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各懷心思

bookmark

東路軍所走,乃是大道,當然,這也是同西路的窮山惡水相比的,而實際上,也不好走,尤其是大軍轉進,因爲人數衆多,輜重更多,在後勤保障上的壓力,自然也更大。

地形道路,絕對是對漢軍進兵最大的制約,氣候的影響反倒不嚴重,畢竟動用的兵馬,都是西南轄境之人。

負責在後方保障軍需供應的,自是劍南布政使薛居正了,這等事務,對薛居正而言,也算是駕輕就熟了,當初做宰臣時,每逢征伐,皆參與其中。

不過西南地區情況迥異,他在後方,更多的精力,卻是投入在修路上,逢山開山,遇水搭橋。可以預見的,如果此番能夠順利平定大理,一條更加容易通行的道路,將藉着戰爭落成,深入聯通川滇二地。當然,在這方面,投入的任人物力也是巨大的。

當然,作爲統兵作戰的大將,後勤事宜固然看重,但其間轉運的困難,卻也不會過於顧慮,只要能保證軍需的供應即可,至於其他,不多作理會。

因此,受阻於弄棟的王仁贍,其一心所想,就是如何擊破此地的守軍,而後進擊羊苴咩城。經過幾次激戰,大理軍隊已然徹底採取了龜縮死守的辦法,甚至連城門都封死了。再加上其軍力仍舊不少,漢軍哪怕有不少利器,一事還真拿不下來。

這不是戰鬥力的問題,純粹地形所限。弄棟此地,三面都是高山,平疇廣川,一座城池立在這兒,繞都繞不過去。而弄棟也是大理的一處糧倉,城中食物短時間也不會缺乏,堅壁清野的工作,在漢軍南下時也做了。

破城的困難或許有,但也並不是沒法克服的,只是看代價如何。論城寨攻防,經過統一戰爭,大漢的軍隊也算經驗豐富了,怎會被區區一座弄棟城真正限死。

城池的防禦,王仁贍已察看過不止一次,但仍舊習慣性地每日帶人巡看。漢寨下敵城很近,等上望樓就是看得比較清晰。

“將軍,我看這城池,也不算太高,莫若築土城攻之?”此時,見王仁贍神情默然,身旁的一名將領,不由建議道。

歷次攻堅,漢軍都有用這種樸實無華的辦法,來減弱守方防禦最大的倚仗,但那也要看情況的。因此,王仁贍搖了搖頭:“這種笨辦法,耗時且耗力,還要有足夠的施展餘地,再者,敵軍也不會放任我軍從容修築,在此地不適宜啊!”

這種戰法,取得效果最好的一次戰例,就是當年北伐期間,慕容延釗引軍破檀州。並且,成功也是多方面的,首先出其不意,其次隨行有近十萬民夫,人力充足,最後在修築的過程中也與遼軍鬥智鬥力,付出了不小犧牲,最後還花了半個月的時間方纔築成。

這種大成本作戰,可不是能隨便照搬的。當然,在此地也不是不能效仿,只是那樣,太耗時間了。

而王仁贍最不想看到的,就是被長久地拖延在此城下。他倒不是擔心長久困於敵境,面臨危險,純粹是心在敵都。並且,如果被一個小小的弄棟府阻得存進不得,也丟他的面子。

“從前幾日的攻防結果來看,敵軍抵抗意志甚是堅決,如若急於破之,縱然勝了,也會給我軍造成重大傷亡......”似乎感受道了王仁贍的急躁,另外一名將領,以一種提醒的語氣對他道:

“再者,都帥給我等的命令,也只是牽制大理軍隊,吸引其注意,如今雙方鏖兵於此,可以說基本達成了目的,將軍又何必急於求勝,倘若有失,抑或損傷過大,只怕也無法交代!”

聞言,王仁贍老眉一挑,不由斜了這名開口的將領一眼。此人也姓王,此次南征大理的將帥之中,姓王的可當真不少,而開口之人,乃是王全斌的族侄。

有所領會,這是怕自己進軍太過順利,長驅直入大理國都?王仁贍嘴角稍微勾了下,微微不屑。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南征軍中自然也不例外,王全斌與王仁贍,當年也是平蜀的大將,同在向訓麾下,戰後也同樣犯了錯誤,情況有些相類。

不同的是,王全斌成名較早,出身威望更高,在大漢又屬於從禁軍走出來的。而王仁贍,則是徹徹底底,由地方發跡,一步步爬上高位,成爲一方大將。

對於王全斌,王仁贍明面服氣,但心底未嘗沒有超越的心思。此番南征,兵分兩路,王全斌那一路,固然出奇,但風險也大,成也就罷了,若敗,那可就得由他這東路軍來力挽狂瀾了。

因此,不管從哪方面考慮,在進兵的事務上,王仁贍都沒有懈怠的理由。速破弄棟,也是爲戰爭全局考慮,不能把希望都寄託在王全斌的遠途奔襲上。

不過,此人的建議,還是提醒了王仁贍,讓他稍微冷靜下來,他近來的表現,確實有所急躁了。

掃過身邊的將領們,王仁贍淡淡道:“我與都帥相約,會師於羊苴咩城下,兩路進兵,乃正奇結合,相互策應。西路進兵,艱險難測,如我等長時間受阻於此,難道還要仰仗都帥自西面前來助陣嗎?當年王師平蜀,入川道路,步步險要,還不是被我等一路趟過來了,此城算得了什麼!”

王仁贍這一番豪情,倒也激起了幾分士氣,打個枯守的弄棟,何需那般瞻前顧後。但是,豪情歸豪情,怎麼繼續打這仗破城,卻不得不謹慎思量了。

考慮了一陣,王仁贍指着不遠處的城池,冷聲道:“中原多少雄城堡壘,最終還不是臣服在大漢軍隊的鐵蹄下,區區弄棟,意圖阻我,簡直妄想。”

說完,直接對身邊的幾名帶兵將領吩咐着:“該把我們的軍械優勢都發揮出來了,把軍中所有的火箭、火藥以及火油彈都拿出來,另外催促那些工匠,再給他們三日時間,霹靂炮能造多少是多少,再讓將士休整三日。三日後,轟塌此城!”

“是!”見王仁贍下了命令,其他人也就不再異議了。

爲此次南征,漢軍的準備自然也充分的,畢竟很多東西都是囤積多年。並且,在此前的武備更新中,朝廷也分配了不少利器,比如火箭、震天雷這等殺傷性武器。隨軍的輔助人員中,除了輜重輔卒、民夫外,就是從整個西南地區徵集的工匠了。

也正是有這麼多的準備,大理所擁地利再險,憑藉着充足的準備,強大的實力,漢軍仍舊能平推過去。

當然,再犀利的武器,終究只是輔助作用,最後還得看人。東路軍進展堪稱順利,但實際走來,同樣辛苦,幾場戰鬥爆發之後,漢軍的各種減員也不少,足有兩千多人。

這還是在西南軍士適應這片水土的原因,倘若自北方調兵,即便最終打下了大理,出征將士不損失個一半,都是開掛了。

走下望樓,往帥帳走去,高立的大纛迎着秋風劇烈拂動,王仁贍看了眼招討使大旗,繡的是同一個“王”字,卻不是同一個人。

王全斌惦念着王仁贍,王仁贍又何嘗不憂慮西路軍的進展。他固然有搶功之心,卻也不願意真見到西路事敗,畢竟關乎全局的事情。

第63章 君宦婢,自得其樂第161章 河東風雲(8)第283章 降將第20章 威臨荊南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15章 漸不自知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第86章 籠絡人心第332章 黨巡檢當街怒斥權貴子第42章 天上掉下來的禁帥之位第97章 再臨六合第218章 走私第409章 法不責衆第440章 惶恐難已第252章 面聖第78章 南北併發第53章 交代後事第108章 後知後覺後怕第1703章 如釋重負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221章 名將團隊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轉移陣地第185章 勤勉爲國楊相公第14章 腹黑之謀第320章 蠻瑤歸服第304章 過去的三年第165章 夏獵、祥瑞以及進貢第165章 夏獵、祥瑞以及進貢第78章 火油彈第91章 今日開寶第423章 安東國的權貴們第441章 登聞鼓又響了第284章 影響第263章 高麗想伸手了第86章 發落南臣第458章 小器、雍王進言第3章 取士不公第146章 近親通婚第137章 後宮那點事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議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102章 事分南北第113章 希望渺茫第91章 欒城之戰(3)第113章 將目光投向北邊第353章 楊城大捷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161章 折氏進宮第129章 勳貴與官僚第164章蜀臣第229章 孟昶:七寶溺器,好用第330章 黨侯並不傻第2076章 太宗篇23 進入深水區的稅改第209章 劉皇帝腦子還是清醒的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61章 趙二爲官第36章 西面來人第1791章 將來事將來做第115章 冬月第391章 暗箭第108章 後知後覺後怕第1809章 餞行第207章 還京第41章 探監第97章 擴*整頓第462章 當年善政第465章 遼奸第94章 國難喪子,尚有良將第32章 郭氏之慮第401章 王彥升之死第26章 潘美守城第364章 皇子戍邊第1813章 雍王不當這出頭鳥第111章 武德司如此,皇城司何如?第91章 吉兆動兵,再臨壽春第331章 劉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濃第1816章 一個勳貴家族的進化第288章 趙普使蜀2第25章 開寶新政第143章 許州將吏爲之一空第153章 楊業戍代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1732章 劉皇帝的反應第59章 不知死第43章 劉皇帝訓子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360章 主持善後第325章 成長與成熟第99章 北巡結束第1729章 太子之問第1787章 講個笑談,說個趣事第109章 制舉收尾第118章 面靜心動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47章 戰略所向第90章 安全脫身第1715章 力所能及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進鄴都第80章 春夜
第63章 君宦婢,自得其樂第161章 河東風雲(8)第283章 降將第20章 威臨荊南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15章 漸不自知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第86章 籠絡人心第332章 黨巡檢當街怒斥權貴子第42章 天上掉下來的禁帥之位第97章 再臨六合第218章 走私第409章 法不責衆第440章 惶恐難已第252章 面聖第78章 南北併發第53章 交代後事第108章 後知後覺後怕第1703章 如釋重負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221章 名將團隊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轉移陣地第185章 勤勉爲國楊相公第14章 腹黑之謀第320章 蠻瑤歸服第304章 過去的三年第165章 夏獵、祥瑞以及進貢第165章 夏獵、祥瑞以及進貢第78章 火油彈第91章 今日開寶第423章 安東國的權貴們第441章 登聞鼓又響了第284章 影響第263章 高麗想伸手了第86章 發落南臣第458章 小器、雍王進言第3章 取士不公第146章 近親通婚第137章 後宮那點事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議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102章 事分南北第113章 希望渺茫第91章 欒城之戰(3)第113章 將目光投向北邊第353章 楊城大捷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161章 折氏進宮第129章 勳貴與官僚第164章蜀臣第229章 孟昶:七寶溺器,好用第330章 黨侯並不傻第2076章 太宗篇23 進入深水區的稅改第209章 劉皇帝腦子還是清醒的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61章 趙二爲官第36章 西面來人第1791章 將來事將來做第115章 冬月第391章 暗箭第108章 後知後覺後怕第1809章 餞行第207章 還京第41章 探監第97章 擴*整頓第462章 當年善政第465章 遼奸第94章 國難喪子,尚有良將第32章 郭氏之慮第401章 王彥升之死第26章 潘美守城第364章 皇子戍邊第1813章 雍王不當這出頭鳥第111章 武德司如此,皇城司何如?第91章 吉兆動兵,再臨壽春第331章 劉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濃第1816章 一個勳貴家族的進化第288章 趙普使蜀2第25章 開寶新政第143章 許州將吏爲之一空第153章 楊業戍代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1732章 劉皇帝的反應第59章 不知死第43章 劉皇帝訓子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360章 主持善後第325章 成長與成熟第99章 北巡結束第1729章 太子之問第1787章 講個笑談,說個趣事第109章 制舉收尾第118章 面靜心動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47章 戰略所向第90章 安全脫身第1715章 力所能及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進鄴都第80章 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