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 王允父子

聽到父親詢問,王蓋忙道:“董賊挾持天子與百官西遷廢土,而長安地近涼州,非安居之地也,如今天子與朝中百官無不心念回都雒陽,此大勢也,而要回雒陽,必要除董賊,而後安撫關東諸侯也。”

王允點點頭,認同長子所說。

王蓋看到父親認同,精神更是陡漲:“父親恐怕也曾聽聞雒陽戰場之事罷,關東諸侯對張遼可謂不共戴天,是以若要安撫關東,必先要除去張遼,纔可安撫他們之心,收爲己用。一旦安定天下,則父親可爲一代中興名臣,而我太原王亦可比肩汝南袁與弘農楊矣!”

王允聽了長子所說,再次皺起眉頭,道:“張文遠曾救活數十萬百姓,又救了衆臣眷屬,便是汝母親也曾被他救過,頗得人心,豈能擅殺?何況漢室人心尚在,若除了董賊,有天子號令,關東劉虞、劉表,張邈諸名士郡守,自然會來迎天子,此大義也,何必以張文遠作爲條件,實是有失朝廷威嚴與氣度。”

王蓋一心想着自己光大太原王氏的大計,看父親仍是不爲所動,當即眼珠一轉,又道:“何況張遼先前在河東爲太守,妄自誅殺大族,又抗交賦稅,拒交皇宮典籍,更是擅殺朝廷任命之縣令,可見其人非是良善之輩。”

聽長子提醒,王允也想到了張遼違抗自己命令之事,登時神情微沉,點了點頭:“張文遠桀驁不馴,爲父此番將他下獄,便是要削他的銳氣。且他與董卓非是一道人,或可拉攏過來,借之剷除董卓。”

王蓋沒想到父親竟然做的是借張遼剷除董卓的打算,當即勸道:“父親,借張文遠殺董卓,吾恐張文遠坐大,他日又爲一董卓矣。”

王允淡然道:“有爲父在,若除董賊,一個張文遠,卻還難以興風作浪。”

王蓋看到父親固執己見,暗自搖頭,又道:“父親,三弟與王端結交頗深,常去那歌舞坊,吾恐此番血案會牽扯到三弟,壞了父親的名聲,還是早早結案的好。”

王允聞言,登時面色鐵青,朝門外喝道:“來人,喚王定那逆子來見老夫!”

不多時,一個大約二十多歲、腳步虛浮的年輕人急忙趕來,正是王允的幼子王定。

王允對長子王蓋、次子王景,還有侄子王晨、王凌都頗是滿意,唯獨對自己這個不成器的幼子王定時常責罵,只因王定素來不甚好學,常與一些公子哥混在一起,令王允很是生氣。

“孩兒見過父親。”王定見了父親王允,也如老鼠見了貓一般,戰戰兢兢。

“逆子!”王允怒聲斥道:“汝近日可曾去過那污濁之地?”

“不曾!”王定一口否認。

一旁王蓋皺眉道:“三弟,爲兄卻是得知,歌舞坊血案前一天,汝還曾與王端一道去那歌舞坊……”

王定身子一顫,眼裡登時閃過驚惶之色。

王允一看幼子這情形,登時明白長子所說是實情,他不由面色大變,氣得渾身止不住顫抖:“汝兄所言,可是屬實?若有一句虛言,吾將汝亂棍打殺!”

王定看到父親這麼暴怒,不由更是惶然,臉色發白,顫聲道:“屬……屬實,只是孩兒素來謹遵父親教誨,不敢在外過夜,是以早早就回來了。”

王允一聽幼子竟然真的與王端去了那歌舞坊,一時間又驚又怒,一腳將幼子踢倒在地,大罵道:“逆子!汝還回來作甚!索性與那王端留在那骯髒之地過夜,一死皆休!”

一想到幼子竟然真的在那污穢之地,又險些與那王端一道被殺,王允就止不住渾身顫抖,心中暴怒,又有幾分後怕。

王定伏在地上,噤若寒蟬。

“父親,且莫生氣。”王蓋見狀,忙勸道:“此時責罰弟弟爲時已晚,還是先問明當日情況。”

“逆子,”王允黑着臉看着王定:“汝當日究竟何時回來?”

王定再也不敢撒謊,慌忙道:“戌……戌時。”

“逆子!”王允險些又忍不住爆發出來,戌時已經完全入夜,自己這逆子恐怕是堪堪躲過兇殺,他深吸了口氣,咬牙道:“汝離開前可曾發現什麼?可曾在那裡見過或聽過張遼?”

王定急忙搖頭:“不曾。”

“王端與張遼可曾認識?”王允又問。

王定忙道:“這個不曾聽說。”

“滾!”王允大罵一聲,朝門外喝道:“將這逆子關入房中,不得外出!”

王定如得大赦,慌忙跑去。

屋子裡王允臉色鐵青,如果廷尉查知王端曾與自己的幼子一道去的歌舞坊,而自己的幼子卻偏偏在戌時趕回,活了一命,恐怕自己的幼子也要被廷尉傳訊,作爲嫌疑對象了,那很可能連自己也被牽連,至少名聲會受污。

“父親。”王蓋看到父親變幻的神情,就大略知道了他的想法,當即又道:“於公於私,如今都該將這罪名落在張遼頭上,儘快結案,一則免於牽連弟弟,二則斬卻董卓一臂膀,削弱董卓實力。至於內應之事,除卻張遼,還有呂布,也是我幷州之人,且其他反覆,最是容易拉攏。”

王允沉默了許久,才嘆了口氣:“張文遠不易除去,縱然他是兇手,若董卓不殺他,誰能殺他?妄自行事,反倒會再招惹仇敵,令張遼與董卓同心,則董卓更難除矣。而且當此之時,實不宜妄動,免得驚動了董卓,心生警惕,則除之難矣。”

王蓋聽到了父親鬆了口風,只是心中有所顧忌,當即又道:“要除張遼,不須我等親自出手,如今長安城中流言四起,我等只需推波助瀾便可,倒是朝野皆曰可殺者,張遼也,誰能阻之?董卓也不成!”

王允搖頭:“如今董卓肆意妄爲,殺伐由心,非可揣測,便是天下人皆曰可殺,他也未必理會。”

王蓋眼珠一轉,又道:“我等推波助瀾,令張遼陷於困境,便是不能除了他,至不濟,父親於危難中救之,亦可令其感激,收其心,用其人,以殺董卓。”

王允聞言,不由沉吟起來。

王蓋又道:“宋長史族侄曾爲解縣令,爲張遼所殺,他素來心中有怨,可令他暗中行事,卻也不會牽連到父親。”

就在這時,外面傳來敲門聲,一個嬌柔美妙的聲音道:“大人,賤妾前來奉茶。”

“進來罷。”王允吩咐了一聲。

隨着門聲響動,一個少女端着茶盤款步而入,此女不過十五六歲,卻身姿窈窕,肌膚勝雪,容色絕麗,如新月生暈,明眸顧盼之間,自顯柔情綽態,美豔不可方物,是個絕色的美人兒。

自這女子一進來,王蓋的眼神便時不時偷偷瞥過去,偶然閃過貪婪之色。

那女子的一舉一動都極爲有禮而美妙,奉了茶水,便款步退出。

王蓋掃過那女子曼妙的背影,偷偷看了父親一眼,眼神微垂,道:“父親,貂蟬當初被阿母救回,雖視若親女,但終究不過一歌妓耳,三弟甚是愛慕之,以三弟的性子,久留此女於府,恐怕不妥。”

王允嘆道:“貂蟬卻有容色,也罷,待那逆子加冠娶妻之後,便讓他納了貂蟬作妾,也可讓逆子收了心,好生讀書,或有所成。”

王蓋沒想到父親做出這般決定,對不成器的弟弟實在是溺愛,眼裡不由閃過一絲嫉妒之色。

不多時,王蓋出了王允書房,來到自己房中,想了想,吩咐身邊一個親信:“汝且去見長史宋翼……”

第三百八十二章 關東風雲第四百四十四章 休屠各部第二百二十四章 韓卻與陌刀第一百八十四章 虎嘯!第三百零九章 河東書院第七百一十四章 張遼論袁紹第三百六十章 再抱一個?第二百三十七章 調動第一百三十七章 慘象第四百八十六章 天子使節第四百四十四章 休屠各部第五百八十八章 詐馬第三百四十六章 威逼恐嚇第五百一十六章 決定第一百三十九章 相府司馬第三百一十八章 盛事第四百八十八章 青州黃巾第六百三十九章 風雨欲來第六百五十九章 袁術大回軍第五百四十九章 鮑信之難第五百零四章 太平道第六百七十一章 急報第四百二十章 長安亂(十三)第二百九十七章 使君上任(六)第一百一十章 退袁紹第五百七十九章 背信第五十一章 踩第七十二章 初平元年第八十八章 狠毒第四百六十章 離間第四十六章 拉近第二百七十五章 戰關羽第一百六十一章 干連第三百九十六章 詔令至第五百六十七章 大亂第四百一十章 長安亂(三)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典韋第七百三十四章 強勢碾壓第一百九十二章 接戰(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雨住第三十二章 戰!第五百零九章 鼓舞第五百二十二章 意外之變第四百六十六章 袁紹找事第六百零九章 劉備回朝第三百九十二章 脫身第三百二十三章 過年第五百九十六章 奏事第一章 西園之夜第二百八十三章 兩箭第二百七十一章 明白第五百一十七章 兗州第二百五十二章 挑釁第四百三十九章 登門第三百四十三章 五內俱焚第三百三十二章 反對第一百八十二章 病來如山倒第七十三章 兵出小平津第二百零九章 酸棗大戰(一)第一百零一章 臨機應變第五百二十三章 援救第三百七十五 王允父子第五百章 子義來歸第三百三十五章 招攬田豐第一百一十四章 得手第一百零七章 急援詐取第六百四十章 雷聲第六百七十四章 黃昏第二百五十五章 危境第四百五十一章 我爲幷州牧第七百一十九章 豪雄末路第四百四十六章 兵臨馬邑第五百六十九章 天子東歸第二百三十五章 二次討伐董卓第三百七十八章 先下劉囂第三百二十四章 上黨易主第四百二十六章 妙計敗敵第三十八章 怨恨第六百四十五章 李儒第五百四十七章 呂布的守望第一百零一章 臨機應變第五百四十七章 呂布的守望第二百五十六章 殺楊第三百三十二章 反對第二百九十二章 使君上任(一)第一百九十四章 釋鮑信第八十三章 找茬第二百一十四章 先消敵意第一百一十二章 打劫!第四十七章 精絕舞第二百零三章 孔伷出策第五百五十八章 文和第六十六章 局勢第六百四十二章 夤夜第六百六十五章 橋瑁第六百七十五章 鵲佔鳩巢第四百二十章 長安亂(十三)第五百零六章 我要拜師第四百四十四章 休屠各部第五百二十二章 意外之變
第三百八十二章 關東風雲第四百四十四章 休屠各部第二百二十四章 韓卻與陌刀第一百八十四章 虎嘯!第三百零九章 河東書院第七百一十四章 張遼論袁紹第三百六十章 再抱一個?第二百三十七章 調動第一百三十七章 慘象第四百八十六章 天子使節第四百四十四章 休屠各部第五百八十八章 詐馬第三百四十六章 威逼恐嚇第五百一十六章 決定第一百三十九章 相府司馬第三百一十八章 盛事第四百八十八章 青州黃巾第六百三十九章 風雨欲來第六百五十九章 袁術大回軍第五百四十九章 鮑信之難第五百零四章 太平道第六百七十一章 急報第四百二十章 長安亂(十三)第二百九十七章 使君上任(六)第一百一十章 退袁紹第五百七十九章 背信第五十一章 踩第七十二章 初平元年第八十八章 狠毒第四百六十章 離間第四十六章 拉近第二百七十五章 戰關羽第一百六十一章 干連第三百九十六章 詔令至第五百六十七章 大亂第四百一十章 長安亂(三)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典韋第七百三十四章 強勢碾壓第一百九十二章 接戰(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雨住第三十二章 戰!第五百零九章 鼓舞第五百二十二章 意外之變第四百六十六章 袁紹找事第六百零九章 劉備回朝第三百九十二章 脫身第三百二十三章 過年第五百九十六章 奏事第一章 西園之夜第二百八十三章 兩箭第二百七十一章 明白第五百一十七章 兗州第二百五十二章 挑釁第四百三十九章 登門第三百四十三章 五內俱焚第三百三十二章 反對第一百八十二章 病來如山倒第七十三章 兵出小平津第二百零九章 酸棗大戰(一)第一百零一章 臨機應變第五百二十三章 援救第三百七十五 王允父子第五百章 子義來歸第三百三十五章 招攬田豐第一百一十四章 得手第一百零七章 急援詐取第六百四十章 雷聲第六百七十四章 黃昏第二百五十五章 危境第四百五十一章 我爲幷州牧第七百一十九章 豪雄末路第四百四十六章 兵臨馬邑第五百六十九章 天子東歸第二百三十五章 二次討伐董卓第三百七十八章 先下劉囂第三百二十四章 上黨易主第四百二十六章 妙計敗敵第三十八章 怨恨第六百四十五章 李儒第五百四十七章 呂布的守望第一百零一章 臨機應變第五百四十七章 呂布的守望第二百五十六章 殺楊第三百三十二章 反對第二百九十二章 使君上任(一)第一百九十四章 釋鮑信第八十三章 找茬第二百一十四章 先消敵意第一百一十二章 打劫!第四十七章 精絕舞第二百零三章 孔伷出策第五百五十八章 文和第六十六章 局勢第六百四十二章 夤夜第六百六十五章 橋瑁第六百七十五章 鵲佔鳩巢第四百二十章 長安亂(十三)第五百零六章 我要拜師第四百四十四章 休屠各部第五百二十二章 意外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