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二章 外交爭鬥(一)

6月22日上午9點,一輛馬車在華東政府外事委員會辦公大樓的臺階前停下,英國駐青島領事懷特*斯科爾斯從馬車上下來,在兩名屬從人員的陪同下,登上了臺階,來到大門前。

一名屬從人員向大樓的門衛出示了他們的預約證件,於是立刻有大樓的服務人員將他們一行領到大樓的二層,安排在一間會談室的休息室裡等候。

現在華東政府的9個行政委員會都有自己獨立的辦公樓,均是採用統一的建築結構,分佈在原來的綜合行政大樓外圍,而各委員會在行政大樓裡只保留一套辦公室,數名聯絡事務的工作人員,因此現在各委員會的辦公條件、場所都要比以前寬逾得多了。

懷特*斯科爾斯是在1905年接任霍必瀾,出任英國駐青島領事。原隨着華東政府的發展壯大,英國對華東政府的重視程度不斷的提高,因此對於派駐青島的外交人員自然也要甚重的選擇。斯科爾斯就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外交官員,由其對亞洲的局勢有相當的瞭解,他曾在英國駐日本大使館工作了6年時間,其中有3年擔任參贊,精通日語,在1904年被調往北京,在英國駐清國公使館工作了一年,主要是熟悉瞭解中國的情況,由其是華東政府的情況,並且還學習了中文,然後纔到青島上任,也可見英國對這個位置的重視程度。

雖然斯科爾斯上任才半年多,但來外事委員會辦公樓己有多次,對這裡面的流程,環境都十分熟悉,來到休息室以後,就在沙發上坐下,隨手拿起報紙來看。

時間不長,一個隨從進來,道:“閣下,可以進去了。”只見通向會見室的大門打開,一名年輕的女工作人員站在門口,微微欠身。

斯科爾斯這才起身,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從門中走進去。只見李三傑正站在會見室的中間位置迎接他的到來。而斯科爾斯也不敢怠慢,快走了兩步,來到李三傑面前,和李三傑握手,並互相問候了幾句,然後才分賓主落座。

李三傑首先道:“領事先生今天約見我,不知道是要和我協商什麼事情?”

斯科爾斯道:“委員先生,我是代表英國政府,希望和貴政府協商解決在中國的遼東地區發生的戰爭!”

李三傑呵呵笑道:“怎麼?英國政府又想要進行調停嗎?”在人民軍剛參戰之前,英法兩國曾宣佈過要調停戰爭,其實是想阻止華東政府參戰,不過華東政府根本沒有理睬,該打還是照打不誤,而且隨着人民軍連戰告捷,英法兩國也就沒有再提調停的事了。

斯科爾斯當然聽得出李三傑話中的譏諷之意,不過做爲一個優秀的外交人員,自然是要寵辱不驚,道:“不,這次我國政府的意思不是調停,而是希望參戰的各方立刻停止軍事行動,並馬上舉行和平談判來解決你們之間的爭端。老實說這一場戰爭己經持續了1年半的時間,並且使遠東地區的局勢嚴重惡化,也使我國的經濟利益受到巨大的損失,因此是到了應該結束這場戰爭的時候了。不知道華東政府是什麼態度。”

李三傑道:“如果能夠停戰展開談判,我們當然是歡迎的,衆所周知我們華東政府其實是並不想參戰的,完全是爲了維護中國的領土完整而被迫參戰的。”

斯科爾斯笑道:“很好,看來我們已經達成了共識。不過我想貴政府對於停戰談判肯定會有一些條件吧,不知是那些條件。”

李三傑點了點頭,道:“當然,我們的條件其實很簡單,第一必須保持中國的領土完整,俄國必須履行《東三省交割條約》的內容,無條件退出中國的領土,日本也不得擅自渡過鴨綠江,進入中國境內;第二日俄兩國必須對這場戰爭付全責,並且賠償與戰爭相關的損失。只要滿是我們這兩點要求,我們隨時歡迎談判。”

斯科爾斯皺了皺眉,道:“對領土的要求,是貴政府的一貫主張,我們先估且不論,但關於賠償的要求,貴政府以前好像是從未提到過啊。”

李三傑點了點頭,道:“不錯,那是在我們沒有參戰的時候,現在我向的軍隊已經參戰了,並且付出了重大的人員、物資損失,這些損失難道不應該得到應有的賠償嗎?”

斯科爾斯道:“但日俄兩國同樣也在這場戰爭中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啊。”

李三傑道:“日俄兩國怎麼能和我們相比,我們是爲了保護國家領土完整而參戰的,是自衛的戰爭,而日俄兩國都是侵略者,我們的損失自然是由侵略者來賠償,而侵略者的損失當然是他們自認倒黴了。”

斯科爾斯沉默了一會兒,才道:“委員先生,請恕我直言,我認爲你們提出的條件並不合理,首說賠償吧,我們認爲日俄兩國都是不可能接受這個條件的。我有一個建議,聽說你的在戰場上抓獲了大量的俘虜,因此到不如把賠償改成俘虜的贖金,我記得在6年以前,你們就是這樣做的,如果擔心贖金不夠多的話,不妨將贖金的價格提高一些。”

李三傑連連搖頭,道:“賠償是賠償,贖金是贖金,不能混爲一談。而且領事先生應該明白,勝利的一方向失敗的一方索要賠償是國際的,而發動戰爭的一方也應該考慮到失敗的後果,不是嗎?”

斯科爾斯道:“我承認貴政府的軍隊在遼東戰爭確實有十分出色的表現,而且貴政府在軍事上也確實取得了優勢,但日俄兩國只是暫時在戰場上失利,還遠遠沒有到徹底失敗的時候,而且日俄兩國都還有足夠強大的國力,如果貴政府一定要將賠償作爲談判的條件,那麼我認爲這場戰爭恐怕是不會結束的,如果戰爭再進行下去,貴政府也未必就能保持優勢啊。”

李三傑道:“領事先生,我們愛好和平,也希望得到和平,但決不會企求和平,如果日俄兩國拒絕了我們的和平條件,我們也不會懼怕戰爭。您說日俄兩國還沒有到徹底失敗的時候是不會接受我們的條件,那麼我們就將他們打到徹底失敗,一直到他們接受我們的條件爲止。”

斯科爾斯點了點頭,道:“好吧!看來我們對賠償的問題有較大的分歧,因此我建議暫時不討論,將它擱置一下,而是討論貴政府的領土主張,好嗎。”

李三傑笑道:“好吧!我也同意先擱置,領事先生對我們的領土主張有什麼看法嗚。”

斯科爾斯又道:“雖然對領土的要求,是貴政府的一貫主張,但我們認爲,這個要求也有不合理的地方。因爲清國政府纔是中國唯一受到各國承認的合法政府,而貴政府在法理關係上,還是清國政府的管轄之下,當然貴政府的情況有些特殊,我們認爲可以用自治領這個概念來說明貴政府和清國政府的關係,更合適一些。但即使是自治領,貴政府也是從屬於清國政府的,而在法理上對遼東的領土是沒有權利要求的,有這個權力的應該是清國政府,因此我們建議如果將來與日俄兩國舉行談判,清國政府應該是參與的一方。”

李三傑聽了,冷笑一聲,道:“這個要求我們無法接受。首先用自治領的概念來說明我們華東政府的性質,這本身就是錯誤的,我們是一個獨立的政治體,政治制度,行政體系也和清國政府完全不一樣,因此我們和清國政府沒有任何的從屬關係。”

斯科爾斯道:“但遼東在法理上是清國政府的領土,這個事實你們是否承認。”

李三傑道:“遼東領土的歸屬問題,是我們政府和清國政府之間的事情,和其他國家無關,也不需要其他國家干涉。如果認爲我們不是合法政府,對遼東的領土沒有合法權力要求,那麼可以不和我們進行談判,儘管去找清國政府談判好了,但這樣談判我們是不會參與的,也不會承認談判的結果。這就是我們的態度。”

斯科爾斯點了點頭,道:“好吧,我會將貴政府的態度如實的轉告給我國政府,我國政府還會了解日本、俄國的態度,會再和貴政府進行協商,希望我們能夠促成遠東地區恢復和平。”

李三傑也道:“我們的態度是一慣的,我們愛好和平,也希望得到和平,但決不會企求和平,希望英國政府能夠多和日俄政府進行溝通,讓他們瞭解現在的局勢,不要做出錯誤的選擇。”

說到這裡,這次會談也基本結束,斯科爾斯也起身告辭離開,等他回到領事館之後,立刻將他和李三傑會談的詳細內容發回英國。

而這一次會談也像徵着鬥爭從戰場轉移到了談判桌上,正式拉開了遼東戰爭的各有關方之間新一輪的外交爭鬥。

第三三四章 海歸(五)第五七三章 北洋議事(三)第三三三章 海歸(四)第一八二章 護僑行動(四)第六一一章 朝見風波(三)第六零九章 朝見風波(一)第六零四章 西安之行(四)第一六八章 決議第六一三章 滿洲里戰役(六)第五六九章 預備會議(四)第八十六章 安置營(二)第四十五章 錦州之戰(三)第一四二章 訪問(二)第二二五章 青島戰役(九)第四六九章 戰前(一)第三九一章 新聞發佈會(五)第三七零章 餘波未平(七)第四八二章 統一商界(四)第二二二章 清廷求和(五)第一六八章 回訪日本(下)第四章 收關行動(四)第二七五章 朝鮮半島危機(下)第七章 移交第一八五 商務招標(三)第五十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一)第二三一章 總結(上)第一四五章 訪問(五)第二三三章 作戰計劃(一)第一八二 開平煤礦(下)第四三一章 戰爭再啓(二)第四九三章 襲取海參崴(二)第一七八章 南下上海(八)第二十八章 出兵第六十四章 大沽口會議(五)第一二七章 綠林大會(下)第二四七章 第一家族(六)第十四章 接管濟南(七)第四一一章 旅順攻略(八)第一七二章 南下上海(二)第一九五章 巴達維亞(三)第二二六章 後續影響(一)第一二六章 秋收行動(十五)第四八三章 統一商界(五)第七章 德國策劃結盟第四五零章 外交斡旋(七)第二四四章 天誅(一)第四六三章 圍殲日軍(七)第六十章 上海新區(十三)第四七九章 統一商界(一)第二一八章 爪哇之戰(八)第三七三章 餘波未平(十)第六七六章 大獲全勝(七)第七十四章 統計結果第八十七章 造艦競標(四)第一九九章 蒙古攻略(二)第四二零章 停戰期(一)第六二九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一)第七二二章 歸國(二)第五六一章 夜襲(二)第六六一章 臺灣海峽之戰(二)第四七九章 統一商界(一)第六零七章 西安之行(七)第五五零章 接受談判(二)第一七九章 軍事交流(一)第一零五章 佈局海外(下)第三三零章 李鴻章來訪(七)第一七五章 德國之行(七)第五四二章 鎮南浦登陸(二)第三九零章 對馬海戰(十六)第八章 接管濟南(一)第二四五章 天誅(二)第五五七章 接受談判(九)第一四一章 上海新區(五)第二四三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六)第一八八章 護僑行動(十)第二十五章 責任問題第五六五章 陰謀(三)第九章 村民第八章 伏擊俄軍第一七一章 德國之行(三)第六一六章 滿洲里戰役(九)第三九七章 全面開戰(六)第六十一章 英日同盟(一)第一四零章 合肥見聞(四)第三二八章 李鴻章來訪(五)第一零一章 新根據地(四)第七十九章 水災(四)第七章 德國策劃結盟第七十章 海軍顧問(上)第六零四章 東北戰事再起(二)第三三一章 李鴻章來訪(八)第七十四章 進攻赤峰(中)第一四五章 北倉之戰(四)第四四一章 遼陽之戰(三)第三十八章 聯軍進攻第二三二章 訪日艦隊(三)第十二章 五年規劃(三)第二六五章 根據地(七)第二六三章 反撲(三)第六十章 遠東戰爭結束(下)
第三三四章 海歸(五)第五七三章 北洋議事(三)第三三三章 海歸(四)第一八二章 護僑行動(四)第六一一章 朝見風波(三)第六零九章 朝見風波(一)第六零四章 西安之行(四)第一六八章 決議第六一三章 滿洲里戰役(六)第五六九章 預備會議(四)第八十六章 安置營(二)第四十五章 錦州之戰(三)第一四二章 訪問(二)第二二五章 青島戰役(九)第四六九章 戰前(一)第三九一章 新聞發佈會(五)第三七零章 餘波未平(七)第四八二章 統一商界(四)第二二二章 清廷求和(五)第一六八章 回訪日本(下)第四章 收關行動(四)第二七五章 朝鮮半島危機(下)第七章 移交第一八五 商務招標(三)第五十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一)第二三一章 總結(上)第一四五章 訪問(五)第二三三章 作戰計劃(一)第一八二 開平煤礦(下)第四三一章 戰爭再啓(二)第四九三章 襲取海參崴(二)第一七八章 南下上海(八)第二十八章 出兵第六十四章 大沽口會議(五)第一二七章 綠林大會(下)第二四七章 第一家族(六)第十四章 接管濟南(七)第四一一章 旅順攻略(八)第一七二章 南下上海(二)第一九五章 巴達維亞(三)第二二六章 後續影響(一)第一二六章 秋收行動(十五)第四八三章 統一商界(五)第七章 德國策劃結盟第四五零章 外交斡旋(七)第二四四章 天誅(一)第四六三章 圍殲日軍(七)第六十章 上海新區(十三)第四七九章 統一商界(一)第二一八章 爪哇之戰(八)第三七三章 餘波未平(十)第六七六章 大獲全勝(七)第七十四章 統計結果第八十七章 造艦競標(四)第一九九章 蒙古攻略(二)第四二零章 停戰期(一)第六二九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一)第七二二章 歸國(二)第五六一章 夜襲(二)第六六一章 臺灣海峽之戰(二)第四七九章 統一商界(一)第六零七章 西安之行(七)第五五零章 接受談判(二)第一七九章 軍事交流(一)第一零五章 佈局海外(下)第三三零章 李鴻章來訪(七)第一七五章 德國之行(七)第五四二章 鎮南浦登陸(二)第三九零章 對馬海戰(十六)第八章 接管濟南(一)第二四五章 天誅(二)第五五七章 接受談判(九)第一四一章 上海新區(五)第二四三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六)第一八八章 護僑行動(十)第二十五章 責任問題第五六五章 陰謀(三)第九章 村民第八章 伏擊俄軍第一七一章 德國之行(三)第六一六章 滿洲里戰役(九)第三九七章 全面開戰(六)第六十一章 英日同盟(一)第一四零章 合肥見聞(四)第三二八章 李鴻章來訪(五)第一零一章 新根據地(四)第七十九章 水災(四)第七章 德國策劃結盟第七十章 海軍顧問(上)第六零四章 東北戰事再起(二)第三三一章 李鴻章來訪(八)第七十四章 進攻赤峰(中)第一四五章 北倉之戰(四)第四四一章 遼陽之戰(三)第三十八章 聯軍進攻第二三二章 訪日艦隊(三)第十二章 五年規劃(三)第二六五章 根據地(七)第二六三章 反撲(三)第六十章 遠東戰爭結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