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蜀人填湘

夔州,巫峽東段,雖已過去數月,但戰爭的痕跡仍舊清晰可見,沿岸殘破的壘寨,無不訴說着兵爭的殘酷與激烈。

時值仲冬,寒霧之中,江面上行駛着一支船隊,順流直下,破浪前行。冰冷的江水,撲打着船身,爲其助行。

這是一支三十餘艘船的船隊,都是官船。這兩月間,穿梭來往於江上,有不少船隻,不過都是漢軍在成都繳獲的財貨。

這支船隊則不然,滿載着的,乃是人口,乃是第一批遷徙出蜀的人口。關於人口的遷徙,在劉承祐的敦促下,漢廷那邊早有準備,因爲蜀亂,有所耽擱,但隨着統治秩序的構建,局勢復寧,在軍、政系統的配合下,正式啓動。

因爲對外運輸川蜀的繳獲以及軍需、官需的供匱,再加此番人、貨的轉運,朝廷特地設立了一個新的水路交通衙門,長江轉運使,專門負責中上游水段一切官需轉運事務,並負責對民船、**的管理,入蜀繳獲的船隻悉數調撥衙下。設立此職,朝廷也有意將長江這條黃金水道發揮利用起來,加強川蜀與荊湖之間的經濟聯繫。

至於長江轉運使的職位,由江陵水師副都指揮使魏璘出任,以其歸順朝廷以來,一直兢兢業業,克己奉公,乃天子欽點。這也算是對這種降臣典範的酬報,這樣的“良臣”,也值得褒獎,而對於魏轔來講,算是在大漢真正地混出頭了,體制內有其一席之地。

上任的第一件重要差事,便是安排這一批蜀民的轉運,魏璘親自押送,並且沿路察看水道水情,以待整改。當年在荊南下屬爲將時,哪怕是水軍將領,魏璘都沒有如此盡心盡職,充滿幹勁,只能說,處在不同的環境與位置,人的表現與精神面貌都大有不同。

魏璘押送的這批蜀人,屬於“罪徒”,都是被漢軍打爲罪人,收繳了家產的那一批蜀中勳貴、官僚以及豪強富商,計有2000多人。

按照最初的計劃,這些人全部都要被髮徙至新拿下的隴右及西北地區,用以充實邊陲,平衡漢夷人口,加強朝廷對西北的滲透與控制。前者,漢廷安排將關中充苦力的蜀俘遷徙,授田拓荒,但那不到三萬的人丁,放到西北廣大區域,迅速就被消化掉了。

川蜀地區,尤其是成都平原上,人口殷實,在當下的國情下,密度不算低了,略作遷徙,平衡人口,還是可取的。並且,也有那麼一批師出有名可作遷徙的人。

原本,朝廷是打算全部遷往西北地區,不過,隨着荊湖布政使昝居潤巡撫李濤聯名的一封上書,打動了劉承祐。

自朝廷收取荊湖,已經過去兩年多,原南平三州,損失不大,迅速歸治,再加上廢除了高氏當權時的一系列弊政,以及地理通衢的便利,甚至取得了更進一步的發展。

湖南地區則不然,常年的戰亂,使得民生凋敝,處處殘破,周行逢的窮兵黷武,更使得其遭受了嚴重的破壞,兩年過去了,民生雖然向安,但田畝、稅賦,始終沒有得到大的恢復。又因爲還要供給駐軍,又佔據了一定的人財力。

荊湖布政使昝居潤,是個有治才的幹臣,對於這新取之地,是抱有一腔熱情,想要大展宏圖,幹出一番事業的。然而,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深究其問題根源,還在於人口太少了。

偌大的湖南,在籍丁口,竟然不足五十萬人,其中還包括在朝廷政策下歸治瑤、蠻。而作爲首府的長沙,城內居民不到2000人(大部分人都被暫居潤逼迫+誘惑去墾殖開荒了),全境也只有兩萬多人。

這樣的情況,昝居潤怎麼不感到憂慮,在他看來,湖南水脈縱橫,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只要善加經營,足以發展成爲朝廷的一大糧倉,稅賦要地。

人口不足,是其發展的最大制約。作爲荊湖地區的第一行政長官,考慮到湖南廣大地區的人口,還比不上原荊南三州,而且差距還不小,昝居潤認爲這嚴重失衡,乾祐十年初的時候,就有意從江陵、峽、歸地區遷徙人口,打算先在荊湖內部平衡一下人口分佈。

制定並下發了道府政令,然而,此舉遭到了以江陵知府孫光憲爲首的一批官吏的強烈反對,人口情況,可是大漢官員政績的重要考覈項目,遷徙人口,算是直接侵犯他們的利益,哪裡能甘願。昝居潤雖然是一道長官,但因爲荊南與湖南的歷史問題,想要力壓荊南州府,強行爲之,也是有困難的。

畢竟,朝廷以荊南+湖南設立荊湖道,本就是一個臨時舉措,爲了便於管理,另一方面,也是打算讓荊南在財政上對湖南有所支持。但不管怎麼樣,都是有個限度的,除非朝廷降制,以中央的權威壓迫。

而世居三州的百姓,生活安逸了,根本不動心,再加上重土難遷,沒多少人願意到湖南去開荒,即便政策很誘人。是故,昝居潤的內部遷徙計劃,收效甚微。

昝居潤雖然感到氣憤,但也無奈,內部受阻,便將目光投向外部,然而內部調劑都這麼艱難,其他道州的官府,又豈能配合,是故一直沒有機會。

直到朝廷平蜀,一下子讓昝居潤看到了希望,找到李濤這個前宰相,一起上書,道盡湖南的悽慘情狀,並陳述充實人口的重要性,直接將目標放在川蜀的人口。對於新定之地,俘虜、人口外遷,阻力會相對小些。同時,制定了一份湖南發展藍圖,並向朝廷立下軍令狀,保證完成目標。

劉承祐這邊,早有針對蜀地的移民想法,昝居潤的上書,恰逢其時。並且,直接分散了劉承祐的注意力,此前他的眼光一直放在西北,但恍然而悟,湖南也是個適合移民的地區,並且不論從遷徙的阻力、投入,還是從經濟的收益而言,都遠比西北要更適合。

於是,大手一揮,劉承祐直接同意的昝居潤所請,從川蜀移民實湘。按照計劃,乾祐11年春耕以前,由官府組織,先向湖南移蜀民五萬,這個數目已佔一成人口了。第一批人,就從成都那些“罪犯”中挑選,而且這些人,是“高素質”的一批人。

當然,這並不代表向西北移民的計劃就給擱置了,那可是帶有政治、軍事意義的,涉及到西北的長遠計劃,不可能放棄。

只是,有更好的移民目標,包括一部分投降的蜀軍及其家小,叛亂的豪強、地主,被裹挾的蜀中百姓,這些人,都是有一定軍事基礎的。在西北地區,還是需要有一定鬥爭能力的人。

相較於後邊船隻間,有若貨物一般拘束在船艙間的移民,魏璘自然要舒服多了,寬闊的倉房,暖和舒適的絲被,還有小妾隨行,一路看看風景,還能享受溫柔......

“使君,快到巴東了!”正與美姬飲酒,倉門外,屬下將吏稟道。

聞言,魏璘披上一件外袍走出,看了看,當即吩咐着:“傳令下去,在巴東靠岸休整,補充飲水、食物,清理污穢,檢查移民!”

“是!”

朝後邊看了看,魏璘嘆了口氣,說道:“天冷,給那幾船文人,發些酒,備些熱水,文人嘛,身子弱,別被顛壞了......”

雖然是個武夫,但並不妨礙魏璘對一些飽學之士的敬佩。此番,遷移入湘的蜀民中,有爲數不少的蜀中文人,畢竟原來也是蜀國的上層階級,不乏鴻儒。

其中,自原宰相毋昭裔以下,有二十多家身居蜀廷要職的才士,對於這些人,魏璘還是有些同情的。而此番向湖南遷徙蜀民,不只是向其輸送勞力,發展經濟,同樣的,也算是進行一次文化支援,只是對此,大抵是劉承祐沒有想到的。

第292章 得意失意第85章 少壯派第408章 蠢兒子第1721章 再沒有比飽暖更真實的了第24章 巡遊第 283章 皇帝還朝第68章 婚宴第135章 降將→良將第69章 東出太行第273章 雲州遂破第475章 趙盧之間的齟齬第272章 困獸猶鬥第147章 德勝渡第87章 欒城之戰(1)第24章 人事調整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27章 出兵爭論第169章 武德司二三事第304章 身入華夏,此生難返第118章 查抄第78章 渦口之戰(2)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擊開始第436章 真實而殘酷第2058章 太宗篇5 雍熙第122章 睡仙第102章 遼國現狀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東不安第87章 秋後算賬第24章 人事調整第364章 漢宮之內第302章 朝局大變動第273章 雲州遂破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國舅第195章 王、韓遭貶第117章 機會第248章 劉皇帝的小本本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137章 整編事第328章 默認第445章 老皇帝坐不住了第143章 艱難度日第1764章 禁轎第86章 戍卒之心第300章 靈州換任第1809章 餞行第85章 安心第18章 請願第65章 決議南征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115章 罪狀十五條第20章 小民猶能議國政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433章 韜光養晦第1719章 什麼忌諱的事都敢聊第133章 延禧驛第64章 回鶻汗之死第329章 陽翟大地主第359章 難以揣摩的心理第148章 還京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122章 相互誅心第281章 全軍覆沒?第131章 鳴沙匪第66章 這個冬季不尋常第49章 求援第11章 請教第37章 國舅劾郭榮第3章 田畔問對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380章 饒樂國第1785章 統治從去***化開始第38章 賞第194章 楊邠案(2)第129章 既進京,總有些變動第170章 御宴第90章 老將可用第115章 冬月第309章 江淮將帥第1775章 調整第62章 禍福之間第260章 論婿第390章 武舉選官定製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2063章 太宗篇10 二王第209章 御史臺→都察院第253章 運籌千里王樞密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第49章 花裡胡哨不管用第56章 腹心之談第129章 各懷心思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第186章 嘴銜蜜糖第112章 兄弟第168章 執迷不悟第98章 山道第48章 劉承祐的決心與疑惑第226章 令人窒息的攻城之法第163章 開封修不修第470章 分封第246章 目標八寨
第292章 得意失意第85章 少壯派第408章 蠢兒子第1721章 再沒有比飽暖更真實的了第24章 巡遊第 283章 皇帝還朝第68章 婚宴第135章 降將→良將第69章 東出太行第273章 雲州遂破第475章 趙盧之間的齟齬第272章 困獸猶鬥第147章 德勝渡第87章 欒城之戰(1)第24章 人事調整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27章 出兵爭論第169章 武德司二三事第304章 身入華夏,此生難返第118章 查抄第78章 渦口之戰(2)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擊開始第436章 真實而殘酷第2058章 太宗篇5 雍熙第122章 睡仙第102章 遼國現狀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東不安第87章 秋後算賬第24章 人事調整第364章 漢宮之內第302章 朝局大變動第273章 雲州遂破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國舅第195章 王、韓遭貶第117章 機會第248章 劉皇帝的小本本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137章 整編事第328章 默認第445章 老皇帝坐不住了第143章 艱難度日第1764章 禁轎第86章 戍卒之心第300章 靈州換任第1809章 餞行第85章 安心第18章 請願第65章 決議南征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115章 罪狀十五條第20章 小民猶能議國政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433章 韜光養晦第1719章 什麼忌諱的事都敢聊第133章 延禧驛第64章 回鶻汗之死第329章 陽翟大地主第359章 難以揣摩的心理第148章 還京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122章 相互誅心第281章 全軍覆沒?第131章 鳴沙匪第66章 這個冬季不尋常第49章 求援第11章 請教第37章 國舅劾郭榮第3章 田畔問對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380章 饒樂國第1785章 統治從去***化開始第38章 賞第194章 楊邠案(2)第129章 既進京,總有些變動第170章 御宴第90章 老將可用第115章 冬月第309章 江淮將帥第1775章 調整第62章 禍福之間第260章 論婿第390章 武舉選官定製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2063章 太宗篇10 二王第209章 御史臺→都察院第253章 運籌千里王樞密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第49章 花裡胡哨不管用第56章 腹心之談第129章 各懷心思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第186章 嘴銜蜜糖第112章 兄弟第168章 執迷不悟第98章 山道第48章 劉承祐的決心與疑惑第226章 令人窒息的攻城之法第163章 開封修不修第470章 分封第246章 目標八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