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將威脅消滅於萌芽

bookmark

一共就私見四名將臣,正好兩兩一對意見相左,這讓劉暘也不禁有些頭疼。當然,這不是召幾個人的問題,具體如何着手應對,最終還是需要取得共識的,只不過,他這個太子,也需要有自己的意見了。

巨大的壓力下,劉暘甚至希望,劉皇帝能夠給一個更明確的意見,更清晰的詔令,比如直接開戰,那麼他也沒有什麼好遲疑的。

但偏偏,劉皇帝對高麗、對遼東將帥釋放了一個強硬的態度,卻又僅止於此,到他們具體的操作上時,就要靠他以及將帥們,如何在詔令的基礎上執行發揮了。

郭廷渭有一點說得不錯,劉皇帝是不惜與高麗一戰,但漢麗開戰,應該也只是最後不得不撕破臉皮的做法。

既然在執行上,給了自己選擇的餘地,發揮的空間,劉暘自身也就難免有些自己的想法。或許,在劉皇帝的光芒先,劉暘的自主性沒有那麼明顯,但作爲一個實權太子,又怎麼會,怎麼能沒有自己的主見呢?

如果沒有,那說明,他不是個合格的太子!

而對劉暘而言,比較糾結的,也在於一點,他的想法,與趙匡胤類同,並不是那麼地希望,在漢遼戰爭還沒有一個決定性結果的時候,貿貿然地與南邊的友鄰發生衝突。

即便,這些年,漢麗之間關係並不那麼地和諧融洽,高麗此番的意圖也很冒犯,但終究不至於到進入戰爭的程度。

這一個多月,劉暘的工作重心,由軍轉政,他也太清楚如今遼東是個什麼情形。維持這麼多軍隊,國內又承受着怎樣的壓力,這些縱然沒有太深的認識,但多少可從一些細節上窺見些端倪,他又不是完全脫離了基層的印章太子與統帥。

另一方面,對於高麗所求,劉暘也沒有那麼嚴重的被冒犯的感覺,對於遼東南的少許城池土地,也不那麼地看重。

大漢國土廣袤,地轄萬里,劉暘並沒有太深的領土情結,況且,遼東南那片山嶺丘陵,窮山惡水的,也沒有必要因之同高麗爭一時之短。

對高麗,如果想要收拾,也完全可以選擇一個更合適、合理的時機,實在犯不着,在與遼國鏖兵時間,再進行另外一場大規模戰爭......

心中有些不敬的想法,那就皇帝老子有些過於強硬,過於固執,也顯得不那麼理智。或許,是因爲已有遼東的戰果,對於這邊的情況過於樂觀,錯估形勢了?

當然,想法的不同,還只是其次,真正令劉暘遲疑的,還在於,自己的想法似乎與劉皇帝的意志相悖了。

這一點,對劉暘而言,尤其感到焦慮。畢竟,他無法確定,自己若是想法、意見與劉皇帝相悖,會有怎樣的結果,劉皇帝之後又會怎麼看......

各種想法在腦海中浮現糾纏,焦躁的情緒甚至體現在臉上了,沉吟良久,劉暘終於平復下翻騰的心緒,盯着趙匡胤,態度認真,語氣甚至帶着些許嚴厲,問道:“榮公,倘若真到了與高麗開戰的地步,遼東這邊,可能兩面對敵,南北戰事,同時進行?”

面對劉暘,趙匡胤心下也不禁一沉,太子的想法,似乎也開始偏向與高懷德、郭廷渭了。擰着眉頭,稍加思考,也多了幾分小心,拱手一板一眼答來:“僅以軍力而言,足夠,遼南的大軍,便可用在高麗方向。

然,這並非兵多兵少的事情,高麗非速滅之國,其所擁形勝,比之遼東也更難攻取。如若戰起,老師彌衆,倘陷入對高麗戰爭的泥沼,那遼東如今的大好形勢,只怕難以保持,甚至於,北伐的勝果能否鞏固,也將成疑......”

“榮公!會至於此?”劉暘也不是沒有判斷力的人,聽趙匡胤這般說,語氣中帶有少許的疑問。

對此,趙匡胤平靜道:“凡事,當慮難爲謀!”

“殿下,臣以爲,榮公所憂,實爲過慮!”大概也是察覺到了太子口風的偏向,郭廷渭也來勁兒了,老須一顫一顫的,說道:“對高麗作戰,何來這諸多顧忌,陸上作戰,遼東南山嶺,足可據敵,不要說七萬高麗軍,就是二十萬,又能如何,我大漢軍隊,還守不住城關嗎?

海上作戰,儘可交與我東海水師,只要擊破高麗的那支水軍,便可放手登陸,席捲其西部國境。大漢水師,既然能浮海擊遼,再南下攻高麗,並非難事!”

“海安侯!不要小瞧了高麗軍!”見郭廷渭粗糲面容間的張揚之態,趙匡胤眉宇間浮現出少許陰霾,冷着聲音:“蘇州港海戰,遼軍自縛手腳,乃竟全功。這高麗水師,未必如遼軍那般。不能拿遼東的大好形勢,去冒險,倘若水軍有失,造成的後果,將不是我等所能承受的!”

見狀,郭廷渭也變得格外認真:“榮公,水軍作戰,比之陸上作戰,本就安危難料,水師兒郎,哪一次出海,不是冒着傾覆的風險?

只是,臣對大漢水師有信心,我們戰船更強大,武器更精良,將士更是訓練有素且水戰經驗豐富,絕不是高麗那拼湊出的水軍所能比較的!

末將也有信心,率領水師,戰而勝之!”

看趙匡胤神情愈顯不滿,臉上彷彿籠罩着一層陰雲,郭廷渭心中也不由嘀咕了起來。意見相左也就罷了,總不能真得罪榮國公吧,他可沒有高懷德的底氣。

腦中念頭一閃,郭廷渭趕忙轉向劉暘:“殿下,臣領軍作戰,只要登船起航,便絕不會小覷任何敵手。至於高麗水軍,也正是因爲重視,才建議主動出擊。

如今,遼軍那孱弱的水軍早已灰飛煙滅,高麗建立水師,針對是何方?唯有大漢!高麗軍隊,能夠給大漢造成威脅的,也只有他們那支水軍了!”

“海安侯,不是自信能夠擊破高麗水軍嗎?”趙匡胤不鹹不淡地說道。

迎着趙匡胤的目光,郭廷渭心下暗道,這榮國公,陸上統帥作戰是把好手,但對水戰,對海軍,仍舊沒有什麼深刻的認識與見解啊。

事實上,也是如此,畢竟大漢在海軍上面臨的威脅太小了,幾乎沒有敵手。而此番東路北伐軍,東西一海一陸進攻,也是遵照劉皇帝的戰略,趙匡胤也只是個執行者,要說對海軍有多麼地重視,多麼地肯定他們的功勞,那也不見得。尤其有耀州之敗的插曲,攻入遼東,取得如今的戰果,主要還是靠西線對錦州的突破。

郭廷渭拱手,對劉暘道:“殿下,正面對敵,高麗水師自然不足爲道。然而,倘若對方,採取避戰呢?倘若高麗水軍,採取對海路航線的破襲,對遼東大軍補給轉運船隻進行襲擊呢?

如今,支持遼東戰事的輜重,已經主要來源於海運,若海運有失,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殿下與諸公,也當明白吧。

大漢水師雖則強大,卻也難顧全到整片海域與航線......”

郭廷渭這話一出,不只是劉暘,連臉色生冷的趙匡胤,表情也凝重了起來。見自己的話引起了他們的重視,郭廷渭請示道:“因此,臣建議,在高麗遲疑之時,舉東海水師南下,趁其水軍集中之際,破滅之!只要消滅了高麗人的水軍,那麼接下來的局勢不論如何發展,就仍在我軍掌控中。”

“高麗對我軍的威脅已然萌發,就當將之消滅於萌芽,以免釀成禍患!”郭廷渭擲地有聲。

郭廷渭說完,就換了個自在的坐姿,不再言語,任他們考慮利害。劉暘微低着頭,沉思良久,擡頭看向趙、高、曹三人:“諸公以爲如何?”

高懷德當即表態:“殿下,臣以爲郭將軍所言,不無道理!”

目光落在如雕塑一般坐着的趙匡胤身上,聞問,嘆了一口氣,扭頭看向郭廷渭:“海安侯,你能保證一舉擊破高麗水師,徹底消滅他們嗎?”

顯然,趙匡胤也妥協了。

第361章 “龍宮”第489章 不好收場第1778章 大漢不再需要什麼異姓王第279章 中路軍之失第204章 遼帝的處置第96章 壽春城內第21章 黃袍加身第244章 邊帥變動第129章 各懷心思第4章 中原易主第92章 兩京並重第59章 不知死第319章 大將早逝第396章 天花板第1765章 三郡公第58章 回師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145章 策勳御宴第54章 聘納郭女第118章 考慮結束戰爭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46章 郭榮的激進建議第242章 何福進之死第409章 兩千貫也能扯出天大的干係?第119章 賭博式北伐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142章 鐵索橫江第1745章 東京大爆炸第147章 德勝渡第79章 楚昭輔之政第96章 言官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第445章 捐資捐款,天災不斷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322章 再啓西進第24章 人事調整第207章 王景崇之死第85章 郭榮給的驚喜第142章 鐵索橫江第165章 舊邸第7章 風波仁宗篇8 罷相“疑雲”第28章 皇子戍邊第165章 回鶻使者第97章 再臨六合第248章 劉皇帝的小本本談一談本書的一些問題第304章 身入華夏,此生難返第226章 令人窒息的攻城之法第243章 不自知第330章 小市民第147章 孟昶的覺悟第105章 密探專奏第436章 真實而殘酷第88章 童謠第73章 安東大開發4第1771章 襄陽王第47章 戰略所向第230章 邊情暫解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第439章 枉作小人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世宗篇23 官錢糧鹽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東不安第2099章 太宗篇46 軍售 樞密院變局第164章 監國第137章 趙普的黑材料第1783章 戴孝入碎葉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10章 老將出馬第325章 裁判下場第179章 再見郭榮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230章 邊情暫解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第440章 又借錢?不借!第86章 鬚髮花白第422章 安東國的第一個冬季第81章 內外變動第65章 選擇第438章 抗洪救災年第78章 三百與十萬第27章 郭威病了第490章 御宴繼續,王欽若第1738章 逆賊授首,準備撤軍世宗篇28 朝暉之城,老年白龍第55章 乾脆的勝利第68章 湖南亂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138章 從長計議第505章 最後的旅途5第124章 辭表第90章 老將可用第230章 主動出擊第125章 頌公亭第312章 中宮虛懸,趙普索權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下)第1736章 試炮第98章 山道第222章 鑾駕臨幽州
第361章 “龍宮”第489章 不好收場第1778章 大漢不再需要什麼異姓王第279章 中路軍之失第204章 遼帝的處置第96章 壽春城內第21章 黃袍加身第244章 邊帥變動第129章 各懷心思第4章 中原易主第92章 兩京並重第59章 不知死第319章 大將早逝第396章 天花板第1765章 三郡公第58章 回師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145章 策勳御宴第54章 聘納郭女第118章 考慮結束戰爭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46章 郭榮的激進建議第242章 何福進之死第409章 兩千貫也能扯出天大的干係?第119章 賭博式北伐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142章 鐵索橫江第1745章 東京大爆炸第147章 德勝渡第79章 楚昭輔之政第96章 言官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第445章 捐資捐款,天災不斷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322章 再啓西進第24章 人事調整第207章 王景崇之死第85章 郭榮給的驚喜第142章 鐵索橫江第165章 舊邸第7章 風波仁宗篇8 罷相“疑雲”第28章 皇子戍邊第165章 回鶻使者第97章 再臨六合第248章 劉皇帝的小本本談一談本書的一些問題第304章 身入華夏,此生難返第226章 令人窒息的攻城之法第243章 不自知第330章 小市民第147章 孟昶的覺悟第105章 密探專奏第436章 真實而殘酷第88章 童謠第73章 安東大開發4第1771章 襄陽王第47章 戰略所向第230章 邊情暫解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第439章 枉作小人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世宗篇23 官錢糧鹽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東不安第2099章 太宗篇46 軍售 樞密院變局第164章 監國第137章 趙普的黑材料第1783章 戴孝入碎葉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10章 老將出馬第325章 裁判下場第179章 再見郭榮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230章 邊情暫解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第440章 又借錢?不借!第86章 鬚髮花白第422章 安東國的第一個冬季第81章 內外變動第65章 選擇第438章 抗洪救災年第78章 三百與十萬第27章 郭威病了第490章 御宴繼續,王欽若第1738章 逆賊授首,準備撤軍世宗篇28 朝暉之城,老年白龍第55章 乾脆的勝利第68章 湖南亂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138章 從長計議第505章 最後的旅途5第124章 辭表第90章 老將可用第230章 主動出擊第125章 頌公亭第312章 中宮虛懸,趙普索權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下)第1736章 試炮第98章 山道第222章 鑾駕臨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