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天下(下)

(今天就這一章了,寫得我頭昏腦脹的,還不知道能不能自圓其說。靜候打臉……)?

“公子。”?

“公子來了。”?

“三位先生,哎哎哎,張先生千萬不要動,好好躺着。”?

“呵呵,公子此舉堪比當年周公吐脯迎客……呃,不對,咱們如今當高稱一聲趙相邦纔是。”?

“嗬嗬嗬嗬……”?

“藺先生實在是取笑趙勝了。”?

范雎仰靠在矮榻之上正好面對着屋門,看見趙勝進來忙停下高談闊論想掙扎起身見禮,趙勝連趕幾步接着又將他按住了。四個人一陣親熱談笑,這禮數就算敷衍了過去。?

魏齊的手下下手着實狠,明明沒想要范雎的命,但一番棍棒之後硬是打折了范雎三根肋骨。傷筋動骨尚且一百天,更何況這麼重的傷情再加上一路顛簸,范雎能半坐起身就已經不錯了。?

藺相如和喬端跟范雎也不知都談了些什麼,如今跟這個剛剛二十歲出頭的年輕人如同多年老友一般親密,一老一中兩個高士一點面子都不講,愣是拉了坐席直接坐在了矮榻前面。?

趙勝也不客氣,又拽了一張坐席擠在藺相如和喬端他們倆的坐席中間便坐下了身。站在一旁的喬端並沒有攔他,跟着坐下的時候見他脊背上沾着幾片雪花,很是不經意地擡手輕輕替他拂了下去。?

這番舉動藺相如看了個真真切切,他笑眯眯的捋了捋鬍鬚,暗暗想道:看樣子老爺子算是從心裡認下孫女婿了,倒也省得我再費口舌做說客。只是不知道公子若是趁着機會跟他套近乎,這老頭會不會爲了面子來個死鴨子嘴硬……?

范雎默然的望着趙勝在那裡瞎忙活,忍不住微微閉住眼長嘆了口氣。君子之行當是“君以國士待我,我以國士報君”,但范雎現在實在有些不知道趙勝是以什麼待他,而他又該以什麼來還報趙勝。?

趙勝可不像范雎想得那麼多,在現代朋友之間扎堆擠一張沙發還不是很正常的事,他這樣做根本就是發乎自然的想湊湊熱鬧,所以坐下身雙手向榻上一放,上下打量了打量范雎便笑道:?

“我已經問過姚先生,雖然又折騰了一番,不過對張先生的傷並沒有什麼大礙。今天正好白家少主來了,府裡缺的兩味藥我已託他代爲尋找,他們家自己就開着藥鋪,想來很快就能送過來。”?

“好,好……”?

范雎心裡百感交集,乾脆也不說感謝話了,盡力壓住情緒點了點頭,緩緩問道,?

“李兌的事公子都已壓服了?”?

趙勝笑道:“該彈壓的都已經彈壓了。剩下的事也已安排了下去,雖然還有些麻煩,不過應該傷不了大局。”?

說到這裡,趙勝左右看了看喬端和藺相如,好奇地問道,?

“剛纔趙勝在外頭聽你們說的正熱鬧。何不也跟我說說。”?

“呵呵……”?

藺相如笑眯眯的望了范雎一眼,對趙勝道,?

“公子,原先相如也沒跟張先生深談過,要不是這次李兌的事事起倉促,我和喬公還不知到什麼時候才能發現張先生實在是國士之才呢。”?

“噢,是麼?”?

趙勝不覺一愣,見喬端認可的點了點頭,便頗爲詫異向范雎看了過去。?

范雎迎着趙勝的目光突然一悟,已經完全想明白了自己應當如何相報,不由略帶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接着向趙勝拱手道:“藺先生、喬先生過獎,在下實在是慚愧難當。”?

“張先生不必如此過謙,你我皆是公子心腹之人,公子亦是虛懷若谷。如今公子做了相邦,咱們更當腹智全出纔是。”?

喬端肅然的望了望范雎,又對趙勝道,?

“老朽和伯服跟範先生攀談良久,張先生所言天下大事令老朽茅塞頓開。張先生言道,天下四強,可得霸者唯有秦趙,其析鞭辟入裡,令老朽實在佩服。”?

“唯有秦趙?”?

這句話讓趙勝不由得愣了一愣,他來到這個時代,雖然發現秦國並不像以前想的那樣強大,但能以一力抗六國的跡象卻越來越明顯,這完全符合後世熟知的歷史,也就是說如果按照慣性下去,最終的結局依然是秦朝統一天下。?

而趙國雖然在胡服騎射之後軍力雄冠山東六國,但從國力上來看卻比秦國差了一大截,而且因爲國土所處的位置,更是不能跟秦國相提並論,再加上沙丘宮變後力量嚴重內縮,趙勝有歷史經驗作梗,實在不知道範雎這句“唯有秦趙”是怎麼來的。然而有一點趙勝十分清楚,既然連喬端和藺相如都佩服有加,那麼范雎這些話絕不可能是因爲自己身在趙國而虛辭相誇了?

“不錯,正是唯有秦趙。”?

范雎見趙勝略帶詫異的望着自己,鄭重的一拱手道,?

“天下國分十數,不過東西二週、衛魯幾國是不必提的。而宋韓兩國一個夾在魏齊楚之間,一個夾在趙魏秦,雖有國土近千里,卻只能受他國擺佈,也是不用提的。至於魏……唉。”?

說到這裡范雎忍不住突然地嘆了口氣,沒等趙勝他們安慰,接着說道,?

“至於魏國。魏國身處羣雄四面窺視之中,除非文侯在世,並且秦國依然如簡公時那般弱小無能,否則再無復起之機會。另外還有一個燕國,燕王倒是個賢君,設黃金臺延攬天下才俊,本來也是有起霸之機的,只不過如今……呵呵,另外燕國偏處一隅,南有強齊虎視,西有大趙威壓,北有東胡相困,即便有所作爲也只能成爲一方偏霸,不值一提。這樣一來便只剩下秦趙齊楚四國。?

以張祿之見,齊國一國居東,若各國合縱攻秦,齊國自然是最得利者,不過一則齊王貪厭無度,北邊與燕國已成世仇,西邊意欲爭宋又與魏楚難同一心,已經再難擴張,二則別說如今齊國君相不合,就算將來有賢君賢臣,其國四境皆爲平原,只要在宋國有所異動,世仇之燕、爭勝之魏楚必會聯合趙韓相攻,到時候秦國爲了削弱齊國合縱後援之力必會插上一腳,六國之兵三面相攻,齊國還憑何險自保?所以齊國今後只能極富,卻已不可能極強。?

另外就是楚國,楚國地闊五千餘里,剩下的各國加起來只怕也沒有它大,再加上幾十年前又一戰滅越敗齊威震天下,可謂是霸相十足。不過楚國有一件事已使它難成霸業了,那便是守舊之風。百十年來魏有李悝,秦有商鞅,韓有申不害,趙國更有先王親自推行之胡服騎射,興胡風變法軍制。雖然各國其法不一,但皆有變法圖強之效。而楚國呢,楚悼王時雖有吳起變法,但悼王亡後不足一年,吳起便被執殺,其法盡皆被廢,顯貴們一如先前一般奢逸享樂,不思進取。?

況且楚國空有諾大國土,大江之南卻多是人煙稀少、荒野蕪雜、夷狄混居之處,論國力其實還比不上齊國。再加上如今秦國席捲巴蜀虎視黔中,楚國如無外援將來唯有白白捱打,還談何圖霸?如此一來四強之中齊楚皆已成守本之局,能圖霸者自然只剩下了趙秦兩國。”?

“張先生這樣說……趙國雖然軍力足以抗秦,但地勢卻如同燕魏,偏居北錘缺少良田更乏國本之需,沙丘宮變後又有楚國之危……”?

趙勝聽到范雎侃侃而談,吃驚之餘心裡卻突然有些頹然,下意識的剛剛說了幾句,突然之間想到“沙丘宮變”四個字,心中不覺猛然一凜,驚然說道,?

“我想到了!”?

“不錯……”?

范雎看着趙勝振奮的表情,不由讚許的點了點頭,已經完全沒有了原先的拘謹,笑談間指點江山般的說道,?

“趙與秦相比有三不如之處,其一,秦國據崤函之固可抵二十萬兵,即便開關延敵,山東各國有進也難有退。而趙國東爲緩平之原,國都更是臨近他國,只能圍城建長牆以守,甚至要以韓國上黨郡爲屏護,西邊晉陽與秦國上郡隔河相望,若是國力衰弱過甚,更是連守都難守。與秦國實在無法相比。?

其二,商鞅雖然被車裂而死,其法卻被秦國保留了下來,幾十年來國勢日蒸,二十級軍功爵制更使秦軍如虎狼一般,他們憑藉崤函之固以一力抗天下絕非難事。而趙國經沙丘一變,先王之法雖未盡廢,然而這幾年治國者失當,國中將相之才紛紛逃遁,國力大損,就算公子能找回來幾個人才,但此時有燕王及他國相爭,即便有興復之望,短時內卻極難復當年可一力與秦國爭鋒之盛況,如此一緩,秦國豈會再給趙國機會??

其三,秦國關內多有糧田,而且幾十年前席捲巴蜀,國力更勝,單單一個地大田多便不是趙國能比的。?

有此三條,秦國佔盡天時地利人和,莫說圖霸,過上幾十年就算席捲天下恐怕也不是不可能的。以公子之見,此鋒芒還可爭麼?”?

趙勝雙眉一挑,想也沒想便接道:“可爭。”?

“噢?如何可爭?”?

范雎雙眼深邃難測的笑看着趙勝,絲毫不像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趙勝迎着他的目光坐直了身子,肅然說道:?

“天下事在於人爲,秦國固然有三利卻也有三害,他連年出兵,南征楚東征韓魏北征我大趙,便迫使三晉更是一心,而楚國雖然搖擺於秦齊之間,但關鍵時卻不得不與三晉盟誓,他秦國一力抗天下,反過來豈不正是天下抗他一國?此爲一害。秦國如今還沒能力席捲天下,那麼如此相抗,對我趙國來說反倒減弱了東邊的壓力,更易協調與燕齊的關係,如此反而更加可以一心西向了。此爲對我趙國之利,反過來說便是對秦國的第二害。?

另外秦國雖強,卻也不是沒有軟肋,義渠國壓在咸陽以北,雄視河中。秦國無力滅掉義渠,一直以來都是打打合合,如今更是以財帛美女結好義渠王,只求後方安穩……”?

“呵呵,秦國送給義渠的可不止這些。”?

這時候藺相如突然笑呵呵的插進了一句話,另外三個人一聽頓時樂了,雖然沒人接話,卻都已經明白藺相如說的是什麼。秦國送給義渠的確實不止這些,甚至連秦王的親生母親宣太后也“送”給義渠王了。?

宣太后羋八子可不是一般人,自從十四年前在趙武靈王的“幫助”下將她兒子嬴稷扶上秦國王位後,一直與她弟弟魏冉把持着秦國大權。秦國雖然雄視山東六國,但對身邊的義渠卻一直沒有太多的辦法,到了宣太后的時候,乾脆拿自己的寡婦之身來了個廢物利用,將好色的義渠王長期留居在了咸陽。?

按說這種事應該是秘密的,然而人家宣太后根本不在乎,不但這件事遠播各國上層,甚至還有一件更加讓大家津津樂道的事:幾年前楚國攻打韓國,韓國派尚靳向秦國求援,結果宣太后對他說了一番讓人很是不敢相信的話:“當年我侍奉先王,先王坐在我腿上我便覺着累,但伏在我身上我卻覺不着。爲什麼會如此?因爲這樣對我有利”……雖說這番話是用來比喻秦國不能白幫韓國的生動例子,然而尚靳最後還是被宣太后的霸氣給嚇跑了。?

這個宣太后着實是個奇女子,不過現在正在說正事,笑過去也就罷了。趙勝斂住笑容道:?

“義渠正是秦國軟肋所在,而我先王北征羣胡向西拓展至雲中,其南邊與幾個樓煩部落相隔再過了大河便是義渠,這正是大趙可以利用之處。此爲秦國之第三害。如果萬事運籌的好,我大趙只要逞先王之餘威,先安內事興國本,而後外攘強敵,北控羣胡,南結三晉之好,西連義渠,東守燕齊,與秦國爭鋒雖不佔上風,卻也可在五五之間。”?

“不錯。以張祿所見,秦國張儀之輩以連橫之法抗衡合縱,其實也是朝三暮四的短視之行。在下如果掌控秦國權柄,必然要行遠交近攻之法。這個辦法最適用於秦國,但變通一下又何嘗不能用在趙國?”?

范雎的表情完全放鬆了下來,原先頹然軟臥的身體微微直了一直,欣然說道,?

“以在下所觀,公子南北東西的方略已與遠交近攻暗合,雖然有萬千困難,但正如公子所言‘天下事在於人爲’。呵呵,確實在於一個人字。”?

范雎話音落下,藺相如和喬端都已經滿含期許的向趙勝看了過去。而趙勝並沒有過於在意范雎對自己的褒獎期許之意,反而被“遠交近攻”四個字震了一下。這四個字在後世裡已經成了著名的成語,但趙勝卻知道自己現在所處的這個時代以前並沒有這個方略。這樣的話……?

趙勝突然醒悟了過來,他雖然依然不清楚本來的范雎在歷史上是什麼樣的人物,卻已然明白如果不是因爲自己的穿越打亂了歷史進程,范雎未來肯定是秦國舉足輕重的人物。趙勝心中百感交集,站起身向後退了幾步便莊重的向范雎叩拜了下去。?

第25章 兩謀(下)第134章 狡兔三窟第117章 定北疆第112章 功成一役第121章 最守時的新郎官第50章 我,不是先王(下)146章 窩裡算計不算算計第162章 定海石第54章 原上狐(下)第67章 紅燭第212章 弭兵之戰(上)第18章 得失(下)第106章 這個人不能隨便要第151章 輿論戰第53章 權衡(下)第17章 壯士(上)第114章 最後的抉擇第31章 所歸(中)第70章 桃子惹的禍第38章 誰識茶中味(下)第165章 驚天下(下)137章 孩子第110章 伸縮自如第158章 別當俺們爺們兒好欺負115章 狼羣的規矩第4章 夜襲(上)第179章 請辭(下)第12章 街遇(中)第224章 爭利第154章 不地道就是最大的地道第12章 街遇(下)第99章 要挾第155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一)第176章 外圍的應對第24章 大敵(下)第205章 皆爲利往116章 講故事第11章 揚名(上)第104章 大宴內外138章 兄弟倆並肩上第131章 針尖對麥芒第31章 所歸(中)103章 蝴蝶亂入的歷史名對第218章 浮萍第199章 處處兵鋒(上)第193章 第一要務第229章 不會新方法,那就老規矩第42章 心(上)第88章 逆徒、逆徒第76章 你們到底想如何第192章 軍心第132章 睚眥漸現第12章 街遇(上)第50章 我,不是先王(下)第199章 處處兵鋒(上)第29章 宮城(上)第183章 巾幗英雄(上)第219章 有她們什麼事兒?第229章 不會新方法,那就老規矩第14章 籌謀(下)第189章 新仇舊恨(下)第180章 一盆漿糊第39章 武安行(上)第219章 有她們什麼事兒?第26章 試探(下)第27章 風起(下)第60章 推磨第22章 棒殺(上)第15章 難防(上)第45章 君王之謀(上)第38章 誰識茶中味(下)第33章 白家(下)第78章 牆角難捱(上)第69章 秘密來客115章 狼羣的規矩第172章 愚律爲山第37章 未雨綢繆(下)第32章 兄弟(上)第58章 悟(中)第38章 誰識茶中味(下)第7章 赴魏(下)第12章 街遇(下)第78章 牆角難捱(下)第77章 喜相逢第32章 兄弟(上)第55章 臨淄(下)第25章 兩謀(上)148章 仁君第83章 準備大禮送齊王第194章 無君第165章 驚天下(下)第211章 猶豫的楚王第197章 夜雨(上)第47章 單于第118章 誰也別大義凌然第122章 佳期-第71章 驀然回首136章 捷信兒第181章 起火第56章 脣亡齒寒
第25章 兩謀(下)第134章 狡兔三窟第117章 定北疆第112章 功成一役第121章 最守時的新郎官第50章 我,不是先王(下)146章 窩裡算計不算算計第162章 定海石第54章 原上狐(下)第67章 紅燭第212章 弭兵之戰(上)第18章 得失(下)第106章 這個人不能隨便要第151章 輿論戰第53章 權衡(下)第17章 壯士(上)第114章 最後的抉擇第31章 所歸(中)第70章 桃子惹的禍第38章 誰識茶中味(下)第165章 驚天下(下)137章 孩子第110章 伸縮自如第158章 別當俺們爺們兒好欺負115章 狼羣的規矩第4章 夜襲(上)第179章 請辭(下)第12章 街遇(中)第224章 爭利第154章 不地道就是最大的地道第12章 街遇(下)第99章 要挾第155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一)第176章 外圍的應對第24章 大敵(下)第205章 皆爲利往116章 講故事第11章 揚名(上)第104章 大宴內外138章 兄弟倆並肩上第131章 針尖對麥芒第31章 所歸(中)103章 蝴蝶亂入的歷史名對第218章 浮萍第199章 處處兵鋒(上)第193章 第一要務第229章 不會新方法,那就老規矩第42章 心(上)第88章 逆徒、逆徒第76章 你們到底想如何第192章 軍心第132章 睚眥漸現第12章 街遇(上)第50章 我,不是先王(下)第199章 處處兵鋒(上)第29章 宮城(上)第183章 巾幗英雄(上)第219章 有她們什麼事兒?第229章 不會新方法,那就老規矩第14章 籌謀(下)第189章 新仇舊恨(下)第180章 一盆漿糊第39章 武安行(上)第219章 有她們什麼事兒?第26章 試探(下)第27章 風起(下)第60章 推磨第22章 棒殺(上)第15章 難防(上)第45章 君王之謀(上)第38章 誰識茶中味(下)第33章 白家(下)第78章 牆角難捱(上)第69章 秘密來客115章 狼羣的規矩第172章 愚律爲山第37章 未雨綢繆(下)第32章 兄弟(上)第58章 悟(中)第38章 誰識茶中味(下)第7章 赴魏(下)第12章 街遇(下)第78章 牆角難捱(下)第77章 喜相逢第32章 兄弟(上)第55章 臨淄(下)第25章 兩謀(上)148章 仁君第83章 準備大禮送齊王第194章 無君第165章 驚天下(下)第211章 猶豫的楚王第197章 夜雨(上)第47章 單于第118章 誰也別大義凌然第122章 佳期-第71章 驀然回首136章 捷信兒第181章 起火第56章 脣亡齒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