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宗篇39 寇準罷相

當安東王劉文淵薨逝的消息傳抵洛陽之時,朝廷上下都下意識地鬆了口氣,這老傢伙總算死了,這件事,對朝廷那些敵視安東的權貴來說,實在是一件喜事。

過於久遠的未來不提,也不說接下來幾十年,至少在建隆皇帝當朝,安東不可能再成爲朝廷心腹之患。其餘安東王室與安東國的結合,遠不如劉文淵帶來的威脅大。

因此,朝廷如常進行藩王薨逝的喪儀表示之外,對安東王爵的傳承也沒有任何阻礙,大開綠燈。對安東王室後裔的瞭解,這幾年朝廷可是惡補了一番,比起如虎如狼的劉文淵,劉繼覃就是隻溫順的綿羊了,縱然其不安分,他的那些兄弟們也可以讓朝廷做許多文章......

可以說,隨着劉文淵的死,朝廷與安東宗藩之間,太宗與秦王嫡長之間,持續了幾十年的明爭暗鬥,方纔真正沉寂下來,暫時告一段落。

在劉文淵薨逝的同時,大漢帝國朝堂之上也已發生巨大變化,呈現出一種全新格局。而對於帝國權力高層來說,任何變化,最終都落在人事的變化上。

顯然,帝國中樞的人事格局又發生重大變化了,人基本還是那些人,但尚書令換人了,就是最大的變故。就在建隆八年上元節後不久,“罷相詔”頒佈了,雖然很突然,過程卻簡單而順利,擔任整整七年帝國“首相”的寇準,以“足疾”卸任。

當然,皇帝劉文濟給他找了個不錯的養老之所,以其遠赴東南,知湖州。在帝國對宰臣的任用中,雖不乏使職地方者,但從堂堂首相改任一小小知州,這種情況只能說明一點,那就是此人遭遇了仕途上重大挫折,並且,餘生就此沉淪,很難再有起復。

這樣的際遇,對性情剛烈、志趣遠大且權力慾望極強的寇準來說,並不是那麼容易接受的。尤其是,寇準年方六十四,對一個首相來說,並不算老,而寇準一向精力充沛,勤於政務,他的目標可是成就開寶首相趙普那樣的功業與名聲......

然而,這一切隨着罷免詔書的下達,都戛然而止,大漢帝國終究是一個君主專制的國家,而在位的也不是一個平庸、懦弱之主,而是一個用了十一年將自己帝位打造得固若金湯、將自己權威散佈全天下的腹黑皇帝。

劉文濟固然不如世祖、太宗那般強勢,帶有絕對的主角光環,但就十年在位時間的表現來看,這絕不是一個像看起來那般好對付的皇帝。

當失去皇帝的信任之後,那寇準的相位自然也就保不住了,以劉文濟的手腕,有的是辦法將他排擠出朝廷。謫遷湖州,沒有一擼到底,抑或貶到個窮山僻壤,都算是一種挽其尊的寬容了。

提起寇準,你至少不能否認其見識與才幹,以及大事、要事上的謀斷能力。至少在尚書令的七年多時間裡,對於大漢帝國的發展,還是做出了突出貢獻的。

寇準的貢獻,主要在於三方面,一是協助劉文濟鞏固皇權,將康宗時代籠罩在大漢皇帝身上的那麼抹晦色去除,這是根本,如果在這件事上跟不上腳步,寇準也當不了這麼多年尚書令;

二則是整頓吏治,反腐肅貪,重倡太宗遺風,狠狠地打擊了自康宗朝以來複萌的舞弊、奢靡、貪墨之風,帝國法制的權威性再次得到恢復;

第三就是從未擺在檯面上,但明裡暗裡一直在做的事情,對帝國勳貴們的打壓,不管是提拔培養庶族官僚、地主,還是削弱勳貴集團在朝廷權力中樞的存在感與影響力,這些都是在建隆時代一個很明顯的政治特徵,當然由此積累的政治矛盾也同樣衝突。

因此,在尚書令的位置上,寇準並不是一個庸碌無爲之人,相反,他是個有爲之臣。但是,有爲之餘,也往往伴隨着數不清的非議,不得不說,在“建隆改革”中所引發的種種矛盾與敵視,寇準也幫劉文濟分擔了一大半。

“倒寇派”也就是在這樣的政治背景下出現了,並且,不只是那些利益受到損失的勳貴,還包括很多本屬同階層的庶族官僚。比如寇準一直鄙視的南方官僚,以及諸多受不了寇準強勢甚至強硬到蠻不講理程度的治政作風。

鑑於此,雖以趙普爲目標,但寇準永遠達不到趙普的高度。首先沒有一個世祖皇帝那樣的最高領導,就是先天劣勢,另一方面,在爲人處事方面,寇準比之趙普也有不小的差距。

這是個聰明人,但聰明的地方,並不完全爲皇帝所喜,不管是太宗還是劉文濟,都是類似的觀感。要知道,當年向德明之後,擇尚書令時,對寇準劉文濟都是有所疑慮的。

但最終選擇寇準,也是政治的選擇,至少,這個人能辦事、敢辦事,並且辦成事的能力很強。在劉文濟走向皇權巔峰的旅途中,寇準就是一個急先鋒的存在,用起來也很趁手,有這麼個精力充沛、作風果敢的大將,劉文濟在治國過程中省卻了很多精力,在處理一些棘手問題的時候也有更大的餘地。

因此,就是劉文濟也從不否認寇準的能力,只是,時間在流逝,朝局在變動,人心也在變化。到建隆七年,在把桀驁不馴的安東王劉文淵壓制之後,劉文濟的地位從裡到外都得到了徹底的鞏固,再無人能挑戰。

在基本不用擔心帝位穩固的同時,帝國的朝局政風也得到根本性的扭轉,民生之富足更取得了顯着的成就,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只是安政治民,寇準早已非不可或缺了,相比之下,由寇準引發的不良反應卻在不斷髮酵。

官僚、勳貴,那些在整頓改革中被觸犯利益的舊勢力,那些在方方面面依舊掌握極大話語權與影響力的羣體,他們的不滿也逐步累積到一個很深的程度,讓皇帝劉文濟都不免憚慮。

當然,如果僅是如此,也還不至於動搖寇準的地位,劉文濟的心志堅定,也不會因爲勳貴及官僚們的反對就輕易罷相,問題還是出在寇準自己身上。

首先是與皇帝政見上的異見,是越來越大,尤其在用人選材上,皇帝對南方士林的倚重幾乎讓寇準深惡痛絕,屢次阻止劉文濟對南方出身官吏的提拔,包括對政法大學堂也是頗多指責。

至於軍事上、財稅上、法律上,寇準也有更多自己的想法與理念,並一點一點地拿出來,如果僅是如此就罷了,但若把自己的想法當作皇帝的意志來推動執行,那問題可就大了......

當然了,寇準倒還不至於幹出什麼明顯僭越逾制的事情來,但當他的種種言行作爲帶給皇帝這樣的印象時,那他的相位就註定不長久了。

真正讓劉文濟下定決定罷相,還得是建隆六年北巡期間,劉文濟在幽州籌謀着安東之事,並且做着軍事準備的同時,寇準卻在洛陽扯後腿,他認爲不可輕動刀兵,覺得與安東那邊沒到那一步,因此就行使尚書令的權威,從洛陽方面阻止着劉文濟的軍事準備;

同時,當“六次漢伊大戰”捷報傳至洛陽後,在沒有取得劉文濟同意的情況下,又直接以政事堂的名義做出迴應,遣使道賀。他還是有理由,當時朝廷的注意力都在安東內亂,顧不得安西;

在太原祭天時,劉文濟又收到了來自洛陽的一則“趣事”,說是寇準去工部視察,以司務察問一名員外郎,那名員外郎是跪着對話,並且在寇相八面威風下,嚇得尿了褲子......

總之,關於寇相的“小故事”有很多,橫亙在他與皇帝之間的矛盾也日漸深重,寇準是不知悔改的人,其作風也很難輕易改變。

當負面印象在皇帝心目中佔了上風,當皇帝的信任度與好感度持續下降時,他的結局也就註定了。庸庸世人常以劉文濟之寬厚比之太宗皇帝,然而接觸久了才發現,劉文濟的寬厚是沒辦法,因爲他“得位不正”,面臨着來自各方面的壓力與挑戰,很多時候,不得不採取一些妥協的態度與舉措。

同時,劉文濟的寬厚,也更多地針對那些對他有用的人,一旦畫上“無用”的標籤,那麼再深的寬容都會褪色。就如寇準,沒給他炮製點罪狀,也是政治需要,畢竟劉文濟不能自己打臉。

與當年向德明罷相時,還需觀察等待、審慎決定,甚至要向德明自己請退,對寇準,可就顯得乾脆利落了,真就是一道詔書的事情。

事實也證明,甭管寇相公過去在中樞是何等八面威風、不可一世,在皇帝的權威面前,也是不可一世,最終只能悽悽惶惶地遠走東南。

甚至於,連老家都不讓回,因爲皇帝想讓寇準去東南,看看那裡的山河湖泊,看看他一向瞧不上的人文薈萃......

同時,寇準大概也是第一個,罷相之後讓滿朝文武彈冠相慶的首相了,除了親信死黨,幾乎沒有表示惋惜遺憾的人。做到這樣的程度,也就寇準了。

但不管如何,帝國政事堂,屬於寇準的時代從建隆八年春開始,徹徹底底地過去了,而接替他的,乃是吏部尚書韓承均。

這又是一個帶有妥協性與安撫意味的選擇,針對勳貴集團,劉文濟也同樣不敢一味的打壓,同時,朝廷中樞也不能完全由那些庶族官僚當權決策。

至於韓承均,他的能力當然無法與其父韓徽相比,但基礎素質、履歷足夠,再加上身份與時勢,他就能做大漢首相。這個位置,可是“橐相”都沒能坐上的......

第48章 處處矛盾第21章 捷音已先來第147章 中下層的機會第203章 勝利的意義第2110章 康宗篇2 輔政時代第50章 額手稱慶的南唐君臣第398章 換個思路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373章 開寶九年已過半第69章 “鐵桿”盟友先掉鏈子世宗篇37 翻篇收場第1815章 波斯見聞第262章 大軍臨城,歸師難遏第128章 開寶宰相之死第304章 過去的三年第154章 絕不姑息第512章 最後的旅途11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67章 又去一老第70章 衛公辭世第5章 劉皇帝的考驗又來了第93章 噩耗連連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415章 血色將至世宗篇25 宗藩新約第243章 總結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199章 出宮第371章 慰問=送行第177章 同榻臥談第137章 後宮那點事第224章 摧枯拉朽第1805章 度日如年,駙馬張璟第2108章 太宗篇終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464章 難產的封禪第1781章 危險往往來自背後第174章 湖南:你方唱罷我登場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第331章 劉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濃第121章 大朝第1章 乾祐滅佛第195章 楊邠案(3)第6章 遺奏十條第2062章 太宗篇9 延康大街上的插曲第1742章 漠北來人第25章 析分樞密之權第19章 武夫第1755章 良平島第28章 史弘肇赴邊第451章 完顏來朝,東北將亂第134章 王師已克敵都第427章 饒樂國的困境半島史話·桓王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52章 聯姻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諫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樓裡諸王會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結束第249章 冬季無戰事第206章 武德司獄第128章 蜀中亂象第1700章 本州無罪第222章 閹宦之慮第5章 天子尤愛楊業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24章 巡遊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轉移陣地第289章 趙普使蜀3第116章 涼甘瓜沙第26章 郭樞密過相州第472章 聲勢浩大第89章 安南冬歸人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433章 聖訓第159章 亂情第2章 登聞鼓響第253章 其他戰場第54章 病虎獠牙第3章 取士不公第21章 西巡第1795章 父子夜談第124章 目標大理第88章 秋後算賬(續)第279章 喜從天降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第132章 做媒第103章 郭王會第216章 初夏第162章 出遊攜新婦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91章 王峻驕狂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112章 趙大之勇略第186章 嘴銜蜜糖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81章 兩日而克第146章 近親通婚第469章 四大改造、營所改革
第48章 處處矛盾第21章 捷音已先來第147章 中下層的機會第203章 勝利的意義第2110章 康宗篇2 輔政時代第50章 額手稱慶的南唐君臣第398章 換個思路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373章 開寶九年已過半第69章 “鐵桿”盟友先掉鏈子世宗篇37 翻篇收場第1815章 波斯見聞第262章 大軍臨城,歸師難遏第128章 開寶宰相之死第304章 過去的三年第154章 絕不姑息第512章 最後的旅途11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67章 又去一老第70章 衛公辭世第5章 劉皇帝的考驗又來了第93章 噩耗連連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415章 血色將至世宗篇25 宗藩新約第243章 總結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199章 出宮第371章 慰問=送行第177章 同榻臥談第137章 後宮那點事第224章 摧枯拉朽第1805章 度日如年,駙馬張璟第2108章 太宗篇終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464章 難產的封禪第1781章 危險往往來自背後第174章 湖南:你方唱罷我登場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第331章 劉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濃第121章 大朝第1章 乾祐滅佛第195章 楊邠案(3)第6章 遺奏十條第2062章 太宗篇9 延康大街上的插曲第1742章 漠北來人第25章 析分樞密之權第19章 武夫第1755章 良平島第28章 史弘肇赴邊第451章 完顏來朝,東北將亂第134章 王師已克敵都第427章 饒樂國的困境半島史話·桓王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52章 聯姻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諫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樓裡諸王會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結束第249章 冬季無戰事第206章 武德司獄第128章 蜀中亂象第1700章 本州無罪第222章 閹宦之慮第5章 天子尤愛楊業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24章 巡遊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轉移陣地第289章 趙普使蜀3第116章 涼甘瓜沙第26章 郭樞密過相州第472章 聲勢浩大第89章 安南冬歸人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433章 聖訓第159章 亂情第2章 登聞鼓響第253章 其他戰場第54章 病虎獠牙第3章 取士不公第21章 西巡第1795章 父子夜談第124章 目標大理第88章 秋後算賬(續)第279章 喜從天降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第132章 做媒第103章 郭王會第216章 初夏第162章 出遊攜新婦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91章 王峻驕狂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112章 趙大之勇略第186章 嘴銜蜜糖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81章 兩日而克第146章 近親通婚第469章 四大改造、營所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