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零一章 輿論再變(四)

龍興島號、永興島號、青山島號這三艘客滾船在舊時空裡都屬於是客貨兩用、但主要還是作爲遊輪使用,而且船艙空間大,設施豪華,配有電影院、網吧、茶室、ktv,露天甲板上還設置了大型天幕,並配備相應照明、座椅和廣播音響等等設施,而且在每次出航時,船上都會配一個樂隊,一般人數在6-1o人之間,在旅途中爲旅客進行表演,以保證旅客盡享旅途的歡樂。天籟小說而且船上的工作人員有時也會參與樂隊的演出。

這些樂隊有的是本來就這三艘客滾船原所屬的公司下屬的藝術公司,也有的外聘樂隊,這主要是因爲一艘客滾船在一年裡至少有1/3的時間在進行保養維修,不能出航,因此不可能給每艘船都配上一支樂隊,而是外聘樂隊作爲補充。

不過在這次參加撤僑行動,每艘客滾船上也都配備了一個樂隊,主要是爲了在歸國途中安撫撤離人員的情緒,因爲脫離險境之後,人員在心理上需要一定的安慰,而海上旅途比較單調,因此有必要多準備一些娛樂節目來緩和撤離人員的情緒,其中龍興島號、永興島號都是原公司自有的樂隊,而青山島號是外聘的樂隊,結果這三個樂隊都跟着艦隊一起,穿越到這個時代來了。

但在這個時代,這三支樂隊都屬於不太得志的一類人,因爲樂隊的絕大部份人員除了會表演,會演奏樂器之外,基本沒有其他的長處,而且搞文藝的人多少有些清高或潔僻,不屑於委屈自己去基層工作,通常的話是想幹的活幹不了,而能幹的活又不想去幹。不過在穿越集團攻佔了天津之後,收回了利順德飯店,將靑山島號客滾船拆除,利用船上的設備改造利順德飯店,靑山島號客滾船上的工作人員全部都轉入到利順德飯店去工作,因此靑山島號客滾船上的樂隊自然也被安排到利順德飯店,而工作還是演出。

而另兩艘客滾船上仍然居住着穿越者,其中一艘己經去了青島,每艘船的樂隊當然也都跟着船走,並且也經常在船上演出,豐富穿越者的業務生活,反正樂隊也是幹得本職工作,到也沒有太多的怨言,不過也算是有事可做,並不能完全算是醬油衆。

於是汪軍立刻做出決定,這次上海輿論會戰將由自己親自負責,並責成蔣桓武和林木立刻去做戰果展覽的計劃書,自己則帶着張陽、李穎兩人馬上趕赴利順德飯店,找樂隊去資詢相關的事情。

在利順德飯店工作的樂隊隊長叫楊森,今年己經38歲了,未婚,這個人到是科班出身,在舊時空裡,他正規音樂學院畢業,學的專業是指揮。畢業之後在一個地方樂團是幹了幾年,不過一來是他的天賦有限;二來也是沒有什麼門路,因此一直成就不大,後來乾脆就從樂團辭職,自己拉起一支樂隊,在一些娛樂城、酒吧裡跑場子。不過他畢竟是正規音樂學院畢業,總會有些混得好的同學、校友,後來經人介紹,和這幾艘客滾船所在的公司簽定了隨船演出的合用,雙方合作了好幾年,每年楊森的樂隊都會出海1o餘趟。

算起來楊森樂隊己經成立了近1o年,在圈內也是小有名氣,成員都換了幾拔,最初的骨幹加上楊森在內,只有三個人,不過隨着中國經濟的展,旅遊消費也越來越高,因此樂隊每次隨船出海的收入都不錯,而在不出海時又在其他場所演出,收入也算過得去。不過這一次也跟着艦隊一起穿越到這個時代。

楊森的樂隊當了幾天醬油黨之後,很快就在利順德飯店裡找到工作,也算最早參加工作的穿越者之一。不過到這個時候,較早參加工作的穿越者大多都有了一個很好的位置,再不濟也能當個小隊長、小組長什麼的,和楊森樂隊一直進利順德飯店的其他人,那怕是服務員也升到了領班,只有樂隊沒有一點變化。好在是樂隊的成員有的是幹不了別的事,有的是不想幹別的事,因此也都沒有離開,仍然保持着樂隊的完整性。

不過楊森卻知道,這種局面維持不了多長的時間,儘管和舊時空相比,現在的生活確實是更有保障,但看着其他人紛紛高升,誰心裡恐怕都不好過,樂隊裡己有人在希望學校裡去教書,當然教的是音樂,因此估計用不了多久,樂隊就會瓦解了。就連楊森也爲自己後路打算。

在平時聊天的時候,樂隊也談論過自已的前途,有人希望穿越集團成立一個文工團或樂團之類的組織,這樣樂隊也就有用武之地了;也有人盼望將來穿越集團展起來,科技樹也點開了,說不定還能夠成立電影公司,搞一搞潛規則什麼的。

聽到這些話的時候,楊森到也有些動心,不過認真一想,楊森知道這些想法並不現實,現在穿越集團的重點是展基礎,推進工業化,搞什麼文工團之類,恐怕要等到很久以後纔有可能,至於電影就更沒譜了,雖然在這個時代,已經出現了電影,因此自己還是想一些實際的事情爲好。

得知***部長汪軍找自己,楊森也不禁有些摸不着頭腦,自己和這些領導並沒有什麼交情啊,他找自己有什麼事情。要知道這可是省部級的官員,在舊時空裡,可是足夠自己仰酸脖子的,雖然在這個時代,這個距離是拉近了一些,但楊森本能的有一些忐忑不安。

衆人在利順德飯店的一間包房裡見面,聽汪軍說明了情況之後,楊森頓時就來了精神,沒想到機會就這樣在不經意的出現了,如果能把這次音樂會給辦好,不僅是樂隊能夠保留下來,而且還能給樂隊代來一條出路,搞電影可能還不可能,但搞文工團之類的組團,到也未必真的沒有希望。當然目前還是先過這個音樂會搞好,否則仍然什麼都沒有。

雖然楊森以前沒有搞過大合唱的音樂會,但畢竟是專科出身,沒吃過豬肉總也見過豬跑,因此楊森想了一想,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道:“汪部長,我支持採用合唱的形式,合唱的起源其實是和宗教有關,實際上音樂最初也是從宗教來的,而現代的合唱,就是從基督教的聖詠展而來,現在叫唱詩,說白了就是基督教的唸經......”

汪軍皺了皺眉,打斷了他的長篇大論道:“現在不是向我們普及音樂知識的時候,我們來這時,是希望向你確認,搞大合唱音樂會可不可行,有沒有什麼困難,需要執委會的什麼支持。”

楊森趕忙道:“當然可以,而且還非常合適,由其你們所希望達到的感動上海民心的效果,用大合唱的形式來表現,是最好的表現形式。”

張陽聽着覺得有些彆扭,道:“什麼叫我們希望達到的效果,應該是咱們,我們現在是爲了我們共同的目標努力。”

楊森的頭腦也有些冒汗,道:“不好意思,是我一時的口誤,應該是咱們,其實我也願意爲了我們共同的目標努力的。”

汪軍點了點頭,道:“好了、好了,你接着說吧。”

楊森道:“因爲合唱的普及性強、參與面廣,氣勢大、涵蓋的音域多,表現形式豐富多樣,藝術感染力強,有獨特的優越性,能夠最直接地表達音樂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聽衆的情感共鳴。而且提高團隊合作意識和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精神,能啓迪心智、淨化心靈......”說到這裡,楊森看了看汪軍等人,見他們的臉上都露出不耐煩的神情來,也就十分明智終止了自己的議論,道:“其實合唱並不是全是所有人一起唱歌,而且根據所唱的曲目不同,會有領唱、獨唱、和聲,並且還可以輔以簡單的舞蹈,表現形式很多,並不能一概而論,但最終還是以達到表達音樂作品中的思想情感,並且激聽衆的情感共鳴爲目地。像黃河就適合全用合唱;歌唱祖國就適合用領唱加合唱的形式,而我的中國心、龍的傳人則適合用獨唱加合聲的形式,並配以簡單的舞蹈。”

汪軍的心裡也鬆了一口氣,這傢伙說話太沒譜了,說了一大堆的廢話,才總算是開始進入正題,於是道:“我到不反對錶現形式豐富,但我們現在滿打滿算也只有不到2o天的時間,這樣來得及嗎?”

楊森忙道:“當然來得及,因爲我們這一次是以合唱爲主,其他形式只是輔助,用不了多少人,我的樂隊全在,而且我們還有兩支樂隊,能唱能跳的專業人士不少於2o人,領唱、獨唱、伴舞的事情交給他們就行了,另外樂器什麼的也都有,大家經常在一演出,互相之間的配合也熟,因此時間上是絕對來得及的。”

汪軍對這個結果還很滿意,又道:“那麼你認爲這次合唱音樂會需要有多少人蔘加纔好。”

楊森想了好一會兒,才道:“人數和表演舞臺的規模是息息相關的,因此參加人數的多少,應該以舞臺的大小,還有觀看的人數來確定,不知道我們表演的舞臺情況怎麼樣?”

這下汪軍也有些尷尬了,道:“現在我們還沒有確定表演的位置,因此也就不能確定舞臺的大小,一般來說搞合唱需要多少人呢?”

第一九七章 訪問英法(八)第一二二章 秋收行動(十一)第二六六章 進城(二)第三九九章 全面開戰(八)第四七三章 外交爭鬥(二)第二四六章 王家寨(八)第七零六章 求和(十三)第二三五章 作戰計劃(三)第一二一章 秋收行動(十)第一六七章 新艦下水(三)第四八零章 登陸作戰(二)第一一一章 造艦(六)第五七零章 進駐縣城(三)第二二九章 技術討論第三八一章 足球比賽(二)第一六一章 農業部的運作(二)第四六五章 武昌之行(六)第八十六章 安置營(二)第三九五章 談判(三)第五三一章 調查報告(下)第二五二章 八國聯軍分裂(下)第五六二章 美國(五)第三二五章 海參崴(八)第四五四章 新聞發佈(三)第三十五章 換裝(中)第五一二章 穆棱河之戰(八)第四三六章 政客(一)第二十八章 錦州告急(七)第一一四章 失蹤(下)第一四八章 徳國之行(五)第五九八章 上海租界(十)第一三九章 上海新區(三)第三七一章 德國的收穫(上)第一七八章 南下上海(八)第五十六章 上海新區(九)第三一三章 錦州(一)第一零四章 佈局海外(上)第七二二章 歸國(二)第一八六章 護僑行動(八)第四五七章 圍殲日軍(一)第六七二章 大獲全勝(三)第四五四章 新聞發佈(三)第七十一章 海軍顧問(下)第二八七章 年終會議(三)第二五二章 八國聯軍分裂(下)第二八二章 旅順口作戰(二)第五二零章 穆棱河之戰(十六)第二六四章 反撲(四)第八十八章 青州之亂(一)第三八六章 足球比賽(七)第一四一章 上海新區(五)第五五零章 接受談判(二)第四九六章 襲取海參崴(五)第九十章 青州之亂(三)第三八一章 足球比賽(二)第一四九章 進攻楊村(二)第一六零章 日本的訪問(三)第一二零章 晚餐(上)第五五零章 接受談判(二)第一四五章 北倉之戰(四)第五七零章 預備會議(五)第二百章 蒙古攻略(三)第三二三章 海參崴(六)第四三九章 進京(六)第六十四章 大沽口會議(五)第二零四章 從軍(二)第四六零章 武昌之行(一)第二零五章 從軍(三)第二三一章 總結(上)第五八六章 農場巡視(上)第五六二章 美國(五)第七三二章 決策(六)第二三八章 作戰計劃(六)第四二六章 進攻北京(五)第四九七章 襲取海參崴(六)第一九六章 巴達維亞(四)第六八九章 反制(三)第九十八章 新根據地(一)第五三四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五)第七三二章 決策(六)第六七三章 大獲全勝(四)第一八一章 開平煤礦(中)第五七四章 談判(二)第一五七章 對日談判(二)第二七五章 朝鮮半島危機(下)第二三四章 訪日艦隊(五)第三十章 清室回京(四)第五二三章 反圍剿(三)第四一六章 遼河之戰(二)第四六五章 武昌之行(六)第一七二章 德國之行(四)第一四八章 上任(二)第五十六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七)第一零二章 攔截(上)第二二七章 清廷求和(十)第一五六章 對日談判(上)第四五四章 外交斡旋(十一)第一九八章 蒙古攻略(一)第二零五章 從軍(三)第六三三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六)
第一九七章 訪問英法(八)第一二二章 秋收行動(十一)第二六六章 進城(二)第三九九章 全面開戰(八)第四七三章 外交爭鬥(二)第二四六章 王家寨(八)第七零六章 求和(十三)第二三五章 作戰計劃(三)第一二一章 秋收行動(十)第一六七章 新艦下水(三)第四八零章 登陸作戰(二)第一一一章 造艦(六)第五七零章 進駐縣城(三)第二二九章 技術討論第三八一章 足球比賽(二)第一六一章 農業部的運作(二)第四六五章 武昌之行(六)第八十六章 安置營(二)第三九五章 談判(三)第五三一章 調查報告(下)第二五二章 八國聯軍分裂(下)第五六二章 美國(五)第三二五章 海參崴(八)第四五四章 新聞發佈(三)第三十五章 換裝(中)第五一二章 穆棱河之戰(八)第四三六章 政客(一)第二十八章 錦州告急(七)第一一四章 失蹤(下)第一四八章 徳國之行(五)第五九八章 上海租界(十)第一三九章 上海新區(三)第三七一章 德國的收穫(上)第一七八章 南下上海(八)第五十六章 上海新區(九)第三一三章 錦州(一)第一零四章 佈局海外(上)第七二二章 歸國(二)第一八六章 護僑行動(八)第四五七章 圍殲日軍(一)第六七二章 大獲全勝(三)第四五四章 新聞發佈(三)第七十一章 海軍顧問(下)第二八七章 年終會議(三)第二五二章 八國聯軍分裂(下)第二八二章 旅順口作戰(二)第五二零章 穆棱河之戰(十六)第二六四章 反撲(四)第八十八章 青州之亂(一)第三八六章 足球比賽(七)第一四一章 上海新區(五)第五五零章 接受談判(二)第四九六章 襲取海參崴(五)第九十章 青州之亂(三)第三八一章 足球比賽(二)第一四九章 進攻楊村(二)第一六零章 日本的訪問(三)第一二零章 晚餐(上)第五五零章 接受談判(二)第一四五章 北倉之戰(四)第五七零章 預備會議(五)第二百章 蒙古攻略(三)第三二三章 海參崴(六)第四三九章 進京(六)第六十四章 大沽口會議(五)第二零四章 從軍(二)第四六零章 武昌之行(一)第二零五章 從軍(三)第二三一章 總結(上)第五八六章 農場巡視(上)第五六二章 美國(五)第七三二章 決策(六)第二三八章 作戰計劃(六)第四二六章 進攻北京(五)第四九七章 襲取海參崴(六)第一九六章 巴達維亞(四)第六八九章 反制(三)第九十八章 新根據地(一)第五三四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五)第七三二章 決策(六)第六七三章 大獲全勝(四)第一八一章 開平煤礦(中)第五七四章 談判(二)第一五七章 對日談判(二)第二七五章 朝鮮半島危機(下)第二三四章 訪日艦隊(五)第三十章 清室回京(四)第五二三章 反圍剿(三)第四一六章 遼河之戰(二)第四六五章 武昌之行(六)第一七二章 德國之行(四)第一四八章 上任(二)第五十六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七)第一零二章 攔截(上)第二二七章 清廷求和(十)第一五六章 對日談判(上)第四五四章 外交斡旋(十一)第一九八章 蒙古攻略(一)第二零五章 從軍(三)第六三三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