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令人窒息的攻城之法

乾祐十一年九月十五日,在漢帝駕幸幽州的第六日,大漢架設在幽燕的戰爭機器再度開動起來,露出鋒芒,向遼軍發起進攻。

按照漢軍一貫的戰法作風,爲了組織起這波進攻,事前做好了異常充足的準備。檀州方向,動用軍民計十三萬,以小底、護聖、河北三十指揮以及燕軍二十指揮爲主力進攻部隊,由慕容延釗親自督戰。

居庸關一線,則由安審琦親自率領十萬之衆,奉國、興捷爲主力部隊,配合燕軍及輔卒、鄉丁,出昌平,直逼居庸關,不爲作戰,只爲逼迫、監視。

就如柴榮等人所計劃的那般,發起此番攻勢,基本目標,只是檀州,只要把這顆幽南大地上的釘子拔除了,戰爭的主動權,將徹底落入漢軍手中,而那四萬遼軍,漢軍是打算一口吃掉的。

面對漢軍的主動進犯,遼軍同樣沒有選擇縮首以待,被動挨打,有三萬多休整的遼騎再度出擊,意圖襲擾,遲滯漢軍,打擊輜重線。

不過這一回,供遼軍施展的空間越來越小了,漢軍這邊早防着這一招。集中了三萬五千餘騎,連御營的鐵騎軍都派出去了,在高懷德、郭崇威的指揮下,截擊遼騎,雙方在溫榆河陽的平原上,爆發了一場規模巨大的騎兵會戰。

結果並沒有分出個絕對勝負,因爲在漢軍的大股部隊合圍之前,遼騎主動後撤了。漢騎趁勝追擊,斬獲不小,徵召的西北蕃騎,更是不管不顧,衝到居庸關下,被遼軍打了個伏擊,折了一千餘騎,若非老將郭崇威親自帶人解救,損失還要更大。

此番徵召的西北蕃騎,由溫末、回鶻、吐蕃、党項及河西遺民構成,數量不少,受到朝廷僱傭,只是草草地編練一番,便跟着漢軍北征了。

但是,這些人作戰的積極性很高,主要還在於朝廷的恩賞。當日,這些人抵達東京的時候,就爲東京的繁榮與大漢的強大所折服,同時朝廷調撥了大量的犒賞軍之資,並且允諾,參與北伐,傷亡之士,撫卹一與漢軍同等。而此番冒進追擊的蕃騎,就是涼州土豪折逋家的人。

溫榆河之戰,漢遼雙方沒有打到底,以雙方死傷近萬而告終。不過,從戰術目標而言,又是漢軍成功,佔據了主動,縮回兩關的遼軍再不敢輕出,而漢軍的主力則更加從容地北上向遼軍發起進攻。

檀州密雲,乃是燕山與平原的交接地,三面環山,一水貫通,唯西南一個豁口,是連接塞南塞北的一個重要通道,也是幽州的重要門戶之地。

在幽州丟失的情況下,這些年裡,遼國對於密雲的軍事,也沒有任何放鬆,並且在逐步加強。尤其在南樞密使蕭思溫親自坐鎮的幾年中,對其武備有了大量的修繕更新。

蕭思溫其人,乃契丹國舅部人,與皇族聯姻緊密,若說其有什麼經世大才,也不至於,只是素來給人一種持重謹慎的印象,穩如老狗。

這幾年,蕭思溫雖掌兵事,坐鎮檀州,但日子並不算太好過。一方面是有來自南面的軍事壓力,另一方面,則是他的兩個女婿,都參與了謀反篡權的活動,而他在其位,也實在擔憂被牽連。所幸,耶律璟並沒有株連到他,反而一直讓他身處高位,統管軍政。

此番,漢軍大舉北伐,蕭思溫的表現,也算是中規中矩,並且在第一時間,就上表耶律璟,言漢軍來勢洶洶,所圖非小,請他親征。沒錯,蕭思溫是第一個建議耶律璟親征的遼國大臣。

密雲城南,漢軍連營十數裡,依山據水,封鎖了諸處要礙,把密雲城池困得死死的。而城中的遼軍,在蕭思溫的統領下,早已嚴陣以待。

密雲城,在蕭思溫的打造下,是十分堅固的,城高池深,糧豐械足,城中的儲備,足以供其軍民固守半年。對於這座堅城,並且做足了死守姿態的遼軍,慕容延釗這邊沒有任何的遲疑,也沒有選其他戰法,就兩個字:強攻。

而在攻城之法上,漢軍可謂經驗豐富,具得其法,修車櫓,具器械,踊土距郭,首先便以數千袋土石,填其溝壑,使漢軍卒械,可直抵城垣。

其後,便是各種犀利的攻城器械,擺上檯面。雖然用兵之法,全國爲上,破國次之;全卒爲上,破卒次之。但大漢自皇帝劉承祐以下,對於戰爭之法,都有一定的認識,破城拔寨,雖然以用謀爲上,但總有必不得已之時。

而在攻城之法上,這些年,大漢是花了大功夫的,除了士卒的訓練,就體現在各種裝備上。霹靂炮、牀弩、雲梯、飛梯,乃是常備。這一次,攻密雲,僅霹靂炮就準備了一百五十輛,除了提前準備好的三千枚火油彈,更令人採山爲彈,得上萬顆石彈。

而在密雲城下,漢軍也提前進行了大量的土木工程,大肆改造地貌,立土垣,廣設距堙,取土堆埠,以爲疊道。又架木爲棚,設皮笆,以避免鋒石。

一切做法,都是在儘量避免城上敵軍的打擊,通過這些工程,來減少軍隊在攻城過程中的損失。事實上,漢軍的這些做法,是十分消耗人力的,如果每一仗,都這麼打,損耗太嚴重。不過,在密雲城下,漢軍最不缺的就是人,隨軍有近八萬的輔卒民夫,就是用來幹這些事的。

密雲城內,原本就等着漢軍強攻,然後予以殺傷的蕭思溫等人,見到漢軍的這等做法,是感到了肉眼可見的威脅。別的不講,就那一具具防禦型的進攻器械,落在眼中,就像一頭頭皮糙肉厚,但爪牙鋒利的惡獸,密雲雖然堅固,卻也沒有底氣保證不被啃食乾淨。

面對漢軍的備攻進程,蕭思溫與韓匡美的反應不可謂不迅速,在第一時間便放棄了一味死守的想法。不得不派人出城襲擾,想要搗毀漢軍的攻城器械。

然而,漢軍對此,早有準備,你若縮在城中,我則按部就班攻城,若是出城野戰,那更是慕容延釗的求之不得的事情。

結果,是顯而易見的,遼軍連續出擊十餘次,都被漢軍打退,前後損失達三千餘卒。效果還是有的,殺傷了不少民役,搗毀了一些器械,但對於漢軍而言,這點損失不足爲道。

密雲的遼軍,一切的應對與掙扎,都顯得疲軟,僅作徒勞。到九月二十三日,除了一系列針對性的攻城設施外,足足四座木道土山,在遼軍的眼睜睜的注視下,於密雲城前堆設而起,漢軍登之,弓弩可以直接打擊城上。

攻城準備做到這個份兒上,密雲城內的遼軍,士氣直接被削弱了幾成,雖然漢軍還沒有正式攻城,但其展現出的那種強大無匹的氣勢,就震懾住了他們。哪怕最普通的遼軍守卒,心中都縈繞着一種無力感,就是無力。

事實上,當漢軍大股部隊,推進到密雲城下時,這場城戰,就基本宣告了結局。在城池攻防之上,漢軍有足夠的自信。

秋風呼嘯,戰鼓擂動,隨着慕容延釗一聲令下,漢軍正式對密雲發起進攻。霹靂炮、牀子弩、弓弩幾乎一齊發動,鋪天蓋地的火油彈、石彈、弩箭、弓矢,無差別地朝着密雲南城打擊而去。

第345章 剝削者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252章 面聖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時代下的大漢(下)第33章 有人想腐蝕孫將軍第431章 吐蕃之亂 可安心乎第80章 進攻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63章 武德奏事第4章 見完這個見那個第116章 涼甘瓜沙第289章 趙普使蜀3第116章 遼軍的異動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114章 大朝會第36章 西面來人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328章 決議橫涉流沙第455章 鞠躬盡瘁趙相公第345章 剝削者第65章 君臣相宜第484章 不對勁!第221章 全線出擊第95章 真定府、壽國公第86章 鬚髮花白第103章 缺少一個系統的李從益第1740章 農民苦第118章 考慮結束戰爭第143章 李崇矩復出第53章 交代後事第356章 太子犒軍,限期已至第21章 黃袍加身第99章 北使南歸世宗篇24 老貴新貴,宗王大會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189章 還繼續走嗎?第2054章 太宗篇1 變天第478章 登封降禪第195章 王、韓遭貶第54章 聘納郭女第41章 探監第304章 身入華夏,此生難返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第2117章 康宗篇8續 家族大棋第55章 符氏姐妹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爭儲第273章 雲州遂破第276章 玉如意第135章 韜光養晦第381章 劉皇帝返京第106章 陳覺怯戰觀成敗第128章 東路進展第129章 割地、稱臣、納貢第67章 又去一老第87章 秋後算賬第393章 錢去哪兒了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議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128章 東路進展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99章 北使南歸半島史話·四十載安南第257章 黃花谷之戰第252章 兩面攻勢,四路進兵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獵敵第2107章 太宗篇54 皇帝的認可第1676章 慘重第57章 揚州案有結果了第147章 朝局變動的前兆第1681章 陸海之爭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268章 一城,一戰第96章 李少遊的新去向第68章 二次北巡第36章 奉宸營第2194章 仁宗篇11 大上海第37章 回鶻使者第137章 趙普的黑材料第63章 表兄的提醒第341章 向錢看第387章 就國第483章 南巡第234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2144章 世宗篇19 英雄遲暮第116章 涼甘瓜沙第209章 御史臺→都察院第1734章 首級=賞錢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9章 王峻歸來第381章 功臣閣第1707章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2081章 太宗篇28 劍南“玩”脫了第72章 安東大開發3第140章 封王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161章 河東風雲(8)
第345章 剝削者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252章 面聖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時代下的大漢(下)第33章 有人想腐蝕孫將軍第431章 吐蕃之亂 可安心乎第80章 進攻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63章 武德奏事第4章 見完這個見那個第116章 涼甘瓜沙第289章 趙普使蜀3第116章 遼軍的異動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114章 大朝會第36章 西面來人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328章 決議橫涉流沙第455章 鞠躬盡瘁趙相公第345章 剝削者第65章 君臣相宜第484章 不對勁!第221章 全線出擊第95章 真定府、壽國公第86章 鬚髮花白第103章 缺少一個系統的李從益第1740章 農民苦第118章 考慮結束戰爭第143章 李崇矩復出第53章 交代後事第356章 太子犒軍,限期已至第21章 黃袍加身第99章 北使南歸世宗篇24 老貴新貴,宗王大會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189章 還繼續走嗎?第2054章 太宗篇1 變天第478章 登封降禪第195章 王、韓遭貶第54章 聘納郭女第41章 探監第304章 身入華夏,此生難返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第2117章 康宗篇8續 家族大棋第55章 符氏姐妹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爭儲第273章 雲州遂破第276章 玉如意第135章 韜光養晦第381章 劉皇帝返京第106章 陳覺怯戰觀成敗第128章 東路進展第129章 割地、稱臣、納貢第67章 又去一老第87章 秋後算賬第393章 錢去哪兒了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議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128章 東路進展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99章 北使南歸半島史話·四十載安南第257章 黃花谷之戰第252章 兩面攻勢,四路進兵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獵敵第2107章 太宗篇54 皇帝的認可第1676章 慘重第57章 揚州案有結果了第147章 朝局變動的前兆第1681章 陸海之爭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268章 一城,一戰第96章 李少遊的新去向第68章 二次北巡第36章 奉宸營第2194章 仁宗篇11 大上海第37章 回鶻使者第137章 趙普的黑材料第63章 表兄的提醒第341章 向錢看第387章 就國第483章 南巡第234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2144章 世宗篇19 英雄遲暮第116章 涼甘瓜沙第209章 御史臺→都察院第1734章 首級=賞錢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9章 王峻歸來第381章 功臣閣第1707章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2081章 太宗篇28 劍南“玩”脫了第72章 安東大開發3第140章 封王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161章 河東風雲(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