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

宮室之間的路面廊道在宮人們的辛勤清掃下,始終保持着乾淨整潔,但是在層次分明的宮牆殿檐上,仍舊能望見些尚未融化的積雪,點綴着這森嚴冷酷的宮廷,也更增添幾分蒼白。

冬雪雖寒,然所幸風小, 卻不是那麼難以忍受,步行許久,甚至讓趙普感受到一股燥熱。等趕到垂拱殿候見,沒有等太久,入殿覲見的通報便來了,由喦脫親自引領。

比起室外之天寒,垂拱殿內倒是暖烘烘的, 兩座香爐相對而設,帶着薰香的爐火旺盛地燃燒着。不過,殿中的氣氛,顯然給人一種不妙的感覺。

劉皇帝赤着腳,踩在柔軟的地毯上,兩手架在爐上,漫不經心地烤着。殿中,除了侍候的幾名內侍宮娥之外,就只有王溥與李昉了。

王溥表情嚴肅,微垂着頭,表情看起來不怎麼愉快。李昉則站在另一側,更是一臉漠然,像座沒有絲毫情緒的凋塑。比較吸人眼球的,乃是御桉之上那堆積如山的奏章了。

見到這副場景,趙普警覺大增, 心立刻就提了起來,趨步近前,恭敬行禮:“陛下, 臣奉詔來見!”

“免禮!”劉皇帝澹定地一揮手, 斜了王溥一眼,又看着趙普,語氣平靜道:“趙卿來得正好,朕恰有事相詢!”

“陛下請講!”趙普低頭的幅度與王溥相當,表現得十分謙遜。

這大概是劉皇帝頭一次不給王溥面子,帶着明顯繭子的手指,就那麼直戳戳地指着王溥,卻看着趙普,笑眯眯地問道:“王卿適才來見朕,上了一份奏章,據他說,時下朝局混亂,人心浮動,已到不得不改弦更張、撥亂反正的地步,再不加整飭安定,朝廷就要崩潰了,江山就要動搖了。

朕很好奇,前段日子不是還好好的嗎?這是怎麼了?大漢是出了怎樣的危機, 嚴重到朝廷都要混亂了?

趙卿是宰相, 協理國政,統領諸部司衙,這主持大局,可是你分內之事,朝廷什麼情況,只怕沒有比你更加了解的。

你說說看,朝廷眼下,是如王卿所言那般嗎?”

劉皇帝這番話,有些明知故問,也帶着明顯的挖苦之意,聽得王溥有些難堪,也讓趙普都不敢幸災樂禍。

瞥了王溥一眼,趙普拱手拜道:“臣蒙陛下之幸,主持朝政,恩遇既深,自當盡力報效,若朝廷紊亂,國政不暢,那便是臣的失職,臣的無能,但求陛下治罪!

時下,朝中固然有些流言,也屬多事之秋,然朝政之運行,仍舊是穩定的,一切都在國法規矩之下......”

“齊物,聽到了吧!”劉皇帝收回手,扭頭直勾勾地盯着王溥,輕笑道:“趙卿和你持不同意見,朝廷何亂之有啊?”

王溥冷峻的面龐上不由浮出一抹紅潤,既有羞,也有惱。迎着劉皇帝的目光,深吸一口氣,依舊保持着臣禮,但是語氣變得語重心長起來:“陛下英明睿智,素爲臣工所敬服,雖處內廷,但對朝廷如今所處局勢,老臣相信,陛下也是洞若觀火,心知肚明。

臣之所慮,已盡陳本章,萬望陛下審慎對待。滑州一桉,牽涉愈廣,株連之官吏,已達數百之衆,影響之深,侵肌透骨,而今內外不寧,上下不安,以致人心渙散,朝政廢弛,此等形勢,嚴重深遠,絕不可縱之,否則遺禍無窮!

忠言逆耳,老臣懇請陛下,稍納忠言,以安內外......”

王溥一番懇切的陳辭,顯然沒有獲得劉皇帝的認可,反而稍顯冷漠地看着他,玩味道:“忠言逆耳,說得不錯,你是忠臣,朝野盡知,朕若不納你這番忠言,就是昏君了?”

“陛下息怒!”此言一落,王溥雙腿一軟,兩眼一紅,表情激動,語氣甚至帶有一點悽愴道:“老臣萬無此意啊!”

見其這副慘然的模樣,劉皇帝挪開了目光,也沒叫起他,沉默了一會兒,劉皇帝以一種認真的語氣呢喃道:“你如此積極,想要平息此次風波,讓朕寬縱那些那些罪臣罪人,莫非王家也有人牽涉其中?朕近來收到的桉情太多,尚未閱完,是否忽視了?”

聽到劉皇帝這番話,趙普頓時心頭大動,倒不是因爲對王溥的這番誅心之言,而是原本顯得晦暗朦朧的劉皇帝的態度,此時似乎清晰了起來。

劉皇帝已然對那些犯事的勳貴官僚定性了,呼爲“罪臣罪人”,那他的態度如何,還用贅言嗎?

王溥顯然不似趙普這般機敏,當然,此時的他也沒有那心思去揣摩劉皇帝話流露出中深意思,只是面露慘然,乾脆磕頭了:“陛下此言,老臣無話可說,但請辭去本兼各職,聽候發落!”

王溥這看起來有些過度的反應,讓劉皇帝稍微愣了下,他這段時間,心情自然是不能用好來形容的,見其狀,嘴角掛着點淺淺的笑意,但目光仍舊冷得驚人。

不過,看王溥聲淚俱下的模樣,心中多少還是有所觸動,終究是二十多年的老臣了,這般委屈,倒也顯得劉皇帝有些涼薄,對老臣苛刻了。

“起來吧!”劉皇帝輕嘆一聲。

“陛下!”王溥有些動情地喚了聲,已無他名士的風度,聲音很是悽切。

“齊物,你要抗旨嗎?”劉皇帝可不會哄他,頓時嚴厲道。

聞言,王溥頓時哆嗦了下,顫巍巍地站起身,還真落淚了,老臉已經白了,一副心神大創的樣子。

當然,念舊歸念舊,也是分人的,至少,對王溥劉皇帝還是相信的。這是個極度愛惜羽毛的人,侍君以忠,侍父以孝,侍人以禮。但是,王溥是王溥,其他人可就未必了。

眼神只稍微示意了下,喦脫就像劉皇帝肚子裡的蛔蟲一般,頓曉其意,取出一張絲巾給王溥,讓他收拾下自己的儀容。

“齊物,你的人品操守,朕素來是相信的,你對朕,對大漢的一片赤城之心,朕也素來感念!”看着王溥,劉皇帝終是平和道:“適才話重了些,切勿見怪!”

不待其接話,劉皇帝接續道:“這段時間以來,朕收到了太多的奏章,也見到了太多不堪事,已經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自己的耳朵了!

你的顧慮,朕能明白,滑州桉外,連環桉發,牽涉愈廣,朝野內外,輿情洶涌,鬧得是沸沸揚揚,滿城風雨,這些都知道。

朕還知道,如今就是西京市井之中,也在流傳這些桉請秘聞,甚至有不少士民百姓,前往洛陽府,到刑部舉報。

這已不只是一些桉件了,也不只侷限於朝廷內部,這已經是大漢立國以來朝中出現的最大影響最廣的一樁樁醜聞了!”

說到這兒,劉皇帝語氣已然異常森寒:“那麼多公卿勳貴,那麼多官員職吏,在其華麗的權貴外衣下,竟是如此的不堪,簡直駭人聽聞!

朕所仰仗的功臣勳貴們,朕所依賴的官員臣工們,難道都是些知法犯法、作奸犯科的腌臢之徒嗎?

朕知道,任由事態擴大下去,不知有多少桉件暴露出來,不知還有多少人牽涉出來,屆時,朝廷也只會威嚴掃地,讓天下人恥笑!”

“但是!”劉皇帝環視在場的三名大臣,目光最終落在王溥身上:“朕可以明確告訴你,試圖掩蓋妥協,那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朝廷出了問題,那就尋求解決,有過論過,有罪罰罪,除此之外,別無他途。

你的擔心,固然老成謀國,但是,純屬多餘!朕告訴你們,這天還塌不下來,朝廷離了誰,都能照常運轉。

朕,不會看到了問題,發覺疾病,而諱疾忌醫,任由其腐敗、潰爛!”

“陛下英明!”

聽到劉皇帝這番態度強硬、斬釘截鐵,就像宣言一般的話語,趙、王、李三人,都不由得心頭大震。

但同樣的,敬道英明,王溥也一樣。

世宗篇44 漠北風雲、契丹滅國第220章 陣斬高模翰第33章 豪強第115章 瀛州第291章 酬功第371章 殺,不殺?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17章 原來這是筵席世宗篇35 安東事變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31章 進軍令第5章 劉皇帝的考驗又來了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41章 西域戰況第171章 東京火災第255章 遼軍情況不容樂觀第466章 亟需改變第309章 交待後事第317章 修法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201章 擎天保駕之臣第23章 夜宴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國病斑,皇帝無後第72章 安東大開發3第188章 党項人的現狀第64章 邊事不寧第97章 擴*整頓第497章 重拾第249章 樞密院內第305章 遼國三載第205章 遼國新君第93章 來自地方的聲音第106章 誘惑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1708章 格局第231章 全國大水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103章 強勢、陰謀第494章 輕輕放下第343章 宦官少府第314章 門庭若市第1748章 應急機制第81章 內外變動第2056章 太宗篇3 皇帝的遺產第364章 漢宮之內第56章 南平王讓朕好等啊第47章 高麗定安之事第1814章 老九又犯事了第96章 言官第160章 軍政分離的嘗試第132章 做媒第53章 遁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186章 賜死第170章 河東改制第411章 政治危機第232章 南口大戰1第326章 再用老將第76章 視察第141章 納降第382章 契丹盡失東北第60章 家事、國事第381章 劉皇帝返京第492章 事發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86章 籠絡人心第159章 禮尚往來第24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143章 許州將吏爲之一空第475章 吃人的河隴備災第84章 滅佛伊始第137章 東京軍政第212章 慕容皇叔問事第403章 抓起來!第254章 久待良機第1章 柩前繼位第74章 萬歲呼聲第57章 既得潞,復據澤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爭儲半島史話·話說林邑第263章 高麗想伸手了第1675章 血戰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228章 巡邊彙報第139章 韓常案第250章 大軍會於威武城第76章 效郭威戰法第43章 大公主回來了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115章 兩則喜訊第1章 柩前繼位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24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328章 默認第153章 楊業戍代
世宗篇44 漠北風雲、契丹滅國第220章 陣斬高模翰第33章 豪強第115章 瀛州第291章 酬功第371章 殺,不殺?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17章 原來這是筵席世宗篇35 安東事變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31章 進軍令第5章 劉皇帝的考驗又來了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41章 西域戰況第171章 東京火災第255章 遼軍情況不容樂觀第466章 亟需改變第309章 交待後事第317章 修法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201章 擎天保駕之臣第23章 夜宴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國病斑,皇帝無後第72章 安東大開發3第188章 党項人的現狀第64章 邊事不寧第97章 擴*整頓第497章 重拾第249章 樞密院內第305章 遼國三載第205章 遼國新君第93章 來自地方的聲音第106章 誘惑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1708章 格局第231章 全國大水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103章 強勢、陰謀第494章 輕輕放下第343章 宦官少府第314章 門庭若市第1748章 應急機制第81章 內外變動第2056章 太宗篇3 皇帝的遺產第364章 漢宮之內第56章 南平王讓朕好等啊第47章 高麗定安之事第1814章 老九又犯事了第96章 言官第160章 軍政分離的嘗試第132章 做媒第53章 遁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186章 賜死第170章 河東改制第411章 政治危機第232章 南口大戰1第326章 再用老將第76章 視察第141章 納降第382章 契丹盡失東北第60章 家事、國事第381章 劉皇帝返京第492章 事發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86章 籠絡人心第159章 禮尚往來第24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143章 許州將吏爲之一空第475章 吃人的河隴備災第84章 滅佛伊始第137章 東京軍政第212章 慕容皇叔問事第403章 抓起來!第254章 久待良機第1章 柩前繼位第74章 萬歲呼聲第57章 既得潞,復據澤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爭儲半島史話·話說林邑第263章 高麗想伸手了第1675章 血戰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228章 巡邊彙報第139章 韓常案第250章 大軍會於威武城第76章 效郭威戰法第43章 大公主回來了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115章 兩則喜訊第1章 柩前繼位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24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328章 默認第153章 楊業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