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封疆大吏

“何事?”收起了他躊躇滿志的感慨,劉承祐轉過身,注意着呂胤手中捧着的幾封奏章,問道。

呂胤正色答道:“回陛下,關於諸道行政長官的調整,廣政殿已然議出,還請陛下批覆!”

“哦?”劉承祐頓時變得認真起來,這可是大事,當即伸手道:“朕看看!”

聞言,呂胤當即將最面上的一封奏章呈上,劉皇帝順勢坐在輿圖前,翻開仔細地審閱起來。布政使,在當下的大漢官制,毫無疑問是地方道州最主要的行政長官,並且在十多年的實踐之中,已經成爲定製,爲官僚所接受,納入大漢的典制之中。

不過,到目前爲止,也只有那些局勢安定、已經形成穩固統治的道治,方纔單設布政使。一直以來,考慮到各地民情、的不同,邊地的形勢,又或者特殊差遣,劉皇帝也有些靈活的置官。

在這種情況下,巡撫使、安撫使、巡檢使、巡閱使這樣的官職也就應運而生了。巡撫使這個職位毫無疑問,屬於劉皇帝的“原創”了,最開始出現在大漢,還是乾祐五年的時候,當時範質以河東巡撫的名義,北上清察刑獄,後來直接主導河東改制,將之徹底納入朝廷的統治。

後來,李濤罷相,爲寬慰老臣,爲安撫收復不久的荊湖,也爲表示對荊湖的重視,特地以其爲荊湖巡撫,南下潭州,這在監察職能之外,已經帶有些行政屬性了。

再其後,川蜀平定,趙普先以權成都府事主管蜀中州縣之政,後又爲西南巡撫使,配合川蜀三道布政使,佈政安民,治權雖然仍在布政使手中,但巡撫的影響力已經提升了。

一直到如今,李濤巡撫兩廣,範質巡撫兩江,昝居潤巡撫閩浙,已經是全面負責新取之地的行政。當然,不管在劉皇帝這裡,還是在漢典制,巡撫使仍舊是臨時差遣。

再加上仍舊巡撫川蜀的趙普,如今的大漢,是有“四大巡撫”的,其中,自然以趙普最受矚目,他最爲精明強幹,也最爲年輕的,至今也才四十出頭,可見劉皇帝的寵信。

安撫使有兩個,韓熙載的東南安撫使,雍王劉承勳的幽冀安撫使,前文提過,韓熙載主要是去改革的,劉承勳則是代表皇室坐鎮河北,象徵意義更重。

巡檢使這樣的官職,出現的次數可謂頻繁了,從開國時起,設了不知道多少,一般都是爲彈壓地方、維護治安抑或平定叛亂而設,大至一道巡檢,中則數州巡檢,小則一州乃一縣,開封還有京城巡檢使。

早年,有代國公折從阮作爲西北六州巡檢使,領軍西赴,負責平定野雞、殺牛等西北雜虜的叛亂,亂平之後即撤銷。

不過,地方的安寧,治安的強化,以及都司制的完善,再加上禁軍巡檢司的確立,地方上的巡檢使也陸續被撤除了。前番,滎國公史弘肇以隴西巡檢使,接替年邁體弱的褒國公王景坐鎮蘭州,守護開拓成果,成爲大漢如今僅存的幾個巡檢使了。

至於巡閱使,同樣屬於“原創”,屬於偏軍事的職位,前後一共就兩人被委以此職。一個是當年李谷的江淮巡閱使,那是爲平南做準備,一個就是平南之前,柴榮被委以西北巡閱使,當然,實際權力的大小也是有區別的。

既在於形勢的不同、目標的不同,也在於皇帝放權的程度不同。在帝制時代,作爲一個大權在握、口銜天憲皇帝,他的好惡、親疏、信任程度,往往能決定相同職位的不同權力,這是基本無法避免的。

柴榮這個巡閱使,當然不如李谷在江淮的權力,最直觀體現就在於,柴榮能調動的西北駐軍,只有五千人,並且,有多方面的限制,事後還需做詳細彙報。不過,李谷的江淮巡閱使早已被撤消了。

說起對於軍權的控制,這麼多年以來,劉皇帝也算是費盡心思了,不管是從用人還是從制度方面,都是煞費苦心。然而,有的時候,又不得不承認,想要讓朝廷、讓皇帝完全徹底地掌控住全國的軍隊,避免一切隱患,那也是不可能的。

國家這麼龐大,疆域這麼遼闊,消息傳遞又不便,尤其是面臨軍事壓力的地方,如果事事都要請示東京之後再做決定行動,那黃花菜都涼了。

當然,也可以做得絕對,對將領嚴格控制,但那樣造成的後果,又將是軍事僵化,應變乏力,最終內控而外患。因此,很早的時候,劉皇帝也是矯枉過正,但在後來,還是有所改變,沒有爲約束武將,而徹底扼殺將帥們的自主性。最開始,是爲應對河北方向來自遼國的軍事壓力,而與當時的河北都部署何福進以一定調兵權。

沒有什麼政策與制度是完美的,總有其漏洞與不足,並且需要根據勢的發展而不斷調整。而在邊務軍事方面,劉皇帝只能在放權的基礎上,打一些補丁。

事實上,只要國家政權穩固,朝廷有權威足夠,在合理的體制運行下,是可以得到基本的保證了。而一旦朝廷權威不在,國家動盪,再強的限制,都是無力。

不過,像把軍政財大權付於一人之手,這種做法,在大漢也是不可能出現的。

扯了這麼多,劉皇帝也把名單審閱完了,直接起身走道御案邊,拾起硃筆,以作批覆,嘴裡則對呂胤道:“朕沒什麼意見,可照此任命,凡是調遷的,速其回京述職!”

“是!”

對於諸道長官擬提,劉皇帝基本是滿意的,因爲基本體現了劉皇帝的意志。在這份名單中,除了以上提到的巡撫之外,其餘諸道長官,有老面孔,也有新面孔。

山陽道、關內道還是宋琪與武行德;邊光範,調任湖北道;早年的御史大夫、淮西按察使、原淮北道布政使邊歸讜,調任湖南道;川東的王明,調任淮東;楚昭輔調任燕山道;河西道吳廷祚,這是個允文允武的人,此前在蘭州頗有政績;盧懷忠西赴蘭州,爲隴右道,這同樣是能夠應對邊事急情的人才。

另外,還有滎國公史弘肇之子,史德珫,升河東道;國舅臨淄郡公李洪威爲河南道;壽國公李少遊調任河北道;京西道大概有些出乎人意料的,乃是原來江陵知府孫光憲,這是位老臣,老政治家,同樣也是個降臣,不得不說,當年的知識達務在多年後得到了最大的回報。

當然,還有最重要,地位最高的京畿道,由宋延渥出任。河北、河南、京畿,這三個中原要道,可以說是大漢統治的核心區域,根基之地。而其行政長官,不管是李少遊、李洪威還是宋延渥,全是外戚,皇家近親,顯而易見,劉皇帝用人,並非全是以賢,也有唯親的一面。

“還有何事?一併說來吧!”劉承祐繼續問呂胤。

呂胤答道:“樞密院受到豐、勝巡檢使李萬超的奏表,說年老體弱,怕無力承擔守備之重,希望朝廷早作準備!”

聞此報,劉皇帝頓時一撫額,說道:“這是說給朕聽的啊!卻是朕疏忽了,這一晃四年都過去了......”

第22章 稱帝第316章 皇后的寬慰第196章 開寶八年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與舊人第149章 天子欲啓河工第238章 皇帝還是怕皇后第1775章 調整第164章蜀臣第90章 欒城之戰(2)第35章 瑤華春第2082章 太宗篇29 蜀中起義第119章 賭博式北伐第30章 收穫第66章 請辭?不許!第149章 西拓南並第309章 江淮將帥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第173章 馬氏內亂或可利用一下第52章 六穀土豪第338章 爭執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117章 機會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第15章 名單第64章 和約是拿來撕毀的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第234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30章 滿堂春宴第326章 再用老將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99章 全面對抗的兩司第155章 蓄奴之議第200章 禦敵第289章 捷報齊至第239章 南口大戰8第470章 分封第57章 父子雙相位,一門兩國公第86章 鬚髮花白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第127章 不允第19章 趙匡贊北上第294章 北伐的尾聲3第41章 高麗國王第328章 決議橫涉流沙第93章 欒城之戰(完)第465章 遼奸第97章 再臨井陘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65章 制舉進展第166章 出使歸來第147章 德勝渡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16章 態度迥異第450章 落幕第1705章 君臣都發狠了第78章 渦口之戰(2)世宗篇27 南洋勾吳第5章 堂議第197章 剛愎依舊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54章 聘納郭女第78章 召還二郎?第9章 公府密議第184章 劉承贇也來了第1739章 受刺激的十三皇子第174章 湖南:你方唱罷我登場第41章 高麗國王第94章 好不容易下定決心第86章 戍卒之心第273 王晏鎮洛第33章 有人想腐蝕孫將軍第67章 遺表第32章 後宮不平靜第225章 恩愛與恩典第43章 劉皇帝訓子第101章 稱得斤兩,從容收兵第374章 善待第1746章 需要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第183章 王景崇有話說第2066章 太宗篇13 不那麼簡單第72章 駐足石壕鎮第255章 “社會實踐”第76章 大才蒙塵世宗篇28 朝暉之城,老年白龍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時代第141章 祭關公第38章 湖南無戰事第131章 鳴沙匪第206章 趙思綰落網第43章 “梳理”、“優化”第315章 趙匡義有個大膽的念頭第111章 “名將”之敗第7章 不如意的二審結果第146章 黃羊平第230章 邊情暫解第181章 父子夜談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
第22章 稱帝第316章 皇后的寬慰第196章 開寶八年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與舊人第149章 天子欲啓河工第238章 皇帝還是怕皇后第1775章 調整第164章蜀臣第90章 欒城之戰(2)第35章 瑤華春第2082章 太宗篇29 蜀中起義第119章 賭博式北伐第30章 收穫第66章 請辭?不許!第149章 西拓南並第309章 江淮將帥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第173章 馬氏內亂或可利用一下第52章 六穀土豪第338章 爭執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117章 機會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第15章 名單第64章 和約是拿來撕毀的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第234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30章 滿堂春宴第326章 再用老將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99章 全面對抗的兩司第155章 蓄奴之議第200章 禦敵第289章 捷報齊至第239章 南口大戰8第470章 分封第57章 父子雙相位,一門兩國公第86章 鬚髮花白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第127章 不允第19章 趙匡贊北上第294章 北伐的尾聲3第41章 高麗國王第328章 決議橫涉流沙第93章 欒城之戰(完)第465章 遼奸第97章 再臨井陘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65章 制舉進展第166章 出使歸來第147章 德勝渡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16章 態度迥異第450章 落幕第1705章 君臣都發狠了第78章 渦口之戰(2)世宗篇27 南洋勾吳第5章 堂議第197章 剛愎依舊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54章 聘納郭女第78章 召還二郎?第9章 公府密議第184章 劉承贇也來了第1739章 受刺激的十三皇子第174章 湖南:你方唱罷我登場第41章 高麗國王第94章 好不容易下定決心第86章 戍卒之心第273 王晏鎮洛第33章 有人想腐蝕孫將軍第67章 遺表第32章 後宮不平靜第225章 恩愛與恩典第43章 劉皇帝訓子第101章 稱得斤兩,從容收兵第374章 善待第1746章 需要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第183章 王景崇有話說第2066章 太宗篇13 不那麼簡單第72章 駐足石壕鎮第255章 “社會實踐”第76章 大才蒙塵世宗篇28 朝暉之城,老年白龍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時代第141章 祭關公第38章 湖南無戰事第131章 鳴沙匪第206章 趙思綰落網第43章 “梳理”、“優化”第315章 趙匡義有個大膽的念頭第111章 “名將”之敗第7章 不如意的二審結果第146章 黃羊平第230章 邊情暫解第181章 父子夜談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