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八八章 反制(二)

英法日俄荷五國聯合向美國呼籲,希望美國能夠出面,來號招國際社會向華東政府施加壓力,要求華東政府停止踐踏國際準則,破壞國際自由貿易,破壞航行自由的行爲。而之所以推美國出面號招國際社會的原因是,華東政府的行內是在破壞國際自由貿易,同時也損害了美國的利益,而且美國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以及地區性強國,理應承擔更多的國際義務,因此理所當然的應該出面維護國際自由貿易秩序,維護航行自由。

而五國的聯合呼籲,也讓美國的不少政客頗有些心動,畢竟美國在列強當中只是一個後進國家,國力雖然夠強了,但資格卻還不足,在英法兩國這樣老牌強國眼裡,美國就是一個暴發戶,根本就看不起美國,而現在卻低聲下氣的請求自己幫助,這種感覺當然是很爽的。另外美國也有一部份政客對華東政府持敵視態度,他們或是持白人至上主義觀念,或是認爲華東政府是美國未來的戰略對手,或是純粹就是看華東政府不順眼,因此到是有不少人主張美國應該幫助英法兩國,出面對華東政府施壓。

不過美國總統羅斯福到是還保持着清醒的頭腦,知道美國可以扮演調停者的角色,既使在調停的過程中適當的偏向某一方,也沒有多大關係,但絕不能出頭對華東政府施壓。因爲調停還可以說是保持中立態度,但施壓就必然徹底走到華東政府的對立面去了。

雖然羅斯福十分清楚,美國的國力盡管己經足夠強大了,並且也在國際上發揮重要作用,但在美國國內,孤立主義仍然十分盛行,因此還沒有完全做好主動樹敵的準備,而且華東政府在將來或者會成爲美國強大的對手,但在目前這個階段,華東政府對美國還並不構成威脅,或者說是威脅極小,反到是和美國有大量的共同利益。冒然和華東政府爲敵,這並不符合美國當前的利益

由於華東政府並不像清廷那麼封閉守舊,腐敗底效,自從華東政府成立之始,就是以開放的恣態面對世界,並和世界各國積極的開展經貿合作來往,儘管各國在華東政府的地區內,沒有在清廷中的特例,但由於華東政府內部的治理有方,政通法明,社會秩序安定,基礎設施也在逐步的完善,因此在華東政府的地區內經商、從事貿易活動,確實要比在清廷方便得多,美國從中也受益良多,不僅和華東政府有大量的經貿來往,並借華東政府爲跳板,將商品輸入到中國內陸地區。

而且現在華東政府己經取得了東北地區,並正在着手準備開發,這裡面可是有大量的商機,在普茨矛斯談判中,華東政府就曾在美國舉行過東北地區的開發展覽,吸引美國的商人投資,也確實有不少美國的商人對東北地區的投資很感興趣。在這種情況下,至少在目前美國並不宜主動與華東政府爲敵,由其是英法兩國也沒有給美國開出足夠的籌碼來,當然英法實際也不可能給美國開出什麼有價值的籌碼。但只憑英法幾頂高帽子,就想忽悠美國與華東政府爲敵,替英法兩國出手,那有這樣的好事。

當然讓羅斯福現在不敢輕易和華東政府反臉,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軍事。華東政府制定的三條反擊措施看似激烈而極端,但其實在歷史上都有人用過,在拿破崙戰爭時代,拿破崙就下令對英國進行貿易封鎖,雖然拿破崙沒有一支強大到足以封鎖整個英倫三島的海軍,但在當時卻可以號令整個歐洲大陸不與英國進行貿易來往,這實際上就是早期的海上封鎖;而在美國南北戰爭,還有遠東戰爭的前期,日俄交戰時,各方也都有派遣艦隊攔截敵方商船的例子,因此華東政府不過是依葫蘆畫瓢而己,並不算什麼大事。國際社會之所以反應強烈,主要是因爲以前只有英法兩國去封鎖別國,禁止別國的份,現在居然有人敢對英法兩國來這一招,到真不多見。

至於什麼踐踏國際準則,破壞自由貿易,破壞航行自由,不過都是場面話而己,嘴上說幾句抗議的話可以,但要真向華東政府施壓,現在估計沒有那個國家會去做,也包括美國來內,由其是在華東政府己經取得臺灣海峽之戰的勝利之後,誰還會那麼不識趣,在這個時候去遭惹華東政府。

美國以前一直判斷英法兩國參戰以後,戰爭將出現華東政府主宰陸地,遠征軍艦隊稱霸海上的膠着局面,卻沒有想到遠征軍艦隊會被人民軍艦隊擊敗,而且幾乎全軍覆沒,當然也沒有那個國家會預料到是這個結果。雖然現在臺灣海峽之戰的詳細過程並未公佈,美國方面並不知道人民軍是怎麼打嬴這場海戰的,但結果已經十分明確,這就說明,美國包括全世界都低估了人民軍海軍的實力,羅斯福也並不認爲美國海軍會比遠東遠征軍更強大。

不過羅斯福又認爲,這時美國也不能完全不發聲,畢竟華東政府的反制,也確實有損美國的利益,如果美國沒有一點反應,也未免有損美國的國際形像,因此羅斯福下令美國駐青島領事羅伯特?培根,向華東政府表示抗議。一來是向華東政府、包括全世界表明美國的態度;二來也是試探一下華東政府全有什麼反應。

羅伯特?培根是在普茨茅斯談判結束之後到青島上任,此前在一直擔任國務卿助理,是美國的外交老手,和羅斯福有20餘年的交情,深受羅斯福的信任,而在從政之前,他是美國最大的金融帝國摩根財團的董事之一。在美國的政商兩界均有很深的人脈關係。在普茨矛斯談判破裂之後,美國判斷遠東的戰爭將會陷入海陸長期對持的局面,並且是在軍事、外交兩條戰線同時進行,局勢進一步複雜化,因此美國需要一個得力的人坐鎮青島,隨時瞭解局勢的發展,並做出準確的判斷,作爲國內調整政策的主要依據,於是羅斯福才任命羅伯特?培根接任駐青島領事。

結果美國的判斷只對了一半,遠東的局勢確越來越複雜,但海陸長期對持的局面卻沒有出現,不過戰線則從軍事轉移到外交層面上,羅伯特?培根也有了用武之地。

收到了羅斯福的命令之後,羅伯特?培根也立刻心領神會總統的意思,於是立刻向華東政府外事委員會約見李三傑,並且在第二天應約前往外事委,與李三傑進行正式會談。

兩人進行了一番例行的外交禮節之後,威爾金斯正色道:“委員先生,我們認爲貴政府將對英法日俄荷五國進行的反制措施非常不妥,攔截商船是嚴重的破壞自由貿易行爲;封鎖日本列島,禁止他國的商船進入,破壞了航行自由;而進攻爪哇更是踐踏國際準則,進一步擴大戰爭規模,使遠東地區的局勢進一步複雜化,對恢復遠東地區的和平,沒有任何的積極作用,並且嚴重的影響到美國在亞洲的利益,因此我代表美國政府向貴政府提出嚴正抗議,並且希望貴政府能夠認真考慮,做出改善。”說完將抗議信遞交給李三傑。

接過了抗議信後,李三傑到沒有生氣,道:“領事先生,貴國政府的抗議我己經收下了,會向行政院反應。那麼下面讓我們坐下來談吧。”

羅伯特?培根點了點頭,在沙發上坐下,道:“委員先生,我國政府對貴政府進行的反制措施非常關注,坦白的說,我們認爲貴政府的反制措施過於激進了。”

李三傑道:“領事先生,我們這麼做也是迫不得己啊,其實我們也不想做得這麼極端,但是爲了儘快的結束戰爭,又不得不這麼做,希望領事先生,還有美國政府能夠理解,其實如果英法日俄荷五國能夠早日和我們談判議和,結束戰爭,恢復遠東地區的和平,那麼這些反制措施不就都可以停止了。美國政府如果希望戰爭早日停止,我覺得應該去做做英法日俄荷的工作啊。”

羅伯特?培根道:“委員先生,我們美國政府一直都在爲恢復遠東地區的和平而努力,在年初的時候就曾爲調停貴政府、日本、俄國而舉行了普茨茅斯談判,雖然由於各方面的原因,導至普茨茅斯談判失敗,但美國政府仍然在與各方面保持勾通,並儘可能尋找一切機會,恢復遠東地區的和平,不過就在幾天前,我國政府曾應英法兩國的要求,向貴政府發出過再次調停的建議,卻被貴政府拒絕了。”

李三傑呵呵笑道:“領事先生,我們對美國政府的努力十分感激,可沒有拒絕美國的調停啊,明明是我們提出的條件被英國、法國拒絕了嘛。”

羅伯特?培根搖了搖頭,道:“委員先生,請恕我直言,貴政府提出的條件實在是太有些強人所難了,如果我是當事的一方,也很難接受你們提出的條件。”

第二八五章 協商(下)第十章 五年規劃(一)第五一四章 穆棱河之戰(十)第一九零章 登陸爪哇(二)第八十五章 戰前準備(二)第四三三章 戰爭再啓(四)第四二二章 停戰期(三)第一一六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二)第二十七章 夜話(下)第二九三章 漁人行動(五)第二三二章 總結(下)第六五二章 撤僑(四)第二一五章 青島攻略(四)第二十章 海軍編制(四)第一八五章 護僑行動(七)第一百章 天津租界(七)第六零四章 東北戰事再起(二)第一九九章 英國干涉(一)第十五章 權力下放與權益保障(二)第三零六章 反制行動(四)第一五四章 回師第四六五章 武昌之行(六)第四零四章 談判破裂(五)第六十三章 大沽口會議(四)第二二零章 青島戰役(四)第九十二章 天津戰役(五)第一零七章 造艦(二)第五六九章 進駐縣城(二)第一六九章 德國之行(一)第一二三章 學校(二)第九十四章 青州之亂(七)第一五二章 上任(六)第十五章 艦炮對決第四六零章 圍殲日軍(四)第五三五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六)第四十五章 導彈與炮彈(下)第二五八章 公審大會(三)第二二二章 清廷求和(五)第二一七章 青島戰役(二)第五十九章 遠東戰爭結束(中)第一三三章 海軍假期(四)第一三六章 外調(十)第二三七章 遇襲(上)第六一七章 滿洲里戰役(十一)第七零四章 求和(十一)第三五六章 大戰之前(三)第二七八章 中立(二)第六三三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六)第二零三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九)第四六三章 圍殲日軍(七)第一六一章 農業部的運作(二)第二五二章 創業(五)第一六九章 德國之行(一)第四四二章 遼陽之戰(四)第三零五章 南線,北線(三)第六十章 上海新區(十三)第三零三章 南線,北線(一)第一零五章 考查(二)第十七章 海軍編制(一)第五四一章 鎮南浦登陸(一)第七一四章 上海談判(一)第三七九章 對馬海戰(六)第二零三章 從軍第三一四章 軍隊擴編計劃(二)第三六零章 徳國特使(八)第四十四章 導彈與炮彈第六十六章 工業(三)第三五一章 前往青島(四)第六零八章 滿洲里戰役(一)第五四二章 未來計劃第五九八章 濟南衆態(七)第十七章 接管濟南(十)第二零五章 反擊(上)第六四六章 日本本土作戰(六)第三三八章 工業成就(四)第五五五章 接受談判(七)第六零六章 西安之行(六)第一四五章 徳國之行(二)第五十六章 殲滅(一)第三五六章 徳國特使(四)第一一九章 農村調查(五)第五六三章 美國(六)第四六二章 圍殲日軍(六)第一五六章 天津見聞第四五九章 山海關(五)第三零二章 制定計劃第六六一章 臺灣海峽之戰(二)第三二八章 奉天會戰(下)第二五二章 創業(五)第五二零章 叛逃事件(上)第七章 誘敵戰術第三五三章 上海警戒(六)第三十六章 海軍編制第三十章 出兵(三)第四十八章 錦州之戰(六)第三一三章 軍隊擴編計劃(一)第三一七章 騎軍(一)第六十一章 德國使團(一)第四八五章 登陸作戰(七)第三八零章 對馬海戰(七)
第二八五章 協商(下)第十章 五年規劃(一)第五一四章 穆棱河之戰(十)第一九零章 登陸爪哇(二)第八十五章 戰前準備(二)第四三三章 戰爭再啓(四)第四二二章 停戰期(三)第一一六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二)第二十七章 夜話(下)第二九三章 漁人行動(五)第二三二章 總結(下)第六五二章 撤僑(四)第二一五章 青島攻略(四)第二十章 海軍編制(四)第一八五章 護僑行動(七)第一百章 天津租界(七)第六零四章 東北戰事再起(二)第一九九章 英國干涉(一)第十五章 權力下放與權益保障(二)第三零六章 反制行動(四)第一五四章 回師第四六五章 武昌之行(六)第四零四章 談判破裂(五)第六十三章 大沽口會議(四)第二二零章 青島戰役(四)第九十二章 天津戰役(五)第一零七章 造艦(二)第五六九章 進駐縣城(二)第一六九章 德國之行(一)第一二三章 學校(二)第九十四章 青州之亂(七)第一五二章 上任(六)第十五章 艦炮對決第四六零章 圍殲日軍(四)第五三五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六)第四十五章 導彈與炮彈(下)第二五八章 公審大會(三)第二二二章 清廷求和(五)第二一七章 青島戰役(二)第五十九章 遠東戰爭結束(中)第一三三章 海軍假期(四)第一三六章 外調(十)第二三七章 遇襲(上)第六一七章 滿洲里戰役(十一)第七零四章 求和(十一)第三五六章 大戰之前(三)第二七八章 中立(二)第六三三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六)第二零三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九)第四六三章 圍殲日軍(七)第一六一章 農業部的運作(二)第二五二章 創業(五)第一六九章 德國之行(一)第四四二章 遼陽之戰(四)第三零五章 南線,北線(三)第六十章 上海新區(十三)第三零三章 南線,北線(一)第一零五章 考查(二)第十七章 海軍編制(一)第五四一章 鎮南浦登陸(一)第七一四章 上海談判(一)第三七九章 對馬海戰(六)第二零三章 從軍第三一四章 軍隊擴編計劃(二)第三六零章 徳國特使(八)第四十四章 導彈與炮彈第六十六章 工業(三)第三五一章 前往青島(四)第六零八章 滿洲里戰役(一)第五四二章 未來計劃第五九八章 濟南衆態(七)第十七章 接管濟南(十)第二零五章 反擊(上)第六四六章 日本本土作戰(六)第三三八章 工業成就(四)第五五五章 接受談判(七)第六零六章 西安之行(六)第一四五章 徳國之行(二)第五十六章 殲滅(一)第三五六章 徳國特使(四)第一一九章 農村調查(五)第五六三章 美國(六)第四六二章 圍殲日軍(六)第一五六章 天津見聞第四五九章 山海關(五)第三零二章 制定計劃第六六一章 臺灣海峽之戰(二)第三二八章 奉天會戰(下)第二五二章 創業(五)第五二零章 叛逃事件(上)第七章 誘敵戰術第三五三章 上海警戒(六)第三十六章 海軍編制第三十章 出兵(三)第四十八章 錦州之戰(六)第三一三章 軍隊擴編計劃(一)第三一七章 騎軍(一)第六十一章 德國使團(一)第四八五章 登陸作戰(七)第三八零章 對馬海戰(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