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

相較於壽春城內的矛盾衝突漸起,壓抑失望氣氛漸深,從而催發出失敗的情緒。城外的北漢將士,同樣苦於淮南冬寒,畢竟營壘扎得再密集牢固,在遮風避寒上面,還是弱於城郭之效。

不過,比起缺衣少料、準備不足的唐軍,漢軍將士,要“舒適”得多。漢軍大營中所囤積的大量禦寒物資,足以供應壽春前線的漢軍過冬,冬季被服,早在入冬之前,便已分發至各軍。

鴨絨、獸皮等高級貨色,尋常士卒用不上,但麻衣草絮,還是足備的。至於什長以上的軍官,則被賜予羊毛內褥,如此厚待軍士,劉承祐也是下了血本。而在大營中,煤炭、木炭等取暖資源,則更是不缺了,壽春以北的八公山,其間山木,更是已被漢軍役夫砍伐十萬株,以充軍用。

冬至日時,劉承祐還降下恩詔,讓全軍將士,包括仍效力于軍前的民夫,每人賞一碗餃子,豬肉餡兒的,爲此,營前一次性宰了50頭豬。

全營士卒伺候好了,是故軍心一直保持着穩定。而在這個過程中,天子劉承祐的威望更盛,上下都在宣揚皇帝陛下的恩德。各營的宣慰使,也趁着休戰的這段時間,在軍中不遺餘力地頌聖,宣傳忠君愛國的思想。

幾年下來,宣慰使這個職位,在大漢禁軍中已然紮下了根,基本上,每千軍,便配有正副兩名宣慰使。他們平日裡,除了協助軍使,分擔一些文吏工作,便是輪番宣揚、解釋天子威嚴,大漢軍策。

有鑑於此,劉承祐已然存着,將諸宣慰使整合出來,獨成一宣慰司,如武德司一般,直屬皇帝。不只是軍中,還將擴散到政務系統,天下道府州縣,何處不需要宣揚他大漢天子恩澤與威嚴。

不過,宣慰使的人選,還得再多找些捨得下面皮的讀書人,畢竟他們要做的,便是無下限,反覆“跪舔”皇帝。這樣的人,並不難找,在品行上或多難以值得稱讚,但足用。

天下喪亂已久,人心之教化收拾,在劉承祐看來,就當在如此反覆強調洗腦之中,潛移默化地,恢復寧定。對於宣慰司的籌劃,劉承祐心中已有定議,南征還朝之後,就當提上日程。

王著,作爲天子近臣,近來也被劉承祐下放到軍中,做的便是宣威使的事。這個書生,雖然喜好清談,難辨其治政馭民之才,但才思敏捷,一張嘴也很犀利,能用舌燦生花來形容。

而對於劉承祐委派,王著也很感興趣,御前效力一年多,深感劉承祐之睿智練達,雄才偉略,王著早成爲了大漢皇帝陛下的忠實擁躉,深信劉承祐便是天命所鍾,用以削平諸國,結束割據,再造盛世。大漢天子,就當坐擁一個完整的天下。

在這樣的信仰之下,宣揚天子德行與才幹,王著豈能不幹勁十足。比起其他的宣慰使,王著畢竟在皇帝身邊待過,並且時間不算短,對於天子有更深入的瞭解。

不似其他人,因爲和皇帝隔得遠,許多事情,只能憑着固有印象以及近乎臆測的方式,去吹捧皇帝。王著則不然,他通過講故事,講天子具體是如何勤政、愛民、親軍、節儉......比起反覆枯燥的洗腦,他講的故事動人,士卒們也愛聽,劉承祐似乎知道該怎麼用王著了。

漢軍南寨,小底軍駐營,劉承祐在都指揮使孫立與都虞侯高懷德的陪伴下,巡視軍營。殿前司三大軍,龍棲、小底、內殿直,如僅論兵力,當屬小底軍,連龍棲軍都比不上,此番南下,全軍隨徵。

作爲一個從底層士卒,一路廝殺拼命上來的將領,孫立的事蹟,在軍中還是很勵志的。如論統兵之才幹,孫立不足以帥萬軍,一個衝殺之將,漢軍之中類似的軍官何止千百,但劉承祐就是將他放在小底軍都指揮使的位置上,看中的,就是其忠勇。

同時也讓其他人看看,如孫立之才,跟對了人,獻納其忠誠,便絕不乏福報。要知道,在劉承祐早期執掌龍棲軍,行改革之事之時,孫立還對劉承祐多有不遜,但欒城一戰後,運道急轉,得到了劉承祐的認可。

孫立臉上的鬍鬚倒是越發稠密了,幾乎蔓延到整個面頰,鬍鬚上竟帶着少許的冰渣,顯得有些邋遢。

信步間,劉承祐指着孫立道:“身爲一軍主將,如此不修邊幅,何以顯將威?”

聞言,孫立一把抓了下自己的胡茬,笑道:“一打仗,沒日沒夜,這鬍鬚就長得快!不過弟兄們都知道末將,沒人敢笑話於我。”

官階升了,爵位重了,孫立的性格倒是一點沒變,在劉承祐面前,還是有什麼說什麼,也敢說。

見狀,劉承祐點了點頭,隨口道:“朕聽說你孫都指揮,近來嘴裡牢騷不少啊!”

“竟有人傳末將的謠言?”孫立一愣,怒容一閃。不過看着劉承祐的側臉,拱手笑道:“陛下你是知道末將的,素來口無遮攔。只是南征以來兩月有餘,小底軍自末將以下,都想着爲國建功,爲陛下盡忠。不過從開戰到如今,風頭全讓侍衛司給搶了,我等怎麼都是陛下親軍,豈能落後於人,那不是給陛下丟臉嗎?”

“此言從你孫立口中說出,朕不意外,但類似的話,朕不想再聽到!”劉承祐轉頭,直視着孫立:“殿前司、侍衛司都是大漢禁軍,都是朕的親軍,都是以劍爲犁,爲大漢開疆拓土的勇士。這種挑起矛盾,影響軍誼的話,不許再說,牢騷都不行!”

見皇帝認真了,孫立腰桿一直,道:“是!”

說着,孫立伸手捅了一下高懷德,朝他示意了下。見狀,高懷德朝劉承祐一禮:“陛下,孫都指揮使爲人心直口快,絕無他意,只是立功心切罷了!”

在此前的戰鬥中,擔當主攻任務的,確實是侍衛司的龍捷、護聖、奉國三軍,畢竟作爲統帥的王峻,原本的軍職是侍衛副帥。相較之下,小底軍這邊,不怎麼出彩,孫立耐不住寂寞,也是緣由於此。

大舅哥開口,劉承祐當然得給面子,瞥了二者兩眼,臉色緩和,說道:“有建功的想法,是好事,當勉之。不過戰爭,從不只是戰場衝殺,尤其此次南征,事關國家大略,長遠之計,朕容不得有絲毫怠慢差錯!”

“仗打到現在,纔開了個頭,之後,有的是仗給你打,有的是功勞給你立!就怕你到了時候,機會來臨,你抓它不住!”

“請陛下放心!”聞言,孫立當即向劉承祐保證道:“進攻壽春,小底軍請命主攻,爲陛下破城!”

偏頭看着孫立,劉承祐想了想,點頭:“朕允你一個主攻任務!”

“謝陛下!”孫立面色一喜,忙不迭地道。

巡至中營,劉承祐聽到,沉肅的軍營內,竟有少許的議論聲,劉承祐眉頭稍微皺了下。近前查看,正巧是王著在做宣講。

“陛下,你容這些宣慰使在軍中,多做口舌,大擾軍心......”孫立在旁嘀咕道。

【看書領紅包】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書抽最高888現金紅包!

沒有搭理孫立,劉承祐的眉頭皺得更深了,站在將軍的角度,宣慰使的存在,確實有影響,尤其是對他們掌控軍隊的影響。不過,正是因如此,反倒堅定了劉承祐的決心,說明有用!

第188章 後續第465章 “教匪”第441章 登聞鼓又響了第447章 天子尤善反省第67章 來自河陽的消息第287章 趙普使蜀1第326章 再用老將第172章 太子妃第302章 朝局大變動第417章 輕狂第309章 江淮將帥第211章 惶恐的李崇矩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427章 饒樂國的困境第226章 馮道請辭第111章 動心第323章 鬥法第155章 蓄奴之議第2081章 太宗篇28 劍南“玩”脫了第17章 原來這是筵席第275章 王公非善人第4章 見完這個見那個第201章 擎天保駕之臣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動第1743章 臣服尚有門檻第29章 太后的病第285章 家務事第284章 讓皇帝放心的少數人第1690章 拼圖仁宗篇3 歐陽大家第2109章 康宗篇1 少主當國,得安半載第272章 被放棄的耶律斜軫第1765章 三郡公第117章 機會第1769章 影響力第155章 着周王善後第247章 兵臨、敵情、決策第23章 慕容都帥用兵第379章 南北一統第216章 下詔北伐第298章 王著罷相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202章 劉皇帝已至長安第129章 漢師伐蜀第2065章 太宗篇12 雍熙皇帝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第52章 六穀土豪第171章 東京火災第315章 趙匡義有個大膽的念頭第20章 小民猶能議國政第153章 楊業戍代第126章 問罪第373章 開寶九年已過半第29章 老九渾人一個第391章 大漢第一將帥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獵敵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84章 示警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17章 板子終究落下來第16章 先安排着第3章 不宜擴大第131章 和議達成第86章 駕臨渦口第473章 又當又立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401章 王彥升之死第252章 兩面攻勢,四路進兵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1747章 出點意外很正常吧第63章 開寶十三年下半年第241章 至此戰罷第1684章 西州盡復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478章 登封降禪第36章 虒亭第45章 移鎮之議第82章 矛盾第93章 完了第1740章 農民苦第17章 附議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第465章 “教匪”第326章 劉皇帝的態度第68章 離京前的安排第159章 禮尚往來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1723章 秦王的請求第23章 室韋女真一番戰終,宗親無特權第196章 橐駝兒第2192章 仁宗篇9 南風壓倒北風第81章 兩日而克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255章 遼軍情況不容樂觀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482章 李氏第120章 多子多福
第188章 後續第465章 “教匪”第441章 登聞鼓又響了第447章 天子尤善反省第67章 來自河陽的消息第287章 趙普使蜀1第326章 再用老將第172章 太子妃第302章 朝局大變動第417章 輕狂第309章 江淮將帥第211章 惶恐的李崇矩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427章 饒樂國的困境第226章 馮道請辭第111章 動心第323章 鬥法第155章 蓄奴之議第2081章 太宗篇28 劍南“玩”脫了第17章 原來這是筵席第275章 王公非善人第4章 見完這個見那個第201章 擎天保駕之臣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動第1743章 臣服尚有門檻第29章 太后的病第285章 家務事第284章 讓皇帝放心的少數人第1690章 拼圖仁宗篇3 歐陽大家第2109章 康宗篇1 少主當國,得安半載第272章 被放棄的耶律斜軫第1765章 三郡公第117章 機會第1769章 影響力第155章 着周王善後第247章 兵臨、敵情、決策第23章 慕容都帥用兵第379章 南北一統第216章 下詔北伐第298章 王著罷相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202章 劉皇帝已至長安第129章 漢師伐蜀第2065章 太宗篇12 雍熙皇帝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第52章 六穀土豪第171章 東京火災第315章 趙匡義有個大膽的念頭第20章 小民猶能議國政第153章 楊業戍代第126章 問罪第373章 開寶九年已過半第29章 老九渾人一個第391章 大漢第一將帥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獵敵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84章 示警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17章 板子終究落下來第16章 先安排着第3章 不宜擴大第131章 和議達成第86章 駕臨渦口第473章 又當又立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401章 王彥升之死第252章 兩面攻勢,四路進兵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1747章 出點意外很正常吧第63章 開寶十三年下半年第241章 至此戰罷第1684章 西州盡復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478章 登封降禪第36章 虒亭第45章 移鎮之議第82章 矛盾第93章 完了第1740章 農民苦第17章 附議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第465章 “教匪”第326章 劉皇帝的態度第68章 離京前的安排第159章 禮尚往來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1723章 秦王的請求第23章 室韋女真一番戰終,宗親無特權第196章 橐駝兒第2192章 仁宗篇9 南風壓倒北風第81章 兩日而克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255章 遼軍情況不容樂觀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482章 李氏第120章 多子多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