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零章 新農村建設(一)

金秋十月,金風習習,秋高氣爽,田間地頭,盡是辛勤勞作的農民,正在加收割着成熟的莊稼。

儘管今年經歷了一番動盪,收成並不算好,但不好的收成也總比沒有收成要好,這日孑還是要過下去的。何況海外華人的到來,也讓百姓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海外華人先是打敗了洋人,收復了天津,還把租界也拿下來了,而且他們並沒有向清軍那樣搔擾、搶掠百姓,相反還組織、幫助百姓們抓緊最後的時間,搶種搶收,盡力將損失降到最低。因此天津的老百姓又覺得這日子還是有盼頭的,於是人人都充滿了幹勁。

這時幾乎所有的農民都在田地裡搶割,而在田間的大道路上,還有無數人推車挑擔,運送收割好的麥子、高梁等等,穿棱往來不斷。而細心的人可以發現,這些付責運送莊稼的人,竟然都是膚髮各異、凸鼻凹目的外國人。

到了村孑裡,外國人就更多了,整地、挖土、搬磚、挑水、和泥、上樑、蓋瓦,甚致還有人幹起木匠活來,一個個到是忙很不亦樂乎,大喊大叫着百姓們聽不懂的洋文,時不時還發出一陣鬨堂大笑來。而在這些外國人勞做的背後,則是一排排正在興建中的新房屋,平坦寬闊的道路,還有良好的排水系統以及預留的管道涵道。

而在一些尚未拆除的老屋土牆上,還貼着一些五顏六色的標語。如“建設新農村、建設美好的新生活”、“大幹搶幹一個月,安安心心過新年”等等,而且還貼着一張新農村的鳥瞰效果圖,讓在天津土生土長的農民們覺得十分新鮮有趣。

這時己是正午時分,只見二十幾名身着軍裝的婦女,推着幾輛還冒着熱氣的大車過來,領頭的是一個年輕婦女,頭帶八角帽、一身草綠色的軍裝,腰裡扎着一條寬牛皮帶,顯得十分乾練利落,衝着幹活的洋人們大叫道:“吃飯了,吃飯了,都歇一會兒吧,吃完飯再幹吧。”

洋人們雖然聽不懂中文,但這一段時間以來,這幾句話到是聽熟了,立刻都放下了手裡的活計,圍隴到大車邊,從其他女兵手裡接過熱氣騰騰的白麪饅頭,還有大碗稀粥、鹹萊,然後坐在路也大吃起來。

而領頭的女兵從車上拎下來一個大食盒,來到一間房屋的門前,搞了搞門,道:“李首長、吃飯了,等一會兒再忙吧。”

房門打開,李鬆晨從屋裡探出頭來,看了一看,道:“耿金燕同志,怎麼只有你,今天高隊長沒有來?”

耿金燕道:“執委會決定要開一個慶功大會,慶賀這次打敗洋鬼孑,高隊長留下來準備慶功大會的事情,這幾天都不會來,由我帶隊。”

李鬆晨接過了食盒,了頭,道:“原來是這樣,那麼這幾天就辛苦你了。”

耿金燕笑道:“沒什麼,這些都是我們該做的,首長們先吃飯吧,吃完了叫我一聲就行了,我來收拾碗筷。”

李鬆晨把食盒拎進屋裡,對在屋裡工作的其他穿越工作人員道:“來吧,大家吃飯吧。”

原來在擊敗了德國艦隊和八國聯軍以後,穿越集團在京津地區的軍事優勢己不可動搖,就算是其他各國再派遣援軍也不用害怕,因爲援軍到來必須和德軍一樣,從海上來,而穿越集團在這個時代的海上,是有絕對的優勢,就算是英國皇家海軍傾剿出動,也完全可以滅之。可以在相當一段時間裡,在這一片地區基本沒有可以威脅到穿越集團的軍事力量存在了。

而就在擊敗八國聯軍的第二天,臨時執行委員會立刻招開會議,討論下一步的計劃,畢竟取得現在這樣的局面也並不容易,穿越集團犧牲了超過三十名戰士,另外還消耗了大量的彈藥,由其是步槍孑彈,己經消耗了超過四成。那麼下一步就是進取山東,建立正式的根據地,開始發展建設模式。

不過進取山東也不是動就動的,前期還要進行大量的準備工作,最起碼現在的軍隊就還不足,還要進一步擴大的軍隊的規模,至少要擴大一倍以上才行。因此臨時執行委員會決定,趁着大勝八國聯軍的氣勢,舉行一次慶功大會,對前一階段的工作進行一次階段性的總結,同時也表彰前一階段戰鬥工作中的有功人員,由其是對這一次戰鬥中有出色表現的新軍戰士更是要嘉獎,另外還要對陣亡、受傷人員進行撫卹安排。這一方面是增強新軍士兵的榮譽感,另一方面也是在穿越集團統治的區域內,提高軍人的社會地位,在民衆當中樹立參軍光榮的觀念。

儘管在這個時代,中國曾經組建了一支近代海軍——北洋水師,在中日甲午戰爭後,又由袁世凱在天津站,仿照德、日陸軍建制和操典條令,編成北洋新軍(在清廷的正式名稱裡武衛右軍),算是開始了中國陸軍的近代化,但清廷畢竟是一個腐朽落後的封建王朝,不可能真正建立起一支近代化的軍隊。

儘管北洋水師、北洋新軍的士兵餉銀都很高,一個普通士兵每月可以得到4.5兩白銀,但軍人的整體地位卻並不高,整個社會仍然視軍人也下等職業,一般只有窮困潦倒的人才會報名參軍,而希望通過從軍出人投地,建功立業的人並不多,由其是知識份子,當兵的更少,就算是有人願意在軍隊裡做事,大多都是選擇做軍官的幕僚,這並不算是真正的軍人。

這當然也不是清廷的專利,而是自宋朝以降,中國曆代王朝的共有特,歷朝歷代的皇帝,都十分警惕軍隊,對軍隊武將更是多加限制,左防右備,而到了清朝,則又更上一層,對掌軍的漢臣防範更甚,無論是最初的曾國藩,到左中棠、李鴻章,以及現在的袁世凱,無不在掌軍的時候受清廷的猜忌,多方加以掣肘。而這樣到是可以保證皇權的穩定,但代價卻是整個國防實力的下降,在外敵面前幾乎全無抵抗之力。

穿越集團的最終目標是取代清廷,建立一個現代國家,而在現代國家中,軍人是國家的基石,是保衛國家的總要力量,要建立一支強大的現代軍隊,只靠提升軍人的待遇是不行的,無數的歷史證明,一支爲錢打仗的軍隊,是不可能成爲一支強大的軍隊,必須要從提高軍人的社會地位,以及增強軍人的榮譽感入手,讓軍人理所當然的應該受到尊重,並且擁有與自己相符合的社會地位。畢毫人總還是需要一精神力量的。

儘管在文化課上,對新兵們灌輸過參軍光榮觀念,但社會長期形成的偏見,不是這樣就能改變得了的,因此這次慶功大會,就是藉着大勝的餘威,做出改變軍人形像的第一步,同時也是爲了吸引激發更多的本時候民衆報名參軍的熱情。

而自從天津會議以後,李鬆晨就在農村工作,付責領導、並組織其他幾個工作組的工作,而且他一直就住在農村,起初是搭帳蓬住居辦公,後來建好了第一批新房以後,才選了一間房屋做辦公室併兼做宿舍。

這一段時間,農村的工作重除了秋收以外,就是建設新農村。臨時執行委員會也拔出了三千俘虜,來協助配合李鬆晨在農村的工作。當然這些俘虜都是選的歐美人,或者是印度人,而和中國人長相相似的日本人、安南人則都留在天津租界裡幹活。

而歐美人的長相和中國人有明顯的差異,到不用怕他們逃走,在中國這塊地上,語言不通、長得又明顯不同,逃走基本是死路一條,還不如好好幹。畢竟穿越集團還是能夠保證讓他們吃飽,有時還能改善生活,受傷生病也能得到極時的治療。反正等仗打完了雙方就會談判,然後釋放俘虜,也就可以回家了。

俘虜們大多都是年輕力壯,幹活都是一把好手,而且老是被關着,也確實無趣得很,人都被關黴了,還不如出來幹一活,有事做也充實一些。何況穿越集團也制定了一些獎勵措施,幹得好的人會得到一些獎品,如香菸、酒、肉食、水果等等,也讓俘虜們提高了不少積極性。

這批俘虜到來,在村民中引起了不的轟動,儘管以後聽這夥海外華人打敗了洋人,但畢競不是親眼所見,因此難免也有些半信半疑,洋人不可戰勝的神話,在中國還是很有市場的。但現在親眼見到了這麼多俘虜,都是地地道道的洋人,在海外華人的指揮下老老實實的幹活,看來傳聞果然都是真的。

李鬆晨派一千俘虜幫助農民秋收,主要是負責將收割的莊稼運回各自的村孑,畢竟這些洋人都是戰士,並不懂幹農活,讓他們收割反而誤事,不如負責運輸,讓農民們可以全心全意收割,也省了相當的工作量。而另兩千俘虜則是安排在各村修建房屋。

第五八六章 隔空交手(二)第二七八章 五人會議(二)第三五九章 徳國特使(七)第五四三章 鎮南浦登陸(三)第一九八 超強硬對強硬第五十四章 艦隊匯合(二)第二零四章 從軍(二)第五六七章 陰謀(五)第四一九章 北京攻略(十五)第一五零章 徳國之行(七)第一零五章 電報第三十五章 陸軍盤點第四七二章 戰前(四)第九十五章 天津租界(二)第六七零章 大獲全勝(一)第五八三章 張作霖歸附(下)第五十四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五)第二二八章 各方反應(二)第三四六章 財政工作報告(三)第九十一章 天津戰役(四)第四一四章 旅順攻略(十一)第三五八章 大戰之前(五)第三六六章 軍營釆訪(上)第五一九章 穆棱河之戰(十五)第九十四章 安置營(十)第二七一章 陰島(二)第五五二章 接受談判(四)第三七四章 上海(二)第一百章 巡視(五)第三八一章 足球比賽(二)第六六七章 臺灣海峽之戰(八)第三一九章 海參崴(二)第八十三章 災民(三)第五八六章 隔空交手(二)第一四七章 上任(一)第一二一章 晚餐(下)第一八一章 護僑行動(三)第一一六章 農村調查(二)第三九八章 全面開戰(七)第三零三章 反制行動(一)第七零二章 求和(九)第四二八章 進攻北京(七)第一九三 訪問天津(五)第三零八章 再進膠州(一)第二四九章 鑑定圖紙第四十八章 登陸作戰(下)第一四八章 徳國之行(五)第一八二章 軍事交流(四)第六零九章 朝見風波(一)第五章 收關行動(五)第四四零章 遼陽之戰(二)第三七九章 上海(七)第五七七章 進攻瀋陽(一)第二二二章 青島戰役(六)第四六二章 武昌之行(三)第十二章 接管濟南(五)第五九六章 濟南衆態(五)第二一零章 奇襲庫倫(四)第九十一章 安置營(七)第四十二章 艦隊出發第二六五章 根據地(七)第一二四章 秋收行動(十三)第四六零章 圍殲日軍(四)第二五三章 工作組第二六一章 根據地(三)第五七七章 袁世凱來訪(一)第三五九章 大戰之前(六)第七十一章 海軍顧問(下)第二四八章 創業(一)第一三五章 外調(九)第一九八章 巴達維亞(六)第一一八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四)第九十章 青州之亂(三)第一六五章 年終(下)第十一章 遭遇日艦第四二二章 停戰期(三)第五一六章 試演(下)第八十六章 安置營(二)第二六八章 進城(四)第六一四章 朝見風波(六)第二四七章 第一家族(六)第一二零章 晚餐(上)第五七三章 預備會議(八)第二四四章 天誅(一)第六三二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四)第七十七章 規劃(三)第三二五章 李鴻章來訪(二)第四七二章 山海關之戰(一)第五零二章 清廷出兵(二)第六零七章 東北戰事再起(五)第三二一章 騎軍(五)第四七一章 迎擊俄軍(八)第六七四章 大獲全勝(五)第三十一章 年度總結(一)第一二八章 電報(下)第一四一章 上海新區(五)第四五五章 山海關(一)第三二七章 奉天會戰(上)第二零七章 戰爭規則(二)第一五一章 新農村建設(二)
第五八六章 隔空交手(二)第二七八章 五人會議(二)第三五九章 徳國特使(七)第五四三章 鎮南浦登陸(三)第一九八 超強硬對強硬第五十四章 艦隊匯合(二)第二零四章 從軍(二)第五六七章 陰謀(五)第四一九章 北京攻略(十五)第一五零章 徳國之行(七)第一零五章 電報第三十五章 陸軍盤點第四七二章 戰前(四)第九十五章 天津租界(二)第六七零章 大獲全勝(一)第五八三章 張作霖歸附(下)第五十四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五)第二二八章 各方反應(二)第三四六章 財政工作報告(三)第九十一章 天津戰役(四)第四一四章 旅順攻略(十一)第三五八章 大戰之前(五)第三六六章 軍營釆訪(上)第五一九章 穆棱河之戰(十五)第九十四章 安置營(十)第二七一章 陰島(二)第五五二章 接受談判(四)第三七四章 上海(二)第一百章 巡視(五)第三八一章 足球比賽(二)第六六七章 臺灣海峽之戰(八)第三一九章 海參崴(二)第八十三章 災民(三)第五八六章 隔空交手(二)第一四七章 上任(一)第一二一章 晚餐(下)第一八一章 護僑行動(三)第一一六章 農村調查(二)第三九八章 全面開戰(七)第三零三章 反制行動(一)第七零二章 求和(九)第四二八章 進攻北京(七)第一九三 訪問天津(五)第三零八章 再進膠州(一)第二四九章 鑑定圖紙第四十八章 登陸作戰(下)第一四八章 徳國之行(五)第一八二章 軍事交流(四)第六零九章 朝見風波(一)第五章 收關行動(五)第四四零章 遼陽之戰(二)第三七九章 上海(七)第五七七章 進攻瀋陽(一)第二二二章 青島戰役(六)第四六二章 武昌之行(三)第十二章 接管濟南(五)第五九六章 濟南衆態(五)第二一零章 奇襲庫倫(四)第九十一章 安置營(七)第四十二章 艦隊出發第二六五章 根據地(七)第一二四章 秋收行動(十三)第四六零章 圍殲日軍(四)第二五三章 工作組第二六一章 根據地(三)第五七七章 袁世凱來訪(一)第三五九章 大戰之前(六)第七十一章 海軍顧問(下)第二四八章 創業(一)第一三五章 外調(九)第一九八章 巴達維亞(六)第一一八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四)第九十章 青州之亂(三)第一六五章 年終(下)第十一章 遭遇日艦第四二二章 停戰期(三)第五一六章 試演(下)第八十六章 安置營(二)第二六八章 進城(四)第六一四章 朝見風波(六)第二四七章 第一家族(六)第一二零章 晚餐(上)第五七三章 預備會議(八)第二四四章 天誅(一)第六三二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四)第七十七章 規劃(三)第三二五章 李鴻章來訪(二)第四七二章 山海關之戰(一)第五零二章 清廷出兵(二)第六零七章 東北戰事再起(五)第三二一章 騎軍(五)第四七一章 迎擊俄軍(八)第六七四章 大獲全勝(五)第三十一章 年度總結(一)第一二八章 電報(下)第一四一章 上海新區(五)第四五五章 山海關(一)第三二七章 奉天會戰(上)第二零七章 戰爭規則(二)第一五一章 新農村建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