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定論

垂拱殿內,御榻上,劉皇帝有些狼狽,很沒形象地趴在上邊。這一摔,影響還是很大的,至少可以從榻前衆人嚴肅的表情就可以看出,天子一舉一動都關乎家國天下,何況出現這種嚴重的身體狀況。歐

所幸,虛驚一場,太醫診斷的結果,讓衆人鬆了口氣。劉皇帝跌傷問題倒不大,嚴重的是扭傷,直接傷了筋骨。

太醫一時沒有太好的辦法,只能開一些療養的藥,再輔以藥貼,剩下的只能靠休養,自我恢復了。而以劉皇帝的身體狀況,顯然在接下來不短的時間內,需要待在榻上了。

當然,不管劉皇帝是坐着還是趴着,只要他意識還是清醒的,他就是還是那個一人彈壓天下的帝王。只不過,劉皇帝自己難免多想。

這一摔,倒也把劉皇帝摔清醒了些,自己終究不比當年了,他不禁懷疑,這一摔,會不會影響到他的“光輝形象”,對他的權威是否造成一些負面作用,那些臣僚們會不會由此而生出輕視之心,人心隔肚皮,都是說不準的。

因此,人雖然清醒,但更加陰沉了,整個人都彷彿釋放着濃重的負面情緒,壓得人幾乎喘不過氣來。偏頭趴在軟枕上,看着一個個低眉順眼、頭也不敢擡的中樞忠臣們,劉皇帝冷冷道:“都哭喪着臉做甚?朕還沒死呢!”

這話一出,幾個人頭埋得更低了,也更不敢作話了,不過聽得劉皇帝那氣勢依舊的話語,每個人心中反倒放鬆了些,皇帝看起來,應該沒有大礙,至少還能訓人,這就是好的一方面。

雖然大夥籠罩在劉皇帝陰影下已久,私下裡未必沒有一些怨艾與大膽的想法,但還真沒人有做好劉皇帝不在了的準備。歐

不過,經過這一摔,有些念頭怕是遏制不住的,劉皇帝的猜疑並非是沒來由的,尤其是對這些掌握重權的大臣們。一個個隱藏得很深,讓人看不出什麼,別人且不提,至少趙匡義此時是在努力地隱藏着心中的異樣。

“還請陛下息怒,勿再動氣,加劇傷情!”面對咄咄逼人的劉皇帝,也只有太子劉暘能頂着壓力開口了,出言勸慰道。

而劉暘說話,還就真有效,劉皇帝沒有再給他的宰相們施加壓力了,稍顯費力地揮了揮手,冷聲道:“都聚在這裡幹什麼?國事不用料理了?都歸己職去,朕沒什麼事!”

聞言,一干人等如蒙大赦,整整齊齊地恭敬一禮:“還請陛下保重,臣等告退!”

“太子,趙普留下!”劉皇帝又吩咐了句。

“是!”

寢殿內,如今大漢最有權勢的三人聚在一塊兒,一時都默不作聲,形成了一個稍顯詭異的場面。劉皇帝沉默着,劉暘與趙普二人也不作話,只是靜靜地聽候聖訓。歐

在二人面前,劉皇帝沒有再故做出那副強勢的模樣,面上流露出疲憊且虛弱的模樣,對於如今這個年紀的劉皇帝而言,摔這麼一跤,顯然不是一句“無大礙”就能概括得了的。

閉着眼睛緩了好一會兒,劉皇帝手指輕輕地動了下,吩咐道:“看座!”

“謝陛下!”劉暘與趙普恭恭敬敬地應道。

黯淡的雙眼朝殿外瞥了下,問道:“劉曙呢?”

“劉曙自知罪責深重,正在殿外候詔!”劉暘答道,語氣有些嚴肅,目光也有些冷。

有些出人意料的,問過之後,劉皇帝說道:“讓他回去吧!”

聞言,劉暘當即開口道:“劉曙此次欺君犯上,更致御體有損,其罪難容,該當予以嚴懲!”歐

對於劉曙諸多荒唐莽撞的行爲,劉暘一向是能寬容以待的,但在此事上,劉暘卻是格外惱怒,沒有絲毫求情的意思。當然,這樣的態度是必須的,否則,那就是其心可誅了

“子不教,父之過!”劉皇帝的回答,則更讓人摸不着頭腦:“父子之間的事情,沒有那麼多苦大仇深。何況,是是朕自己氣急失足,讓他回府反省,容後發落,有些事情,朕也需要好好想想了!”

劉皇帝都這麼說了,劉暘也就不爲己甚了,雖然對劉曙此次的行爲很是不滿,甚至惱怒異常,但劉暘還真爲劉曙捏了把汗。

所幸,劉皇帝沒有大礙,沒有造成更嚴重的後果,否則誰也保不住劉曙。而念及此,劉暘忽然想到,劉皇帝如此反應,怕是存着保護劉曙的心思吧,否則以劉曙在朝中的“聲名狼藉”,再加上當陽翟風雲的關口,只怕少不了彈劾參奏的事。

這可是一個正大光明的藉口,那些“忠臣賢良”也敢於窮追猛打的,而一旦讓皇室陷入此等紛擾,對於當下朝局是不利的,對於天家而言,也是如此。

皇室地產之事,到目前可還沒有一個定論呢如今,劉皇帝以一個“父子矛盾”爲天子失足之事做了個掩飾,若還有人揪着此事不放,攻擊劉曙,那就是包藏禍心,劉皇帝也就有理由施辣手了。

當然,這些考慮都太玄乎,劉皇帝心思,實在太難猜了,做出什麼樣的反應與決定,都不會讓人意外。歐

劉皇帝沉吟片刻,突然問道:“晉王的年俸是多少?”

這個問題,讓劉暘與趙普都愣了下,這是哪兒挨哪兒?不過,劉皇帝既然發問了,趙普還是簡單地答道:“依制,親王每年俸錢五千貫,祿米一萬石,另有布帛、瓷器、珠玉諸雜項若干”

聽完,劉皇帝當即道:“把晉王俸錢提升到每年一萬貫!”

趙普意外地看了劉皇帝一眼,想了想,還是請示道:“敢問陛下,以何名義?”

這是在問原因了,劉皇帝想了想,淡淡道:“諫言有功,處事有道!這個理由可夠?劉晞有句話說得不錯,朕的這些皇子皇女,除了是朕的兒女,同樣是大漢的臣子,比起那些於國有功的功臣們,他們不該有過分的特權,否則,這既然是對國家的不負責,也是對他們自己的不負責!”

隨着劉皇帝這番表態,那關於天潢貴胄們所置產業的問題,似乎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了,劉皇帝的傾向甚至已經明確了。

不待二人接話,劉皇帝又道:“那些爭論,可以停止了。外面紛紛擾擾,不就想看朕如何處置此事嗎?不就等着,看有沒有空子可鑽嗎?歐

朕,可不會給他們這個機會!政事堂稍後下一道明制,皇親國戚之各項產業,包括土地在內,不算帝產,今後,與內帑徹底分離,納入朝廷統一管轄範圍之內,依制依法辦事!”

聽劉皇帝這麼說,不管心中存在着什麼心思,劉暘與趙普都恭敬地拜道:“陛下英明!”

劉皇帝就像沒聽到一般,兀自在那裡思索着什麼,考慮了一會兒,又道:“潘佑在京畿道幹得不錯,改革成效顯著,該當予以褒獎,朝廷發一道敕文,予以表揚!”

緊跟着,劉皇帝又道:“另外,遷潘佑爲劍南道布政使!”

聞言,趙普臉色終於變了變,有些謹慎地道:“陛下,京畿道的稅改,才入正軌,此時調換主官,是否是否有些不妥?”

心知趙普在顧忌什麼,但劉皇帝以一種不容置疑的語氣,淡漠地說道:“萬事開頭難,既入正軌,那後續事情,蕭規曹隨即可,有何不妥?

不是有人把潘佑比作一把刀嗎?那朕就把這把尖刀換個地方使用,到劍南道去,砍砍那些纏繞在朝廷身上的藤蔓枝節!”歐

“能得陛下如此評價,實爲潘佑之榮幸!”趙普嘴上應道,但心中卻不由暗歎。果然,潘佑的作爲,劉皇帝看在大局上,會支持,但心中難保不會有其他想法,這不,打擊不就來了?

潘佑在京畿道轟轟烈烈幹了這半年多,得罪了那麼多人,好不容易幹出些成績了,人就被調走了,日後若評定京畿道的改革功勞,那成熟的桃子估計大半要被繼任者摘走。

而另一方面,劍南道同樣是個複雜的地方,由於地理上的原因,相對封閉,風氣更爲保守,各種利益鏈條勾結更加複雜深重,潘佑想把在京畿道的手段,再在劍南道使上一遍,恐怕就沒那麼容易了。

京畿道雖然盤根錯節,但也因爲在近畿,受朝廷的節制嚴重,有些事情,看起來困難,只要想做、敢做,總能取得些成效。

但劍南道就不同了,那就是一塊更加難啃的硬骨頭,一個不慎,就可能碰個頭破血流。這些年,大漢官場風雲變幻,有無數例子證明,越是偏遠的地方,官僚及利益集體的膽子是越大,當初由盧多遜領銜的西北軍政集團,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第97章 再臨六合第174章 湖南:你方唱罷我登場第57章 既得潞,復據澤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第158章 洞房花燭夜第255章 遼軍情況不容樂觀第1690章 拼圖第2081章 太宗篇28 劍南“玩”脫了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第50章 南漢來使,慶功宴第347章 割韭菜第455章 見聞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103章 賊首狠決,官軍待發第82章 瓦橋關第70章 衛公辭世第336章 橐相第21章 老六也長大了第104章 平息第231章 遼軍的反擊第299章 一個一個給朕說第90章 交趾收復第102章 盛怒之下世宗篇23 官錢糧鹽第475章 吃人的河隴備災第143章 李崇矩復出第133章 面聖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謀略第449章 皇帝對太子第140章 惱火的趙匡胤第39章 長沙第11章 大典日第495章 市場的形成第31章 邊公在任第452章 終罷西征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呂風波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167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2)第1757章 勳貴子弟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94章 善後第1794章 魏王回來了第7章 小張探花第1736章 試炮第389章 宮廷秘聞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16章 新勳爵體系第325章 裁判下場第261章 冒進追擊第138章 請立太子第347章 割韭菜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6章 “座談會”第2128章 世宗篇3 氣質不同第1765章 三郡公第221章 名將團隊第452章 終罷西征第437章 二十年難遇的大水第53章 遁第399章 還債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4章 西南事務第462章 當年善政第29章 老九渾人一個第1769章 影響力第151章 聽政2第8章 瓊林宴第55章 我趙匡胤何德何能?第192章 遼帝南狩第344章 劉規改革第83章 東京反應,王峻密奏世宗篇51 皇太孫第2058章 太宗篇5 雍熙第139章 衆臣拾柴第182章 邢州有變第105章 密探專奏第321章 駕幸樞密院第50章 打他一仗第239章 進退第129章 既進京,總有些變動第298章 對党項策第273 王晏鎮洛第1691章 晉王的成就第17章 武德司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第30章 收穫第170章 御宴第330章 黨侯並不傻第7章 恩賞問題第67章 劉煦娶親第1807章 無不可殺之人世宗篇47 封禪第63章 表兄的提醒世宗篇34 由“勞務輸出”引發(等待更新)第137章 迂迴之師第294章 北伐的尾聲3第98章 灰溜溜地滾回去第2章 登聞鼓響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僞唐第287章 反擊從野狐嶺開始
第97章 再臨六合第174章 湖南:你方唱罷我登場第57章 既得潞,復據澤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第158章 洞房花燭夜第255章 遼軍情況不容樂觀第1690章 拼圖第2081章 太宗篇28 劍南“玩”脫了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第50章 南漢來使,慶功宴第347章 割韭菜第455章 見聞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103章 賊首狠決,官軍待發第82章 瓦橋關第70章 衛公辭世第336章 橐相第21章 老六也長大了第104章 平息第231章 遼軍的反擊第299章 一個一個給朕說第90章 交趾收復第102章 盛怒之下世宗篇23 官錢糧鹽第475章 吃人的河隴備災第143章 李崇矩復出第133章 面聖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謀略第449章 皇帝對太子第140章 惱火的趙匡胤第39章 長沙第11章 大典日第495章 市場的形成第31章 邊公在任第452章 終罷西征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呂風波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167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2)第1757章 勳貴子弟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94章 善後第1794章 魏王回來了第7章 小張探花第1736章 試炮第389章 宮廷秘聞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16章 新勳爵體系第325章 裁判下場第261章 冒進追擊第138章 請立太子第347章 割韭菜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6章 “座談會”第2128章 世宗篇3 氣質不同第1765章 三郡公第221章 名將團隊第452章 終罷西征第437章 二十年難遇的大水第53章 遁第399章 還債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4章 西南事務第462章 當年善政第29章 老九渾人一個第1769章 影響力第151章 聽政2第8章 瓊林宴第55章 我趙匡胤何德何能?第192章 遼帝南狩第344章 劉規改革第83章 東京反應,王峻密奏世宗篇51 皇太孫第2058章 太宗篇5 雍熙第139章 衆臣拾柴第182章 邢州有變第105章 密探專奏第321章 駕幸樞密院第50章 打他一仗第239章 進退第129章 既進京,總有些變動第298章 對党項策第273 王晏鎮洛第1691章 晉王的成就第17章 武德司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第30章 收穫第170章 御宴第330章 黨侯並不傻第7章 恩賞問題第67章 劉煦娶親第1807章 無不可殺之人世宗篇47 封禪第63章 表兄的提醒世宗篇34 由“勞務輸出”引發(等待更新)第137章 迂迴之師第294章 北伐的尾聲3第98章 灰溜溜地滾回去第2章 登聞鼓響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僞唐第287章 反擊從野狐嶺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