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

東京軍器監內,控鶴拱衛,皇帝劉承祐與計相王章,親臨巡察。已遷職軍器監的閻晉卿親自陪同,視察很細,視甲坊、弩坊、物料庫、皮角場、供備庫等器署,無一遺漏。

大漢尚水德,故所造軍器旗仗紋色皆以黑爲主,整個一深色調,透着一股肅重。

鍛造短兵的東作坊內,署令指揮着坊卒擺上一批新制好的刀劍,以供檢驗。

兵乃兇器,衆人散開,隔得遠遠的。閻晉卿恭敬地,指着其中兩排,介紹着:“陛下,相公,這是軍器坊新制的手刀,後邊是掉刀。”

幾十年的戰亂下來,軍隊中所用武器,混亂駁雜。此二者,是比較有代表性的。手刀,一旁刃,柄短如劍。掉刀乃長兵器,刀身兩刃,刃首上闊,山字之制,長柄施鐏,形制如槳。

兵器發展,是隨着時代的發展而變化的,到如今,原本的近戰利器大唐橫刀已經跟不上時代了,不是刀不利,而是國家造不起,再加戰爭的形式也在發生着變化。

似手刀者,使用方便,且性價比高。

劉承祐獨身上前,拿起掂了掂,即興揮動幾下,在旁人恭維之前,說道:“此爲軍中悍卒所用,性命所依,安危所繫,朕不好評價!”

隨即隨意召來一名禁衛,遞給他:“試一試!”

宮中的禁衛,自是百戰之士,作戰經驗豐富,奉命試刀。動作沒有任何花裡胡哨,都是最簡練、直接、殺傷力強的動作,雖不華麗,但殺機藏於平淡之間。

能供皇帝檢閱的武器,前期自然是經過士卒試驗,不斷改進後的成品,試刀結果,當然沒有差錯。唯一反應,是刀顯輕了,然士卒力有強弱大小之分,這並不是什麼大問題,能供大部分士卒使用,便足矣......

試完刀試槍,槍分騎步之用,騎槍首施鉤、環,步槍分素木、鴉項。另有小別,種類衡多。

劍則更簡單,沒有那麼多花樣,皆厚脊短身,一點也沒有“君子”之風,然,唯便軍卒使用。

餘者牌、盾、斧、鞭、棒.....皆有察閱。

整體上,對軍器監的運作,劉承祐還是很滿意的,召閻晉卿坐下敘話,說:“閻卿判軍器監,忠於職事,朕很滿意。然所制軍器,種類太雜,當有所側重纔是!”

閻晉卿先是一喜,旋聽其後語,當即謹慎地請道:“請陛下示下。”

“弩、甲依前,刀主制手刀、掉刀,槍則暫時取消小別,牌盾旗幟,務求簡約實效!”劉承祐想了想說道。

“遵命!”閻晉卿答應得很快。

“但是!這一切的前提,要保證軍器質量,賞罰制度,層層落實,倘有差池,追責到人!”劉承祐又嚴厲地補充道。

“是!”仍舊沒有絲毫遲疑。

“另外,今歲秋收之前,朕要可供五萬大軍的軍械武備!”

對這最後一條,閻晉卿回答沒那麼利索了,也利落不起來。見其面露躊躇,劉承祐不由問道:“有什麼問題?”

聞問,閻晉卿不由心懷忐忑地迴應劉承祐:“啓稟陛下,而今軍器監,有兩個難題。一是鐵料、錫料、皮革、羽木、筋骨等物料不足,其二則是工匠不足。有此二者,臣恐難以達陛下所期。”

說着,閻晉卿又略微詳細地給劉承祐解釋了一番。

物料不足,這是可以想象的,倒不出意外。至於工匠,聽其言,確實不多。整個軍器監下轄,各類工匠加起來,也就兩千來人,其中技藝熟練的佔比則更少。

以弩坊爲例,有匠五百餘人。普通的黃樺弓,即便在筋骨皮木充足的情況下,普通匠人也要耗費兩日的時間,制箭則二十支左右。餘者,大多此類的情況......

聽其言,劉承祐鎖緊了眉頭,沉思了許久,擡眼正見閻晉卿憂懼不定的表現,不由輕拂手,寬慰道:“是朕考慮欠妥了。你也是實事求是,忠心進言,不必緊張。”

又思吟幾許,劉承祐瞟着王章對閻晉卿道:“物料問題,着鹽鐵部,討論處置辦法。出錢糧,加緊對民間皮革、木料、筋骨、漆料的收集,但要注意手段,勿使朕耳聞斂聚過刻!”

聞言,王章麪皮抽搐了一下,有些無奈地應了聲是。

“至於工匠......”劉承祐呢喃了句,卻沒說什麼,似乎還在考慮之中。

很快回過神,對閻晉卿:“卿只需統籌諸作坊署,爲朝廷,爲禁軍打造軍器!”

“是!”

視察結束,回宮途中,劉承祐讓王章同乘鑾駕以敘話。

“王卿,天下諸道、州官府,各有兵器作坊,製備軍器,以輸東京。朕嘗聞,每歲州鎮財稅留存,此項佔資極多,又藉此專征其稅,耗掠財賦。又多有以進貢爲名,私造器甲,苛斂於民者!”劉承祐對王章說。

聞絃歌而知雅意,王章面露一抹恍然,問道:“陛下是欲對地方作坊進行整頓?”

“整頓”這個詞,王章用得不錯。

既提此事,劉承祐也不拖沓,直接點頭說:“諸州甲器,造作不精,且佔屬擾民過甚,既爲惡政,自當罷免。”

得悉君意,王章的雙目中也不禁閃着意動的色彩,暗自琢磨了下,拱手向劉承祐道:“如能罷之,可擇其精匠進京,以備役使,另可收其制器物料以輸東京。如此,既可解軍器監之困,改善器甲製造,又可罷弊政,減輕百姓負擔,一箭雙鵰,陛下英明!”

當然,更重要的,王章沒有提到。罷地方作坊,收天下精匠於中央,此消彼長,就是從武器裝備上削弱地方的實力,減弱地方對中央的威脅。這也是削藩的一種手段。

到如今,不管是什麼事,什麼政策舉措,都能聯繫到朝廷與地方的對立矛盾上去。

“回衙之後,臣便與諸臣僚商議,議出個章程,降詔天下諸道州,罷軍器作坊!”王章主動道。

劉承祐則很堅定地搖了搖頭,手指瞧着膝蓋,神色泠然,淡淡地道:“從京畿諸州鎮開始,餘者緩緩圖之!”

【送紅包】閱讀福利來啦!你有最高888現金紅包待抽取!關注weixin公衆號【書友大本營】抽紅包!

王章先是一愣,隨後慢慢地點着頭,拱手嘆道:“陛下思慮周祥,臣明白了!”

“其次徐兗,再次河北,次關右,次河東......”劉承祐以幾不可聞的聲音說道。

此項政令,肯定是不好實施的,甚至比劉承祐此前的惠民新政都難,動軍器,相當於在動其“吃飯”的傢伙事,來自州鎮的阻力定然不小。

不過,從朝廷直轄的州縣以及近畿方鎮開始,總歸好解決的。一步一個腳印,劉承祐始終記得,慢慢來。

當然,此政策,是欲以東京作坊供天下軍隊,倘若真做到那一步,屆時肯定會產生新的問題,比如其間的鍛造、運輸成本問題......

但是,政策是可因時勢而變化的。

第1805章 度日如年,駙馬張璟第241章 錦州陷落第58章 回師第219章 不踏實的劉皇帝第83章 太子的作用第75章 去吧,楊無敵!第278章 給老大一個機會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第455章 見聞第407章 麻煩第85章 安心第96章 第四次出巡第205章 遼國新君第5章 春闈第456章 剛愎的劉皇帝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128章 蜀中亂象第406章 調任第167章彈冠相慶第104章 餓狼相爭第160章 軍政分離的嘗試第153章 破城曲折第259章 兵臨樑泉第381章 劉皇帝返京第374章 太室山上第254章 應州大軍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344章 王師已過大江來第490章 御宴繼續,王欽若第1685章 一穩到底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257章 龍舟第327章 派系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388章 考制利弊第487章 “驚喜”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428章 用心第442章 矛頭直指第98章 封禪之議第232章 淮南情況第196章 楊邠案(4)第143章 夔州大捷第161章 蜀人填湘第82章 殺俘第257章 黃花谷之戰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53章 遁第1742章 漠北來人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1725章 見微知著第217章 大動干戈第59章 睡王上位第72章 磁州賊第281章 全軍覆沒?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第1740章 農民苦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250章 秘密戰線上的作爲第136章 趙都帥第257章 龍舟第330章 小市民第206章 癥結難以解決第1723章 秦王的請求第29章 老九渾人一個第34章 亡國之族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謀略第293章 生於憂患半島史話終 極限第373章 開寶九年已過半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158章 劉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359章 難以揣摩的心理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82章 遼營之中的暗流世宗篇39 寇準罷相第55章 符氏姐妹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142章 公堂之上半島史話·話說林邑第1748章 應急機制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時代下的大漢(上)第268章 西縣第99章 御帳議戰第201章 擎天保駕之臣第2197章 仁宗篇14 從港區到華亭第1690章 拼圖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第2112章 康宗篇4 安樂皇帝第2045章 最後的旅途16第56章 腹心之談第416章 尾聲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第286章 進兵方略第12章 皇子們的教育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第470章 分封
第1805章 度日如年,駙馬張璟第241章 錦州陷落第58章 回師第219章 不踏實的劉皇帝第83章 太子的作用第75章 去吧,楊無敵!第278章 給老大一個機會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第455章 見聞第407章 麻煩第85章 安心第96章 第四次出巡第205章 遼國新君第5章 春闈第456章 剛愎的劉皇帝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128章 蜀中亂象第406章 調任第167章彈冠相慶第104章 餓狼相爭第160章 軍政分離的嘗試第153章 破城曲折第259章 兵臨樑泉第381章 劉皇帝返京第374章 太室山上第254章 應州大軍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344章 王師已過大江來第490章 御宴繼續,王欽若第1685章 一穩到底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257章 龍舟第327章 派系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388章 考制利弊第487章 “驚喜”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428章 用心第442章 矛頭直指第98章 封禪之議第232章 淮南情況第196章 楊邠案(4)第143章 夔州大捷第161章 蜀人填湘第82章 殺俘第257章 黃花谷之戰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53章 遁第1742章 漠北來人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1725章 見微知著第217章 大動干戈第59章 睡王上位第72章 磁州賊第281章 全軍覆沒?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第1740章 農民苦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250章 秘密戰線上的作爲第136章 趙都帥第257章 龍舟第330章 小市民第206章 癥結難以解決第1723章 秦王的請求第29章 老九渾人一個第34章 亡國之族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謀略第293章 生於憂患半島史話終 極限第373章 開寶九年已過半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158章 劉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359章 難以揣摩的心理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82章 遼營之中的暗流世宗篇39 寇準罷相第55章 符氏姐妹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142章 公堂之上半島史話·話說林邑第1748章 應急機制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時代下的大漢(上)第268章 西縣第99章 御帳議戰第201章 擎天保駕之臣第2197章 仁宗篇14 從港區到華亭第1690章 拼圖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第2112章 康宗篇4 安樂皇帝第2045章 最後的旅途16第56章 腹心之談第416章 尾聲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第286章 進兵方略第12章 皇子們的教育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第470章 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