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龍舟

武清港,還是那一副忙碌的景象,裝載着各類物資的大小海船在引導船的指引下進出港內。一艘如山嶽一般的巨舟,自海外駛來,帶有一種無可匹敵的氣勢,破浪而來。

寬大的船身,聳峙的桅帆,飛揚的龍旗,毫無疑問,這就是專門爲劉皇帝打造的龍舟了,這座龐然大物,幾乎就是一座移動的宮殿。

龍舟過處,相形見絀,原本那些巨大的運輸海船都顯得那般渺小,而護衛的漢軍艦船都是隔得遠遠地守護着。

這座海上宮殿的建造,劉皇帝是知道的,但這也是他頭一次見到實物,並且,再度被震撼到了。

當然,爲這艘龍舟,當初在朝中還是引起了一番爭議的,因爲造價太過昂貴,最優秀的設計人才,最熟練的工匠,以及最上乘的用料。

前前後後,財政司足足劃撥了六百萬貫錢用於對龍舟的建造,這還是在帝國體制中,各種人物力成本已經大大壓縮了的情況下。

無用之物,靡費過甚,這是給龍舟貼的標籤,不過,劉皇帝動了心思,想要建造一艘集中大漢造船技術精華的鉅艦來。同時,這艘龍舟,隱約也是劉皇帝權威的一種體現,這是天子才能乘坐的艦船。

最初的計劃,還是建造兩艘,一艘給劉皇帝作爲“龍宮”,一艘給皇后作爲“鳳殿”。不過,後來大符得知造價之昂貴靡費,主動進言不建“鳳殿”,只是聰明的大符在劉皇帝心意已決的情況下沒有似那些諫臣一般勸阻,以夫妻一體同乘龍舟爲理由,建一艘就足夠了。結果嘛,自然替朝廷省下了一大筆的費用。

即便如此,劉皇帝心裡也是有些不痛快的,有人拿隱晦地拿隋煬帝建龍舟的事來比喻,這很令他不滿,顯然,很多人都以爲劉皇帝是爲了享受而鋪張浪費。

雖然,就劉皇帝個人而言,他是爲了繼續推進大漢的造船技術......有點自我催眠的意思,事實上,如果只是爲了推動大漢造船工藝的提升,何必那般奢侈靡費,並且,建出來,他這一輩子能乘坐幾次,說到底,更多還是座奇觀擺設。

真正見識到成果時,劉皇帝心情還是不錯的,壯麗重威,大概就是這種效果。甚至於,到武清後,只稍作休息巡視,便迫不及待地登船出海。

不過出海待了兩日之後,即匆匆返航回港,無他原因,劉皇帝的興奮勁兒過去了。一直以來,劉皇帝都是不那麼喜歡坐船的,此前江河乘船泛舟,都有所顧慮,而況於乘龍舟破浪出海,這其中的風險,可是太大了。

碼頭上,宿衛嚴密侍立間,劉皇帝踩着梯板下船,落地之後,還忍不住在棧橋上跺了幾腳,還是腳踏實地的感覺,讓劉皇帝覺得舒服,安全感十足。

秦國公劉煦帶着一干行在的文武在此迎駕,見到劉皇帝,一齊上前叩見。

“都免禮平身吧!”劉皇帝只是揚了揚手,算是迴應。

回首,皇后大符也在侍的攙扶下登岸,劉皇帝則探出手,溫柔地扶着她,關心道:“沒事吧?可還安好?”

雖然龍舟破浪,如履平地,但終究在海上,心理與身體都有些壓力。迎着劉皇帝關切的目光,大符略微發白的臉上流露出少許笑容,搖搖頭應道:“無妨!”

劉煦一干人,見到平安返回的劉皇帝,神情明顯放鬆不少,顯然出海期間,他們可擔憂着御駕的安危。

“有什麼事,回行在再說!”見其狀,劉皇帝吩咐道。

“是!”

而後,便與大符夫妻倆依偎着,朝碼頭上停駐着的鑾駕走去。臨走前,劉皇帝還是忍不住回頭看看自己的“龍宮”,目光深邃,表情間閃過少許的異樣。

“怎麼了?”注意到劉皇帝有些異常的反應,大符輕聲問道。

偏頭看了大符一眼,劉皇帝微嘆道:“大符,經此一行,我是真的有些後悔建如此一艘龍舟了!”

面對皇后臉上的詫異,劉皇帝以一種坦然的語氣,緩緩說道:“實事求是地說,所造龍舟,既不能水戰攻防,也不能轉運糧械,只是爲了滿足我的虛榮心理!

何況,有過此次體驗,今後只怕也不會再登之了,偌大一艘龍舟,大抵將成擺設,無用之物,倒讓那些言官說準了!

我此前在宮中,提倡節儉,壓縮花銷,但那節約出的錢物,與此營造此舟的費用相比,又多出多少呢?

若當初以此船的建造費用,用以打造戰艦、海船,用以支補軍需,又能發揮出多大的實際作用呢......”

聽劉皇帝這番言論,大符意外之餘,欣慰之情也油然而生。靠在劉皇帝身上,含笑道:“你能有這樣的體會與反思,卻也不虛此行!臣工百姓們聞之,也會讚揚你聖明的!”

“劉煦!”劉皇帝似乎有點不好意思,正色朝劉煦喚道。

“臣在!”劉煦趕忙應道。

“你擬一道制書,將此前因反對建造龍舟鉅艦而受貶的官員,一律赦免,官復原職,另外,各賞賜些錢糧!”劉皇帝吩咐道。

“遵命!”

“走,回行在!”劉皇帝拉着皇后,腳步邁快了些,語氣輕鬆道:“這海上生活,還是不適合我啊,太不安穩,還是路地上實在,至少無傾覆之危......”

大符與劉皇帝同行,餘光掃着他的側頰,如今的劉皇帝,確實不復當初的雄姿英發了,老態實在明顯。

但是,年紀越大,那幾乎根植於骨子裡的固執也越發明顯了。夫妻多年,大符對於劉皇帝是十分熟悉瞭解的,對於劉皇帝脾性的變化,也是深有感觸的。剛愎狂傲,難容人反對,這一點,讓大符心中是有所憂慮的。

這些年來,哪怕在很多事情上,大符都有不同的見解,但很少去強行忤逆進言了,更多的還是順着皇帝的脾氣來。

很多事情,還得靠劉皇帝自己去總結看破,旁人想要勸住,是很難的。所幸,劉皇帝脾氣再變,頭腦還算是清楚的,也敢於認錯更張,胸襟氣度還在,沒有一味地維護自己的顏面。

從龍舟之事來看,劉皇帝的表現,還是讓人心安的,只不過,這份心安,不知能夠持續多久。

“你想什麼,爲何心事重重的?”鑾駕內,劉皇帝側躺着,注意到皇后的表情。

看了劉皇帝一眼,大符遲疑了下,傾身上前,將他攬在懷中,給他輕輕地揉捏着太陽穴,問:“你可曾想過,如何處置那艘龍舟?”

聞此言,劉皇帝呼吸都下意識地停頓了一下,暗自揣摩了下此問的用意,悠悠道:“建都建了,總不至於再毀了吧!”

“你既不打算用他,即便停泊於港口碼頭,也需花費維護修繕......”大符說道。

沉吟了下,劉皇帝忽然問道:“大符,你是不是以爲,我方纔的反思之言,只是浮於表面,流於形式,止於口頭?”

感受着劉皇帝有些生冷的語氣,皇后手中的動作停了一下,而後繼續給他拿捏着,平靜地道:“不敢!”

鑾駕內平靜了下來,空氣似乎都顯得沉凝了幾分,過了一會兒,彷彿要睡着了的劉皇帝開口了,語氣輕快:“那就找些用途,將上邊無用的裝飾都拆除了,拿去運兵,運糧,甚至於改造一些做戰船!”

“另外,朕再下一詔,今後永不造此龍舟!”

第156章 亡國之君第129章 叔父第212章 王樸卸任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330章 最後一次東進第141章 祭關公第296章 缺人了第19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60章 “暴斃”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亞風雲(中)第28章 皇子戍邊第379章 南北一統第18章 請願第60章 “暴斃”第31章 議治湖湘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第265章 楊無敵第1766章 噩耗連連,皇后病危第256章 進擊的蜀軍第383章 扶持完顏部?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19章 輕取江陵3第1689章 高規格第131章 東京亂象第142章 準備殺雞第224章 摧枯拉朽第75章 恩威齊下第39章 長沙第276章 陰山南麓的戰事第244章 皇子赴軍第286章 進兵方略第375章 少林寺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272章 困獸猶鬥第128章 蜀中亂象第30章 韓通與向訓第333章 勳貴的態度第1774章 又罷一相第351章 林邑國第28章 封疆大吏第304章 楚州第125章 由土地問題引申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134章 回府第465章 “教匪”第435章 還是比爛的時代第279章 喜從天降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63章 表兄的提醒第44章 聽政湖湘第162章 出遊攜新婦第8章 摻沙子的效果第321章 瑤女第37章 覆滅在即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問題第26章 名將第113章 希望渺茫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1765章 三郡公第12章 方略第325章 和約締成,平南準備第9章 寫得不錯!第296章 缺人了第18章 劉皇帝打個噴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132章 向訓爲帥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40章 郭黨俊傑第228章 巡邊彙報第378章 父子交心第103章 賊首狠決,官軍待發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384章 反響第358章 劉家的天下第206章 趙思綰落網第125章 頌公亭第26章 郭樞密過相州第1783章 戴孝入碎葉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97章 隰州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第418章 劉皇帝有請第249章 樞密院內第194章 中秋宴上起風波第67章 宿州一線第71章 平息的吳越大叛亂第50章 額手稱慶的南唐君臣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第95章 玩陰謀第90章 欒城之戰(2)第47章 高麗定安之事第157章 河東風雲(4)第457章 鄭州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218章 進兵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樓裡諸王會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國第382章 朕知道你們不滿第2196章 仁宗篇13 帝國的棉
第156章 亡國之君第129章 叔父第212章 王樸卸任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330章 最後一次東進第141章 祭關公第296章 缺人了第19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60章 “暴斃”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亞風雲(中)第28章 皇子戍邊第379章 南北一統第18章 請願第60章 “暴斃”第31章 議治湖湘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第265章 楊無敵第1766章 噩耗連連,皇后病危第256章 進擊的蜀軍第383章 扶持完顏部?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19章 輕取江陵3第1689章 高規格第131章 東京亂象第142章 準備殺雞第224章 摧枯拉朽第75章 恩威齊下第39章 長沙第276章 陰山南麓的戰事第244章 皇子赴軍第286章 進兵方略第375章 少林寺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272章 困獸猶鬥第128章 蜀中亂象第30章 韓通與向訓第333章 勳貴的態度第1774章 又罷一相第351章 林邑國第28章 封疆大吏第304章 楚州第125章 由土地問題引申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134章 回府第465章 “教匪”第435章 還是比爛的時代第279章 喜從天降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63章 表兄的提醒第44章 聽政湖湘第162章 出遊攜新婦第8章 摻沙子的效果第321章 瑤女第37章 覆滅在即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問題第26章 名將第113章 希望渺茫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1765章 三郡公第12章 方略第325章 和約締成,平南準備第9章 寫得不錯!第296章 缺人了第18章 劉皇帝打個噴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132章 向訓爲帥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40章 郭黨俊傑第228章 巡邊彙報第378章 父子交心第103章 賊首狠決,官軍待發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384章 反響第358章 劉家的天下第206章 趙思綰落網第125章 頌公亭第26章 郭樞密過相州第1783章 戴孝入碎葉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97章 隰州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第418章 劉皇帝有請第249章 樞密院內第194章 中秋宴上起風波第67章 宿州一線第71章 平息的吳越大叛亂第50章 額手稱慶的南唐君臣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第95章 玩陰謀第90章 欒城之戰(2)第47章 高麗定安之事第157章 河東風雲(4)第457章 鄭州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218章 進兵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樓裡諸王會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國第382章 朕知道你們不滿第2196章 仁宗篇13 帝國的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