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震天的戰鼓再一次響起

“聽說西安侯在浩門縣大捷,殺了好幾百羌虜,俘獲了上萬頭牛羊?”

當任弘再到金城郡首府允吾縣時,發現城門已經戒嚴,開始限制出入,城門官在放他進去時好奇地發問。

“沒錯。”韓敢當替任弘回答,聲音喊得城門內外都聽得到。

“幾百顆頭顱,在河水邊堆成了京觀,一夜就凍成了冰坨坨!”

“壯哉!”守城的吏卒們歡呼,此處和令居頗似,民風彪悍,瞧他們的神情,對羌人作亂似乎不是很怕。

任弘卻有些憂心,原本按照他的提議,由漢廷封先零羌周邊豪帥爲羌王羌侯,加以籠絡,叫先零腹背受敵。如此便能讓他們不敢造次,或能順利阻止大亂。

可歷史的進程,總會因爲“小人物”的選擇而產生轉折,董長史的遇害,成了漢羌第二次戰爭的導火索。

作爲公元前的世界燈塔,漢朝對殺害自己使者的邦國一向是訴諸武力,能打就絕不談。

而任弘前幾日讓小月氏義從騎襲擊煎鞏羌的戰鬥,便成了雙方的第一戰。

虧了任弘力薦,支姓小月氏剩餘的三個部落都被封爲歸義胡侯,出了兩三千爲義從騎,可都不怎麼盡力。加上煎鞏羌早有準備,襲擊不算成功,只斬了百餘沒來得及撤走的羌人,俘獲牲畜五千,卻叫煎良帶着大部跑了。

但寫在書面上稟報朝廷的斬俘數,卻翻了一倍,倒不是任弘貪那點功勞,而是迫不得已:雖是羌人殺害使者引發了戰爭,但任弘作爲護羌校尉難辭其咎,這場算不上勝利的勝利,對他十分重要。

今日來郡城,除了要與太守、都尉商議備戰之策外,還要爲自己爭取主動權,避免被二人甩鍋,尤其是浩星賜這老官僚,任弘這次顧不得他的態度,直接將使者被殺、羌人作亂,任護羌及時勘亂拿下首捷的消息送去長安了。

別看城頭的士卒不是很多,郡府附近倒是守備森嚴,隔着兩條巷子就有人站崗,這算不算“外鬆內緊”呢?

金城太守浩星賜眼中有些血絲,這幾日他確實不好過,大漢的二千石們,肚子裡有一本難唸的經,但表面上千篇一律,永遠都是沒有表情的表情,看不出他對任弘的所作所爲是讚賞還是痛恨。

只是兩聲嘆息表明了他的遺憾和無奈:“千防萬防,仗還是打起來了,金城的黎民百姓要遭殃嘍。”

辛武賢倒是十分高興,羌人主動挑起戰爭,正遂了他的意,便爲任弘說話道:“朝中的蘇子卿說過,南越殺漢使者,屠爲九郡。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朝鮮殺漢使者,即時誅滅……近來更有龜茲欲殺漢使,國滅族亡,一分爲三。”

“而那時的漢使便是道遠,只可惜董長史無道遠之能,竟未逃出來,爲國捐軀了,此事使者被殺,我金城郡若無反應,定會叫諸羌小覷,更加願意附從先零、煎鞏爲亂。”

任弘應道:“董長史是我的左膀右臂,他的死,護羌校尉府上下都很痛心,弘也十分自責。不過此番發兵襲擊煎鞏羌,報仇倒在其次,將煎鞏羌趕到浩門水以西,也方便以河爲界,抵禦羌虜。”

辛武賢頷首:“確實,先前最憂慮與先零開戰後,煎鞏等在後擊我,如今或許以侯位招撫,或驅逐到西邊,如此便能一面對敵了。”

話說到這份上,見任弘與辛武賢一唱一和,浩星賜心中嘿然,隨着董長史的死,主綏的路徹底堵死,任弘便徹底倒向了辛武賢,與之抱團,或許是怕自己將羌亂的責任全推給他吧。

也罷,雖然若形勢變得更糟,浩星賜還真有心讓任弘接鍋,但這可不是內鬥的時候,且先同舟共濟吧。

“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何況吾等?”

浩星賜是聰明人,知道船若翻了,他們三人都要溼着身上岸,說不定直接淹死在羌人的海洋裡。

浩星賜便道:“既然任校尉到了,那吾等便開始商議如何抵禦先零作亂,辛都尉,你可有方略了?”

“有!”

辛武賢拳頭一砸案几,震得酒盅都在跳舞:

“乘着先零羌召集諸羌解仇會盟,朝夕爲寇,吾等應乘此良機,發精兵奇襲大榆谷,將聚集在那的大小羌豪一網打盡!”

……

“不可!”

浩星賜喊完後,看了一眼與他異口同聲的任弘,看來在阻止辛武賢瘋狂太過激進這點上,他們是一致的。

他索性閉了口,讓任弘與辛武賢掰扯。

任弘只得耐心地勸辛武賢打消這念頭:“諸羌得先零楊玉、猶非號召,在大小榆谷一帶盟會,聚集在谷中的羌虜多達數萬,而我軍能出動的騎兵,連同小月氏義從騎在內,不超過四千。”

“更何況大小榆谷遠在數百里外,羣山環繞,道路崎嶇,長途跋涉過去人馬已疲,反而容易叫羌人守株待兔,此不智也,恐兵未勝而爲虜所笑。”

言罷他就停了,且聽聽太守這邊又有何妙計。

浩星賜讓他的郡守長史上來推演方略,提出的意見卻與辛武賢正好相反,閉門自守而已。

“西方土地寒苦,漢馬不能冬,金城郡這三五千人馬,是無力進取大小榆谷的,現在最好的計策,便是以不變應萬變,派兵鎮守四望峽等關隘,盡力抵禦羌人進犯,等待朝廷援兵抵達。大將軍不是說了麼,開春後天水、隴西各發兵一千來協助金城戍守。”

辛武賢卻嫌這方略太過保守,滅了自家士氣,漲了羌虜威風,與太守長史爭辯起來。

“要想完全解決虜患,兩千哪夠,長安起碼要再派五千人來。”

任弘接過話:“不過以我愚見,太守、都尉的方略,倒是可以合在一起,守自然是要守,但也不必一味防守。可在派兵鎮守四望峽,抵禦羌虜攻擊縣城的同時,益騎兵及小月氏馬食,使其西出襲擊羌人後方。”

“羌人以畜產爲命,如今與大漢交戰,男丁跟着豪帥來侵犯郡縣,剩下老弱婦孺在後照顧牛羊牲口,小月氏縱不能盡誅羌人,但只要奪其畜產,虜其妻子,復引兵還,羌人便會士氣低落。等朝廷援軍抵達,大兵仍出,虜必震壞!”

他取了中庸的意見,浩星賜和辛武賢倒都覺得能接受。

一個太過保守官僚,一個太過激進好戰,這或許就是霍光派任弘來的原因?

接下來的議題便是細節了,浩星賜處置這種突發大事還是有些能耐的,佈置得十分周密:

“辛都尉親自帶人守西邊的湟水四望峽及破羌縣,四望峽與道遠西域築的鐵門關一樣,都是險道,只要扼住那隘口,羌人便不能深入金城。”

“現在只恐羌虜從南、北繞道襲擊郡府。河關、枹罕兩縣,我會讓太守長史帶一千郡兵去守着,不消半月,隴西援兵也會從那邊過來。”

“至於北邊的浩門、令居,雖然遠離先零羌老巢,但也可能會有羌人犯界,且有通往武威的要道烏鞘嶺。再過幾日,河水就完全凍上,羌騎往來自如,數百里的河道恐怕不太好守。”

浩星賜看上去犯了難,任弘哪能不知道,這是在暗示自己分擔責任呢!

雖是意外的導火索,但這場戰爭的爆發與任弘有直接關係,霍光見他未能壓住羌亂恐已不滿,再不表現積極出衆些,怕是要秋收算賬。

“北邊交給我!”

任弘請纓道:“只要太守允許我募浩門、令居青壯爲卒,再由郡城提供夠小月氏義從騎家眷吃的糧食三萬石,使其沒有後顧之憂,我可以保北部安定!”

浩星賜看了任弘良久,最終才點了點頭:“便依道遠。”

……

要太守放權可不容易,雖然只有區區兩個縣的民兵武裝,但這卻是任弘拿到手最大的兵權,別看小月氏組成的“義從騎”人多,可關鍵時刻根本靠不住,反而是令居縣那些“刁民”讓任弘有種信任感。

“有道遠坐鎮北邊,老夫便無憂了,眼下只剩一件事……”

等辛武賢先告辭後,任弘正要走,浩星賜卻叫住了他。

“道遠發給朝廷奏疏,已發出去了吧?”

任弘解釋道:“事關金城安危,沒來得及給太守過目。”

“你又不是老夫下屬,自有奏疏之權,當然不必經由我手,只是道遠,你沒有算一算,上奏抵達長安時,是什麼日子?”

“算過。”任弘嘆息道:“從金城郡到長安,一千六百里,驛站飛騎行七八日足矣,若路上不耽擱,奏疏抵達未央宮尚書檯的日子,應該在正旦前夕,或者當天。”

浩星賜已經很多年沒回長安了,但卻依然記得正旦的喧囂。

“正旦前幾日是朝廷最忙的時候,大儺從未央宮演到長安城,講究的是驅邪,辭舊迎新,把壞運氣留在舊歲,讓新的一年國泰民安。“

“正旦當日,未央宮前殿還會舉行大朝會,公卿百官和外國使節依次上前爲天子拜賀。陛下往往會賜下酒宴,作九賓徹樂,還有百戲表演,又熱鬧,又喜慶。這次遇上了六年一次的改元之歲,肯定會更加隆重。”

浩星賜看向任弘,讓任弘搞不懂他是好意提醒,還是試探。

“而在這普天同慶的好日子裡,你一封金城羌亂的奏疏遞上去,恐怕不太妥當啊,道遠當時就沒叮囑你派去的人,故意在路上耽擱一兩日,避開正旦之歲?”

任弘想了想道:“我當年在西域爲使者時,遇上龜茲反叛,匈奴南下,雖然找來了烏孫援兵,但若抵達輪臺晚到了半個時辰,輪臺數百漢軍就要全軍覆沒,我有些要好的袍澤,恐怕便再也看不到了。”

“軍情如火,不敢不急,大漢之所以在道路上設置驛站,讓郵使如飛,就是爲了讓邊情及時抵達長安,叫朝廷及時應對。”

“所以別說遲幾天,就算遲半個時辰,都可能對形勢產生影響,夠打完一場鏖戰。若因我的遲疑和私心,讓金城郡多死了幾百人幾十人,我便是大漢的罪人!”

浩星賜感慨道:“道遠素來圓滑,但沒想到,你骨子裡,卻是一心爲國啊。”

曾幾時何,浩星賜在貳師軍中拼殺時,也有過這樣的歲月。

然後便嚐到了代價。

他好意提醒道:“但道遠的苦心,旁人是不會理會的,你的奏疏可能會毀了正旦歡宴的氣氛,讓天子、大將軍不快,也掃了不少人的興。再加上你身爲護羌校尉,此番羌亂,雖是先零殺害漢使,但與你脫不了干係,道遠知道後果麼?”

“知道。”

任弘深吸一口氣,震天的戰鼓再一次響起,敵人絕不止是西羌先零,還有朝中各色人等。那些在他掌控雷電一事時改了口風的儒生,那些被霍夫人授意抨擊他,卻被霍光按下的御史,這次逮到機會,恐怕要火力全開了。

“正旦一過,朝中對我的彈劾,將如疾風驟雨!”

……

PS:第二章在23點30。

第194章 你是電你是光第432章 今年下半年第503章 郊迎第343章 廢立第534章 萬里長征人未還第267章 比你們不知道要高到哪裡去第55章 三十六騎第171章 和尚摸得我摸不得?第173章 這不民主第396章 殉情第139章 戰術上重視敵人第346章 太難了第285章 雞犬升天第213章 弗與共戴天第184章 女曰雞鳴第274章 閒棋第511章 南海使君今北海第376章 《都護王問經》第310章 烏孫歸去不稱王第500章 壯士凱歌歸第247章 同時打贏兩場戰爭第226章 沖天香陣透長安(第四卷完)第150章 衛霍雖沒第206章 只要我速度夠快第280章 寡人有疾第479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第170章 奇貨可居(求月票)第156章 漢家千里駒第153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211章 新婦入青廬第267章 比你們不知道要高到哪裡去第525章 小心地滑第285章 雞犬升天第38章 不貴第473章 煉金術士劉更生第340章 吞金獸第342章 伊尹第45章 騎臉第264章 千里一線牽第109章 世間安有兩全法?第115章 一夜徵人盡望鄉第430章 天問第116章 真亂第171章 和尚摸得我摸不得?第39章 漢字第180章 富者田連阡陌第441章 擡棺第283章 既壽永昌第500章 壯士凱歌歸第524章 什麼,我大秦亡了?第296章 屬國過居延第183章 庶人劍第461章 西園八校第388章 綠了綠了第386章 問渠那得清如許?第49章 遇見對的人第5章 四時月令第364章 代漢者當塗高第463章 渾天第483章 絕幕第249章 遊擊第142章 終軍年二十第60章 何處埋忠骨?第31章 坐當死第362章 盜墓筆記第439章 是福不是霍第420章 登臨第225章 好吃不過茶泡飯第92章 知敵之情者也第264章 千里一線牽第184章 女曰雞鳴第121章 天馬徠從西極第237章 印鈕第119章 從其國俗第37章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第131章 藏字第550章 武功爵(換回第三人稱了)第108章 東方未明第109章 世間安有兩全法?第410章 下賤第390章 最近新進了一批漢式裝備第16章 兵糧寸斷!第335章 北庭第347章 壯士長歌入漢關第165章 傳家寶第220章 多事之秋第227章 金城沒有金子第174章 八座集議第454章 故劍情深第195章 衝冠第208章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第224章 長安多偷兒第324章 一萬年來誰著史第171章 和尚摸得我摸不得?第434章 不負韻華第73章 書生亦有志第481章 誰寄錦書來第90章 五推五返第63章 羅布泊之春第291章 事情正在起變化
第194章 你是電你是光第432章 今年下半年第503章 郊迎第343章 廢立第534章 萬里長征人未還第267章 比你們不知道要高到哪裡去第55章 三十六騎第171章 和尚摸得我摸不得?第173章 這不民主第396章 殉情第139章 戰術上重視敵人第346章 太難了第285章 雞犬升天第213章 弗與共戴天第184章 女曰雞鳴第274章 閒棋第511章 南海使君今北海第376章 《都護王問經》第310章 烏孫歸去不稱王第500章 壯士凱歌歸第247章 同時打贏兩場戰爭第226章 沖天香陣透長安(第四卷完)第150章 衛霍雖沒第206章 只要我速度夠快第280章 寡人有疾第479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第170章 奇貨可居(求月票)第156章 漢家千里駒第153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211章 新婦入青廬第267章 比你們不知道要高到哪裡去第525章 小心地滑第285章 雞犬升天第38章 不貴第473章 煉金術士劉更生第340章 吞金獸第342章 伊尹第45章 騎臉第264章 千里一線牽第109章 世間安有兩全法?第115章 一夜徵人盡望鄉第430章 天問第116章 真亂第171章 和尚摸得我摸不得?第39章 漢字第180章 富者田連阡陌第441章 擡棺第283章 既壽永昌第500章 壯士凱歌歸第524章 什麼,我大秦亡了?第296章 屬國過居延第183章 庶人劍第461章 西園八校第388章 綠了綠了第386章 問渠那得清如許?第49章 遇見對的人第5章 四時月令第364章 代漢者當塗高第463章 渾天第483章 絕幕第249章 遊擊第142章 終軍年二十第60章 何處埋忠骨?第31章 坐當死第362章 盜墓筆記第439章 是福不是霍第420章 登臨第225章 好吃不過茶泡飯第92章 知敵之情者也第264章 千里一線牽第184章 女曰雞鳴第121章 天馬徠從西極第237章 印鈕第119章 從其國俗第37章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第131章 藏字第550章 武功爵(換回第三人稱了)第108章 東方未明第109章 世間安有兩全法?第410章 下賤第390章 最近新進了一批漢式裝備第16章 兵糧寸斷!第335章 北庭第347章 壯士長歌入漢關第165章 傳家寶第220章 多事之秋第227章 金城沒有金子第174章 八座集議第454章 故劍情深第195章 衝冠第208章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第224章 長安多偷兒第324章 一萬年來誰著史第171章 和尚摸得我摸不得?第434章 不負韻華第73章 書生亦有志第481章 誰寄錦書來第90章 五推五返第63章 羅布泊之春第291章 事情正在起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