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蜀人填湘

bookmark

夔州,巫峽東段,雖已過去數月,但戰爭的痕跡仍舊清晰可見,沿岸殘破的壘寨,無不訴說着兵爭的殘酷與激烈。

時值仲冬,寒霧之中,江面上行駛着一支船隊,順流直下,破浪前行。冰冷的江水,撲打着船身,爲其助行。

這是一支三十餘艘船的船隊,都是官船。這兩月間,穿梭來往於江上,有不少船隻,不過都是漢軍在成都繳獲的財貨。

這支船隊則不然,滿載着的,乃是人口,乃是第一批遷徙出蜀的人口。關於人口的遷徙,在劉承祐的敦促下,漢廷那邊早有準備,因爲蜀亂,有所耽擱,但隨着統治秩序的構建,局勢復寧,在軍、政系統的配合下,正式啓動。

因爲對外運輸川蜀的繳獲以及軍需、官需的供匱,再加此番人、貨的轉運,朝廷特地設立了一個新的水路交通衙門,長江轉運使,專門負責中上游水段一切官需轉運事務,並負責對民船、**的管理,入蜀繳獲的船隻悉數調撥衙下。設立此職,朝廷也有意將長江這條黃金水道發揮利用起來,加強川蜀與荊湖之間的經濟聯繫。

至於長江轉運使的職位,由江陵水師副都指揮使魏璘出任,以其歸順朝廷以來,一直兢兢業業,克己奉公,乃天子欽點。這也算是對這種降臣典範的酬報,這樣的“良臣”,也值得褒獎,而對於魏轔來講,算是在大漢真正地混出頭了,體制內有其一席之地。

上任的第一件重要差事,便是安排這一批蜀民的轉運,魏璘親自押送,並且沿路察看水道水情,以待整改。當年在荊南下屬爲將時,哪怕是水軍將領,魏璘都沒有如此盡心盡職,充滿幹勁,只能說,處在不同的環境與位置,人的表現與精神面貌都大有不同。

魏璘押送的這批蜀人,屬於“罪徒”,都是被漢軍打爲罪人,收繳了家產的那一批蜀中勳貴、官僚以及豪強富商,計有2000多人。

按照最初的計劃,這些人全部都要被髮徙至新拿下的隴右及西北地區,用以充實邊陲,平衡漢夷人口,加強朝廷對西北的滲透與控制。前者,漢廷安排將關中充苦力的蜀俘遷徙,授田拓荒,但那不到三萬的人丁,放到西北廣大區域,迅速就被消化掉了。

川蜀地區,尤其是成都平原上,人口殷實,在當下的國情下,密度不算低了,略作遷徙,平衡人口,還是可取的。並且,也有那麼一批師出有名可作遷徙的人。

原本,朝廷是打算全部遷往西北地區,不過,隨着荊湖布政使昝居潤巡撫李濤聯名的一封上書,打動了劉承祐。

自朝廷收取荊湖,已經過去兩年多,原南平三州,損失不大,迅速歸治,再加上廢除了高氏當權時的一系列弊政,以及地理通衢的便利,甚至取得了更進一步的發展。

湖南地區則不然,常年的戰亂,使得民生凋敝,處處殘破,周行逢的窮兵黷武,更使得其遭受了嚴重的破壞,兩年過去了,民生雖然向安,但田畝、稅賦,始終沒有得到大的恢復。又因爲還要供給駐軍,又佔據了一定的人財力。

荊湖布政使昝居潤,是個有治才的幹臣,對於這新取之地,是抱有一腔熱情,想要大展宏圖,幹出一番事業的。然而,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深究其問題根源,還在於人口太少了。

偌大的湖南,在籍丁口,竟然不足五十萬人,其中還包括在朝廷政策下歸治瑤、蠻。而作爲首府的長沙,城內居民不到2000人(大部分人都被暫居潤逼迫+誘惑去墾殖開荒了),全境也只有兩萬多人。

這樣的情況,昝居潤怎麼不感到憂慮,在他看來,湖南水脈縱橫,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只要善加經營,足以發展成爲朝廷的一大糧倉,稅賦要地。

人口不足,是其發展的最大制約。作爲荊湖地區的第一行政長官,考慮到湖南廣大地區的人口,還比不上原荊南三州,而且差距還不小,昝居潤認爲這嚴重失衡,乾祐十年初的時候,就有意從江陵、峽、歸地區遷徙人口,打算先在荊湖內部平衡一下人口分佈。

制定並下發了道府政令,然而,此舉遭到了以江陵知府孫光憲爲首的一批官吏的強烈反對,人口情況,可是大漢官員政績的重要考覈項目,遷徙人口,算是直接侵犯他們的利益,哪裡能甘願。昝居潤雖然是一道長官,但因爲荊南與湖南的歷史問題,想要力壓荊南州府,強行爲之,也是有困難的。

畢竟,朝廷以荊南+湖南設立荊湖道,本就是一個臨時舉措,爲了便於管理,另一方面,也是打算讓荊南在財政上對湖南有所支持。但不管怎麼樣,都是有個限度的,除非朝廷降制,以中央的權威壓迫。

而世居三州的百姓,生活安逸了,根本不動心,再加上重土難遷,沒多少人願意到湖南去開荒,即便政策很誘人。是故,昝居潤的內部遷徙計劃,收效甚微。

昝居潤雖然感到氣憤,但也無奈,內部受阻,便將目光投向外部,然而內部調劑都這麼艱難,其他道州的官府,又豈能配合,是故一直沒有機會。

直到朝廷平蜀,一下子讓昝居潤看到了希望,找到李濤這個前宰相,一起上書,道盡湖南的悽慘情狀,並陳述充實人口的重要性,直接將目標放在川蜀的人口。對於新定之地,俘虜、人口外遷,阻力會相對小些。同時,制定了一份湖南發展藍圖,並向朝廷立下軍令狀,保證完成目標。

劉承祐這邊,早有針對蜀地的移民想法,昝居潤的上書,恰逢其時。並且,直接分散了劉承祐的注意力,此前他的眼光一直放在西北,但恍然而悟,湖南也是個適合移民的地區,並且不論從遷徙的阻力、投入,還是從經濟的收益而言,都遠比西北要更適合。

於是,大手一揮,劉承祐直接同意的昝居潤所請,從川蜀移民實湘。按照計劃,乾祐11年春耕以前,由官府組織,先向湖南移蜀民五萬,這個數目已佔一成人口了。第一批人,就從成都那些“罪犯”中挑選,而且這些人,是“高素質”的一批人。

當然,這並不代表向西北移民的計劃就給擱置了,那可是帶有政治、軍事意義的,涉及到西北的長遠計劃,不可能放棄。

只是,有更好的移民目標,包括一部分投降的蜀軍及其家小,叛亂的豪強、地主,被裹挾的蜀中百姓,這些人,都是有一定軍事基礎的。在西北地區,還是需要有一定鬥爭能力的人。

相較於後邊船隻間,有若貨物一般拘束在船艙間的移民,魏璘自然要舒服多了,寬闊的倉房,暖和舒適的絲被,還有小妾隨行,一路看看風景,還能享受溫柔......

“使君,快到巴東了!”正與美姬飲酒,倉門外,屬下將吏稟道。

聞言,魏璘披上一件外袍走出,看了看,當即吩咐着:“傳令下去,在巴東靠岸休整,補充飲水、食物,清理污穢,檢查移民!”

“是!”

朝後邊看了看,魏璘嘆了口氣,說道:“天冷,給那幾船文人,發些酒,備些熱水,文人嘛,身子弱,別被顛壞了......”

雖然是個武夫,但並不妨礙魏璘對一些飽學之士的敬佩。此番,遷移入湘的蜀民中,有爲數不少的蜀中文人,畢竟原來也是蜀國的上層階級,不乏鴻儒。

其中,自原宰相毋昭裔以下,有二十多家身居蜀廷要職的才士,對於這些人,魏璘還是有些同情的。而此番向湖南遷徙蜀民,不只是向其輸送勞力,發展經濟,同樣的,也算是進行一次文化支援,只是對此,大抵是劉承祐沒有想到的。

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241章 “戲言”第90章 老將可用第46章 糧與錢第154章 河東風雲(1)第234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47章 高麗定安之事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131章 川間棧道敗兵急第218章 走私第162章 薨逝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102章 事分南北第196章 戰略之議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21章 捷音已先來第206章 難免異議第79章 大獲全勝第315章 趙匡義有個大膽的念頭第376章 對策第302章 有些事只能朕來做第131章 川間棧道敗兵急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獵敵第145章 中秋第207章 燕王心跡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時代下的大漢(上)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327章 派系第79章 勢孤危第97章 再臨井陘第41章 高麗國王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167章 先震後蝗第73章 安東大開發4第164章 重返晉陽世宗篇34 由“勞務輸出”引發(等待更新)第227章 延州事第93章 班師第12章 皇子們的教育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第66章 這個冬季不尋常第326章 劉皇帝的態度第463章 當朝也有棄用的人才第94章 善後第137章 東京軍政第355章 理智歸理智,仗還得打第145章 了結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1691章 晉王的成就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第164章蜀臣第2章 王、鄭二公世宗篇26 北廷國相第313章 晉王一家子第247章 視察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327章 派系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111章 暫息伐蜀之心完結感言第1798章 宴無好宴第134章 乾祐元年終第110章 拉劉承訓下水第1745章 東京大爆炸第1783章 戴孝入碎葉278章 軍務第394章 還欠着外債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東不安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256章 遼帝的決斷第238章 南口大戰7第225章 恩愛與恩典第346章 底層無題第252章 面聖第170章 河東改制第303章 兄弟之間第201章 正面交鋒第1692章 香料之路 魏王奏章第104章 駕臨歷城第301章 從清丈土地開始第132章 進宮第164章 重返晉陽第190章 熱情相待第342章 殺肥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170章 河東改制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263章 縱論天下第146章 許州事了(1)第216章 初夏第198章 遼國變故第276章 陰山南麓的戰事第90章 安東國王?第132章 盧南與袁恪第3章 取士不公
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241章 “戲言”第90章 老將可用第46章 糧與錢第154章 河東風雲(1)第234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47章 高麗定安之事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131章 川間棧道敗兵急第218章 走私第162章 薨逝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102章 事分南北第196章 戰略之議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21章 捷音已先來第206章 難免異議第79章 大獲全勝第315章 趙匡義有個大膽的念頭第376章 對策第302章 有些事只能朕來做第131章 川間棧道敗兵急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獵敵第145章 中秋第207章 燕王心跡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時代下的大漢(上)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327章 派系第79章 勢孤危第97章 再臨井陘第41章 高麗國王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167章 先震後蝗第73章 安東大開發4第164章 重返晉陽世宗篇34 由“勞務輸出”引發(等待更新)第227章 延州事第93章 班師第12章 皇子們的教育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第66章 這個冬季不尋常第326章 劉皇帝的態度第463章 當朝也有棄用的人才第94章 善後第137章 東京軍政第355章 理智歸理智,仗還得打第145章 了結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1691章 晉王的成就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第164章蜀臣第2章 王、鄭二公世宗篇26 北廷國相第313章 晉王一家子第247章 視察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327章 派系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111章 暫息伐蜀之心完結感言第1798章 宴無好宴第134章 乾祐元年終第110章 拉劉承訓下水第1745章 東京大爆炸第1783章 戴孝入碎葉278章 軍務第394章 還欠着外債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東不安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256章 遼帝的決斷第238章 南口大戰7第225章 恩愛與恩典第346章 底層無題第252章 面聖第170章 河東改制第303章 兄弟之間第201章 正面交鋒第1692章 香料之路 魏王奏章第104章 駕臨歷城第301章 從清丈土地開始第132章 進宮第164章 重返晉陽第190章 熱情相待第342章 殺肥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170章 河東改制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263章 縱論天下第146章 許州事了(1)第216章 初夏第198章 遼國變故第276章 陰山南麓的戰事第90章 安東國王?第132章 盧南與袁恪第3章 取士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