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回京之前

bookmark

“快,去準備幾碗解酒茶!”氈帳內,高貴妃鳳眉高蹙,朝隨駕的宮人們吩咐道,語氣有些不善。

“是!”

入帳的,是三名皇子,劉晞一臉的醉態,劉煦與劉昉攙扶着他,劉煦風度翩翩,劉昉小臉通紅,都還清醒,唯有劉晞不省人事,嘴裡嘟囔着什麼。

“把三皇子扶到榻上!”高貴妃吩咐着,又對劉煦與劉昉道:“你們也吃了酒?稍坐片刻,一起飲解酒茶!”

“是!”兩個皇子,乖乖地坐在一旁,看着高貴妃料理劉晞。

“這是怎麼回事?”高貴妃問道。

劉煦起身答道:“郭崇威、石守信二位將軍還營,爹爹設宴款待接風,着我兄弟三人侍宴,三郎一時興起,多吃了幾杯酒......”

“荒唐!”聞言,高貴妃當即斥了一句:“官家也是的,怎麼能讓你們爛飲!”

劉煦與劉昉都下意識地低下了頭,喏喏不語。見狀,在這兩兄弟身上看了眼,微嘆一聲:“你們年紀還小,對於酒麴,更當節制!”

“是!”

等了一會兒,解酒茶呈上,三兄弟都飲完後,劉煦主動道:“高娘娘,三郎已然送到,劉煦先行告退回帳了!”

劉昉在旁邊點着頭。見狀,高貴妃擺了擺手:“你們去吧!天色已黑,注意看路!”

望着兩兄弟的背影,高貴妃又回到看着自己兒子,已經恢復了意識,不過還是醉眼迷離的,頓時就是氣不打一處來。

輕輕地拽着他耳朵,劉晞也順勢坐起來:“娘,輕點!”

“小小年紀,也開始酗酒了,你爹款待將領,你湊什麼熱鬧?還喝得這般醉?”

“劉煦沒醉,劉昉也沒醉,就你醉了,你還記得你的身份嗎?”

“......”

面對母親的責罵,劉晞愣愣的,眨了眨眼睛,然後又躺下,醉意好像又上來了,嘴裡嘟囔道:“我現在酒意上涌,頭腦一片混沌,孃親若要教訓,還是等兒酒醒,再伏首受責......”

說着,就好像真的睡過去了一般。見其表現,高貴妃也有些無奈了。

劉承祐這邊,飲宴還在持續,不過酒食菜餚、瓜果點心,不再是主題,劉承祐聽取着他們出塞的戰況。具體的情況,不是幾本奏章軍報,就能夠體現出來的,還需當事人的陳述。

“看來,那耶律賢適,也是個人物啊!”劉承祐抿了一小口酒,淡淡地說道。

石守信則應道:“陛下,其人臨陣指揮、統御作戰的能力或許不算強,但爲人狡猾,知強若利弊,能隨機應變,且行事果斷。臣等與之交手多時,雖有斬獲,但始終難竟全功,確是個難纏的對手!”

“能得石將軍如此稱讚,那確實不凡啊!”劉承祐的表情,稍微嚴肅了些,對一旁的李萬超道:“老將軍,此人你可要小心了,遼主既以其統合南面軍事,很可能就是你西進的對手了,怕是不會輕易讓你得手!”

“是!”李萬超顯得很鄭重,說着看向石、郭二將:“關於那耶律賢適的情況,席後還望二位將軍,不吝賜教!”

“應該的!老將軍客氣了!”石守信不敢託大。

對於李萬超九原都指揮使的任命,高級將帥們也幾本都知曉了。

倒是郭崇威,看劉承祐、石守信對遼將過於忌憚褒獎,以一種平靜的陳述語氣說道:“陛下,卻也無需太過高看那耶律賢適,不論其如何狡猾,終究只是一敗軍之將。此次,若我們出塞的兵力再多些,斷不至於讓其幾度遁逃!”

看着郭崇威,劉承祐笑了笑。此人也是軍中宿將了,是河東的老臣子了,在大漢的建立過程中,也是有汗馬功勞的。

因爲籍屬應州金城縣,早年,石敬瑭割讓十六州,他是果斷南逃,不願爲契丹職吏。此番北伐,對他而言,也是收復家鄉,是以十分賣力。

事實上,山陽都部署的職位,郭崇威是有足夠的資歷與能力的,原本劉承祐也想到過他,只是因爲,早年他與郭威往從過密,心裡有點戒心。

是以,劉承祐最終決定,以他爲山陽副都部署,兼領新設立的寧遠軍使,當然,爵位也再提一級,爲金城縣公,並加開國。

當場,劉承祐宣佈此事,在場將帥都向郭崇威表示道賀,雖然掛着個副職,總歸有些瑕疵,但郭崇威還是起身道謝,沉默的表情像打開了一般。同時,王彥超如今尚在河南,在他履任之前,大同及周遭的軍務,也暫時由郭崇威負責的。

“從你們出塞的戰鬥經歷來看,在屢遭敗績後,遼軍已經改變了戰法,不再謀求與大漢硬碰硬,正面交鋒,而是採取偷襲、運回、運動、分割、殲滅等戰術,充分發揮其騎兵的優勢,這種情況,需要引起重視啊!”回到話題,劉承祐沉聲道。

聞言,石守信抹了一把嘴,應道:“陛下所言甚是,這也是我步騎出擊的侷限所在,難以竟全功。這還只是在陰山南麓,地形地勢都有所限制,倘若軍至大漠,草原茫茫無際,如果遼軍仍採取這等游擊戰法,則更難對付!”

“既然發現了問題,那如何解決呢?”劉承祐問。

“只有加派馬軍,以騎制騎,以遊擊對驍騎!”郭崇威說道:“陛下,此番北伐,大漢馬軍,不論禁軍還是邊騎,都死傷慘重,損折巨大,亟需補充整備。此戰前後,我軍繳獲了大量的馬匹,再加盡復幽雲,戰馬的來源相比往來,也有了保證。今後漢遼交戰,騎兵的作用將進一步提高,是以,臣以爲,還當加強騎軍的武備建設!”

“對郭將軍所言,你們有什麼看法?”劉承祐又看向其他人。

柴榮頷首,表示讚許,說:“倘若僅立足於守,以大漢如今的軍力實力,足以拒遼軍。如欲進攻,掃平遼國,廓清草原,確實當重視騎兵的恢復與發展。”

趙匡胤琢磨了一會兒,稍顯遲疑,向劉承祐道:“陛下,臣以爲,契丹遼國,終究不似一般的草原政權,是漢化極深經過胡漢融合的國家,不能單純地將當作胡人看待。是以,在作戰方面,其亦有要害可捕捉!”

劉承祐道:“你說的,不會是指他們的上京臨潢府吧!”

“陛下真是天資英奇,一點就透!”趙匡胤露出了笑容。

劉承祐則擺了擺手,淡定地說:“將來若有機會,卻也當遣一大將勁旅,直搗臨潢!”

一場犒賞性質的酒宴,最終在君臣對於軍事的討論中結束了。席散之前,劉承祐環視一圈,說道:“距離攻破雲中,已有五日了,逗留已久,大軍也當返還了。朕已決定,三月八日,鑾駕起行還京,走幽州,經河北迴東京!”

“郭卿,趁着起駕前的時間,你把大同的防禦先接手,不到位的地方,儘快落實,有什麼困難的地方,趁着朕還在此,一併給你解決了!”劉承祐又瞧向郭崇威吩咐着,還開了句玩笑:“征程方返,就委以操勞事,莫覺朕不恤臣下呀!”

郭崇威趕忙道:“陛下言重了!”

宴席結束,劉承祐單獨留下柴榮,讓他陪着散步。

“陛下,何故顧慮重重?”柴榮問道。

揹着雙手,吹着已然舒適不少的夜風,劉承祐道:“戰爭期間,如負泰山之重,這結束戰事,各類事務,紛至沓來,繁瑣更勝從前啊......”

感慨了一番,劉承祐道:“天色已晚,朕也不廢話了,此次北伐,歷時八月,上下將士,立功頗多。如何酬功,如何賞賜,如何調整軍職,安排工作,可是個大工程,不好處理啊!你是樞密使,該當替朕參謀參謀!”

聽他這麼說,柴榮精明的雙目中流露出一抹思索,很快,問道:“請陛下示下!”

“你覺得,石守信與楊業二將如何?”

“有勇有謀,統帥之才!”柴榮恍然,應道。

“他二人,當以何職酬之?”

思吟了一會兒,柴榮道:“石守信爲侍衛步軍都指揮使,楊業可爲殿前都虞侯!”

聽他這麼說,劉承祐不由遲疑道:“他們才三十歲出頭,貿然提拔至此高職,人心能服?”

柴榮則平靜地說:“石、楊二將的能力、資歷與功績,都是經過檢驗的,全軍之中,少有能及,何人敢有非議?再者,陛下用人,素來量才任用,如今怎麼遲疑起來了?”

或許劉承祐自己都沒有發現,隨着年齡的增長,他也開始更喜歡用年紀更長、經驗更豐富的文武了。要知道,當初趙匡胤爲殿前都虞候時,也才二十六七,當時他可沒有什麼遲疑的心理。

第235章 南口大戰4第1758章 關係經營第84章 劉承祐的決定第1722章 血色榆林第406章 調任第2章 父母兄弟第236章 母、妻、子第92章 兩京並重第345章 剝削者第197章 剛愎依舊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319章 大將早逝第171章 我能說,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嗎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17章 板子終究落下來第36章 李業告狀第128章 治安問題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1702章 頭疼的太子第489章 不好收場第100章 河西大案世宗篇35 安東事變第482章 李氏第252章 面聖第207章 王景崇之死第160章 河東風雲(7)第379章 蕭思溫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148章 第三次西征第319章 大將早逝第1687章 癸未年科舉第84章 示警第219章 八月戰爭第197章 財計第128章 開寶宰相之死第467章 蕭思溫的價值第477章 孝敬皇后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53章 兵制改革第130章 蒼山洱海第72章 頤指氣使VS意氣風發第150章 再添兩道第273章 雲州遂破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445章 老皇帝坐不住了第30章 韓通與向訓第464章 難產的封禪第97章 再臨井陘第86章 駕臨渦口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頓第43章 劉皇帝訓子第33章 真正目的第273 王晏鎮洛第252章 兩面攻勢,四路進兵第45章 移鎮之議第150章 天子之威,恐怖如斯第300章 靈州換任仁宗篇4 範公秉政,苦苦支撐第436章 真實而殘酷第2094章 太宗篇41 “議政樓”,整頓的風吹第161章 折氏進宮第209章 御史臺→都察院第27章 謀算無用,危第512章 最後的旅途11第142章 公堂之上第108章 後知後覺後怕第10章 契丹亂政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亞風雲(中)第376章 降臣紛來第341章 向錢看第361章 皇長子的氣度第93章 完了第427章 晉王要做忠臣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鍵政第18章 輕取江陵2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466章 經濟制裁第160章 平定第195章 漳泉獻地第295章 難第358章 劉家的天下第10章 老將出馬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103章 送菜來了第49章 安東都督府第76章 視察第71章 北齊鎮第335章 凱旋令、劉昉請命第129章 勳貴與官僚第456章 剛愎的劉皇帝第88章 童謠第259章 兵臨樑泉第219章 蒲川罪民第100章 河西大案第140章 崇政殿聽政2第1801章 還是土地問題第386章 以發展的眼光看待世宗篇23 官錢糧鹽第116章 涼甘瓜沙
第235章 南口大戰4第1758章 關係經營第84章 劉承祐的決定第1722章 血色榆林第406章 調任第2章 父母兄弟第236章 母、妻、子第92章 兩京並重第345章 剝削者第197章 剛愎依舊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319章 大將早逝第171章 我能說,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嗎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17章 板子終究落下來第36章 李業告狀第128章 治安問題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1702章 頭疼的太子第489章 不好收場第100章 河西大案世宗篇35 安東事變第482章 李氏第252章 面聖第207章 王景崇之死第160章 河東風雲(7)第379章 蕭思溫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148章 第三次西征第319章 大將早逝第1687章 癸未年科舉第84章 示警第219章 八月戰爭第197章 財計第128章 開寶宰相之死第467章 蕭思溫的價值第477章 孝敬皇后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53章 兵制改革第130章 蒼山洱海第72章 頤指氣使VS意氣風發第150章 再添兩道第273章 雲州遂破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445章 老皇帝坐不住了第30章 韓通與向訓第464章 難產的封禪第97章 再臨井陘第86章 駕臨渦口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頓第43章 劉皇帝訓子第33章 真正目的第273 王晏鎮洛第252章 兩面攻勢,四路進兵第45章 移鎮之議第150章 天子之威,恐怖如斯第300章 靈州換任仁宗篇4 範公秉政,苦苦支撐第436章 真實而殘酷第2094章 太宗篇41 “議政樓”,整頓的風吹第161章 折氏進宮第209章 御史臺→都察院第27章 謀算無用,危第512章 最後的旅途11第142章 公堂之上第108章 後知後覺後怕第10章 契丹亂政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亞風雲(中)第376章 降臣紛來第341章 向錢看第361章 皇長子的氣度第93章 完了第427章 晉王要做忠臣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鍵政第18章 輕取江陵2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466章 經濟制裁第160章 平定第195章 漳泉獻地第295章 難第358章 劉家的天下第10章 老將出馬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103章 送菜來了第49章 安東都督府第76章 視察第71章 北齊鎮第335章 凱旋令、劉昉請命第129章 勳貴與官僚第456章 剛愎的劉皇帝第88章 童謠第259章 兵臨樑泉第219章 蒲川罪民第100章 河西大案第140章 崇政殿聽政2第1801章 還是土地問題第386章 以發展的眼光看待世宗篇23 官錢糧鹽第116章 涼甘瓜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