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青州風波

初泰十年春,三月,就在楚王劉協準備拜訪胡昭的時候,突然從軍機院傳來消息表明曹操在準備出兵,劉協驟吃一驚,急忙令楊修帶着詳細資料晉見。

楊修準備好資料,急衝衝趕到楚王府中,行拜禮之後,呈遞上所有資料給劉協。

劉協仔細翻閱着所有關於曹操出兵準備的信息,又轉遞給陳羣、戲志才、龐統諸幕僚,問楊修道:“以你來看,曹操此次將出兵何處,目的何在?”

楊修道:“此次關於曹操出兵共收集到三百餘條相關信息,其中最重要的有四條,首先是曹操最重要的謀士程昱、劉曄現在正從淮北郡調往彭城,若是曹操欲對北方動兵,那麼程昱、劉曄的調動方向應該是細陽或者沛,所以曹操非常有可能向南或者向東出兵。第二條信息是夏侯淵、曹洪、李典南下彭城,第三條是曹操在彭城聚兵三十萬,觀曹操用將,若是守城多派曹仁、夏侯惇,若是攻則多用夏侯淵或者自己親征,若曹操自己親征,必調曹洪,故這兩條所顯示出來的意思就是曹操打算親征,以程昱爲謀士,以夏侯淵、劉曄爲先鋒,曹洪爲右或者後軍,曹仁爲左翼。第四條更重要,曹操令曹純在泗水湖督造木筏三千餘隻,又在前兩年陸續向江東船社購大小貨船百餘隻,目前這些船都停在泗水湖,以臣之見,曹操必是要奪青州!”

劉協微微頷首,又看了看龐統,龐統知道劉協在問自己的想法,乃道:“曹操知我軍水師強盛,豈敢與我拼水師,故這些船不過是爲了渡過泗水湖,且曹操謀青州日久,在青州廣佈耳線,今得知青州精銳悉數南下,臧霸已無騎軍水軍,皆是老弱之輩,又無楚王相庇護,劉備北方戰線正亂,正是得青州的好時機!”

戲志才道:“程昱大才,早就勸曹操奪青州,遠離南北交戰之地,如今曹操必依其策略,東退青州,且曹操將全部主力抽調到青州,徐北已空,若陳宮得知,必出兵攻打徐北,殿下如今可不妨曹操,但必須防備劉備,若曹操守不住徐北,縮退到青州,正可一鼓作氣奪徐北,將整個徐州都納入楚地。”

劉協朗聲笑道:“孤王望徐北久矣,今必得之,怎麼能讓與劉備!”

陳羣提醒劉協:“殿下,若讓曹操得青州,乃是縱虎歸山,恐日後成爲殿下大業的攔路虎!”

戲志才微微點頭,道:“文長所說非虛,曹操之能遠勝劉備,若得青州必是如虎添翼啊!”

劉協道:“青州是個好地方,可惜防北不妨南,若曹操奪青州黃河防線,再依憑泰山,可防劉備三十萬大軍,然青州南方的楚地泗水湖水軍之強盛,非曹操可敵。且今南北大定,曹操便是再有能力,亦難有所作爲,如今所作的不過想乘孤與劉備相爭,兩敗俱傷之時再漁翁得利而已,只要我們隨時提防他,他很難從南方這裡討得便宜!”

龐統忽然笑道:“殿下何不自己得青州,昔日讓青州給劉備,是想分散其兵力,再以水軍進逼使其處處頓守,然今日曹操得青州則不如殿下自己得青州,更可待曹操出兵青州之後,一舉奪徐北,在北上敗曹操!”

陳羣等人皆撫掌稱妙,劉協暗歎,自己在後世最欣賞的就是曹操,如今到了東漢末年卻要屢屢敗他,心中隱隱難過,爲了這位一代梟雄嘆息。復觀獨戲志才並不言語,便問道:“志纔對此有何想法?”

戲志才沉思良久,似乎不知道是否該說,劉協道:“志才但說無妨!”

戲志才道:“曹操之才,罕世難逢,今有如此境遇蓋生雖逢時,然機遇不足,又遇殿下而已。昔日臣投殿下之時曾說過,曹操所用武將多爲宗親,殿下便是收復亦難駕馭,若殺之未免可惜,不如留給曹操一地,逼其與劉備兵戎相見,兩虎相爭便可。”

龐統見其所說與自己相悖,正要反口辯駁,劉協擺手示意他不要說話,只好忍住。

劉協站起身,略微踱步,道:“曹操,天下猛虎也,若不放出去與劉備相爭鋒芒,未免可惜,孤非婦人之仁,欲縱其歸路,其實另有計算,今諸位所謀之事,當是如何迫使曹操向北發展,與劉備爭鋒!”

戲志才道:“難就難在這裡,曹操想去青州,正是要避開南北鋒芒,潛心經營,等待時機!”

龐統立刻道:“逼曹操與劉備相爭困難,唆使劉備與曹操相鬥容易啊!”

劉協大喜,立刻讓龐統說的具體點,龐統道:“曹操奪青州,劉備焉能輕易罷休,殿下可暫時與劉備休戰,今年北方大災,糧草缺乏,可讓劉備以北方良馬換糧,這樣既可使劉備騎軍難以擴充,又可讓劉備爲了安頓北方百姓,暫時不敢繼續南攻,正可整頓軍力攻打曹操,以求重奪青州,但殿下也不能讓曹操過早兵敗,可繼續維持和曹操的同盟關係,讓曹操用徐北之地換取糧草軍備,使其有力和劉備相爭,兩軍若是開戰,誰能善罷甘休,殿下屆時可觀局而動。”

此言一出,蔣琬連連稱好,陳羣和戲志才卻並不表態。

劉協喜道:“我觀天下災情絕非幾年之內可以消解,故如今的戰局,誰有糧草便掌握了話語權,是戰是和皆由我作主而已。”

果如幕僚院的判斷無二,曹操於夏初,突然出兵三十萬強渡泗水湖,敗劉備留守青州的青州牧臧霸於琅琊郡,臧霸本就有心投奔曹操,大敗之後,立刻率二十萬青州軍投誠曹操。

劉協傳書給徐庶,讓其安排軍務,準備奪下徐北,可以給曹操青州,但同時有了青州和徐北的曹操就未免過於強大了。

五月初,曹操謀臣滿寵來訪,劉協親自率衆迎接,滿寵知道劉協已經完全掌握了楚地的軍政大權,見其親自相迎,格外心喜。

宴畢,劉協問滿寵道:“先生每來楚地必有要事,不知今日前來有何事與孤相商!”

滿寵一臉恭敬地說:“我主如今已得青州,然青州百姓饑荒年久,依照同盟之約,特遣我向楚王殿下借糧救濟百姓!”

劉協哈哈大笑,道:“孟德欺孤王不知青州情況嗎,現在青州總計人口百餘萬人,其中黃巾佔了三十萬,以孟德在徐北產糧怎麼能支撐不住呢?”

滿寵道:“我主並非有意欺瞞殿下,殿下乃大漢四百年一出的天縱奇才,天下焉有何人敢欺。實則此番奪下青州,正可緩解殿下淮安防線的壓力,然劉備失青州,必會起兵反攻,故求殿下支援,若我主失青州,殿下淮安危矣!”

劉協冷笑道:“既不欺孤王,又如何脅迫我,淮安水防豈懼怕劉備,曹操奪青州不過是想重振雄風而已,今劉備已定冀州,不出半年便可再定遼西,屆時曹操單憑一己之力如何能抗劉備!”

滿寵道:“此乃殿下的良機,今殿下軍力強盛,正可乘遼西不穩收復北方,若殿下不出兵日後必悔矣!”

劉協笑道:“北方乃皇帝之地,豈能隨意出兵,孤王領先帝之命代皇帝統領南方,並未讓孤王奪皇帝之位,先生無須再勸!”

滿寵急忙道:“先帝如此安排正是爲了堤防有惡賊竊國,如今劉備自稱皇叔,處處代皇帝決斷國內事務,視皇帝如無物,正是國賊啊,殿下再不出兵,豈不有負先帝重託!”

劉協道:“今南方方定,還須小心治理,非出兵之時,日後若劉備敢竊國稱帝,孤王必起兵滅之,無須孟德擔心。至於借糧一事,孤王以爲曹操兵糧充足,無須支援,既然再無他事,先生就請回吧!”

滿寵無奈,只得退回驛府。此後數日,滿寵每日求見,劉協皆以事務繁忙爲由拒之,滿寵焦急萬分,乃求教於戲志才。

戲志才見是故人來訪,酒宴招待,卻閉口不談正事,滿寵迫不得已,主動說道:“主公有難,望先生念在主臣一場的情分上,能夠出言勸楚王借糧於主公,亦可救青州百姓與水火之中!”

戲志才哈哈大笑,乃道:“若伯寧非要以此爲由向楚王借糧,必無可能,徐北雖只有兩郡,然糧草頗足,撐過今年不是問題。青州之地更是肥沃,明年產糧更豐,何須援助,伯寧既然有意欺我,志才只好送客了!”

見戲志才起身欲送自己出門,滿寵慌張,知道不能再瞞,乃道:“實爲借錢糧軍備擴充軍防,以抵禦劉備而已,然我主若能抵劉備南下,對殿下亦是好事,志才當成全此事啊!”

戲志才道:“曹操若能棄徐北,只守青州,亦可防住劉備,若要徐北和青州皆得,離亡不遠矣!”

滿寵道:“志才的意思是讓我主用徐北換青州?”

戲志才點了點頭道:“青州兩郡四國,兼有徐州泗水湖北的琅琊、東海兩郡,曹操若願贈徐北彭城、淮北兩郡與殿下,殿下必會繼續維持同盟之約,鼎立支持曹操穩佔青州。”

滿寵道:“非我主不願贈徐北與殿下,然鎮守徐北數年,百姓有意追隨,我主焉能棄百姓與不顧!”

戲志才暗笑不已,乃道:“百姓若願追隨曹操,殿下必不阻攔,只要能得彭城、淮北兩郡,殿下必可像當初助曹操治理徐北一般,廣出錢糧支持青州實施楚地治略!”

滿寵大喜,即刻令人回奏曹操,操雖不捨得徐北,然青州之地遠勝徐北,否則也不會盡抽帳下精銳東進青州,立刻回覆滿寵贈徐北與楚王,繼續維持同盟之約,然爲了奪回黃河,必須整頓青州水軍,要求更改同盟之約中曹操不得建水軍的約定。

劉協得到曹操回覆之後,與羣臣仔細斟酌,將不得建水軍之約改爲曹操水軍不得入泗水湖,整個泗水湖爲楚王所有,且楚軍水軍有權在東萊郡臨海所建東萊港進行補給,青州半島最東端的牟平三縣歸楚王所有。

曹操亦平衡一番,考慮泗水湖本來就在楚王水軍掌控之中,自己的水軍數年間還不是楚軍水師的對手,且牟平三縣多鹽灘溼地,最多就是用來產鹽,但青州產鹽最好的地方在東萊一帶,故皆同意,唯獨楚軍在東萊港補給一事堅決不同意。

劉協得到牟平三縣,則渡海直插遼東、三韓的目的已經達到,便將東萊港的事情放下不談,和曹操達成新一輪的同盟協議。

曹操立刻驅役淮北、彭城兩郡六十餘萬百姓渡過泗水湖,前往青州,劉協派徐庶、孫堅北上彭城,正式接管徐北兩郡;留定北軍臧洪、石韜、廖化等留守壽春。

徐庶請郭嘉守沛城,派程普、韓當協助郭嘉;丁奉、徐盛、潘彰、虞翻守九石長城,虞汜負責加固九石長城;朱恆、朱損、朱雄守淮北防線。

劉備新奪遼西郡,正欲逼進遼東,驟然得知青州被曹操所得,頗爲震怒,留諸葛亮、太史慈繼續攻打公孫度,自己率軍南下欲重奪青州。

沮授與諸葛亮皆勸道:“楚王養虎爲患爾,今天下強盛者莫過楚王,留曹操而不除,實乃婦人之仁,主公不可與曹操兵戎相見,亦結爲同盟,共同對付楚王!”

劉備心中不平,乃道:“焉能忍如此惡氣?”

諸葛亮攤開地圖道:“主公可先聯合曹操,假作出兵滅曹,實則突襲豫北,奪下穎川,若有穎川,南方之地儘可得,曹操被迫棄徐北,蓋恐主公重奪青州,不敢失楚王之助,若主公上奏皇帝表其爲青州牧兼鎮南將軍,讓其收復徐州,主公出兵收復豫州,對荊州形成合圍之勢,楚王則不足爲懼!”

沮授笑道:“主公有智者若孔明矣,楚王焉敢造反!”

劉備旋即笑道:“既然文敬(沮授表字,實在查不到資料,自己編了)與孔明相見略同,備則暫留曹操一命,且先定楚王!”

陳宮深悉曹操智勇雙全,實爲罕世梟雄,能有今日實爲時不利他,若留一州之地與他,日後必是一患,焦急萬分,回書劉備道:主公不可忽視曹操,操爲當世猛虎,若得青州,再穩徐北必能重振旗鼓,恐難滅也,當讓楚王得徐北,主公分兵佔青州,繼續維持南北對決之勢。

劉備問之於諸葛亮,諸葛亮笑道:“主公放心,亮亦知曹操爲猛虎,然楚王爲龍伏於淵爾,豈能因畏虎而助楚王成龍!”

後不久賈詡亦上書劉備,言不可留曹操修生養息之處,必一戰除之,與楚王維持南北對決之勢。

劉備雖然知道諸葛亮與沮授皆爲大才,然賈詡、陳宮亦才智之士,所斷所謀至今未有失計之時,不知該如何是好,問之孫邵,孫邵贊同諸葛亮和沮授之意。

不久,賈詡聯合司馬懿親赴信都見劉備,皆道:“曹操棄徐北奪青州,可見其想避開南北交戰的鋒線,避之一地,勵精圖治爾,縱使朝廷承認其統管青州之職,其決不會選擇南攻,亦不會北攻,必挑唆南北交戰,故其心狠毒,不可留之。今北方大災,天下百姓無糧過冬,南方治理遠勝北方,糧草之豐遠非北方可比,可再聯楚王,以皇帝詔書正楚王統管揚、徐二州之名,再開南北商市洛陽,向南購買糧草,若百姓難以度日,主公何以定北方!”

司馬懿道:“諸葛孔明與文敬皆世之大才,然多年定居北方,不知南方之強盛,南方軍甲糧草無一不豐,主公暫時不可與之交戰,只可求和。寧知楚王有意挑唆朝廷與曹操交戰,亦只能如此。”

劉備知道自己帳下賈詡、陳宮、孫邵、司馬懿、諸葛亮和沮授六大謀臣中,賈詡、陳宮皆多年鎮守中原,司馬懿亦鎮守長安數年,皆深悉南方實力,孫邵、諸葛亮和沮授則多年安居北方,雖知南方強盛,具體實力如何卻並不知曉,想到這裡,劉備決心採用賈詡、陳宮和司馬懿這派人的意見。

經此事之後,孫邵、諸葛亮、沮授與賈詡、陳宮、司馬懿意見逐步相左,徹底分化成晉陽派和洛陽派,晉陽派明着以孫邵爲首,由於孫邵善政務不善軍事,而沮授身邊多爲降將,在朝廷中並無威信,實則漸由制定《國策二十四章》的諸葛亮掌控話語,洛陽派明着處處以賈詡爲首,實則以陳宮爲真正定奪者,而賈詡和司馬懿則故意隱藏鋒芒,後世史書將此段歷史稱之爲青州風波。

關羽和張飛在劉備暗示下並不表態支持哪派,實則兩人相對偏向洛陽派,畢竟賈詡、陳宮皆是老臣,孫邵雖同爲三老之一,然多年身在後方,遠離戰線,但多年鎮守幷州的大將太史慈卻明顯站在孫邵身邊。

迫於北方災情嚴重,青州風波上,洛陽派首先奪得一勝,使劉備派自己最信任的老臣簡雍、孫乾前往穎川和劉協談重開洛陽商市一事,並商量繼續聯手,徹底除去曹操。

由於沮授、諸葛亮並不主張對曹操開戰,劉備無奈,只能留沮授在遼西郡和幽州,讓公孫瓚支持他向遼東用兵,調諸葛亮正式進駐冀州,主力集中在冀州治理,以圖重建冀州昔日的輝煌。復令陳宮、張飛整頓大軍,準備收復青州,而自己返回晉陽,全力支持《國策二十四章》在大漢北方的推廣。

楚王劉協則和衆幕僚商議劉備重開洛陽商市之事,陳羣表示需要暫緩開市,在他之後,戲志才也默認了陳羣的意見,令劉協煩惱不已。

謀臣中,位置最重要的陳羣和戲志才兩人都明確表示需要斟酌,畢竟北方之弱在於無糧,然龐統、蔣琬等人也確實說的很有道理,尤其重開商市得到南方國商的一致認同,在劉協的支持下,國商們對朝政的影響力量逐步增強,和國商關係密切的治略府也強調重開商市對南方利益非常重要。

但與劉備不同,陳羣和戲志纔在楚王身邊的地位遠非龐統和蔣琬等人可比,而荀彧在關鍵時候,和張昭意見相左,支持陳羣和戲志才,使得商市重開之事暫時拖後,劉協則讓伊籍故意漫天要價,與簡雍、孫乾周旋。

在談判上,簡雍和孫乾顯然不是伊籍的對手,拖了三個月後,北方糧草已經漸漸不支,使得劉備終於認識到賈詡、陳宮、司馬懿這些鎮守前方的重臣爲何不願與劉協作戰,大災之年,確實誰有糧草,誰就有了話語權。

百萬大軍(劉備雖名有百萬之師,實際上其中六成都是農民臨時徵調,務農多過練軍)耗糧之巨令劉備被迫悉數同意楚王劉協的要求,以每石六百錢的糧價,由朝廷和楚地治略府進行官方交易,且以普通馬每匹八萬錢和優良戰馬每匹十二萬錢代替五銖錢進行所有交易;接受楚王的調停,停止對遼東公孫度用兵;正式承認揚、豫、涼三州爲楚王代皇帝統領之地;承認廣州的獨立分設一州,且繼續由楚王代皇帝統領;賠償初泰六年,朝廷單方面關閉洛陽商市,查封襄陽銀莊造成的損失六十萬斤黃金,分五年還清;承認楚錢官方地位,可以在南北通用。

在南北通商第一時刻,幽州公孫瓚就以三萬匹普通幽州馬向楚王治略府換糧四百萬石,由於黃河改道南線,使得黃河和長江可以通過穎水實現對通,楚地糧食從白馬湖淮安裝運,通過淮河北上穎水,再經黃河直達南皮郡高塘港。

之後,朝廷以六萬匹普通幷州馬和一萬優良戰馬換糧一千萬石,運到冀州、洛陽、長安救濟當地百姓。

劉協格外清楚,如果自己不開商市,北方今年依靠官府存糧,支撐過今年還勉強,但明年必然不能支持,到時候北方大亂,正是自己出兵之時,這也是陳羣和戲志纔不同意重開商市的原因。

龐統和蔣琬則認爲即使北方可以支撐過這幾年,南方在重開商市之時,實力肯定更漲,和北方的差距可以拉開更多。

其實沒有誰對誰錯的,劉協清楚這一點,只是謀士們所站的角度不同,如果大家的意見一致反而是件危險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劉協很清楚南方楚地經濟發展所遇到的瓶頸,這個瓶頸是自己以前忽視的,而浪費掉進攻北方的如此良機正是因爲自己過去的失策,誰也不是神,即使是回到過去的劉協,經濟規律的存在導致劉協以個人決策提高經濟發展和生產力高速提升的同時,也犯下了巨大的錯誤,這就是經濟學的鐵律,任何人都不能違背經濟的基本發展原則,爲了彌補過去的決策失誤,劉協認識到自己必須花時間整頓國內經濟,也需要打開洛陽商市,吸納北方黃金和馬匹,爲了以後彌補過失而推行的新政策進行準備工作。

曹操沒有想到事情會發展到這個地步,雖然陳宮爲了防止後續糧草的不足,並沒有立刻對青州用兵,但二十餘萬大軍已經聚集在兗州,隨時準備東進青州。

在劉備同意停止向遼東出兵之後,沮授亦南下冀州,和諸葛亮商議搶在陳宮之前出兵青州的事宜。

公孫度在袁紹敗北之後,正感到自己岌岌可危之時,得到楚王出面調停,使自己能夠暫時保住遼東,立刻派謀士淳于契秘密南下晉見楚王劉協,願意與楚王定同盟之約。

劉協一方面覺得公孫度還沒有資格和自己結盟,另一方面已經準備出兵直接佔下遼東,本想拒絕,後陳羣諫道:“公孫度雖弱,然在遼東稱雄多年,且爲遼東公孫氏族長,可先結盟,借其力穩定遼東、三韓,且公孫度年老,時日無多,其子孫中最出色者莫過公孫康和公孫淵,其實亦無能之輩,日後可徐徐圖之。”

劉協納其言,令伊籍與淳于契商談同盟約定,然條件相對曹操則苛刻很多,並將平壤郡劃歸楚地,派上將趙雲領徵北軍第三營雷銅、第六營華翎、第七營張躍、第八營王平加上雜兵舊部總計五萬餘人,自淮安乘船、經牟平補給之後沿海岸前行駐進平壤,甘寧駐軍在平壤郡南浦縣,並建南浦港,派文臣孟建爲平壤太守。

劉備此時方知北方海岸亦可調兵,心中惦記南方水軍,在幽州今天津處設南平港,讓青州降將孫觀操練水軍,然船隻構造強度遠不如南方水軍,時有船隻翻覆在海中,欲向南方購船,爲劉協所拒,心中忿恨不已。

在此之後,劉協又向朝廷進言,設遼東、三韓爲遼州,定治所爲平壤,劉備恐其得遼東,雖同意設遼州,反立仇敵公孫度爲遼州刺史,將治所定在玄菟郡。

劉協也不願急着和公孫度撕破臉,只令趙雲與甘寧整頓軍力,對外宣稱準備南下爲皇帝平定三韓,實則依舊暗中準備全收遼州。

第4章 人之天賦第10章 童淵王越第10章 靈帝密旨第3章 幷州丁原第9章 河東之圍第8章 晉陽密會第13章 晚宴第28章 興州大捷第13章 新楚內治(一)第16章 西非之旅中國古代航海技術淺論轉載第21章 文化運動第2章 臧洪南投第9章 遼州風雲第23章 太子之位第2章 拜訪胡昭第11章 迎娶月英第12章 涼州閻行第13章 大漠風塵第10章 黃河水患楔子第9章 廉政之刃第16章 銀元稅制第5章 九年籌備第25章 皇子劉巍第24章 五軍變革第1章 襄陽風華第30章 一觸即發第28章 農畜工紡關於都城選擇的一點說法第3章 出藩之策第15章 神秘祭祀第19章 烏鴉戰艦第38章 十二神使第6章 麻鋼神兵第6章 穎川對峙第18章 海灣風雲第15章 最終聖裁第30章 一觸即發第17章 完美帝國第11章 會見閻行第10章 黃河水患第18章 軍機院與親衛營第4章 海洋帝國第3章 孔明現身第2章 大國民第8章 楊彪父子第12章 涼州閻行第6章 神匠馬鈞大漢帝國瀛州地理簡介第1章 紛亂之秋第5章 翼衛精兵第9章 陳登父子第38章 十二神使第16章 西非之旅第12章 小喬初嫁第3章 出藩之策第17章 淳樸之民第17章 楚地官制第28章 西涼戰神第5章 定蜀望蠻第36章 羅馬之鷹第19章 烏鴉戰艦第2章 天下國商(二)第24章 亂血之東第17章 長安圍困中國古代航海技術淺論轉載第20章 覆滅之手第21章 帝國盛世第26章 吞噬主義第14章 新楚內治(二)第36章 大法典關於本書構架的詮釋第8章 備戰寒潮第5章 皇甫嵩第8章 伊籍故友第26章 中亞強敵第21章 五子良才第14章 聖湖血案第2章 草廬夜談第24章 西域雄獅第3章 武將羣英會第2章 皇甫嵩第9章 迴歸洛陽第7章 四大神匠第5章 袁紹速敗第40章 噩夢連襲第4章 丁原談馬第11章 封藩楚王第1章 襄陽治略第1章 太尉府之會第27章 亞洲最強第3章 萬農書第29章 羅馬使團第14章 聖湖血案第23章 守望之冬第十 卷四海征伐巴比倫省第37章 文明之刃第35章 亞漢王
第4章 人之天賦第10章 童淵王越第10章 靈帝密旨第3章 幷州丁原第9章 河東之圍第8章 晉陽密會第13章 晚宴第28章 興州大捷第13章 新楚內治(一)第16章 西非之旅中國古代航海技術淺論轉載第21章 文化運動第2章 臧洪南投第9章 遼州風雲第23章 太子之位第2章 拜訪胡昭第11章 迎娶月英第12章 涼州閻行第13章 大漠風塵第10章 黃河水患楔子第9章 廉政之刃第16章 銀元稅制第5章 九年籌備第25章 皇子劉巍第24章 五軍變革第1章 襄陽風華第30章 一觸即發第28章 農畜工紡關於都城選擇的一點說法第3章 出藩之策第15章 神秘祭祀第19章 烏鴉戰艦第38章 十二神使第6章 麻鋼神兵第6章 穎川對峙第18章 海灣風雲第15章 最終聖裁第30章 一觸即發第17章 完美帝國第11章 會見閻行第10章 黃河水患第18章 軍機院與親衛營第4章 海洋帝國第3章 孔明現身第2章 大國民第8章 楊彪父子第12章 涼州閻行第6章 神匠馬鈞大漢帝國瀛州地理簡介第1章 紛亂之秋第5章 翼衛精兵第9章 陳登父子第38章 十二神使第16章 西非之旅第12章 小喬初嫁第3章 出藩之策第17章 淳樸之民第17章 楚地官制第28章 西涼戰神第5章 定蜀望蠻第36章 羅馬之鷹第19章 烏鴉戰艦第2章 天下國商(二)第24章 亂血之東第17章 長安圍困中國古代航海技術淺論轉載第20章 覆滅之手第21章 帝國盛世第26章 吞噬主義第14章 新楚內治(二)第36章 大法典關於本書構架的詮釋第8章 備戰寒潮第5章 皇甫嵩第8章 伊籍故友第26章 中亞強敵第21章 五子良才第14章 聖湖血案第2章 草廬夜談第24章 西域雄獅第3章 武將羣英會第2章 皇甫嵩第9章 迴歸洛陽第7章 四大神匠第5章 袁紹速敗第40章 噩夢連襲第4章 丁原談馬第11章 封藩楚王第1章 襄陽治略第1章 太尉府之會第27章 亞洲最強第3章 萬農書第29章 羅馬使團第14章 聖湖血案第23章 守望之冬第十 卷四海征伐巴比倫省第37章 文明之刃第35章 亞漢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