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技驚四座

“遵命!”見大哥終於鬆了口,劉秀喜出望外,像模像樣的拱手深施一禮。

在場衆人都被他的模樣逗樂了,氣氛也一下子輕鬆了下來。

劉縯目光一轉,看向劉秀身邊的龍淵,面露狐疑之色地問道:“阿秀,這位是?”

“他叫龍忠伯,是我在集市上認識的朋友,聽說我要去參加義軍,忠伯便跟着我一起來了。”劉秀早就想好了說詞。

龍淵的身份太特殊,不能暴露,大哥可信,但大哥身邊的這些人,未必個個都可信,另外他也不好說龍淵投入自己麾下,認自己做了主公。

劉縯又重新打量了龍淵一番,總感覺這個人的氣質不同尋常,他試探性地問道:“你是練武之人?”

龍淵向劉縯欠了欠身,說道:“在下是練了些把式,不過練得稀鬆平常,難登大雅之堂。”

劉縯笑了笑,說道:“練過就比不練強,你可以跟着我們,不過一定要照顧好我三弟。”

龍淵正色說道:“是!劉大哥!”

其實不用劉縯做出交代,龍淵自然是以保護好劉秀作爲自己的首要任務。

劉秀和大哥等人匯合到一起後,結伴同行,去往襄陽。

一路無話,三個時辰後,劉秀、劉縯等人順利抵達襄陽城。

襄陽是座大城,城內百姓數萬人,現在襄陽又成了義軍的集結地之一,城內的人更多。

義軍的報名地點就在縣衙,襄陽的縣令、縣丞、縣尉親自負責招募事宜。

萬人以上的縣,最高行政官員叫縣令,萬人以下的縣,最高行政官員叫縣長。縣丞主管文職,縣尉主管地方官兵。

前來報名的人還真不少,隊伍排出好長,劉縯等了半個多時辰,纔算輪到他。

在他這邊登記的是兩名小吏,縣尉彭勇則坐在一旁,閉目養神。

一名小吏看了劉縯一眼,拿起一塊竹牌子,問道:“姓名?”

“在下劉縯,字伯升。”

“籍貫?”小吏提筆在竹牌子上寫下劉縯的名字,同時又問道。

“南陽郡,蔡陽縣。”

小史唰唰唰幾筆寫好,然後把竹牌子向劉縯面前一推,說道:“行了,下一個。”

劉縯接過竹牌子,看了看,站在原地沒動,說道:“我不是一個人來的,還有幾十號兄弟呢!”

聽聞這話,小吏驚訝地多看了他幾眼,連在旁正閉目養神的彭勇也睜開眼睛,好奇地看向劉縯。沒等小吏說話,彭勇問道:“你叫劉縯?”

“正是。”

“你帶來多少人?”

“二十七人。”

彭勇站起身形,慢慢走到劉縯近前,上下打量他一番,問道:“你練過武?”

“練過。”

彭勇嘴角勾起,向一旁的幾個石墩子努努嘴,說道:“你過去試試,看看能不能把石墩子提起來。”

劉縯轉頭瞧了一眼,幾個石墩子有大有小,都是由一整塊的石頭打磨而成,上面刻有把手。

看罷,他搖了搖頭。彭勇嘴角上揚,哼笑出聲,嗤笑道:“連這樣的石墩子都提不起來,還敢說自己練過武?”

後面報名的人也都紛紛向劉縯投來鄙夷的目光。

劉縯淡然一笑,說道:“大人,在下不是提不起來,而是覺得這些石墩子太小了。”

彭勇怔住片刻,忍不住笑出聲來,說道:“口氣倒是不小,你提起一個讓我看看。”

石墩子是有大有小,但即便是小的,起碼也有七八十斤重,不是尋常人能提起來的。

劉縯不以爲然地聳聳肩,漫不經心地走上前去,低頭環視了一圈,隨手拍了拍最大的那個石墩子。

見狀,在場衆人都忍不住瞪大眼睛,劉縯拍的這個石墩子,估計得不下百斤。

劉縯抓住石墩子上面的把手,連蓄力都沒蓄力,像拎只小雞似的,便把這個最大的石墩子單手提了起來。

他還上下掂了掂,嘴角不以爲然地往後撇了一下。

現場寂靜了片刻,張平和朱雲最先回過神來,兩人不約而同地大喊一聲:“好!”率先鼓起掌來。

他二人一帶頭,在場的衆人也都回過神來,紛紛跟着鼓掌叫好。

不少人都在議論紛紛:“這人到底是誰啊?怎麼力氣這麼大?”

“聽說是叫劉縯!”“劉縯?沒聽過有這麼一號人啊!”“我知道他,劉縯劉伯升,在蔡陽一帶很有名氣的……”

看到大哥輕鬆提起最大的石墩子,劉秀也是與有榮焉,在下面一個勁的鼓掌。龍淵亦是暗暗點頭,主公的這位大哥,臂力着實驚人啊!

下面如雷般的掌聲和叫好聲,讓劉縯的神經也亢奮起來。

他提着石墩子的手腕一翻,由提着變着托起,緊接着,他又提起另一個石墩子,咣噹一聲,羅在了他托起的石墩子上面,而後,他單手託着兩個羅在一起的石墩子,緩緩高舉過頭頂。

這一下,現場頓時安靜下來,沒有掌聲,沒有叫好聲,包括縣尉彭勇在內,都被劉縯的天生神力驚呆了。

兩個石墩子,得不下兩百斤重,他一隻手就給舉起來了,這人得有多大的力氣?

劉縯高舉着兩個石墩子,在場上輕鬆自在的來回走動,好像他舉起的不是兩百多斤的重物,而是兩顆小石子。

他環視在場衆人,面不紅、氣不喘的朗聲說道:“可惜沒有地方再羅了,不然就算多加上幾個石墩子,我也照樣能舉起來!”

譁——

現場沉默的氣氛突然被打破,人們一片譁然。劉秀、張平、朱雲等人,更是卯足了勁鼓掌叫好。

劉縯這一手,可謂是技驚四座,深深震撼到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這一天,整個襄陽城的人都聽說了,義軍來了一位天生神力的人物,名叫劉縯劉伯升,此人是單膀一晃千斤力,雙膀一晃力無窮。

彭勇回過神來後,快步走到劉縯近前,不過看到他高高舉起的那兩個石墩子,他又下意識地倒退了兩步,招手說道:“好了好了,伯升,快把石墩子放下吧!”

劉縯繼續舉着石墩子,笑問道:“大人認爲在下可有過關?”

“過關了、過關了,快快快,快放下吧!”彭勇連連點頭。

劉縯聞言,哈哈大笑兩聲,這才心滿意足地把兩個石墩子扔到地上,發出咚咚兩聲悶響。

附近有好事之人還特意跑上前去,想試試自己能不能把石墩子提起來,可是去試的人,就算雙手抓着石墩子,把吃奶的力氣都使出來,也只能勉強提起一點而已。

這時候,人們看向劉縯的眼神,無不是充滿敬佩和驚歎之色,禁不住在心裡高挑大拇指,此人真乃神人也!

或許正應了那句話,是金子早晚都會發光。在這個天下大亂,羣雄並起的時代,像劉縯這樣的能人,又豈能會被埋沒?

彭勇來到劉縯近前,笑得嘴巴合不攏,連連讚歎道:“伯升神力,伯升神力啊!”

他連讚了好幾聲,而後拿起小吏給劉縯的軍牌,直接扔了回去,正色說道:“以伯升之勇,又怎能做區區兵卒?伯升在我身邊任軍侯一職可好?”

軍侯相當於曲長。

按漢軍編制,五百人爲一曲,設軍侯一人,百人爲一屯,設屯長一人,五十人爲一隊,設率隊一人,五人爲一伍,設伍長一人。

曲長往上是軍司馬,可率一部,再往上便是校尉。

很多影視劇、評書等作品都把校尉這個職務說小了,常常有‘一刀砍死一名小校尉’、‘一箭射死一名小校尉’,實際上,校尉的職位並不低,俸祿比兩千石,論級別的話,和郡太守、郡都尉是同一級的。

彭勇是縣尉,放到軍中,他尚且達不到校尉一級,充其量是個軍司馬,他給劉縯的官職是軍候,等於是僅次於他了。

作爲一名剛剛參加義軍的人,一下子就被提拔爲軍候,已經足以讓人羨慕,但劉縯根本沒把這事放在心上。

他參加義軍,不是來做官的,只是想發一筆橫財而已,等到戰事結束,他就會回到家鄉,招兵買馬,積蓄自己的力量。

心裡不以爲然,但表面上還得裝裝樣子。他向彭勇插手施禮,說道:“多謝大人賞識!”

彭勇心情大好,仰面大笑起來。

新朝的軍隊,大致分爲三個體系,一是京師軍,二是地方軍,三是邊軍。

義軍要歸入地方軍裡。襄陽作爲組建義軍的據點之一,縣尉彭勇也要率領襄陽義軍進入益州,配合廉丹的京師軍作戰。

對於這一戰,彭勇沒多大信心,連日來招收的義軍,一個個歪瓜裂棗,全無戰鬥力可言。

劉縯的到來,倒如同給他打了一針強心劑,也讓彭勇對自己統帥的這支義軍,多少有了那麼點信心。

隨着劉縯被提拔成軍候,衙門的小吏也對他客氣了許多,在劉縯的招呼下,劉秀等人也都很順利地做好了登記。

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劉縯做了軍候,他身邊的這些人,自然也不會去做小兵。

張平、朱雲等人,不是被他安排做了屯長,就是做了率隊,至於他的親弟弟劉秀,他沒有給安排任何職務,只讓他待在自己身邊。

對此,劉秀十分不滿,找到劉縯,說道:“大哥,就算我做不了屯長、率隊,我起碼能做一名伍長吧?”

劉縯瞪了小弟一眼,拉着劉秀走到無人處,小聲訓斥道:“阿秀,你以爲做個兵頭好啊?真到打仗的時候,要衝在最前面,你就老老實實的待在我身邊,若是不聽話,就馬上給我回家!”

第一百一十九章 危在旦夕第三十一章 身陷絕境第二百零二章 走投無路第一百零七章 血戰突圍第七百零六章 堵鄉之戰第七百二十九章 知恩圖報第六百八十八章 決戰在即第五百九十二章 賊軍入城第八百七十章 一將成名第五百九十七章 林中血戰第四百二十章 爾虞我詐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放出魚餌第八百七十一章 鎩羽而歸第八百三十一章 善因善果第一百八十七章 出兵湖陽第八百九十九章 變數到來第三十七章 帥才之能第二百五十章 心神不寧第四百四十章 發兵信都第七百四十七章 赤眉落幕第七百八十三章 四阿再現第四百六十三章 殷切期盼第六十三章 厚此薄彼第八百九十八章 蜀地猛將第五百九十九章 陰溝翻船第一百零六章 攻其不備第六百零九章 後院之事第四百三十七章 兄弟歸來第八百零八章 封地修真第八百一十三章 第三條路第七百九十九章 禍起西宮第六百七十三章 大軍壓境第八百七十九章 酒舍之戰第五百零五章 趁勝追擊第八百一十一章 治國之才第五百五十三章 家事難平第一百一十五章 打消疑慮第六百零三章 戰鬥成長第一百六十四章 鄧縣易主第二百七十四章 合力抗莽第四百零一章 通風報信第三百二十章 解決糧草第六百八十五章 不祥徵兆第三百零四章 人不要臉第六百零一章 乾柴烈火第四百七十二章 矛盾漸起第四百五十七章 失信於人第四百八十六章 反應機敏第七百六十八章 心細如絲第一百七十二章 據城死守第五百九十四章 化鬼還陽第三百五十三章 一進一出第十八章 暗度陳倉第三百零八章 瘋狂反撲第三百八十章 向南推進第三百七十九章 攻佔郡城第五十八章 攔路打劫第一百七十五章 攻守之戰第二百八十六章 死戰到底第八百九十章 吊人胃口第一百六十章 引君入彀第八章 說服大哥第八百七十五章 陰差陽錯第六百九十八章 走投無路第二百一十四章 出城作戰第四十章 勾心鬥角第七百三十章 提人出走第四百七十章 裡應外合第七百零六章 堵鄉之戰第一百零九章 成功脫困第六百六十三章 黎陽之戰第八百零二章 重歸於好第八百四十章 公然決裂第七十章 通風報信第三十六章 兄弟重逢第六百七十五章 南陽再敗第四百三十三章 城頭血戰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張奪用蠱第十七章 明修棧道第三百九十七章 契機出現第六十二章 恨意種子第四百四十七章 定下親事第六百六十五章 陣前立約第一百四十四章 艱難突圍第七百零六章 堵鄉之戰第七百八十五章 君臣議事第四百七十七章 代郡之亂第七百四十二章 風波又起第八百四十九章 桃鄉之戰第七百四十九章 山谷之戰第四十八章 刺客突現第八百二十五章 以柔之道第八百四十五章 排憂解難第一百八十一章 寶馬烏騅第一百七十八章 不明騎兵第七百零七章 將計就計第八百八十六章 隱忍不發第八百六十二章 一波未平第六十三章 厚此薄彼第一百五十八章 先行一步
第一百一十九章 危在旦夕第三十一章 身陷絕境第二百零二章 走投無路第一百零七章 血戰突圍第七百零六章 堵鄉之戰第七百二十九章 知恩圖報第六百八十八章 決戰在即第五百九十二章 賊軍入城第八百七十章 一將成名第五百九十七章 林中血戰第四百二十章 爾虞我詐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放出魚餌第八百七十一章 鎩羽而歸第八百三十一章 善因善果第一百八十七章 出兵湖陽第八百九十九章 變數到來第三十七章 帥才之能第二百五十章 心神不寧第四百四十章 發兵信都第七百四十七章 赤眉落幕第七百八十三章 四阿再現第四百六十三章 殷切期盼第六十三章 厚此薄彼第八百九十八章 蜀地猛將第五百九十九章 陰溝翻船第一百零六章 攻其不備第六百零九章 後院之事第四百三十七章 兄弟歸來第八百零八章 封地修真第八百一十三章 第三條路第七百九十九章 禍起西宮第六百七十三章 大軍壓境第八百七十九章 酒舍之戰第五百零五章 趁勝追擊第八百一十一章 治國之才第五百五十三章 家事難平第一百一十五章 打消疑慮第六百零三章 戰鬥成長第一百六十四章 鄧縣易主第二百七十四章 合力抗莽第四百零一章 通風報信第三百二十章 解決糧草第六百八十五章 不祥徵兆第三百零四章 人不要臉第六百零一章 乾柴烈火第四百七十二章 矛盾漸起第四百五十七章 失信於人第四百八十六章 反應機敏第七百六十八章 心細如絲第一百七十二章 據城死守第五百九十四章 化鬼還陽第三百五十三章 一進一出第十八章 暗度陳倉第三百零八章 瘋狂反撲第三百八十章 向南推進第三百七十九章 攻佔郡城第五十八章 攔路打劫第一百七十五章 攻守之戰第二百八十六章 死戰到底第八百九十章 吊人胃口第一百六十章 引君入彀第八章 說服大哥第八百七十五章 陰差陽錯第六百九十八章 走投無路第二百一十四章 出城作戰第四十章 勾心鬥角第七百三十章 提人出走第四百七十章 裡應外合第七百零六章 堵鄉之戰第一百零九章 成功脫困第六百六十三章 黎陽之戰第八百零二章 重歸於好第八百四十章 公然決裂第七十章 通風報信第三十六章 兄弟重逢第六百七十五章 南陽再敗第四百三十三章 城頭血戰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張奪用蠱第十七章 明修棧道第三百九十七章 契機出現第六十二章 恨意種子第四百四十七章 定下親事第六百六十五章 陣前立約第一百四十四章 艱難突圍第七百零六章 堵鄉之戰第七百八十五章 君臣議事第四百七十七章 代郡之亂第七百四十二章 風波又起第八百四十九章 桃鄉之戰第七百四十九章 山谷之戰第四十八章 刺客突現第八百二十五章 以柔之道第八百四十五章 排憂解難第一百八十一章 寶馬烏騅第一百七十八章 不明騎兵第七百零七章 將計就計第八百八十六章 隱忍不發第八百六十二章 一波未平第六十三章 厚此薄彼第一百五十八章 先行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