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八章 遇襲(下)

雙方交火的時間其實並不長,前後還不到10分鐘,但對方完全被人民軍壓得擡不起頭來,而且己有7、8人中彈,或死或傷。

對方也沒有想到人民軍的火力這麼強大,這時那裡還敢再堅持下來,立刻紛紛撤退,而在撤退的途中,又被人民軍打死了3、4個人。

而人民軍這邊,卻無一傷損,連受傷的人都沒有,因爲剛纔對方被人民軍壓制住幾乎毫無還擊之力。不過羅嶽到也並沒有苦追,只是命令士兵清理戰場,查看對方的遺留物品。

羅嶽自己則回到小山頭上,把剛纔的戰鬥經過告訴陸伏善,地質小組的幾個人聽了,也都鬆了一口氣,同時也都連聲向羅嶽道謝。

客套了一番之後,羅嶽道:“這夥人雖然被我們擊敗了,但可能會重新招集人手,捲土重來,如果你們還要繼續勘測,我就派人回去調兵,加強這一帶地區的警戒才行,而如果你們不是那麼急着勘測,那麼最好是先等幾天,看看情況再說。”

陸伏善想了一想,又看了看小組的其他成員,都有些餘悸未消的樣子,而且老實說連陸伏善這時也頗有些後怕,於是陸伏善道:“羅營長,我看這樣吧,明天我們就離開這裡,向南進發,先去考查膠州灣的其他地區,大概需要4、5天的時間,然後再回到這裡來,看這裡的情況再確實考察計劃。”

羅嶽點了點頭,陸伏善這樣的安排確實是最合適的,因爲4、5天以後,這裡的情況怎麼樣也會有一個結果。於是道:“好,那就這樣安排,明天一早我就派人送你們去紅石崖鎮。”

陸伏善又向羅嶽道了聲謝,馬上又過去招呼其他四人,收拾東西,準備回去。

而這時戰場己經打掃乾淨,這一戰一共擊斃了12人,並且還俘虜了2人,原來是這兩個人受傷較重,因此被同伴丟下,結果成了人民軍的俘虜。另外還拾到了15支對方使用的步槍。

拿到了對方的步槍一看,原來竟然是德式毛瑟1871式步槍。這一型步槍可是赫赫有名,是毛瑟步槍的開山之作,因在普法戰爭中表現出色而成名,因此在普法戰爭以後,成爲德**隊的標準制式步槍。不過毛瑟1871式步槍是一型單發步槍,後來毛瑟兄弟在這型步槍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在槍管下方增設了一個彈倉,因此改進成一型連發步槍,在1884年裝配德軍,並命名爲毛瑟1871/84式步槍。

而先前徳軍裝配的大量毛瑟1871式步槍的使用年限還不到10年,於是德國大量出售到亞非拉國家,清廷就購買了大量的毛瑟1871式步槍。而在1890年左右,清廷也開始換裝連發步槍,因此以前裝配的毛瑟1871式步槍也逐步淘汰,轉到地方武裝,或是買給地方豪強勢力,甚致還有一部份落到了地方土匪手裡。

但這型步槍對現在的穿越者來說,基本只俱備收藏價值,畢竟現在穿越者所有的步槍都是連發步槍,因此羅嶽只是吩咐士兵,立刻救治傷員,並將死者掩埋,而自己則來到受人民軍庇護的李壯勇等人面前。

戰鬥結束之後,就有人將李壯勇等人監視起來,而姜海東一直部着他們,並給他們講說自己參加人民軍的經過,以及人民軍的一系列戰績。雖然姜海東加入人民軍的時間並不長,但卻是親眼目睹了人民軍擊敗德軍的經過,而且人民軍的軍紀作風完全不同於清軍,再加上這幾天接受的政治教育,因此也讓他基本死心蹋地的在人民軍裡幹,覺得在人民軍裡有前途。而現在見到了昔日一起鬧義和團的兄弟,自然也希望將他們都拉到人民軍裡來。

李壯勇等人到是聽到了一些有關海外華人的傳言,不過這些傳言真假參半,而且過於離奇,李壯勇等人對此也並不關心,因此誰都沒有留意,卻沒有想到在這裡遇到海外華人的軍隊,雖然李壯勇沒有看到過海外華人和徳國人的戰鬥,但剛纔那一戰卻是發生在眼前,人民軍就這十幾個人,竟然將追趕他們的二十幾個人打得慘敗,至少以前的義和團可沒有這麼強悍的戰鬥力。

這時羅嶽過來,姜海東趕忙向他們介紹,道:“這是我們的營長,叫羅營長,或者是羅首長都可以。”

李壯勇聽了,“咚”的一聲就跪倒在羅嶽面前,道:“羅營長,我們兄弟的命都是您救的,大恩不言謝,以後只要是羅營長有什麼差遣的地方,我李大個子絕對皺一下眉頭。”

羅嶽將他們扶起來,道:“快起來,在我們這裡不興這一套。”

姜海東也在一邊道:“是啊,李大哥,快起來吧,我剛纔沒跟你說,在我們人民軍裡,從來都沒有下跪,見了首長敬禮就行了。”

等李壯勇站起身,羅嶽又問道:“剛纔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他們是什麼人?爲什麼會追趕你們,請你詳細的告訴我。”

姜海東忙道:“李大哥,你就老老實實的都告訴羅營長。”

原來李壯勇的義和團資格比姜海東更老,他山東臨清人,是義和團最早的創使人之一趙三多的弟孑。趙三多原是山東梅花拳的掌門人,因爲參與梨園屯教案,趙三多擔心連累師門,於是帶領一批弟孑,脫離梅花拳,立創義和拳,而李壯勇當時就追隨趙三多一起,在趙三多的弟孑中排名第七。後來趙三多廣收弟孑,後來又將義和拳改爲義和團(另一說法是山東巡撫毓敏下令,改義和拳爲義和團)。

而李壯勇算是趙三多的嫡傳弟子,被稱爲七師兄,因其長得人高馬大,虎背熊腰,於是綽號李大個子。朱紅燈在平原縣與官兵對抗時,趙三多派李壯勇帶領200餘名團衆支援,因此和姜海東相識。後來山東義和團各部互爲呼應,互相多有聯繫。

後來袁世凱出任山東巡府以後,對義和團全力鎮壓,先後捕殺了多名義和團的首領,使山東地區的義和團運動陷入低潮,殘餘的義和團衆有的躲回老家,有的則轉赴河北活動。李壯勇隨趙三多一起,帶領一批團衆,進入河北活動,趙三多在河北南部發展,命李壯勇北上,與當時號稱天下第一團的張德成合夥。

1900年6月,李壯勇隨張徳成一起進入北京城,由於他也算是義和團的老人,因此頗受張德成的重用,讓他付責一個壇口。

在1900年5-7月的時間,正是義和團運動的頂峰期,團首甚至得到了慈禧太后的招見,

一般的團衆都可以在北京的大街上橫行無忌,王公貴族對他們都畢恭畢敬,李壯勇作爲一個壇口的大師兄,也度過了自己一生中最風光的時候。不過好景不長,1900年7月,李壯勇隨張德成一起參加了天津戰役,結果義和團被八國聯軍打得大敗,天津失守。李壯勇饒幸從戰場上逃脫,逃到棗強縣去投奔趙三多。

而趙三多眼前河北的局勢不佳,於是又想轉回刦山東發展,於是差遣李壯勇先回山東招集餘衆。不過等李壯勇回到山東以後才發現局勢變了,因爲袁世凱對義和團採取高壓政策,幾乎不給義和團發展的空間,而且山東的旱情己大爲緩和,人心思定,因此李壯勇不敢在清廷控制範圍大的濟南附近活動,而來到遠離濟離的膠澳地區發展團衆,但儘管李壯勇奔走了二三個月,但也只招集到5、600人,以前那個一呼百應的時代,己然不復存在了,包括許多以前的老弟兄都不願再出來鬧團了。

眼看着在山東的發展不利,李壯勇心裡也十分焦急,於是決定幹出幾件大事,以便振奮人心,並且曾強自己的號招力,於是李壯勇將目標對準了王家塞。因爲王家寨在這一帶地區頗有名氣,而且更關建的是,王家寨家大業大,貯藏頗豐,拿下了王家寨,可以獲得大批的糧食、錢財,以吸引更多的人加入義和團。

於是就在昨天晚上,李壯勇糾結起600餘人,向王家寨發動進攻,那知王家寨的守備嚴密,不僅修建了一道寨牆,而且還訓練了一批寨丁,其中竟然還有一支火槍隊。

結果李壯勇率領着只有冷兵器的義和團向王家寨連繼發動強攻,遭到了火槍隊的迎頭痛擊,每一次進攻都無果而終,而且還讓義和團損失慘重。本來這一批義和團衆的勁頭就不是很高,畢競現在的義和團實際就是造反了,因此在久攻不下,義和團更是氣餒,到了凌晨時分,已然氣衰力竭,連李壯勇也呼之不靈了。

而王家寨裡的人見狀,立刻趁勢出寨向義和團發動反擊,將李壯勇的義和團打得大敗。李壯勇帶着一批團衆,被王家寨的寨丁追趕,一直逃到營海鎮,如果不是遇到人民軍,恐怕就很難逃脫了。不過就是這樣,現在李壯勇身邊只剩下14個人。

第一二六章 反擊(下)第三五六章 大戰之前(三)第六三零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二)第一九九章 蒙古攻略(二)第八十七章 造艦競標(四)第十四章 接管濟南(七)第一九二 訪問天津(四)第一零七章 造艦(二)第六零七章 西安之行(七)第十五章 權力下放與權益保障(二)第一八六章 護僑行動(八)第五二四章 談判(二)第五十四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五)第八十五章 造艦競標(二)第九十章 天津戰役(三)第一四零章 合肥見聞(四)第四三二章 戰爭再啓(三)第五四八章 土地改革(三)第十六章 權力下放與權益保障(三)第五十四章 艦隊匯合(二)第三九九章 全面開戰(八)第四零三章 全面開戰(十二)第五六七章 預備會議(二)第五九八章 上海租界(十)第六八二章 結束戰爭(三)第六十一章 大沽口會議(二)第七二零章 上海談判(七)第三八七章 對馬海戰(十三)第三零八章 再進膠州(一)第三八五章 對馬海戰(十一)第一七五章 南洋鉅富(下)第一七九章 軍事交流(一)第十八章 海紅旗16第三八八章 新聞發佈會(二)第三章 收關行動(三)第三六五章 餘波未平(二)第一九八章 巴達維亞(六)第五八四章 張作霖歸附(三)第二二零章 談判(二)第二五零章 鑑定圖紙(下)第五六二章 夜襲(三)第十章 接管濟南(三)第一二五章 秋收行動(十四)第二四五章 王家寨(七)第五零八章 清廷招撫(五)第四五零章 外交斡旋(七)第四七四章 外交爭鬥(三)第三一零章 備戰(四)第五三三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四)第五四三章 鎮南浦登陸(三)第十四章 接管濟南(七)第一八一章 軍事交流(三)第一八一章 軍事交流(三)第一六一章 農業部的運作(二)第二四六章 天誅(三)第三四三章 軍事計劃(下)第六零五章 西安之行(五)第七十一章 工作開展(下)第四三九章 進京(六)第一三二章 外調(六)第三八二章 足球比賽(三)第三一三章 軍隊擴編計劃(一)第一零四章 考查(一)第六一五章 滿洲里戰役(八)第四九三章 聯盟終結(上)第二章 收關行動(二)第一六五章 新艦下水(一)第一九二 訪問天津(四)第一九九章 蒙古攻略(二)第三十章 出兵(三)第二二七章 清廷求和(十)第四十五章 錦州之戰(三)第二六五章 根據地(七)第十二章 軍艦出擊第四二六章 停戰期(七)第一四八章 進攻楊村第一七三章 德國之行(五)第二一八章 爪哇之戰(八)第四二九章 進攻北京(八)第七一五章 上海談判(二)第六八八章 反制(二)第五零三章 調查(下)第八十八章 青州之亂(一)第三四五章 歐洲危機(二)第五八八章 隔空交手(四)第一八二 開平煤礦(下)第五八三章 張作霖歸附(下)第二三八章 作戰計劃(六)第七十一章 工作開展(下)第二三零章 各方反應(四)第二五三章 工作組第三九九章 全面開戰(八)第四一六章 遼河之戰(二)第一七七章 南下上海(七)第三七一章 餘波未平(八)第一三三章 渤海海戰(二)第一四五章 訪問(五)第一八九 訪問天津(一)第一一一章 造艦(六)第五六五章 美國(八)
第一二六章 反擊(下)第三五六章 大戰之前(三)第六三零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二)第一九九章 蒙古攻略(二)第八十七章 造艦競標(四)第十四章 接管濟南(七)第一九二 訪問天津(四)第一零七章 造艦(二)第六零七章 西安之行(七)第十五章 權力下放與權益保障(二)第一八六章 護僑行動(八)第五二四章 談判(二)第五十四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五)第八十五章 造艦競標(二)第九十章 天津戰役(三)第一四零章 合肥見聞(四)第四三二章 戰爭再啓(三)第五四八章 土地改革(三)第十六章 權力下放與權益保障(三)第五十四章 艦隊匯合(二)第三九九章 全面開戰(八)第四零三章 全面開戰(十二)第五六七章 預備會議(二)第五九八章 上海租界(十)第六八二章 結束戰爭(三)第六十一章 大沽口會議(二)第七二零章 上海談判(七)第三八七章 對馬海戰(十三)第三零八章 再進膠州(一)第三八五章 對馬海戰(十一)第一七五章 南洋鉅富(下)第一七九章 軍事交流(一)第十八章 海紅旗16第三八八章 新聞發佈會(二)第三章 收關行動(三)第三六五章 餘波未平(二)第一九八章 巴達維亞(六)第五八四章 張作霖歸附(三)第二二零章 談判(二)第二五零章 鑑定圖紙(下)第五六二章 夜襲(三)第十章 接管濟南(三)第一二五章 秋收行動(十四)第二四五章 王家寨(七)第五零八章 清廷招撫(五)第四五零章 外交斡旋(七)第四七四章 外交爭鬥(三)第三一零章 備戰(四)第五三三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四)第五四三章 鎮南浦登陸(三)第十四章 接管濟南(七)第一八一章 軍事交流(三)第一八一章 軍事交流(三)第一六一章 農業部的運作(二)第二四六章 天誅(三)第三四三章 軍事計劃(下)第六零五章 西安之行(五)第七十一章 工作開展(下)第四三九章 進京(六)第一三二章 外調(六)第三八二章 足球比賽(三)第三一三章 軍隊擴編計劃(一)第一零四章 考查(一)第六一五章 滿洲里戰役(八)第四九三章 聯盟終結(上)第二章 收關行動(二)第一六五章 新艦下水(一)第一九二 訪問天津(四)第一九九章 蒙古攻略(二)第三十章 出兵(三)第二二七章 清廷求和(十)第四十五章 錦州之戰(三)第二六五章 根據地(七)第十二章 軍艦出擊第四二六章 停戰期(七)第一四八章 進攻楊村第一七三章 德國之行(五)第二一八章 爪哇之戰(八)第四二九章 進攻北京(八)第七一五章 上海談判(二)第六八八章 反制(二)第五零三章 調查(下)第八十八章 青州之亂(一)第三四五章 歐洲危機(二)第五八八章 隔空交手(四)第一八二 開平煤礦(下)第五八三章 張作霖歸附(下)第二三八章 作戰計劃(六)第七十一章 工作開展(下)第二三零章 各方反應(四)第二五三章 工作組第三九九章 全面開戰(八)第四一六章 遼河之戰(二)第一七七章 南下上海(七)第三七一章 餘波未平(八)第一三三章 渤海海戰(二)第一四五章 訪問(五)第一八九 訪問天津(一)第一一一章 造艦(六)第五六五章 美國(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