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就職

八百里關中的地勢,從西向東如同一條龍,漢長安城便建在渭水之南、關中地勢最高處的龍首原上。

長安城的面積遠大於雒陽城,南北十五里,東西十八里,城中宮殿、貴族宅第、官署和宗廟佔據了大半地方。

宮殿集中在長安城中部和南部,又以西南角的未央宮和東面的長樂宮爲主體,圍繞主體宮殿還有桂宮、北宮、建章宮、明光宮等附屬宮殿羣,整個皇宮共建了九十多年。

前漢時,天子在未央宮處理政務,而長樂宮是太后居住之地。前漢末年,長安皇宮毀於戰亂,後漢定都雒陽,只將長安作爲陪都,也未曾修復皇宮。

去年,董卓遷都長安,發動十數萬民夫修葺了未央宮,但隨後就開始修建他的郿塢,至於長樂宮和其他附屬宮殿羣還是一片破敗。

除了皇宮,公卿貴族宅第則分佈在未央宮的北闕一帶,稱作“北闕甲第”,尋常百姓都住在城北,分爲一百六十個閭里。著名的“長安九市”則在城內西北角上,由橫門大街相隔,分成東市三市和西市六市。東市是商賈雲集之地,西市則密佈着各種手工業作坊。

執金吾的衙署毗鄰未央宮,在未央宮西北角,西望長樂宮,北望北闕甲第,南接武庫。

此時,新一任執金吾張遼正坐在衙署大堂之上,他背後屏風上描畫着一隻三足金烏,而張遼的官服上也描畫着一隻金烏,金烏主闢不祥,天子出行,此鳥在先開道,而金吾便取自金烏的諧音。

這或許是執金吾名字的一個由來,但同樣還有另一個由來,吾,御也,執金吾便是掌執金革,以防範非常之事。

前漢時,執金吾的權力很大,曾一度統領北軍,其下屬還有式道左、右、中候三人,負責天子車駕開道;中壘令、丞、尉,掌壘門;寺互令、丞,掌宮門禁;都船令、丞,掌水利;左、右京輔都尉,巡視京師。

而到了後漢之時,這些屬下全部裁撤,執金吾權勢大幅度縮減,只負責每月三次的宮外巡視和京師治安,負責警戒和處理宮城外的意外狀況,如水災、火災之類,而不得參與朝政。

但即便如此,如今的執金吾手下仍有緹騎二百,持戟五百二十,還掌管着武庫兵器。

執金吾每月三次定期巡視皇城,手下七百多人,緹騎騎馬,持戟步行,浩浩蕩蕩,輿服導從,光滿道路,用張遼的話說,就是很騷包,朝中的其他大臣都沒有這麼龐大的隨從隊伍,是獨一份,故而光武帝未曾稱帝之前看到執金吾儀仗隊,曾感嘆道,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

執金吾手下還有執金吾丞一人,爲執金吾副官,秩比一千石,等同於司馬,此時的執金吾丞是皇甫嵩侄子皇甫酈。

除了執金吾丞外,還有武庫令,秩六百石,下屬還有武庫丞,共同協助執金吾掌管武庫。

張遼聽着下面的執金吾丞皇甫酈彙報着衙署事務,執金吾衙署的事務很簡單,除了巡視,就是水火治安,至於武庫,遷都長安之後,裡面基本是空的。而且執金吾的實權雖然不如太守大,但對衙署的掌控卻更容易,太守履任後有地方勢力掣肘,執金吾在衙署裡卻是說一不二的。

皇甫酈很快彙報完,又毫不諱言的道:“府君,只因前兩任府君皆死於不測,而今緹騎和持戟多是人心散漫,士氣低落,聽聞府君有善戰之名,或許可令其有所改變。”

張遼點了點頭,他的前一任執金吾胡毋班被董卓派出去送菜,讓袁紹和王匡給殺了。而再前一任的執金吾就是丁原,張遼曾經的老上司,死於呂布之手。

不過兩年之間,兩任執金吾都死於非命,手下的官吏和衛士自然士氣低落,加上執金吾的緹騎和持戟屬於儀仗兵,地位比不上司隸權重,戰鬥力都比不上同在京師的北軍五校、虎賁和羽林,所以被其他同僚打壓的很厲害,出去巡城也是低調的很,全然沒有當年光武帝羨慕的那般光鮮風采。

張遼對皇甫酈的直言不諱很是欣賞,他呵呵笑道:“皇甫丞,我對令叔大名仰慕久矣,而今看到皇甫丞亦是中正之人,有皇甫丞助我,衙署事務無憂矣。”

皇甫酈道:“京師水火械鬥之事常有,府君不可懈怠。”

“這個自然。”張遼拉着皇甫酈的手臂:“走,出去看看緹騎和持戟。”

大堂之外的衙署大院中,二百緹騎和五百二十持戟士早已列陣等候,除此之外,就是張遼帶來的趙雲和二十個親衛。

無論是緹騎還是持戟士,都是身着紅色軍服,望去一片火紅,這也是大漢的火德之色。

緹騎和持戟均屬於儀仗兵,儀仗兵戰鬥力不強,但卻最大的特點,就是體力和耐力強,而且身量高,皆在八尺,整齊劃一,底子都不錯。

這些緹騎和持戟雖然缺乏士氣和鬥志,但仍然是站的筆直,他們兼任天子儀仗隊,都是曾經過反覆訓練的,出了差錯就是砍頭,是以沒人敢怠慢,而在嚴謹的約束下,緹騎和持戟的紀律也遠遠好於其他士兵。

張遼以爲,只要加強訓練,這些儀仗兵的戰鬥力會提升也很快,尤其是陣戰,因爲他們習慣於服從,習慣於嚴謹,只要將他們的殺氣提起來,絕對不差。

一衆緹騎和持戟看到新任執金吾出來,無不露出詫異之色,對於這個新任執金吾的年輕顯然很是吃驚,而不少人更是流露出失望之色,年輕就代表着資歷和名望差,前任執金吾胡毋班乃一代名士,曾爲八廚之一,也死於非命,而這個新的執金吾多半更差。

不過當張遼的目光掃過他們時,他們心中登時一凜,收起了小覷之心。一個人的眼神能反映氣場,張遼的眼神,不含殺氣,卻不怒自威,令他們有些心悸。這是身處高位、久經沙場、執掌大軍歷練出來的,摻不得一絲假。

比之前任執金吾的儒雅,新任執金吾卻更多了英武、殺氣和威嚴。

後面皇甫酈也默默的看着這個新任執金吾,他身爲皇甫嵩的侄子,自然早就知道張遼的大名,能征善戰,曾擊敗關東十數萬大軍,而且政事也處理的極爲出色,遷都之事不知令多少朝臣家眷和遷徙的百姓讚歎。張遼方纔雖然和藹,但骨子裡透出的氣度和兇悍,他卻能隱隱察覺。

他不知道這個執金吾會爲衙署帶來什麼,但隱隱有了一種期待。

張遼環顧了一圈,看到衆緹騎和持戟凜然起來,微微頷首,道:“吾是張遼,吾爲執金吾,諸位從此可以在長安橫着走了。”

第二百三十章 突如其來的驚喜第三百八十五章 怎連環第二十六章 震懾第四百五十章 休屠各覆沒第二十四章 回到西園第二十四章 回到西園第三百七十二章 荀攸第六百五十章 耳光第四百零八章 長安亂(一)第九十九章 董卓的困境第五百五十四章 濮陽之戰第七百一十二章 爭執第四十五章 唐突第一百六十七章 沿途第六百四十四章 嘆息第三百一十章 衛仲道第三百二十六章 實力暗漲第四百三十章 回河東第五百二十七章 屠殺第六百八十章 袁射第五百七十二章 劉協的決定第三百八十章 徵辟與查察第六百一十章 短歌行第十六章 滿載而歸第二十七章 拉攏第二百一十四章 先消敵意第六十七章 推手第二百四十七章 佈局潁川第六百六十四章 河內使節第六百七十一章 急報第三百一十八章 盛事第六百八十二章 衝陣第五百二十五章 出手第四百二十二章 長安亂(十五)第三百一十一章 謠言第二百九十五章 使君上任(四)第三百八十三章 連環計第八十六章 各謀第一百五十七章 翻手爲雲第七百二十六章 將歸第五百七十一章 紛亂第二百二十七章 潁川大搶劫第三百一十一章 謠言第二百三十五章 二次討伐董卓第二百六十七章 再見董卓第六百一十二章 朝堂第七章 膽大妄爲第九十二章 小人不死,算計不休第二百零一章 獵虎第六百六十一章 城頭吐血第八十一章 坑了誰來?第七百零二章 開始清算第二十二章 乃公華雄第九十四章 執紀!第七十七章 得手第四百八十九章 糧草問題第四百二十二章 長安亂(十五)第二百四十二章 胡騎下潁川(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各謀第三百九十四章 射殺第五百二十章 再收弟子第六十一章 想法第六百七十二章 巢湖第二百七十六章 三英戰張遼第五百二十三章 援救第一百五十三章 背後第三十二章 戰!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獄第五百六十九章 天子東歸第一百三十二章 接納第二百八十六章 得償第四百四十五章 詐敵於內第七百三十五章 全面追擊第三百五十八章 蔡邕的學術打擊第九章 呂布到來第六百三十八章 劉備的選擇第五百九十二章 北渡第七十八章 意外大收穫第四百一十九章 長安亂(十二)第一百八十七章 天下大勢第六百七十四章 黃昏第六百七十二章 巢湖第三百一十五章 不妥之處第五百二十五章 出手第六百一十五章 大年三十第五百五十七章 不在青州第二百零三章 孔伷出策第一百九十三章 坑鮑信第七百零八章 衆女至第四百三十四章 北上幷州第三百三十七章 袁紹入主冀州第五百四十五章 刺頭第四百三十八章 坦然第一百三十一章 見面第五百二十二章 意外之變第一百九十七章 說服徐榮第六百六十八章 曹操的強勢第五百六十一章 效忠第七百二十章 涼州謠第三百七十四章 獄外
第二百三十章 突如其來的驚喜第三百八十五章 怎連環第二十六章 震懾第四百五十章 休屠各覆沒第二十四章 回到西園第二十四章 回到西園第三百七十二章 荀攸第六百五十章 耳光第四百零八章 長安亂(一)第九十九章 董卓的困境第五百五十四章 濮陽之戰第七百一十二章 爭執第四十五章 唐突第一百六十七章 沿途第六百四十四章 嘆息第三百一十章 衛仲道第三百二十六章 實力暗漲第四百三十章 回河東第五百二十七章 屠殺第六百八十章 袁射第五百七十二章 劉協的決定第三百八十章 徵辟與查察第六百一十章 短歌行第十六章 滿載而歸第二十七章 拉攏第二百一十四章 先消敵意第六十七章 推手第二百四十七章 佈局潁川第六百六十四章 河內使節第六百七十一章 急報第三百一十八章 盛事第六百八十二章 衝陣第五百二十五章 出手第四百二十二章 長安亂(十五)第三百一十一章 謠言第二百九十五章 使君上任(四)第三百八十三章 連環計第八十六章 各謀第一百五十七章 翻手爲雲第七百二十六章 將歸第五百七十一章 紛亂第二百二十七章 潁川大搶劫第三百一十一章 謠言第二百三十五章 二次討伐董卓第二百六十七章 再見董卓第六百一十二章 朝堂第七章 膽大妄爲第九十二章 小人不死,算計不休第二百零一章 獵虎第六百六十一章 城頭吐血第八十一章 坑了誰來?第七百零二章 開始清算第二十二章 乃公華雄第九十四章 執紀!第七十七章 得手第四百八十九章 糧草問題第四百二十二章 長安亂(十五)第二百四十二章 胡騎下潁川(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各謀第三百九十四章 射殺第五百二十章 再收弟子第六十一章 想法第六百七十二章 巢湖第二百七十六章 三英戰張遼第五百二十三章 援救第一百五十三章 背後第三十二章 戰!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獄第五百六十九章 天子東歸第一百三十二章 接納第二百八十六章 得償第四百四十五章 詐敵於內第七百三十五章 全面追擊第三百五十八章 蔡邕的學術打擊第九章 呂布到來第六百三十八章 劉備的選擇第五百九十二章 北渡第七十八章 意外大收穫第四百一十九章 長安亂(十二)第一百八十七章 天下大勢第六百七十四章 黃昏第六百七十二章 巢湖第三百一十五章 不妥之處第五百二十五章 出手第六百一十五章 大年三十第五百五十七章 不在青州第二百零三章 孔伷出策第一百九十三章 坑鮑信第七百零八章 衆女至第四百三十四章 北上幷州第三百三十七章 袁紹入主冀州第五百四十五章 刺頭第四百三十八章 坦然第一百三十一章 見面第五百二十二章 意外之變第一百九十七章 說服徐榮第六百六十八章 曹操的強勢第五百六十一章 效忠第七百二十章 涼州謠第三百七十四章 獄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