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被放棄的耶律斜軫

通州,地處松遼平原腹地,屬於勾連遼上京、東京兩道的要衢,本就是要害之所,在漢遼戰爭的時代背景下,在遼東戰局的直接影響下,地位也在短短的一個多月內直線飆升。

如今,在遼國一方,這座城池已然接替遼陽,成爲遼國對東北地區統治的政治軍事中心。當然,這種戰時擡升的政治地位,顯得那麼虛幻,帶有一絲淒涼,甚至有些諷刺。

這是遼東戰場失利帶來的直接影響,同時,其能夠直接控制,並保有一定影響力的地盤,已然十分侷限,同廣闊的東北大地相比,更成一隅之地。而耶律斜軫所能倚仗的,也只剩下這一隅之地,以抗不依不饒、咄咄逼人的漢軍。

賴以依靠的後方海東之地,名義上仍舊屬於遼國,但實際上,已經完全失控了。室韋、女真中那些從未剿除乾淨的禍患,不出意外的趁機發難了,而渤海舊地,也是沸反盈天,諸部各族,爭相起義,反抗遼廷的統治,驅逐殘殺契丹的將吏,用簡單粗暴、激烈殘酷的方式,摧毀着遼國對東北地區的統治。

因爲叛亂蜂起,蔓延全境,很多州部都已經聯繫不上了,遼國的官員將吏中,或許有忠心固守待援的,但更多的,是直接變幻王旗,改頭換面,趁機爭權謀利的。

很多遼國統治下的部族、官吏、將領,都已經自立門戶,甚至拿着一些大漢的任命書,打着大漢的旗幟,開始搶佔地盤,吞併部族......

從耶律阿保機東征渤海國算起,遼國對東北的統治已有快五十年了,半個世紀,不算短了,對當地的同化統治工作,也一直在進行中,並且效果一直不錯。

然而,事實上證明,那原本看起來還算穩固的統治,是這樣的脆弱,坍塌之速,讓人完全反應不及。正面戰場的失敗,影響太大了,甚至只通過一些細作間諜,就攪得大亂,一發不可收拾。耶律斜軫想要倚仗,用以背靠禦敵的後方,最終先崩潰,成爲背上芒刺。

與遼陽差不多的是,通州也亂,軍心亂,民心亂,形形色色的人,都集中到通遠城中。有當地的部民百姓,有遭受戰亂的難民,又逃亡的貴族,也有潰散的敗兵。

大量的人口涌入,直接超出了這座原本不那麼起眼的城池的承載能力,哪怕有耶律斜軫強力的整飭,也是治標不治本。

最基本的一點,這麼多張嘴,如何能填得飽,養得起?經過在遼東與漢軍曠日持久的大戰之後,各項物資早已消耗嚴重,遼河一戰,更使對遼東諸城盤剝搜刮用以北撤固守的大量糧食、輜重損折殆盡。

因此,對於退守到通州的遼軍殘部而言,南面的漢軍威脅固然巨大,但最爲緊迫的危機,還在於糧食,在於軍需。

從退守通州之後,耶律斜軫除了整頓軍隊,修固城防,以待漢軍之外,最主要的精力,也都放在軍需的籌措上。形勢已然足夠惡劣了,但最爲令他頭疼的,還是此事,這是迫在眉睫,且不得不解決的問題。

爲此,耶律斜軫也是使盡了手段,甚至比此前,更加不留後路,不顧後果。所有逃亡來通州的人,不論什麼身份,其資財、衣食,盡數收繳,同時,遣兵四掠,搜盡民間糧財牲畜,只要能用的上的,都集中到通遠城中。

耶律斜軫遣了幾支軍隊北上、東進,既爲剿滅亂軍、平定叛衆,嘗試着恢復後方的穩定,另一方面,也是在“徵集”糧食牲畜,就糧於外。

同時,將通州的難民也進行甄選,精壯勞力編入軍隊,其他老弱婦孺盡數驅逐,發往少許口糧,趕往上京,生死如何,不再顧及。如此,倒也減輕了一定的後勤壓力。

還有一些逃到通州的貴族、官吏,他們也跟着倒了黴,很多人的目的地不在通州,而是想要逃亡上京避難。然而,耶律斜軫不許,不只人被扣下了,他們帶來的財產、牛馬,也都被收繳,以充軍用。

這樣的情況下,可想而知,通州城內,是怎樣的人心渙散,怨聲載道。最讓人感覺不妙的,是軍心士氣的喪失,即便耶律斜軫已經在努力提振,賞賜搜掠的金銀玉器,也沒有重振士氣。

也就是在派出去平亂的軍隊,取得了些勝利,運回了些繳獲,讓遼軍飽餐了一頓,方纔稍微安撫了軍心。

但是,失敗、絕望的情緒,仍舊在遼軍中蔓延,籠罩在城池,無論如何,都揮之不去。在遼河之戰後,耶律斜軫那崇高的威望,也遭受了重大打擊,遼軍上下很多人,都對耶律斜軫失去了信心,不認爲他能夠帶領他們再取得勝利。

而信心的喪失,也是最爲可怕的。

今年的秋風,似乎格外的陰冷,明明是天高雲淡,整座通遠城,卻彷彿籠罩在一片陰霾之中。城池內外,很安靜,除了風聲畜鳴,幾難聞人聲。

城頭上,遼國的旗幟,仍舊飄揚着,卻給人一種搖搖欲墜的感覺。士卒的守備,還算嚴密,不時還有巡邏的遼卒走過,但每個人,都彷彿被一層無形的壓力束縛着。

通遠城,既是遼國守備東北最後也最重要的基地,同時,也彷彿成爲了一座囚籠,束縛着耶律斜軫,也束縛着爲他所“綁架”的所有人。

站在城垣上,放眼望去,能夠見到兩水環繞,成片的農田,透着蕭索與破壞,過去這個季節,有鳥獸逐食其間,然而今年,由於戰爭的緣故,土地拋荒,連鳥獸都不願意多光顧了。

耶律斜軫肅立於城頭,悽悽涼涼的風颳在臉上,寒入心底,他還未滿四十,但是老態盡顯,垂髮蒼白,即便只與幾個月前相比,那也幾乎是兩個人。

失敗,尤其是痛徹心扉、刻骨銘心的失敗,往往是時間的催化劑......到耶律斜軫身上,也一樣。

望着城下悽清的光景,感受着城內低沉的氣氛,耶律斜軫的雙目有些迷離,心情更是難以用言語盡述。沒有人,比他更能明白如今的局勢了,山窮水盡還未至,但終究是看不到希望,看不到出路的。恍惚之間,甚至看到了自己、通遠城以及遼軍諸殘部的結局。

或許,還有條生路,那就是帶領殘部,西撤回上京,但,那註定是條艱難的路,不管是因爲個人的顏面、驕傲還是其他什麼,他已經選擇拒絕那種決策。

針對遼東之失,遼帝耶律賢那邊,仍舊沒有怪罪他,甚至在得到戰報後,以最快的速度發來一道慰勉詔,仍舊讓他負責東北戰事,統籌軍政,防禦漢軍。

這寬宏大量、信任有加,背後,耶律斜軫卻是能清晰地察覺得到那憤怒、失望與不滿諸多交織的情緒。

耶律斜軫自己也明白,他是沒有其他路的,如果選擇逃回上京,怕也是個罪死的結局。畢竟,此前不顧朝廷詔令,擅自放棄遼陽,最終還導致遼河那場大潰敗,已經是死罪了。

而耶律賢之所以,還將東北的軍政,全部交給耶律斜軫,那是因爲,耶律賢已經選擇放棄了,他耶律斜軫與偌大的東北一樣,都是被捨棄的對象,不再抱希望了......

第111章 動心第124章 輕取揚州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41章 西域戰況第416章 面試世宗篇35 安東事變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與舊人第42章 西州局勢岌岌可危第251章 壽國公第231章 主動調整第365章 樞密軍政第78章 三百與十萬第130章 監察系統的變動第120章 開始着手對付遼國第62章 二代勳貴第153章 削藩第374章 太室山上第35章 楊村第65章 劉皇帝的猜忌第129章 各懷心思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259章 遼東初定第1803章 運動第311章 爲太子劉皇帝也是操碎了心第155章 着周王善後第1818章 慈母敗兒第284章 讓皇帝放心的少數人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下)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61章 南北之爭第1751章 結束了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呂風波第329章 陽翟大地主第265章 秦鳳既定第2082章 太宗篇29 蜀中起義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223章 安撫人心第450章 殺一皇親第137章 趙普的黑材料第69章 張彥威之死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340章 定論第182章 邢州有變第56章 一戰定河西第375章 由創業走向守業第316章 不裝了第285章 家務事第20章 室韋女真戰爭第431章 吐蕃之亂 可安心乎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111章 動心第291章 和議達成第344章 王師已過大江來第70章 大禮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12章 大朝會第278章 遣使向西,漢中戰況第401章 王彥升之死第344章 打個賭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第104章 餓狼相爭第73章 解決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第42章 嶺南在望第265章 楊無敵第28章 封疆大吏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226章 令人窒息的攻城之法第68章 二次北巡第197章 剛愎依舊第223章 南北海軍第339章 不登宰堂,終爲人所制第3章 不宜擴大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80章 春夜第1778章 大漢不再需要什麼異姓王第96章 李少遊的新去向第250章 大軍會於威武城第282章 宋琪的治策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317章 修法第33章 兩廣運動第182章 徵唐之議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漢伊六次大戰第354章 扯後腿的在朝中第6章 “座談會”第111章 武德司如此,皇城司何如?第45章 聰明的瑤蠻第213章 帶着歡呼啓程第141章 納降第106章 敲打第133章 捷報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118章 面靜心動第79章 大獲全勝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142章 着郭威鞫問
第111章 動心第124章 輕取揚州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41章 西域戰況第416章 面試世宗篇35 安東事變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與舊人第42章 西州局勢岌岌可危第251章 壽國公第231章 主動調整第365章 樞密軍政第78章 三百與十萬第130章 監察系統的變動第120章 開始着手對付遼國第62章 二代勳貴第153章 削藩第374章 太室山上第35章 楊村第65章 劉皇帝的猜忌第129章 各懷心思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259章 遼東初定第1803章 運動第311章 爲太子劉皇帝也是操碎了心第155章 着周王善後第1818章 慈母敗兒第284章 讓皇帝放心的少數人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下)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61章 南北之爭第1751章 結束了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呂風波第329章 陽翟大地主第265章 秦鳳既定第2082章 太宗篇29 蜀中起義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223章 安撫人心第450章 殺一皇親第137章 趙普的黑材料第69章 張彥威之死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340章 定論第182章 邢州有變第56章 一戰定河西第375章 由創業走向守業第316章 不裝了第285章 家務事第20章 室韋女真戰爭第431章 吐蕃之亂 可安心乎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111章 動心第291章 和議達成第344章 王師已過大江來第70章 大禮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12章 大朝會第278章 遣使向西,漢中戰況第401章 王彥升之死第344章 打個賭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第104章 餓狼相爭第73章 解決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第42章 嶺南在望第265章 楊無敵第28章 封疆大吏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226章 令人窒息的攻城之法第68章 二次北巡第197章 剛愎依舊第223章 南北海軍第339章 不登宰堂,終爲人所制第3章 不宜擴大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80章 春夜第1778章 大漢不再需要什麼異姓王第96章 李少遊的新去向第250章 大軍會於威武城第282章 宋琪的治策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317章 修法第33章 兩廣運動第182章 徵唐之議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漢伊六次大戰第354章 扯後腿的在朝中第6章 “座談會”第111章 武德司如此,皇城司何如?第45章 聰明的瑤蠻第213章 帶着歡呼啓程第141章 納降第106章 敲打第133章 捷報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118章 面靜心動第79章 大獲全勝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142章 着郭威鞫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