國相陰德、東海國相劉馗、彭城國相汲廉、北海相國孔融、沛相袁忠、泰山太守應劭、汝南太守徐璆、前九江太守服虔、博士鄭玄等人共朱儁爲太師,移檄牧伯,同討李傕等,奉迎天子。

此時從陶謙聯合的各郡守來看,陶謙的實力已經跨有徐州,並影響徐州三面的青州、兗州、豫州和揚州部分郡國,將大漢東面靠海的郡縣掌控大片,而且藉助朱儁之名,奉迎天子,當有挾天子以令諸侯之意,因爲此人絕非愚忠之輩,此前就曾與下邳稱帝的闕宣合作。

可惜因爲朱儁中了賈詡之計,被李傕、郭汜召入朝廷,陶謙的打算落空了。

而後陶謙又選擇另一條道路,奉貢朝廷,被封爲安東將軍、徐州牧,又藉機表舉趙昱爲廣陵太守,拔除與曹操同盟的原廣陵太守張超勢力,表舉王朗爲會稽太守,加上吳郡太守盛憲,掌控力跨過長江深入揚州,又策動揚州刺史陳瑀也就是陳登的叔父背叛袁術,在東南與袁術這個盟友幾番博弈,在西北則兵進兗州泰山郡與任城國,想要進一步擴張勢力,可惜遇到了曹操這個強人,被打得一敗塗地。

在張遼看來,陶謙的野心和戰略手段都不差,可惜不善於用人和統兵,更注重名士,只通過世家和名士來掌控地方,無疑是個短板,志大、眼高、才疏,無法成爲袁紹、曹操那樣的雄主。

不過自己在徐州如此折騰,陶謙心中恐怕不無想法吧,自己雖然是徵東將軍、青州牧,但陶謙爲安東將軍、徐州牧,論地位絲毫不比自己差。

張遼正想着,突然一輛馬車疾馳而來,到了城門下,車上下來一個四旬上下的中年文士,看着城樓上笮融的屍體,眼裡閃過恨色,放聲大哭道:“趙使君!不想汝竟爲笮融小人所害。”

張遼看此人雖然悲傷,但氣度不凡,不由看向陳登。

陳登嘆道:“此廣陵張紘張子綱也,雖然出身貧寒,卻有大才,嘗遊學京都,隨博士韓宗學習易經和歐陽尚書,又到外黃跟濮陽闓學習韓詩、禮記和左氏春秋,大將軍何進、司空荀爽、太尉朱儁皆曾闢他爲掾,他均拒絕應召,隱居江都,去歲爲趙元達舉爲孝廉,便視趙元達爲主,而今趙元達見害,他必是來弔唁也。”

張紘……

張遼細細打量着這個傳說中的江東二張之一,正想着能不能趁機把他收到麾下,隨意掃了一眼他身後馬車,忽然身軀一震,失聲道:“孫策!”

第二百五十六章 殺楊第四百五十一章 我爲幷州牧第一百六十章 天子劉協第四十四章 客來第六百零二章 曹家第五百一十四章 歡聲笑語第九十七章 中興第七百一十章 惆悵第五百四十九章 鮑信之難第五十八章 王方第三百九十五章 直取董璜第六十五章 起風了第一百六十三章 災難第六百三十九章 風雨欲來第五百零三章 分合亂世第六百三十六章 兩面受阻第一百五十六章 喝下去第六百一十七章 按兵第三百七十三章 引蛇出洞第二百五十八章 結交第三十七章 無恥第三十九章 歸隊第三百八十九章 郿塢第五百六十四章 各自行動第七百二十九章 瘋狂追殺第二百零八章 回馬第六百一十四章 壽春第六百零七章 曹操回京第四百二十四章 搶馬第一百六十七章 沿途第五百七十七章 霸水慘禍第六百八十九章 城破第六百一十章 短歌行第一百三十五章 遷都之始第四十章 離開第六百四十六章 曹操的狡詐第三百四十三章 五內俱焚第四百六十五章 第三次召集令第十章 騷包且慢第五百九十三章 河東風物第三百七十五 王允父子第七十四章 真正目標第六百五十二章 退走第二百三十二章 效命第七百一十八章 袁氏兄弟第五百零三章 分合亂世第五百八十二章 病因第四百七十二章 重圍第四百一十七章 長安亂(十)第八十七章 王方的報復!第六百九十五章 醒來第五百二十五章 出手第四百四十章 匈奴、鮮卑第一百零三章 戰前部署第二百四十七章 佈局潁川第三十六章 擔憂第一百六十九章 退卻第一百五十八章 惡虎來襲第七百三十章 幕後推手第一百九十九章 酸棗第五百六十四章 各自行動第六百一十三章 定音第三百九十四章 射殺第六百三十五章 壽春城外第一百六十二章 一聲雷霆驚坐起第五百五十八章 文和第四百九十二章 雷霆橫掃第三百四十三章 五內俱焚第六百一十二章 朝堂第二百七十一章 明白第三百五十四章 執金吾第一百四十四章 手段第四百四十一章 選擇第五百三十六章 孫策第一百九十八章 戰前謀劃第二百五十九章 夜離第二百七十一章 明白第六百八十七章 各懷心思第四百四十章 匈奴、鮮卑第六百零三章 於夫羅的哭訴第二百五十章 劉表下荊州第六百二十章 後院第五百零九章 鼓舞第六百二十章 後院第三百八十二章 關東風雲第七百一十章 惆悵第一百五十五章 粥棚事件第四十四章 客來第九十一章 謀臣之助(二)第六百七十八章 中伏第六百三十三章 雒陽暗流第一百一十七章 折辱第二百零七章 突圍第五十二章 你怎麼不早說第二百二十七章 潁川大搶劫第七百三十七章 天子駕崩第三百九十三章 追至第四百四十一章 選擇第五百九十一章 發難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快朵頤
第二百五十六章 殺楊第四百五十一章 我爲幷州牧第一百六十章 天子劉協第四十四章 客來第六百零二章 曹家第五百一十四章 歡聲笑語第九十七章 中興第七百一十章 惆悵第五百四十九章 鮑信之難第五十八章 王方第三百九十五章 直取董璜第六十五章 起風了第一百六十三章 災難第六百三十九章 風雨欲來第五百零三章 分合亂世第六百三十六章 兩面受阻第一百五十六章 喝下去第六百一十七章 按兵第三百七十三章 引蛇出洞第二百五十八章 結交第三十七章 無恥第三十九章 歸隊第三百八十九章 郿塢第五百六十四章 各自行動第七百二十九章 瘋狂追殺第二百零八章 回馬第六百一十四章 壽春第六百零七章 曹操回京第四百二十四章 搶馬第一百六十七章 沿途第五百七十七章 霸水慘禍第六百八十九章 城破第六百一十章 短歌行第一百三十五章 遷都之始第四十章 離開第六百四十六章 曹操的狡詐第三百四十三章 五內俱焚第四百六十五章 第三次召集令第十章 騷包且慢第五百九十三章 河東風物第三百七十五 王允父子第七十四章 真正目標第六百五十二章 退走第二百三十二章 效命第七百一十八章 袁氏兄弟第五百零三章 分合亂世第五百八十二章 病因第四百七十二章 重圍第四百一十七章 長安亂(十)第八十七章 王方的報復!第六百九十五章 醒來第五百二十五章 出手第四百四十章 匈奴、鮮卑第一百零三章 戰前部署第二百四十七章 佈局潁川第三十六章 擔憂第一百六十九章 退卻第一百五十八章 惡虎來襲第七百三十章 幕後推手第一百九十九章 酸棗第五百六十四章 各自行動第六百一十三章 定音第三百九十四章 射殺第六百三十五章 壽春城外第一百六十二章 一聲雷霆驚坐起第五百五十八章 文和第四百九十二章 雷霆橫掃第三百四十三章 五內俱焚第六百一十二章 朝堂第二百七十一章 明白第三百五十四章 執金吾第一百四十四章 手段第四百四十一章 選擇第五百三十六章 孫策第一百九十八章 戰前謀劃第二百五十九章 夜離第二百七十一章 明白第六百八十七章 各懷心思第四百四十章 匈奴、鮮卑第六百零三章 於夫羅的哭訴第二百五十章 劉表下荊州第六百二十章 後院第五百零九章 鼓舞第六百二十章 後院第三百八十二章 關東風雲第七百一十章 惆悵第一百五十五章 粥棚事件第四十四章 客來第九十一章 謀臣之助(二)第六百七十八章 中伏第六百三十三章 雒陽暗流第一百一十七章 折辱第二百零七章 突圍第五十二章 你怎麼不早說第二百二十七章 潁川大搶劫第七百三十七章 天子駕崩第三百九十三章 追至第四百四十一章 選擇第五百九十一章 發難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快朵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