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六章 政客(一)

bookmark

5月30日下午5點,伊藤博文帶着一身的疲倦回到自己的府邸,妻子梅子在玄關迎候,並且親手幫伊藤博文脫下外套,換上輕便的家居服裝,又給伊藤博文端來了洗臉水。

雖然現在伊藤博文沒有公職,只掛着一個元老的頭銜,但仍然是日本政壇首屈一指的大佬,屬於跺跺腳四城門都要亂顫的人物,雖然不像李鴻章那樣斂財,但僅是靠個人的薪奉,生活得也十分富足,家裡光是門客就養了10餘個,傭人自然也不會少,伺候他換衣洗臉的事情本應該是是下人們做的,但妻子梅子堅持要自己親爲,也成習慣。

在換衣服的時候,伊藤博文道:“宮本君來了沒有?”

梅子道:“己經來了好一會兒了,正在書房裡等你呢?”

伊藤博文點了點頭,道:“等一會兒把今天的晚飯送到書房裡來,還帶兩瓶酒過來,我和他有事情要談,需要很長的時間。”

自從上海襲擊結束之後,宮本直拓就回到日本,在陸軍情報部裡任職,他和伊藤博文到常有來往,討論時事,是伊藤家裡的常客。

洗完了臉以後,伊藤博文來到書房裡,這時宮本直拓正在書房裡看報紙,見伊藤博文回來,也趕忙站起身來,道:“伊藤先生回來了。”

伊藤博文道:“宮本君,久等了吧,請座,不必客氣。我己經命人準備了晚餐。”

宮本直拓道:“好吧,那就討擾了。”

於是兩人面對面坐下,這時梅子已帶兩個傭人,送來了晚餐,然後告辭離開。

伊藤博文給宮本直拓倒了一杯酒,道:“讓你久等了。”

宮本直拓道:“還好,不知先生今天和山縣先生交涉的結果怎麼樣?”

伊藤博文嘆了一口氣,道:“山縣君決定,今晚給滿洲軍司令部發電,讓他們根據戰場的實際情況,自行決定,可以採取任何行動。”

宮本直拓怔了一怔,馬上就明白了過來,這是山縣有朋故意在推卸自己的責任,才讓前線的軍人自行決定行動,因此道:“這怎麼能行,先生能不能向天皇稟報,讓天皇御裁呢?”

伊藤博文搖了搖頭,道:“沒有用的,天皇是不會輕易的御裁,肯定還是會交給陸軍決策。”

宮本直拓聽了,情緒也不禁有些激動,道:“都不願意承擔這個責任,那麼日本的利益怎麼辦?在遼東的幾十萬日本軍人又怎麼辦?”

伊藤博文苦笑了一聲,道:“宮本君,你聽我慢慢說吧。”

原來昨天宮本直拓也來拜訪伊藤博文,兩人談及遼東的戰局,宮本直拓認爲,這個時候日本根本就不應該繼續駐守遼陽,而是應將遼陽讓給人民軍,將全部軍隊都退到鳳凰城駐守,甚致是退過鴨綠江都行。因爲宮本直拓認爲,這個時候日本繼續佔據遼陽己經沒有任何意義,遼陽的北面是俄軍,西面是人民軍,儘管將俄軍拉進戰團,成爲三方混戰的格局,但俄軍、人民軍的後路都無憂,只有日軍的後路在人民軍的威脅之下,人民軍暫時也不會輕易和俄軍翻臉,而俄軍不吃幾個大虧,也是不會輕易和日本聯合的,因此在這個三足鼎立的格局中,對日本是最不利的。而一但人民軍攻擊日軍的撤軍線路,將會使日軍陷入極大的危機中,有可能會造成全軍的潰敗。

那麼日本與其還佔據遼陽苦撐,還不如讓出遼陽,正所謂是退一步海闊天空,日軍退出遼陽後,就成了俄軍佔據瀋陽,人民軍佔據遼陽的對持局面,兩方肯定會打起來,而這時退到鳳凰城的日軍就可以跳出事非圈,保存實力,坐山觀虎鬥。

宮本直拓認爲俄軍肯定打不過人民軍,等俄軍被人民軍狠狠教訓之後,自然會主動來找日本聯合,那時日本就可以待價而沽,從容的坐地起價,並且可以視那時的情況而定,如果人民軍被俄軍消耗了大部份力量,日軍則可以再度參戰,擊敗人民軍,坐收遼東之利;而如果人民軍的消耗不大,日軍也能從戰場上全身而退,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一則保存日本的元氣;二則在談判桌上有足夠的籌碼,確保日本的利益。

伊藤博文雖是文職官員,但在年輕時參加倒幕之戰,也參與於不少軍事事務,因此對軍務也並不陌生,在和宮本直拓交談之前,伊藤博文雖然也考慮過從遼陽撤軍,但也覺得局勢還沒有壞到那一步。另外伊藤博文也十分清楚,提議日軍從遼陽撤退,絕對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將會爲日本在遼東的失敗負全責,而且很有可能在戰爭結束以後被當成替罪羊。

但聽了宮本直拓的分析之後,伊藤博文才明白,原來局勢己經到了危急萬分的地步,如果不盡快從遼陽撤軍,後果將十分嚴重,而且宮本直拓想到了擔責任的問題,因此也給伊藤博文出了一個主意,就是由伊藤博文和山縣有朋牽頭,把目前日本軍政兩界的大佬、巨頭都拉進來,來一個聯名決議,這樣就是有責任也是由大家共同承擔,不存在誰背鍋的問題。

伊藤博文聽了以後,也覺得這個辦法可行,有道是法不責衆,於是就在今天一早,伊藤博文就去拜會山縣有朋,和他協商日軍撤軍的事宜。

其實山縣有朋對戰局的瞭解要比伊藤博文清楚得多,自然知道日軍的局勢確實十分危急,撤軍自然是化解危機最好的方式,但山縣有朋的考慮確實和伊藤博文所想的一樣,也是怕擔這個責任,另外他也知道,遼陽方面己經派遣第4軍團回援鳳凰城、九連城,山縣有朋對第4軍團也抱以極大的期望,如果第4軍團能夠及時的到達鳳凰城,日軍就有很大的把握能夠守住日軍的退路。因此自然不願意牽頭提議撤軍,那怕是有伊藤博文和他一起聯名也不幹,於是對伊藤博文左推右託。

而就在下午3點鐘的時候,山縣有朋收到了滿洲軍司令部發來的電報,這才知道第4軍團的回援計劃己經失敗,人民軍雖然沒有攻克鳳凰城,但卻己截斷了日軍撤軍的路線,滿洲軍司令部希望陸軍參謀部指示下一步的行動。

這時山縣有朋也不禁有些沉不住氣了,因爲最壞的局面己經發生,如果日軍再不採取有效的行動,或許真的會遭到滅頂之災。

不過這件事的關係重大,山縣有朋認爲就是自己和伊藤博文兩人,還不能決定,於是又叫來了桂太郎和寺內正毅,4個人一起協商。

但桂太郎、寺內正毅都反對聯合決策,理由也很簡單,因爲伊藤博文畢競是文職官員,現在又沒有公聯,因此戰場上的責任不是他的,即使是伊藤博文也參與聯名,在常人看來,主要負責肯定不是他,而最終還是由軍人來扛,由其是陸軍,將成爲這次敗戰的主要負責人,很可能會因此而讓陸軍的威名掃地,並且還暗示山縣有朋很有可能和李鴻章一樣,因此而身敗名裂,這樣伊藤博文就可以在日本政壇一手遮天,無人可敵了。

山縣有朋聽了,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伊藤博文的這個建議還隱藏着這樣的陰謀。而伊藤博文也不禁有些急了,當場嚴厲的指責三人,只爲了自己的名聲和政治利益,而不顧國家的利益,完全背離了當初參加倒幕、尊王、攘夷等行動的初衷,只說得三人低頭不語。

後來還是寺內正毅想出了一個辦法,建議可以下令給滿洲軍司令部下令,由於前線的局勢複雜,陸軍參謀部難以及時對戰局進行判斷決議,因此後續的行動可以後滿洲軍司令部自行決定,並可以採取任何行動。當然實際就是讓前線的指揮官來承擔這個責任。

伊藤博文聽了,雖然還是有些不滿,但承認這也是個解決的辦法,畢竟前線的指揮官和在日本的官員不同,選擇的行動將直接關係到他們的生死安危,因此他們肯定會做出正確的決擇來,當然也會由此而承擔戰敗的責任,不過這和伊藤博文無關了,於是伊藤博文也接受了這個建議,然後告辭離開,而山縣有朋也立刻以陸軍參謀部的名議,向遼陽發令。

聽完了伊藤博文的講說之後,宮本直拓也半天無語。在舊時空裡,日本對明治時代的這一批精英是相當推崇的,無論是關於他們的專記或影視,而無一不是將這些人塑造成大公無私、全心爲國,甚致臥薪嚐膽、忍辱負重。但在這個時代幾年的經歷,由其是和伊藤博文、山縣有朋、桂太郎等人的接觸看來,他們和舊時空裡日本的那些政客沒有多大的區別,照樣的爭權奪利,搶功甩鍋,互相撕逼,將個人利益置於國家利益之上,這大概是政客們的常態吧,並不因時代的不同而不同。

不過明治一代的精英還是比舊時空裡日本政客強些,甩鍋歸甩鍋,撕逼歸撕逼,但畢競還是把事情給辦了,而舊時空裡的日本政客,己經退變成只會甩鍋撕逼,但什麼事情都辦不了。

第二十五章 接管濟南(十八)第三五八章 大戰之前(五)第三七四章 上海(二)第三十七章 圈孑(下)第五二零章 穆棱河之戰(十六)第六一六章 滿洲里戰役(九)第六十七章 德國使團(七)第五八三章 張作霖歸附(下)第四八五章 登陸作戰(七)第九十章 天津戰役(三)第三十九章 造艦計劃(三)第五二八章 攻佔哈爾濱(三)第四六七章 迎擊俄軍(四)第五四零章 美國調停(下)第二一零章 奇襲庫倫(四)第五一八章 穆棱河之戰(十四)第一四三章 上海新區(七)第一六八章 決議第二二一章 談判(三)第一五六章 訪徳使團(下)第五六四章 美國(七)第二七零章 根據地(十二)第二十八章 錦州告急(七)第四一二章 北京攻略(八)第一七零章 南下上海第二八四章 協商(上)第一二六章 反擊(下)第四十三章 錦州之戰(一)第三百章 告密(下)第七十二章 義和團第一九五章 訪問英法(六)第五三一章 調查報告(下)第三六六章 餘波未平(三)第二零六章 艦隊出發第一二六章 反擊(下)第六二八章 登陸日本(十)第一八九章 登陸爪哇(一)第二二五章 舞會(下)第二八五章 協商(下)第三零五章 南線,北線(三)第六十六章 德國使團(六)第十九章 自沉第七一六章 上海談判(三)第一零六章 電報(下)第一八四章 護僑行動(六)第七零一章 求和(八)第一七六章 南洋鉅富(三)第二一六章 青島戰役第四二四章 停戰期(五)第五九九章 濟南衆態(八)第三九四章 全面開戰(三)第三六六章 餘波未平(三)第二六六章 進城(二)第一八七章 護僑行動(九)第三十四章 年度總結(四)第五五六章 接受談判(八)第一四九章 徳國之行(六)第一零四章 佈局海外(上)第十九章 接管濟南(十二)第九十八章 新根據地(一)第一七八章 南下上海(八)第四十三章 錦州之戰(一)第五五二章 接受談判(四)第四七零章 迎擊俄軍(七)第四零六章 旅順攻略(三)第三九零章 新聞發佈會(四)第三五零章 前往青島(三)第一三九章 渤海海戰(八)第二一三章 奇襲庫倫(七)第三四五章 歐洲危機(二)第一八三 商務招標第五一九章 突擊行動(下)第四七二章 外交爭鬥(一)第五一六章 試演(下)第一六三章 慶賀大會第二二九章 後續影響(四)第二八九章 漁人行動(一)第二二三章 談判(五)第六六九章 臺灣海峽之戰(十)第六九三章 再度出擊(四)第二二一章 談判(三)第七十一章 金融(二)第四零五章 旅順攻略(二)第二三三章 訪日艦隊(四)第二二三章 清廷求和(六)第九十九章 巡視(四)第三三三章 李鴻章來訪(十)第七十八章 陸軍編制(二)第一零八章 流言蜚語(中)第一四六章 徳國之行(三)第三六九章 軍隊整編(下)第四二九章 進攻北京(八)第六四七章 日本本土作戰(七)第三七七章 對馬海戰(四)第四七二章 戰前(四)第九十二章 安置營(八)第二六二章 根據地(四)第三四四章 財政工作報告(一)第七零六章 求和(十三)第五十八章 上海新區(十一)
第二十五章 接管濟南(十八)第三五八章 大戰之前(五)第三七四章 上海(二)第三十七章 圈孑(下)第五二零章 穆棱河之戰(十六)第六一六章 滿洲里戰役(九)第六十七章 德國使團(七)第五八三章 張作霖歸附(下)第四八五章 登陸作戰(七)第九十章 天津戰役(三)第三十九章 造艦計劃(三)第五二八章 攻佔哈爾濱(三)第四六七章 迎擊俄軍(四)第五四零章 美國調停(下)第二一零章 奇襲庫倫(四)第五一八章 穆棱河之戰(十四)第一四三章 上海新區(七)第一六八章 決議第二二一章 談判(三)第一五六章 訪徳使團(下)第五六四章 美國(七)第二七零章 根據地(十二)第二十八章 錦州告急(七)第四一二章 北京攻略(八)第一七零章 南下上海第二八四章 協商(上)第一二六章 反擊(下)第四十三章 錦州之戰(一)第三百章 告密(下)第七十二章 義和團第一九五章 訪問英法(六)第五三一章 調查報告(下)第三六六章 餘波未平(三)第二零六章 艦隊出發第一二六章 反擊(下)第六二八章 登陸日本(十)第一八九章 登陸爪哇(一)第二二五章 舞會(下)第二八五章 協商(下)第三零五章 南線,北線(三)第六十六章 德國使團(六)第十九章 自沉第七一六章 上海談判(三)第一零六章 電報(下)第一八四章 護僑行動(六)第七零一章 求和(八)第一七六章 南洋鉅富(三)第二一六章 青島戰役第四二四章 停戰期(五)第五九九章 濟南衆態(八)第三九四章 全面開戰(三)第三六六章 餘波未平(三)第二六六章 進城(二)第一八七章 護僑行動(九)第三十四章 年度總結(四)第五五六章 接受談判(八)第一四九章 徳國之行(六)第一零四章 佈局海外(上)第十九章 接管濟南(十二)第九十八章 新根據地(一)第一七八章 南下上海(八)第四十三章 錦州之戰(一)第五五二章 接受談判(四)第四七零章 迎擊俄軍(七)第四零六章 旅順攻略(三)第三九零章 新聞發佈會(四)第三五零章 前往青島(三)第一三九章 渤海海戰(八)第二一三章 奇襲庫倫(七)第三四五章 歐洲危機(二)第一八三 商務招標第五一九章 突擊行動(下)第四七二章 外交爭鬥(一)第五一六章 試演(下)第一六三章 慶賀大會第二二九章 後續影響(四)第二八九章 漁人行動(一)第二二三章 談判(五)第六六九章 臺灣海峽之戰(十)第六九三章 再度出擊(四)第二二一章 談判(三)第七十一章 金融(二)第四零五章 旅順攻略(二)第二三三章 訪日艦隊(四)第二二三章 清廷求和(六)第九十九章 巡視(四)第三三三章 李鴻章來訪(十)第七十八章 陸軍編制(二)第一零八章 流言蜚語(中)第一四六章 徳國之行(三)第三六九章 軍隊整編(下)第四二九章 進攻北京(八)第六四七章 日本本土作戰(七)第三七七章 對馬海戰(四)第四七二章 戰前(四)第九十二章 安置營(八)第二六二章 根據地(四)第三四四章 財政工作報告(一)第七零六章 求和(十三)第五十八章 上海新區(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