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 策略

清晨,管氏塢中,張遼正在翻看趙戩送來的文書,都是趙戩瞭解到的東萊和青州一些情況。

三日前那場太平大會,太平道敗得一塌糊塗,不但核心人物被一網成擒,而且名聲大毀,在張遼的痛罵和開悟下,許多太平道信徒幡然悔悟。

隨後張遼又讓暗影四處散播當日情形,大肆宣揚,青州牧張遼智破太平道的事蹟迅速傳遍了整個東萊,乃至毗鄰的北海、琅琊,更將太平道一些神祝和賢良師的惡行彰顯四方,震動青徐。

輿論宣傳的效果是很明顯的,尤其是張遼讓暗影刻意放大了太平道的罪行,包括搶奪民女民婦,詐騙錢財,害人性命,甚至連太平道好吃人肉的說法也有了,有名有姓,有模有樣,黃天太乙被描述成了邪神,太平道一夜之間惡名遠揚,而張遼的一些經典言辭也廣爲傳播,令人稱道。

張遼要迅速在青州樹立威望,只能厚顏無恥的讓暗影誇他,當然,也沒有過於粉飾,他讓暗影將那日情形如實宣揚,而那些崇拜他的暗影自然而然就將他的形象放大了。

與此同時,張遼也讓各縣官吏和百信宣揚他對匪寇的政策,一個月內投靠,一切無虞,否則趕盡殺絕。

但從趙戩提供過來的情報看,各縣的匪寇沒有任何行動,顯然抱有僥倖心理或繼續逍遙爲惡的心態。

張遼手指輕敲着案臺,思索着如何才能儘快的將這些匪寇處置乾淨。

他雖然搞定了太平道,但東萊的匪寇實在是太多了,除了黃巾,許多無賴和豪族也趁機聚攏門客家兵劫掠地方,嘯聚山林和海島,大大小小足有上百股,一時間難以盡數清繳。

但留着又是毒瘤,反覆劫掠,很是麻煩,最好能一併處置了,不過卻要想個辦法了,他不由懷念起了郭嘉,如果郭嘉在這裡,眼珠一轉就是一堆主意,自己卻沒那水平了,往往都是靈光一閃才行。

可惜郭嘉被自己留在了中山,與趙雲、張燕配合,防範隨時來自烏桓、袁紹和公孫瓚的攻擊。

正自思索着,一身男裝的貂蟬端着茶施施然進來,將茶水放在案臺上,輕聲道:“將軍,請用茶。”

張遼點了點頭,接過茶水飲了一口,不由讚道:“不錯,這茶藝與昭姬有的一比了。”

他喜歡喝茶,所以身邊總時不時帶着茶葉,而貂蟬也跟着蔡琰學了茶藝。

貂蟬抿嘴一笑,又輕聲道:“將軍,太平道聖女想要來見將軍。”

因爲主簿田儀在幷州協助荀彧處理事務,這幾日貂蟬除了照顧張遼的起居外,也暫時充當起了他的主簿,記錄傳達,倒也利索,而且也賞心悅目,不過爲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張遼讓她穿了男裝,只是沒想到穿了男裝,貂蟬反而更顯出一種獨特的魅力,常令辦事人員失神。

聽聞太平道聖女要見他,張遼皺了皺眉,忽然心中一動,點頭道:“讓她過來罷。”

片刻之後,太平道聖女進來,屈身一禮:“妾身宮瑛拜見將軍。”

“不必客氣。”張遼面無表情的道:“汝有何事來見我?”

宮瑛遲疑了下,脆聲道:“使君,其實太平道只是向傳道而已,並非……”

“本官不反對傳道,但汝等那是傳道嗎?那是造反!那是作孽!害了多少人,也敢說是傳道?”張遼一言打斷了她:“想要建立太平世界,當這世界是玩兒的嗎?天下那麼多賢臣能吏,也未必能將天下治理好,爾等一羣從來沒有接觸過政事,從來沒有體驗過民情的道士也敢說要無爲而治,建立太平世界?當別人都是酒囊飯袋,都是邪惡醜陋,天底下只有爾等最正義,最聰慧,最能耐?!”

貂蟬在一旁看的暗自心悸,張將軍平時很是和藹,很少發怒,但一旦發起怒來,那威勢卻不是尋常人能承受的。

聖女低頭道:“不想使君也知道太平道教義。”

“怎麼不知道,無爲而治嗎,有那麼容易?”張遼冷笑道:“我敬仰黃帝與老子,但爾等,不過是借了聖人的名義!百家爭鳴,歸根結底是建立一套秩序,儒家能建立最穩定的秩序,無爲而治也算一種,但那是一種至高境界,是登泰山而觀天下,是熟知天下之事而返璞歸真不擾民,除了老子,有幾個人能達到?何況汝聖女要無爲,他人會不會無爲?就像那敗類於牙一樣,正是爾等的無爲助漲了他爲惡之行!”

聖女臉上露出慚愧之色,低聲道:“我祖叔父並不知道於牙和那幾個神祝的惡行,他只是一心想要傳道,並無惡意。”

“嗯,放眼太平道,汝這個聖女還算不錯,做了不少有益於百姓之事,但宮祟,嘿!他他倒不壞,但他入了魔怔,是個糊塗蛋!”張遼斥道:“糊塗蛋自己也迷糊,也能傳道?他沒有爲惡,但他教出了張角,帶出了太平道,導致上百萬無辜百姓死於戰亂,這些年間接造成的罪惡,罄竹難書!百死難贖!該下九幽地獄!不是看他老邁,本官早將他千刀萬剮了!而今也要把他幽禁起來,免得再生禍端。”

聖女眼睛一紅,低落的道:“妾身知道這些,此番事情對叔祖父打擊很大,他年事已高,妾身恐……”

張遼對宮祟這個傳說中的南華老仙沒有任何同情,他漠然道:“道家最講究修心養性,如果他連這點心性也沒有,活着也是辱沒了黃老。”

他從是後世知道,歷朝歷代,獨漢以強亡,其滅亡固然因素頗多,但至少有一半的因素在黃巾之亂上,也就是張角和南華這對罪魁禍首身上。

他本也以爲黃巾起義,是官府昏聵,欺壓百姓激發的民亂,但他當初從皇宮裡得到上萬卷書籍,看過其中一些記載,知道黃巾之亂並非只因爲官府盤剝壓迫,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張角的野心。

從那些記載中他統計過,從靈帝親政到中平元年黃巾亂起的十五年間,大漢發生戰亂近三十次,但地方民亂僅有兩次,其餘九成多爲異族之亂。由此可見雖然朝政混亂,但百姓生活還勉強過得去,當時並沒有多少百姓造反。

漢代的田賦並不高,民難有很大一部分因素在於天災,也就是漢末的小冰河時期所致。在靈帝當政期間,發生大規模天災十數次,包括水災、旱災、疫災、震災等,受災範圍都很大。對此,靈帝也不是全無作爲,採取了致送醫藥、拜天祈雨、修建河渠、減免田租等荒政。

其間又發生了四次瘟疫,前三次靈帝都有賑災,唯有最後一次因國庫空虛,沒有致醫藥,當時靈帝還在西園賣官斂財呢,而張角便是在這次疫災中趁機施符水,發展壯大了太平道。

轉變就發生在中平元年黃巾之亂,從黃巾之亂後,或許是緣於對百姓的怨恨,靈帝才變得更加恣意荒唐起來,此後非但沒有賑濟百姓,反而加重賦稅,導致民不聊生,此後不到六年之間便發生了十數次民亂。

從這個角度來看,可以說是黃巾之亂的瘋狂破壞和劫掠,引發了大範圍的民不聊生,讓朝廷不得不放開兵禁,令地方郡守和豪強自募兵馬,從此天下失控,大漢這棟大廈開始無可挽回的崩潰起來。

而這個崩潰帶來的後果是毀滅性的,如今的人還只是剛剛意識到這一點,並不知道後來的可怕。

只有張遼這個來自後世的人才知道,大漢崩潰之中,諸侯逐鹿中原,大傷元氣,而北方異族趁機強大起來。到了西晉末年,匈奴、鮮卑、羯、羌、氐等異族更是加劇入侵中原,這些野蠻異族還保留着原始的食人獸性,其中以羯族、白種匈奴、鮮卑族三族最爲兇惡。

一百多年後的西晉永安元年,慕容鮮卑大掠中原,擄掠了數萬名漢族少女,回師途中一路上大肆***又把這些漢族少女充作軍糧,宰殺烹食,走到河北易水時,吃得只剩下八千名少女了,他們一時吃不掉,便將八千名少女全部淹死,易水爲之斷流!

而羯族軍隊行軍作戰從不攜帶糧草,專門擄掠漢族女子作爲軍糧,羯族稱之爲“雙腳羊”,夜間供士兵***白天則宰殺烹食。

在羯趙的統治下,漢民族幾乎滅族。到冉閔滅羯趙的時候,中原漢人只剩下四百萬,冉閔破鄴之後,一次解救被擄掠的漢族女子就達二十萬。

漢族百姓遭此慘禍,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在於三國時期漢族人口的急劇下滑,綜合實力大降,否則哪由得異族囂張!

後世很多磚家說什麼五胡亂華是民族融合,褒揚不已,說什麼融合就需要犧牲,張遼對此嗤之以鼻。民族融合的方法多了去了,憑什麼是那些異族幾乎殺盡我們漢族百姓,而且是這種殘酷的方式,如果那些磚家處於這個時代,恐怕就不會那麼說了,他們從來不會去從人性的方面去考慮。

民族融合可以,但要按照他的方法來!

所以張遼在幷州對匈奴開刀,一舉擊破南庭,主導匈奴融入漢民族,至於那個羯族,匈奴別部、石國後裔、白種異族,早就在幷州之戰中讓張遼斬盡殺絕了。

歸根結底,漢族的衰弱還是從黃巾之亂開始,所以張遼在極力挽回這一切,最大限度保留漢民族元氣。

如今他雖然搞定了太平道,但他知道,青州百姓素來崇信神仙,這是一種固有的掛念,數千年都難以消除,絕不是他一言半語能改變的,他毀了黃天太乙,但這些百姓遲早還會樹立起黑天太乙、白天太乙。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宗教是難以避免的,關鍵在於引導。

何況他如今只是毀了太平道的總壇和部分信仰,青州很有很多崇信太平道的地方,都需要引導。

他看向太平道聖女:“本官不反對導人向善的傳道,但是從今往後,凡在青州傳道,必須經過本官審覈道義,發放道碟,纔有資格傳道,若是沒有道碟就妄自傳道,莫怪本官刀下無情。”

聖女沒想到張遼竟然會在傳道上鬆口,不由大喜,忙伏拜道:“多謝使君,使君之明,燭照四方,我等不及。”

張遼擺了擺手:“莫說好聽的,宮祟還是不能放,汝倒可以出去,帶幾個良善的、有威望的賢良師,去將各處的太平道都引導起來,改了教義,莫要再爲惡。”

“改教義?”聖女遲疑道:“妾身不知怎麼改……”

張遼道:“自古醫道不分家,往後太平道要好好濟世救人,以贖罪孽,莫搞什麼邪道,真正學點歧黃之術,治病救人,當是大德,道家可興,看看左元放那傢伙,雖然煉製的丹藥不靠譜,但不會拿去害人,都是自己磕了,而且醫術不錯,會治病救人,要多跟着他學。”

聖女眼裡露出驚喜之色:“使君認得烏角先生?”

“交情還不錯。”張遼想到左慈那廝,嘴角不由露出笑容,因爲唐婉和蔡琰懷孕,此番他將左慈留在了幷州,以防萬一。

一想到妻子,張遼心情就好了些,飲了口茶水,又囑咐聖女:“記住,救人就是救人,藥水就是藥水,莫裝神弄鬼,搞什麼符咒,當然,如果爾等的符咒能先說服本官,便可以推行。”

“妾身謹記。”聖女恭敬的應了聲,又突然試探的道:“使君,莫不如由使君來做太平道道主可好?”

噗!張遼一口茶水噴出。

開什麼玩笑,讓他做道主,那還不被天下笑話了,朝廷更會怎麼想,不幹。

聖女並不是一時衝動,實在是如今太平道幾乎消亡,她也是無路可走,看到張遼的神態,不由露出失望之色。

不想張遼心中一動,突然道:“如此,過幾個月,我將左元放招來,帶爾等重改教義罷。”

聖女喜道:“如此甚好,多謝使君,烏角先生必能孚衆望,帶領教衆。”

張遼點了點頭,心思卻轉到了自己剛開始一個想法,他看向聖女:“汝太平道在東萊根深蒂固,想必很是熟悉東萊的情況吧?”

聖女遲疑了下,點了點頭,別的不敢說,東萊的情況他們太平道還是非常瞭解的。

“很好。”張遼語氣不容置疑的道:“本官需要東萊乃至青州大小賊寇的所有情報,他們的頭領是誰,有多少人,老巢在哪裡,有哪些豪強與他們勾結……”

第六百二十一章 病由第一百一十一章 敗興而回第一百一十二章 打劫!第二百七十五章 戰關羽第一百二十三章 騎兵訓練第一百九十二章 接戰(二)第三百八十六章 古採英的想法第二百三十九章 軒轅關第七百一十三章 楊漢詐高幹第六百零九章 劉備回朝第七百二十二章 平定第五百五十七章 不在青州第四百五十二章 定幷州之事第二百四十八章 送行第四百三十八章 坦然第二百九十五章 使君上任(四)第十三章 機智應對第五十章 不平第七十二章 初平元年第三百三十五章 招攬田豐第五百一十七章 兗州第七十七章 得手第三百七十六章 譭譽第六百三十六章 兩面受阻第二百一十二章 推動第三百五十七章 再見蔡琰第五百七十六章 車駕難渡第二百九十三章 使君上任(二)第四百九十一章 校場比試第二十四章 回到西園第五百四十一章 子敬第二百三十章 突如其來的驚喜第六百一十三章 定音第二百二十三章 錯過第四十三章 蘇嫿第四十章 離開第七百二十六章 將歸第四百五十一章 我爲幷州牧第五十七章 賈詡第一百一十七章 折辱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快朵頤第一百一十八章 暴打第七十章 朦朧第一百五十九章 虎虎交鋒虎者勝第三百八十章 徵辟與查察第三百五十二章 責難第七百三十四章 強勢碾壓第二百五十八章 結交第四百七十六章 血戰第四十六章 拉近第二百一十五章 無心插柳第五百六十四章 各自行動第一百三十五章 遷都之始第四百七十五章 填河第二百零一章 獵虎第六百零四章 老於第四百五十七章 貴人庭會第十七章 何去何從第七百八十章 趕至第六百一十八章 暗處第二百五十四章 急退第四百八十一章 平二郡第三百六十九章 淡然應對第二百五十七章 僞作第六百八十六章 陷陣衝鋒第四百二十一章 長安亂(十四)第三百零六章 拿下豪強,度田編戶第一百二十八章 洞房(一)第六十二章 萬事俱備第三十七章 無恥第五百四十二章 抉擇第六百零三章 於夫羅的哭訴第二百五十三章 突變第四百七十三章 慘烈廝殺第六百四十四章 嘆息第六百零八章 迎接第五百三十五章 張紘第七百一十六章 雷霆攻擊第二百九十四章 使君上任(三)第四百零二章 先謀郿塢第三百二十七章 各謀第二百零六章 你知道的太多了第四百零二章 先謀郿塢第二十五章 欺侮第六百三十六章 兩面受阻第二百五十五章 危境第一百四十一章 械鬥第八十九章 虎咆第三百四十二章 離間第四百四十三章 準備行動第一百二十八章 洞房(一)第一百六十六章 毒蛇第一百六十章 天子劉協第五百一十九章 琅琊第二百二十七章 潁川大搶劫第三百八十六章 古採英的想法第三百九十八章 董卓伏誅(二)第六百六十九章 曹操下黑手第八章 步步緊逼第六百九十六章 誤會
第六百二十一章 病由第一百一十一章 敗興而回第一百一十二章 打劫!第二百七十五章 戰關羽第一百二十三章 騎兵訓練第一百九十二章 接戰(二)第三百八十六章 古採英的想法第二百三十九章 軒轅關第七百一十三章 楊漢詐高幹第六百零九章 劉備回朝第七百二十二章 平定第五百五十七章 不在青州第四百五十二章 定幷州之事第二百四十八章 送行第四百三十八章 坦然第二百九十五章 使君上任(四)第十三章 機智應對第五十章 不平第七十二章 初平元年第三百三十五章 招攬田豐第五百一十七章 兗州第七十七章 得手第三百七十六章 譭譽第六百三十六章 兩面受阻第二百一十二章 推動第三百五十七章 再見蔡琰第五百七十六章 車駕難渡第二百九十三章 使君上任(二)第四百九十一章 校場比試第二十四章 回到西園第五百四十一章 子敬第二百三十章 突如其來的驚喜第六百一十三章 定音第二百二十三章 錯過第四十三章 蘇嫿第四十章 離開第七百二十六章 將歸第四百五十一章 我爲幷州牧第五十七章 賈詡第一百一十七章 折辱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快朵頤第一百一十八章 暴打第七十章 朦朧第一百五十九章 虎虎交鋒虎者勝第三百八十章 徵辟與查察第三百五十二章 責難第七百三十四章 強勢碾壓第二百五十八章 結交第四百七十六章 血戰第四十六章 拉近第二百一十五章 無心插柳第五百六十四章 各自行動第一百三十五章 遷都之始第四百七十五章 填河第二百零一章 獵虎第六百零四章 老於第四百五十七章 貴人庭會第十七章 何去何從第七百八十章 趕至第六百一十八章 暗處第二百五十四章 急退第四百八十一章 平二郡第三百六十九章 淡然應對第二百五十七章 僞作第六百八十六章 陷陣衝鋒第四百二十一章 長安亂(十四)第三百零六章 拿下豪強,度田編戶第一百二十八章 洞房(一)第六十二章 萬事俱備第三十七章 無恥第五百四十二章 抉擇第六百零三章 於夫羅的哭訴第二百五十三章 突變第四百七十三章 慘烈廝殺第六百四十四章 嘆息第六百零八章 迎接第五百三十五章 張紘第七百一十六章 雷霆攻擊第二百九十四章 使君上任(三)第四百零二章 先謀郿塢第三百二十七章 各謀第二百零六章 你知道的太多了第四百零二章 先謀郿塢第二十五章 欺侮第六百三十六章 兩面受阻第二百五十五章 危境第一百四十一章 械鬥第八十九章 虎咆第三百四十二章 離間第四百四十三章 準備行動第一百二十八章 洞房(一)第一百六十六章 毒蛇第一百六十章 天子劉協第五百一十九章 琅琊第二百二十七章 潁川大搶劫第三百八十六章 古採英的想法第三百九十八章 董卓伏誅(二)第六百六十九章 曹操下黑手第八章 步步緊逼第六百九十六章 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