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心寒不心寒?

劉皇帝離開後,虞國公府堂上,陷入了一片安靜,死寂般的安靜,肅肅冬風,彷佛又平添了幾分淒寒。

沒有讓他們親自恭送出府,魏仁溥坐在椅子上,衰老的軀體,近乎瑟縮着靠在椅背,整個人的精氣神彷佛都被抽走少許,老眼似乎也恢復了正常年紀該有的昏花與渾濁。

魏咸信顯然不是笨人,與老父的平靜相比,他顯得有些魂不守舍,取過一張皮襖上前,輕輕地蓋在魏仁溥身上,欲言又止的猶豫過後,憂慮地問道:“父親,陛下這是何意?”

“你也察覺到了?”魏仁溥回過了神,不答反問。

魏咸信頷首,遲疑了下,終是吐露出心中鬱悶、隱憂與不解,說:“陛下他......陛下他似乎在猜忌您?”

對此,魏仁溥苦澀一笑,沒有接話,也沒有駁斥兒子的話,嘴角微張,也只是發出一道無聲的嘆息。

見狀,魏咸信有些急了,甚至略感憤慨:“這是爲何?您是陛下的從龍之臣,多少年來,兢兢業業,恪盡職守,傾心獻國,實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再者,這快十年了,你始終居府療養,早已不再幹涉政事,如此安分守己,陛下猜忌何來?”

“國寶,以你的心性,不該有此激憤之言啊!”大概是覺得魏咸信的情緒有些不對,魏仁溥的語氣與表情變得格外嚴肅,警告道。

魏仁溥這一句話,似一抔冷水,將魏咸信的憤滿與不屈澆平了,見老父那就木之態,一股不忍襲上心頭,悲從中來,搖頭道:“兒只是不解,也有些不忍,您多年勤懇王事,這身病根,就是常年勞碌積攢下來了。

陛下實在太可怕了,您已病重若斯,低調至此,多年不朝,朝廷那麼多公卿大臣,張揚跋扈者不可勝數,安享晚年者更不知凡幾,爲何獨獨針對於您。

兒還年少時,滿朝都在傳頌,您是陛下最忠心有爲的大臣,陛下也一直倚您爲腹心,多次對人說您是他的良師益友,君臣之間,心心相印,何來如今徹骨之寒的猜疑?

恕兒斗膽直言,陛下此番過府探視,究竟是來探病的,還是來催命的?”

聽其言,魏仁溥的臉色刷得一下變了,蒼白的老臉掛上了一坨紅暈,過於激動導致劇烈的咳嗽:“你大膽!跪下!”

但見魏仁溥的反應,魏咸信也嚇到了,緊張地上前想要照料,卻被魏仁溥嚴厲的眼神逼得跪倒在地,但目光仍舊關切切擔憂地望着老父。

魏仁溥則顫着手掏出手絹擦了擦嘴,而後盯着魏咸信,疾聲道:“國寶啊!我一直以爲你性格平和忠厚,卻未曾料到,你心中竟然還潛藏着如此剛烈。”

說着,還下意識地留意了下週圍,確定無人打擾他們父子談話後,方纔語重心長地說:“方纔那樣的話,怎麼能從你的嘴裡說出來,如此悖逆褻瀆之言,你敢說出來,就想也不該想的啊!”

聽魏仁溥這麼說,魏咸信也冷靜下來,知道自己說了不該說的話,也難免有些後怕,同樣四顧張望了下,方纔磕頭誠懇道:“父親教訓得是,是兒錯了!”

見其明白過來,魏仁溥也緩了緩,嘆息一聲,讓魏咸信起身。

看父親稍息其怒,魏咸信這才恢復了平日裡冷靜,輕聲問道:“父親,兒只是不理解,爲何會到如此地步,陛下如此雄猜,難道您就能心平氣和,毫不掛懷嗎?”

這一回,魏仁溥沒有再直接駁斥魏咸信,而是輕聲說:“國寶,平心而論,你覺得,陛下待魏家,待爲父,待你們兄弟如何,可曾苛待過?”

魏咸信聞言微愣,思索一陣,有些無力地拱了拱手:“父親位列二十四臣,爵賜國公,母親三品誥命,兩位哥哥也都在外擔當要職,就在方纔,還關懷兒的前途,欲賜職授官,這等恩遇,山高水深!”

“只是!”總結了一番,魏咸信緊跟着道:“恩遇如此深厚,那無端猜忌,才更令人毛骨悚然啊!”

魏仁溥笑了,笑聲很輕,看着兒子道:“爲父都沒有激動,你又何必如此激切!”

不待魏咸信答話,魏仁溥緩緩說道:“我追隨陛下近三十載,前十五年,風雨同舟,榮辱與共,這一路走來,對陛下,多少還是有些瞭解,有些體會的。

陛下乃是不世出之英明之主,數百年纔能有這麼一位,扶危濟難,一匡天下。陛下雄猜,這是從早年便可窺一二,而也正是這份多疑,才使得陛下帶領着天下,從崩壞走向安定。

若是帝王,失去了警惕,失去了戒心,那距離危亡,也就不遠了,這份多疑的性格,也陛下立身之本。”

“這份猜忌,用到父親身上,兒實在,實在覺得......”魏咸信似乎有些不知如何描述了,只是反應很憋屈。

魏咸信已然冷靜下來,但仍舊有些意氣難平,見狀,魏仁溥道:“哪怕以陛下雄猜,又豈又無端的猜疑,莫名的猜忌?如你方纔所言,爲父自認對陛下,是一片中心,無愧於心!”

“正因如此,兒才覺得,陛下......是否有些過分了?”魏咸信小心地說道。

“這些年,我也在反思,在思考,終是有所得!”魏仁溥苦笑道:“我這,大抵也是爲聲名所累了!”

“陛下大度之時,足以容納四海百川,但對難言難忍之事,就一根針縫的餘地,也不會留下的!”魏仁溥嘆道:“朝廷之中,不乏清流,對那些臣僚,哪怕他們清談空論,甚至直顏犯諫,陛下也可付之一笑。

那些清流士人,哪怕名聲斐然,遠播海內,於陛下而言,都無關痛癢,甚至需要這樣的人來展現陛下的胸襟與度量。

但是,陛下絕對不會容忍一名宰相,滿身清譽,內外交贊。過去,常有人說,我這個宰相,千古名相,衆望所歸,就連陛下也常常誇讚。

那時,我便察覺到,這樣的輿情,對於臣下來說,並非好事,也太危險。衆望所歸,這是一個臣下該受到的讚譽嗎?”

聽魏仁溥這番娓娓而談,魏咸信也有了些覺悟,只是面龐上的憂色更重了,嘆道:“父親早已察覺危險,也急流勇退,多年以來,一直對陛下盡心,對朝廷盡忠,這何曾改變過,陛下難道不知嗎?”

魏仁溥嘆道:“陛下是何等樣的人物,世又有多少事能瞞過那雙慧眼,很多人,很多事,他都是心知肚明的。

然而,何爲帝王,需要的就是高深莫測,怎能讓常人看破。你以尋常人之心,去猜度非常人,自然難以理解。”

即便魏仁溥如此解釋,魏咸信仍舊疑慮難解,但見越顯蒼老衰弱的老父,輕聲道:“只是,父親淒涼至此,兒在一旁,倍覺不忍!”

魏仁溥搖了搖頭,忽然想到了什麼,嚴肅地對魏咸信道:“陛下最後那一問,可是意味深長啊!他連我早已擬好的遺奏都知道了,這說明什麼?”

魏咸信聲音放得更低了,道:“皇城司的那些鷹犬,只怕早已深埋府內!”

“你明白就好!”魏仁溥交待道:“正因如此,今後要更加謹言慎行,哪怕在府上,也不要濫言造次,以免禍從口出!”

魏咸信頷首,鄭重說道:“兒明白,此番,是兒失態了!”

對於自家的三子,魏仁溥還是很滿意的,欣慰地道:“我這生前身後之事,也安排德差不多了,爵祿傳家,朝廷自有定製,但爲我魏氏守家的,還得是你呀!”

見魏仁溥這麼說,魏咸信反倒有些不好意思了,低頭道:“有大哥二哥在,兒只當與二位兄長,相互扶持。”

魏仁溥笑了笑,又嘆息道:“你也就是年紀不合適,否則,罷了,不提了,你去書房,把我那封遺奏取來......”

第1721章 再沒有比飽暖更真實的了第345章 玉林狗肉館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381章 功臣閣第180章 過鄴都第456章 剛愎的劉皇帝第301章 從清丈土地開始第114章 耶律阮稱帝第514章 最後的旅途13第212章 慕容皇叔問事第137章 迂迴之師第284章 影響第138章 劉皇帝認可第312章 中宮虛懸,趙普索權第86章 戍卒之心第188章 党項人的現狀第188章 永清軍議第440章 惶恐難已第112章 兄弟第384章 反響第224章 鄴都文武第199章 遼帝之死第92章 大調整第358章 兩江平定第25章 周世宗與楊令公第241章 至此戰罷第78章 渦口之戰(2)第1776章 東平王府內第464章 甘州楊氏第28章 皇子戍邊第92章 金陵冬寒第127章 打破潛規則第284章 虛了第60章 狠狠敲打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第431章 吐蕃之亂 可安心乎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協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178章 頭腦清醒的乾祐帝半島史話·話說林邑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歷史第257章 上京叛亂第61章 晉陽來人第99章 又窮了第173章 馬氏內亂或可利用一下第143章 李崇矩復出第1744章 此路不通第1785章 統治從去***化開始第156章 亡國之君第275章 令人絕望的未來第172章 太子妃第123章 孔氏之疑第8章 這就是真相?第37章 朝堂上的紛爭第326章 劉皇帝的態度第100章 梁山濼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33章 有人想腐蝕孫將軍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338章 棋手與棋子第156章 南唐來使3第446章 皇后駕到第406章 調任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第106章 敲打第260章 論婿第49章 求援第390章 武舉選官定製世宗篇38 安東王的遺囑第295章 難第148章 第三次西征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第81章 兩日而克第86章 駕臨渦口第125章 冬至宴第462章 當年善政第1675章 血戰第207章 還京第296章 缺人了第7章 貴戚解權第137章 東京軍政第457章 粉飾一二第314章 還京第114章 欲謀大功第85章 少壯派第111章 武德司如此,皇城司何如?第55章 燕王病故第279章 當年三傑第94章 好不容易下定決心第143章 李崇矩復出第132章 登清流,議善後第214章 正在準備整頓朝綱的耶律賢第2052章 回京第94章 善後第267章 仁厚太子完結感言第205章 遼國新君第204章 事態擴大第460章 劉皇帝最大的問題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
第1721章 再沒有比飽暖更真實的了第345章 玉林狗肉館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381章 功臣閣第180章 過鄴都第456章 剛愎的劉皇帝第301章 從清丈土地開始第114章 耶律阮稱帝第514章 最後的旅途13第212章 慕容皇叔問事第137章 迂迴之師第284章 影響第138章 劉皇帝認可第312章 中宮虛懸,趙普索權第86章 戍卒之心第188章 党項人的現狀第188章 永清軍議第440章 惶恐難已第112章 兄弟第384章 反響第224章 鄴都文武第199章 遼帝之死第92章 大調整第358章 兩江平定第25章 周世宗與楊令公第241章 至此戰罷第78章 渦口之戰(2)第1776章 東平王府內第464章 甘州楊氏第28章 皇子戍邊第92章 金陵冬寒第127章 打破潛規則第284章 虛了第60章 狠狠敲打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第431章 吐蕃之亂 可安心乎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協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178章 頭腦清醒的乾祐帝半島史話·話說林邑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歷史第257章 上京叛亂第61章 晉陽來人第99章 又窮了第173章 馬氏內亂或可利用一下第143章 李崇矩復出第1744章 此路不通第1785章 統治從去***化開始第156章 亡國之君第275章 令人絕望的未來第172章 太子妃第123章 孔氏之疑第8章 這就是真相?第37章 朝堂上的紛爭第326章 劉皇帝的態度第100章 梁山濼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33章 有人想腐蝕孫將軍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338章 棋手與棋子第156章 南唐來使3第446章 皇后駕到第406章 調任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第106章 敲打第260章 論婿第49章 求援第390章 武舉選官定製世宗篇38 安東王的遺囑第295章 難第148章 第三次西征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第81章 兩日而克第86章 駕臨渦口第125章 冬至宴第462章 當年善政第1675章 血戰第207章 還京第296章 缺人了第7章 貴戚解權第137章 東京軍政第457章 粉飾一二第314章 還京第114章 欲謀大功第85章 少壯派第111章 武德司如此,皇城司何如?第55章 燕王病故第279章 當年三傑第94章 好不容易下定決心第143章 李崇矩復出第132章 登清流,議善後第214章 正在準備整頓朝綱的耶律賢第2052章 回京第94章 善後第267章 仁厚太子完結感言第205章 遼國新君第204章 事態擴大第460章 劉皇帝最大的問題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