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章 琅琊

自初平四年秋季,曹操帶三萬大軍,又向鮑信借兵五千兼將領于禁,合三萬五千兵馬向東南攻打陶謙,先收復兗州任城國,陶謙敗退,而後曹操進入徐州境內,兵分三路,曹操帶本軍,于禁左路,曹仁右路,一路勢如破竹,兩月之內攻拔十餘城,至冬季之時,大軍沿着泗水已至彭城。

陶謙在彭城外聚兵與曹操大戰,一連苦戰三日,陶謙大敗,死傷超過兩萬有餘,泗水爲之不流,陶謙退守東海郡郯縣,也就是徐州的治所,陶謙的老巢。

曹操又向東連攻傅陽佔據,橫掃彭成國,又折向東北攻入東海郡境內。

因爲曹操兩年來先後征伐黑山、黃巾、袁術,而今又是陶謙,絲毫沒有停歇,兗州民生凋敝,糧草匱乏,加之曹操如今收攏的青州兵軍紀敗壞,所以在徐州境內四處劫掠和屠殺,除了各處守兵外,百姓也被殃及無數。

徐州北部是琅琊國,南與東海郡相接,東臨茫茫大海,北接青州東萊郡和北海國,西接兗州泰山郡。

徐州牧陶謙手下第一大將是曹豹,曹豹出身徐州大族,其兄曹宏爲陶謙親信,曹豹掌控着徐州大多的兵馬,但徐州還有一股強大的勢力,就在琅琊國,是騎都尉臧霸。

臧霸本是兗州泰山郡華縣人,其父臧戒爲縣獄掾,因據守律法不聽從太守憑欲私殺獄犯,太守怒而令人收押其父詣郡府備罪,時年十八的臧霸獲悉父親被押囚,召集食客十數人在費縣西山將父親救出,並殺死太守,時押送役卒百餘人懼臧霸健勇皆避而竄逃,臧霸與父親逃亡東海郡,自此臧霸的孝烈勇名遍聞鄉野。

中平五年十月,青徐兩州黃巾復起,劫掠郡縣,朝廷任命陶謙爲徐州刺史,鎮壓黃巾,陶謙一到徐州便任用亡命東海的臧霸及其同鄉孫觀等人爲將,一戰便大破黃巾,隨後將黃巾驅趕出徐州,陶謙上表拜臧霸、孫觀爲騎都尉,令其屯琅玡國開陽縣,駐守徐州北面。

五年來,因爲青州黃巾始終肆虐,是以臧霸屯駐開陽未曾移兵,加上臧霸爲人勇猛而豪氣,手下聚合同鄉孫觀、吳敦、尹禮、昌豨等泰山寇,兵馬足有三萬,已然自成一方霸主,連陶謙也輕易不能調動。

此時開陽縣騎都尉府中,臧霸、昌豨與孫觀、孫康兄弟皆在,氣氛沉悶,曹操攻伐徐州,陶謙兵馬節節敗退,他們四人自然知曉。

陶謙先前攻打兗州時,大將呂由兵進兗州任城國,而臧霸也分兵西進,奪取了泰山郡華縣和費縣,吳敦、尹禮兩人被他派了過去,而今還在華縣和費縣。

事實上陶謙安定徐州後,多重用曹豹等豪族出身之人,起先倚重的臧霸只能淪爲邊緣之將,所以臧霸對陶謙也頗有不滿,自重一方。

如今曹操的進攻路線在南面,激戰之地彭城距離開陽更有四百餘里,臧霸還插不上手,只能小心防範,固守徐州北線。

但他們已經收到消息,陶謙在彭城大敗,兵馬折損慘重,曹操大軍已經摺向北上,東面郯縣城高難攻,曹操多半要先來取費縣、華縣和開陽。

看到臧霸神色凝重,粗狂的昌豨大聲道:“宣高,不必憂慮,泰山乃我等之地,兵強馬壯,何懼曹操一個遠來之人。”

臧霸嘆了口氣:“某非是畏懼曹操,而是想起張青州先前所傳之信,他曾言曹操大軍進入徐州,必然屠戮無辜,傷及百姓,讓我等早些進言陶恭祖,疏散百姓,我等未曾重視,而今曹操大軍果然屠戮頗多,某心有愧疚哪。”

臧霸性格豪放重義,喜歡匡扶弱小,所以得人心,而昌豨與臧霸不同,本就是賊寇出身,平日還多行劫掠之事,聞言大笑道:“宣高未免婦人之仁了,打仗豈能不有殺戮,他自屠戮賤民,與我等何干,那張遼乃青州牧,連一個青州都拿不下來,竟來干涉我徐州之事,真是可笑。”

臧霸不滿的看了昌豨一眼,肅然道:“張青州乃豪傑之士,並有愛民之行,他在東萊所爲人所共睹,百姓皆受其惠,我等出身貧寒,正該敬重他,他此番也是好心,卻不可輕侮。”

先前張遼來信之時,臧霸本要依從,便是昌豨在旁幾番進言,讓他一時猶豫,沒有行動,才致如今愧疚。

昌豨被臧霸責備,眼裡閃過不滿之色,卻沒有再多少什麼。

孫觀開口道:“而今曹操大軍攜勝北上,必要先取回費縣與華縣,我等還是小心防備爲好。”

“他來便罷,正好一戰,何所懼哉,費縣與華縣若不能守,便讓黯奴和盧兒退回這裡,我等在開陽結陣與他一戰。”

臧霸自有一股豪氣,沉吟了下,又道:“伯臺、仲太,汝二人先將開陽百姓移向琅琊之北,免得曹操來了禍害無辜,實在不成先遷入東萊也可。”

“好。”孫觀與孫康兄弟一向敬重臧霸,聞言立時下去照辦。

……

開陽縣之北,有陽都縣。

入夜之時,在陽都縣東南的一處山嶺間的廢棄道觀中閃爍着燈火,道觀之外,守着二十多人,看模樣多半是門客和家丁。

道觀之內,有七人正在用晚餐。

一個風塵僕僕的中年文士、一個年約三旬的婦人,一個二十歲左右的儒雅青年,兩個十四五歲左右的少女,一個十三歲左右的少年和一個十歲左右的孩童。

中年文士看着幾個有禮有節用餐的晚輩,面色憂慮,又看着搖曳的燈火微微失神。

一旁的儒雅青年先恭謹的照顧好婦人用餐,而後纔來到文士面前,低聲問道:“叔父可是擔憂行程?”

“嗯……”中年文士點了點頭:“而今曹操攻入徐州,陶恭祖不能擋,郡縣不安,又聽聞曹操兵馬四處劫掠屠戮,只恐我等途中遭逢禍亂,我倒也罷,但汝等出了差池,九泉之下我無顏去見兄長。”

儒雅青年嘆道:“漢室傾頹,諸侯並起,有秦末羣雄逐鹿之勢,時勢如此,無可奈何。”

一旁十三歲左右的少年似乎聽到了他們的言語,趁着兩個姊姊和弟弟沒注意的空當走了過來,他不過十三歲,但神情卻是異乎尋常的沉穩,低聲道:“叔父不必憂慮,若往南不成,可往北,侄兒在途中聽聞青州牧張文遠治理東萊有方,或可去東萊安定,待徐州戰事平定後,再考慮去往他處。”

中年文士聽了,心中登時一動,沉吟了下,看向那儒雅青年:“子瑜,汝以爲……”

不想這時外面突然傳來急切的聲音:“家主,當速速躲避,有兵馬前來此處。”

中年文士面色不由大變,急忙吩咐幾個子侄:“快避到觀後,爲叔留在此處應對。”

他話音剛落,就聽到了觀外傳來一陣馬蹄聲,足有數百。

第三百六十八章 臣冤枉第三百四十三章 五內俱焚第一百四十八章 停留第三十八章 怨恨第六十二章 萬事俱備第四百一十九章 長安亂(十二)第四百八十一章 平二郡第三十七章 無恥第三百零九章 河東書院第四百四十七章 巨弩第七十四章 真正目標第三百四十九章 常山第四百九十三章 大罵曹鮑第五百二十二章 意外之變第三十六章 擔憂第五百四十七章 呂布的守望第四百二十一章 長安亂(十四)第三百零二章 伏虎太守第一百五十六章 喝下去第五百七十一章 紛亂第二百九十四章 使君上任(三)第二百三十章 突如其來的驚喜第五十二章 你怎麼不早說第一百一十五章 坑蒙第一百九十八章 戰前謀劃第二百七十九章 跑!跑!跑!第三百九十七章 董卓伏誅(一)第三百三十四章 平難中郎將第一百八十七章 天下大勢第一百零八章 登場第六百五十八章 董承之死第五百八十八章 詐馬第一百一十八章 暴打第二十八章 訓兵第一百零九章 罵戰第五百二十九章 一角第七百三十八章 荊州亂第一百七十九章 高順歸,八營成!第五百八十八章 詐馬第一百三十章 恨之入骨第四百四十三章 準備行動第一百五十五章 粥棚事件第五百八十九章 兇險第四百三十八章 坦然第二百九十七章 使君上任(六)第六百二十五 風口浪尖第六百五十六章 雲長第四百零六章 牛輔遭劫第二百二十二章 郭圖之謀第一百九十三章 坑鮑信第七百二十八章 汝阿母的鴻門宴第二百章 關東諸侯第一百六十三章 災難第四百六十五章 第三次召集令第三百三十二章 反對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獄第四百零八章 長安亂(一)第七十四章 真正目標第七百八十一章 一拳第五百九十章 救駕第六百四十四章 嘆息第二百五十九章 夜離第一百三十五章 遷都之始第二百九十五章 使君上任(四)第二百七十章 鬥將(二)第六百四十二章 夤夜第四百二十一章 長安亂(十四)第四百八十三章 初平四年第二百八十二章 再詐第三章 形勢第六百八十章 袁射第三百一十四章 史督郵第四百三十七章 門前第三百三十四章 平難中郎將第五百零七章 喝!第五章 營房外第三百一十六章 水落石出第三百二十七章 各謀第四百七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五百七十章 張遼的擔憂第五百四十八章 陳宮之謀第二十九章 救人第四百三十二章 鹽池製鹽第二章 左慈第二百一十三章 典韋第三百七十三章 引蛇出洞第五百四十七章 呂布的守望第二百九十三章 使君上任(二)第三百六十三章 巡城第六百四十五章 李儒第三百零三章 陰謀在繼續第一百零三章 戰前部署第一百九十一章 接戰(一)第五百零二章 打草驚蛇第一百一十九章 請罪第二百三十二章 效命第八十一章 坑了誰來?第十二章 初見董卓第六百七十一章 急報第三百五十九章 毒蛇低頭
第三百六十八章 臣冤枉第三百四十三章 五內俱焚第一百四十八章 停留第三十八章 怨恨第六十二章 萬事俱備第四百一十九章 長安亂(十二)第四百八十一章 平二郡第三十七章 無恥第三百零九章 河東書院第四百四十七章 巨弩第七十四章 真正目標第三百四十九章 常山第四百九十三章 大罵曹鮑第五百二十二章 意外之變第三十六章 擔憂第五百四十七章 呂布的守望第四百二十一章 長安亂(十四)第三百零二章 伏虎太守第一百五十六章 喝下去第五百七十一章 紛亂第二百九十四章 使君上任(三)第二百三十章 突如其來的驚喜第五十二章 你怎麼不早說第一百一十五章 坑蒙第一百九十八章 戰前謀劃第二百七十九章 跑!跑!跑!第三百九十七章 董卓伏誅(一)第三百三十四章 平難中郎將第一百八十七章 天下大勢第一百零八章 登場第六百五十八章 董承之死第五百八十八章 詐馬第一百一十八章 暴打第二十八章 訓兵第一百零九章 罵戰第五百二十九章 一角第七百三十八章 荊州亂第一百七十九章 高順歸,八營成!第五百八十八章 詐馬第一百三十章 恨之入骨第四百四十三章 準備行動第一百五十五章 粥棚事件第五百八十九章 兇險第四百三十八章 坦然第二百九十七章 使君上任(六)第六百二十五 風口浪尖第六百五十六章 雲長第四百零六章 牛輔遭劫第二百二十二章 郭圖之謀第一百九十三章 坑鮑信第七百二十八章 汝阿母的鴻門宴第二百章 關東諸侯第一百六十三章 災難第四百六十五章 第三次召集令第三百三十二章 反對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獄第四百零八章 長安亂(一)第七十四章 真正目標第七百八十一章 一拳第五百九十章 救駕第六百四十四章 嘆息第二百五十九章 夜離第一百三十五章 遷都之始第二百九十五章 使君上任(四)第二百七十章 鬥將(二)第六百四十二章 夤夜第四百二十一章 長安亂(十四)第四百八十三章 初平四年第二百八十二章 再詐第三章 形勢第六百八十章 袁射第三百一十四章 史督郵第四百三十七章 門前第三百三十四章 平難中郎將第五百零七章 喝!第五章 營房外第三百一十六章 水落石出第三百二十七章 各謀第四百七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五百七十章 張遼的擔憂第五百四十八章 陳宮之謀第二十九章 救人第四百三十二章 鹽池製鹽第二章 左慈第二百一十三章 典韋第三百七十三章 引蛇出洞第五百四十七章 呂布的守望第二百九十三章 使君上任(二)第三百六十三章 巡城第六百四十五章 李儒第三百零三章 陰謀在繼續第一百零三章 戰前部署第一百九十一章 接戰(一)第五百零二章 打草驚蛇第一百一十九章 請罪第二百三十二章 效命第八十一章 坑了誰來?第十二章 初見董卓第六百七十一章 急報第三百五十九章 毒蛇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