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五六章 遠東遠征軍(三)

計劃雖然制定出來,但首先需要國內批准,其次是需要日本的配合,因爲現在臺灣還是由日本控制,還需要在日本本土登陸,如果沒有日本的配合,根本不可能完成。不過這些政府之間的溝通協調事情是甴國內去處理,遠征軍只用在新加坡耐心的等待,並進行休整。而在此期間,指揮官則在不斷的進行兵棋推演,測算重新編組之後的3支艦隊與人民軍艦隊交戰的勝算。

而收到了遠征軍修改的作戰計劃之後,英法兩國也展開了緊急的協商,最終還是認同了修改的作戰計劃,當然其間的過程也十分激烈。

按照英法兩國最初成立遠征軍,就是想以壓倒性的優勢兵力,在半年的時間內結束戰鬥,畢竟現在兩國的重心都不在遠東地區,也不想在遠東地區多消耗國力,而按照修改的計劃,這場戰鬥肯定會超過半年,有極大的可能超過一年,如果在成立遠征軍時知道是這樣的結果,兩國政府恐怕都會再謹慎考慮了。

但納土納羣島海戰的結果確實太驚人了,大英帝國稱霸了百餘年,但卻並不盲目的自大,有差距就必須承認,而法國雖然一向自視甚高,但在海戰方面卻也不得不承認英國的水平比自己高,既然英國這麼重視華東政府的海軍,法國自然也不敢輕視。而且這時日俄兩國都遭到了華東政府的沉重打擊,實力大損,無法給遠征軍提供足夠的助力,單靠遠征軍,確實很難在短時間徹底擊敗華東政府。

同時在兩國的軍方,也強烈支持修改的作戰計劃,畢竟軍方考慮的更多的是戰場因素,而非政治因素,現在遠東的局勢發生了變化,如果還是執行原來的作戰計劃,不僅不能速勝,還會被拖進戰爭的泥潭中,別說是一年,就是2、3年也未必能結束戰爭。

英法兩國的政府畢競還是有理智的,軍方的態度也不能不重視,另外現在兩國也確實是有些騎虎難下,畢競軍隊己經派出去了,如果不能取勝,對兩國政府來說將是沉重的打擊,由其是摩納哥危機剛剛結束,德國雖然在英法聯手的壓力之下,在摩納哥問題上採取了退讓的態度,但如果英法兩國陷入遠東戰爭的泥潭中,德國是肯定會找其他藉口發難。因此這一場戰爭決不容有失。在這種情況下,英法兩國的政府只能同意修改的作戰計劃,但要求遠征軍必須取勝。

而日本政府則更好打交道了,英國向日本提出進駐長崎佐世保港口時,日本幾乎是秒回英國,對英國艦隊的進駐表示了熱切的歡迎,也同意遠征軍艦隊使用高雄港,登陸部隊並進駐臺灣。並且表示如果英國艦隊能夠幫助日本,殲滅入侵的人民軍,日本可以在3個月內,組織4-5個師團的兵力,參與遠征軍的登陸作戰,而且日本在朝鮮半島還有5個師團,並編制及3個朝鮮師,只要能夠恢復日本和朝鮮半島的航線,日本就可以從朝鮮半島再發動進攻,牽制人民軍的兵力。

老實說現在日本己經把遠征軍當作自己的救命稻草了,因爲在能登半島戰役慘敗以後,日軍己無力再驅起佔據了能登半島的人民軍,因此只能再派4個師團在能登半島的入口布置防線,堵住人民軍從能登半島進入九洲島的道路。而其他軍隊只能在日本四處救火,攻擊登陸的人民軍。

但一來日本的西面海岸長達1200多公里,人民軍可以隨意的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登陸,令日本根本防不勝,而且日軍在能登半島戰中損失慘重,被迫將一批尚得到充份訓練的士兵投入戰場,這些士兵不僅缺少實戰經驗,連基本的軍事素質都極度不足,再加上現在日本的國力不足,海上航運又被人民軍切斷,因此武器十分簡單,火炮奇缺,由其是大中口徑的火炮極少,戰鬥力自然十分堪憂,而儘管俄國僱傭兵團的武器更簡陋,除了步槍之外,基本沒有其他的武器了,但在兵力相同的條件下,日軍仍然不是俄軍的對手,而且一但戰事不利,俄軍可以上船撤退休整,然後另選其他地點登陸,而日軍只能疲於奔命的四處堵漏補缺。總體來看,人民軍的海上襲擊屢屢得手,而且還給日本造成了極大的破壞,並且還虜掠到了大量的人口,送回華東政府的日本勞力己超過了20萬人,而且在能登半島,還聚集着近20萬等待運走的勞力。

日本政府、軍方對此基本沒有太多的應對辦法,儘管軍隊四處堵漏補缺,但成效並不大,而民間對政府、軍方的無能表現十分不滿,報紙也連篇累牘的批評政府的執政不利,導致日本的本土遭到了攻擊。本來持續了二年半的戰爭,令日本的經濟幾近崩潰,民間的生活也極爲艱難,充滿了怨氣,這時正好找到一個發泄的機會,因此在東京、大阪、京都等地,都連續暴發集羣事件,要求內閣下臺,有極端的甚致要求內閣成員集體自殺謝罪,同時在日本各地也發生了多起打砸搶燒等暴力事件。

而且這時連明治天皇也有些沉不住氣了,連續兩次招見首相桂太郎,大發雷霆,要求內閣和陸軍部儘快穩定日本的局面,因此內閣和陸軍部也感受到了沉重的壓力,海軍雖然壓力稍小,但現在日本的局面確實不容樂觀,到也不敢幸災樂禍。

在內閣裡也有一些人後悔了,覺得早知如此,那還不如在朴茨茅斯談判時就答應華東政府的談判條件講和算了,當時華東政府要求日本賠償5000萬英鎊的戰爭損失,但被日本拒絕,導致了朴茨茅斯談判的破裂,而現在日本的戰爭損失己遠不止5000萬英鎊。但現在後悔也晚了,現在不可能再重新談判,一來是在這個時候和華東政府談判,日本將會付出更爲慘重的代價,二來是遠征軍已經出動了,這時日本和華東政府談判,那麼將自己的盟友英國置於何地呢?

另一個讓日本政府後悔的是,沒有極時和俄國恢復外交關係。在日本發動日俄戰爭時,兩國的外交人員都分別撤離,而在朴茨茅斯談判破裂之後,英法曾撮合日俄兩國恢復外交關係,這樣方便雙方的聯絡,有利於對華東政府作戰,但這時日俄兩國之間仍然心存芥蒂,對恢復外交關係的興趣都不大,而英法也沒有強求,畢競遠征軍是由英法兩國主導,日俄兩國之間的聯絡並不多。那知這一念之差,成爲日本政府現在最後悔的事情之一。

由於這次人民軍中有相當一部份都是俄國士兵,儘管是打着僱傭兵的名議,但誰都明白這些俄兵其實就是華東政府的戰俘,而日本政府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也曾和俄國聯絡,希望俄國能夠對這些俄國僱傭兵發揮一點作用,如果能夠讓俄國僱傭兵退出這場戰鬥,日本的壓力也會減輕許多。但俄國政府表示愛莫能助,因爲在日本沒有俄國的外交機構,否則俄國可以通過外交機構去勸服俄國僱傭兵退出戰鬥,甚致是幫助日本作戰。

其實日本本土遭到人民軍的進攻,俄國完全是一付看熱鬧不嫌事大的興災樂禍心態,一來是俄國對日本的怨氣仍然未消,二來俄國認爲華東政府發動對日本本土的作戰,對俄國是有利的,因爲可以將華東政府的目光由俄國轉移到日本,這也有利於俄國贏得恢復遠東軍事力量的時間。

同時俄國還給日本提出了一個建議,就是可以將日本所抓的俄國俘虜都釋放並武裝起來,幫助日本作戰。但這個建議遭日本內閣的集體反對,因爲日本也並不相信俄國,把這些毛子都放出來,誰管得住他們,萬一他們和俄國僱傭兵勾結起來,豈不是要了日本的命了。

現在遠征軍終於到了亞洲,並且還將進駐日本,由其是英國艦隊要進駐佐世保,並幫助日本殲滅入侵的人民軍,這無疑是給日本上下打了一針強心劑,將英國艦隊當成日本的救命稻草,彷彿只要英國艦隊一到,就可以立刻殲滅攻入日本本地的人民軍了。

其實這樣想也不算錯,因爲能登半島戰役的失敗,就是因爲日本沒有制海權,使駐守能登半島的人民軍可以得到海軍的火力支援,進而來說,人民軍能夠攻入日本本土,也是由於華東政府掌控了制海權,因此英國艦隊一但進駐日本,必然會幫助日本奪回制海權,這樣一來登陸日本的人民軍也就失去了最大的倚仗,如果不主動撤退,就必然會遭到殲滅。於是日本政府才急不可耐的表示歡迎遠征軍進駐高雄、佐世保。

得到了國內的回覆之後,菲利普斯和博尚也都鬆了一口氣,兩人一直擔心國內會爲了政治利益,而拒絕遠征軍提出的修改作戰計劃,還是抱着速戰速決的心態,要求遠征軍按原計劃行動,現在看來,這一次是多慮了。不過兩國也要求遠征軍,儘快趕到遠東參戰,並取得一場勝利,以提振士氣,並讓兩國政府也能緩一口氣。

第六零二章 應對計劃(下)第五九一章 上海租界(三)第一九零章 訪問英法(一)第一三零章 外調(四)第五六零章 美國(三)第一六九章 新艦下水(五)第一一四章 秋收行動(三)第二五五章 工作組(三)第七零二章 求和(九)第六六八章 臺灣海峽之戰(九)第五四九章 土地改革(四)第四五五章 山海關(一)第一七九章 護僑行動(一)第五二五章 談判(三)第一五九章 對日談判(四)第十五章 艦炮對決第二十一章 接管濟南(十四)第六四五章 日本本土作戰(五)第三八零章 對馬海戰(七)第三零五章 南線,北線(三)第三三九章 工業成就(五)第八十九章 天津戰役(二)第一四九章 徳國之行(六)第二八一章 五人會議(五)第二二四章 青島戰役(八)第六三零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二)第一六二章 農業部的運作(三)第二七四章 戰爭開始(三)第五九七章 濟南衆態(六)第三二六章 海參崴(九)第三七九章 對馬海戰(六)第二零五章 反擊(上)第四三三章 進攻北京(十二)第六七七章 大獲全勝(八)第四五四章 新聞發佈(三)第四二零章 空降作戰(上)第一三七章 上海新區(一)第四四二章 進京(九)第三零九章 備戰(三)第七十七章 陸軍編制(一)第六十九章 德國使團(九)第七零四章 求和(十一)第三一三章 錦州(一)第二一二章 奇襲庫倫(六)第八十二章 八國聯軍的動向(上)第二四六章 天誅(三)第六十章 遠東戰爭結束(下)第五十七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八)第四四九章 遼陽之戰(十一)第二九零章 仲裁結果第三五五章 大戰之前(二)第二四四章 天誅(一)第三章 尖刀排長第三零一章 偵察敵情第四九一章 激烈博弈(五)第一五二章 新農村建設(三)第一一二章 接管天津(四)第四五六章 山海關(二)第五三九章 聯合軍演(四)第一四五章 徳國之行(二)第六十七章 德國使團(七)第一八六章 護僑行動(八)第二三七章 作戰計劃(五)第五五八章 地主聯盟(二)第八十九章 天津戰役(二)第二五六章 公審大會第一零三章 新根據地(六)第九十六章 青州之亂(九)第六九二章 再度出擊(三)第一零八章 考查(五)第二四二章 王家寨(四)第五二七章 談判(五)第二零二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八)第一九七章 訪問英法(八)第四章 收關行動(四)第三四九章 上海警戒(二)第三四四章 財政工作報告(一)第五六一章 美國(四)第一八二章 護僑行動(四)第一二九章 分礦計劃(下)第三零四章 南線,北線(二)第三三九章 工業成就(五)第一六七章 新艦下水(三)第七二三章 歸國(三)第五二七章 攻佔哈爾濱(二)第一三二章 海軍假期(三)第六二零章 登陸日本(三)第七十章 海軍顧問(上)第四四八章 外交斡旋(五)第一八一章 軍事交流(三)第一九六 各方反應第三二八章 奉天會戰(下)第一五零章 新農村建設(一)第四五四章 外交斡旋(十一)第一一二章 抓捕(下)第四四一章 進京(八)第七十二章 義和團第一八四章 德國海軍戰略(二)第一七三章 德國之行(五)第三三一章 李鴻章來訪(八)
第六零二章 應對計劃(下)第五九一章 上海租界(三)第一九零章 訪問英法(一)第一三零章 外調(四)第五六零章 美國(三)第一六九章 新艦下水(五)第一一四章 秋收行動(三)第二五五章 工作組(三)第七零二章 求和(九)第六六八章 臺灣海峽之戰(九)第五四九章 土地改革(四)第四五五章 山海關(一)第一七九章 護僑行動(一)第五二五章 談判(三)第一五九章 對日談判(四)第十五章 艦炮對決第二十一章 接管濟南(十四)第六四五章 日本本土作戰(五)第三八零章 對馬海戰(七)第三零五章 南線,北線(三)第三三九章 工業成就(五)第八十九章 天津戰役(二)第一四九章 徳國之行(六)第二八一章 五人會議(五)第二二四章 青島戰役(八)第六三零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二)第一六二章 農業部的運作(三)第二七四章 戰爭開始(三)第五九七章 濟南衆態(六)第三二六章 海參崴(九)第三七九章 對馬海戰(六)第二零五章 反擊(上)第四三三章 進攻北京(十二)第六七七章 大獲全勝(八)第四五四章 新聞發佈(三)第四二零章 空降作戰(上)第一三七章 上海新區(一)第四四二章 進京(九)第三零九章 備戰(三)第七十七章 陸軍編制(一)第六十九章 德國使團(九)第七零四章 求和(十一)第三一三章 錦州(一)第二一二章 奇襲庫倫(六)第八十二章 八國聯軍的動向(上)第二四六章 天誅(三)第六十章 遠東戰爭結束(下)第五十七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八)第四四九章 遼陽之戰(十一)第二九零章 仲裁結果第三五五章 大戰之前(二)第二四四章 天誅(一)第三章 尖刀排長第三零一章 偵察敵情第四九一章 激烈博弈(五)第一五二章 新農村建設(三)第一一二章 接管天津(四)第四五六章 山海關(二)第五三九章 聯合軍演(四)第一四五章 徳國之行(二)第六十七章 德國使團(七)第一八六章 護僑行動(八)第二三七章 作戰計劃(五)第五五八章 地主聯盟(二)第八十九章 天津戰役(二)第二五六章 公審大會第一零三章 新根據地(六)第九十六章 青州之亂(九)第六九二章 再度出擊(三)第一零八章 考查(五)第二四二章 王家寨(四)第五二七章 談判(五)第二零二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八)第一九七章 訪問英法(八)第四章 收關行動(四)第三四九章 上海警戒(二)第三四四章 財政工作報告(一)第五六一章 美國(四)第一八二章 護僑行動(四)第一二九章 分礦計劃(下)第三零四章 南線,北線(二)第三三九章 工業成就(五)第一六七章 新艦下水(三)第七二三章 歸國(三)第五二七章 攻佔哈爾濱(二)第一三二章 海軍假期(三)第六二零章 登陸日本(三)第七十章 海軍顧問(上)第四四八章 外交斡旋(五)第一八一章 軍事交流(三)第一九六 各方反應第三二八章 奉天會戰(下)第一五零章 新農村建設(一)第四五四章 外交斡旋(十一)第一一二章 抓捕(下)第四四一章 進京(八)第七十二章 義和團第一八四章 德國海軍戰略(二)第一七三章 德國之行(五)第三三一章 李鴻章來訪(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