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二章 秋收行動(十一)

自從王家兄弟被日本諜報機構收編以後,這段時間裡,他們兄弟一直都在接受日本人的諜報能力訓練,因爲他們兄弟倆年輕,和海外華人又有抄家滅門之仇,這在先天上就有重點培養的價值。而且他們兄弟是本地鄉紳出身,對山東的社會情況、人文地理十分熟悉,又有一定的文化知識,可以說這些條件對於一名諜報人員來說,都是很重要的,因此日本方面也有意將他們兄弟培養成山東情報的骨幹力量。

而揹負家仇以來,王家兄弟也是第一次看到了報仇的希望,因此也十分努力刻苦的學習各種知識能,當然還有日語。不過他們兩兄弟的特點不同,王克行從小練武,而且有打仗殺人的經歷,於是日本方面有意將他向暗殺方面培養;而王克復的文化較高,能說會道,培養的方向則是刺探收集情報方面,日本方面甚致有計劃,在條件適合的時候,可以設法把王克復推進山東或是清廷的官場去發展。

經過了大半年的學習以後,兄弟倆的知識、學問、能力、見識都有了長足的長進,加上這兩年的磨砥,讓兩人也日益成熟,不再是當初沒有見過大世面的鄉下人。

當然王家兄弟也知道,雖然說自己的目地是藉助日本人的力量來爲自己全家報仇,但實質上是幫助日本人來對付中國,說白了自己就是漢奸,不能說這對王家兄弟沒有影響,但一來是這個時代中國人的對國家、民族觀念還十分淡薄,無論是兩次鴉片戰爭,還是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都出現過大量中國老百姓幫侵略國士兵做事的情況;二是家仇的情份壓過了兄弟倆心裡的民族大義,因爲兄弟倆都清楚,如果沒有曰本人的幫助,是不可能報仇的,因此兩人的盤算是等爲全家報了仇以後,就洗手不幹,不再幫日本人幹活也就是了,這麼一想,兩人到也能夠心安理得了。

而在這段時間裡,日本在山東的諜報機構一直都在十分小心的發展着,因爲華東政府對社會的控制、監管相當嚴格,遠非是清廷可比的。現在日本在山東的情報機構己與商務機構徹底分離,獨自開始發展,並且在山東的主要城市都設立了據點。不過現在日本的情報工作主要通過公開的渠道收集各種情報資料,並加以分析,以判斷華東政府的方向。

雖然華東政府的管控力遠比清廷強得多,但信息的傳遞,公開也遠比清廷強得多,政府的重大決策、活動,或是重大的社會事件,都會在第一時間通過報紙發表,這也是現代社會的特點,也給情報工作帶來了一定的便利,即從公開渠道就可以收集到大量的資料。當然現在的日本情報機構也只能做到這一步了。不過資料並不等於是情報,還需對各種資料加以分析,才能成爲準確的情報。

其實日本也不是不想有更進一步的發展,只是以前用來對付清廷的那些招術在華東政府身上幾乎都不起作用。比如在兩個月前,日本國內計劃以貨物的名議,向山東情報機構運送一批槍支武器,以備在需要的時候使用。但貨船在海關是要經過檢測的。

如果是在淸廷,當然就好辦了,花筆錢上下打點,就可以一路順風的通過海關,檢測什麼的都只是走個過場。而在華東政府的海關,這一招不僅使不用,而且還引來了海關人員的警覺,因爲常言道: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於是檢查反而更爲嚴格仔細,結果查出了各種槍支300餘支,子彈1萬餘發,*200餘公斤。

這些武器彈藥自然是全部被沒收,而運貨的貨船被華東政府扣壓,貨船上的所有人員都被收監審問,就連接貨的日本商行也被查封。同時華東政府還對日本政府提出了嚴厲的抗議。而在事實面前,日本政府也只能向華東政府道歉,並將責任推到個人頭上,並保證不再發生類似事情。最終貨船、商行都被華東政府沒收,共有27名日本人被華東政府判刑收監。

這一事件之後,日本方面也就放棄了大批量向山東情報機構運送武器的計劃,而改爲化整爲零,積少成多的計劃,每次只運極少量,槍支不超過10支,子彈不超過100發,而且槍支都拆散成配件,等運到了再進行組裝。畢竟這個時代的檢測手段有限,這樣挾帶少量的零星配件,也確實很難被查出來,因此而就這樣慢慢積累,現在日本山東情報機構也攢了30多支手槍,20餘支步槍,子彈1000餘發。到也免強夠用了。不過華東政府是禁止民間持槍的,因此槍支雖然是到手了,但訓練又成了另一個難題。

而王家兄弟是要爲全家報仇的,因此一邊學習各種知識,一邊也在四處打聽機會。而就在幾天以前,兩人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得知在一股土匪勢力向濟南城西南的北崖村索要糧食物資的事情,王家原來也是土匪出身,在兩人幼年的時期,還有過一段土匪的生涯,由其是王克行,還參加過幾次士匪的戰鬥,因此兩人隱約的覺得這裡面有事,於是動用日本情報機構的資源進行打聽,到也把事情大體弄清了,這股土匪是屬於泰山林家的勢力的。

兩人當然知道泰山林家在山東綠林中的地位,也知道海外華人是絕對不會向土匪妥協的,加上濟南又在調集軍隊,因此雙方肯定會發生一場惡戰。雖然從兩人心裡來說,當然是支持林家,但也明白林家肯定不是海外華人的對手,於是也就想怎樣給林家一些支持,而王克復想得更遠一些,認爲可以利用土匪的力量來對付海外華人。林家在山東綠林中很有影響力,因此完全可以由日本情報機構在暗中提供資金、武器支持,情報、行動指導,由林家出面,整合山東綠林,來對付海外華人。

而日本山東情報機構的高層也立刻對兩人的這個建議進行認真的評估,認爲山東綠林勢力過於散亂,沒有足夠的時間是難以進行有效的整合,而且就算是山東的綠林勢力進行了整合,也不可能顛覆華東政府的統治,因此日本情報機構不宜在這裡面投入太多,以免被牽連暴露。

不過綠林勢力畢竟是一股在民間有相當根基的武裝力量,如果全部都反對華東政府,甚致和華東政府爲敵,那麼也能對華東政府的統治造成不小的麻煩,甚致是消耗海外華人的行政資源,從而拖延海外華人的發展速度,而這樣的結果當然也是對日本有利的。

但對山東綠林勢力的支持不宜太多,更不能暴露日本山東情報機構,因爲山東綠林勢力是基本肯定會失敗的,因此不宜投入太多,這樣就算是山東綠林失敗了,對日本也沒有什麼損失,並且讓日本政府可以完全脫身事外,不會受牽聯。

最終日本山東情報機構的高層做出幾條決定,一是由王家兄弟出面和山東綠林勢力聯繫,以報家仇爲名和山東綠林勢力進行協作,但不得暴露日本山東情報機構;二是對山東綠林勢力提供的資金是白銀5萬兩,均由王家兄弟經手;三是可以爲山東綠林勢力提供情報信息支援,但不提供武器,不過可以通過日本的關係,通過其他渠道幫助山東綠林勢力購買武器;四是根據山東綠林勢力的行動情況,調整行動計劃。

也就是說,日本山東情報機構在開始的時候只打算對山東綠林勢力提供有限的支持,但如果山東綠林勢力的行動能對華東政府造成較大的影響,那麼就可以加大對山東綠林勢力的支持。

而對山東綠林勢力對抗華東政府的俱體行動,日本山東情報機構認爲正面對抗是沒有用的,必須要發揮山東綠林勢力熟悉地形環境,有較深的基礎,因此山東綠林不宜進行大規模行動,而應化整爲零,以30-50人爲一隊行動,目標也不應是城市政府,而是民間的鄉村,由其是在人民軍控制較弱的地區,而下手儘量要狠,殺人越多越好,盡力製造恐怖氣氛,並且將矛頭直指向海外華人,即給山東民衆造成一種“是海外華人把土匪們逼成這樣的”,這樣一來,不僅能夠造成山東地區的不穩定,同時還能打擊海外華人在山東民間的威信力,最好是能夠讓山東民衆對海外華人產生怨恨情緒。

根據日本山東情報機構這段時間的調查,由於推行土地改革,讓廣大民衆從中受益,加上海外華人親民、廉潔、高效的行政作風,己使海外華人在山東民間建立起相當高的威信力,可以說華東政府在山東的公信力要遠遠高於清廷,缺的只是時間的沉積,清廷畢竟己經統治250餘年,影響力的消失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但如果再過個1、2年,那就真不好說了。因此日本應該盡力的延緩這個發展趨勢,最好是讓山東陷入長期的內亂中,這纔是對日本最有利的局面。

林深望雖然爲人精明,但對這種政府層面上的大戰略基本一無所知,而王克復的這些建議在他看來確實是很有用,也很現實,以他在山東綠林中的威望,發動一次綠林大會,還是做得到的。但能不能說服其他綠林勢力共同對抗海外華人,那就只能看王克復了,不過通過剛纔的一番交談,他對王克復還是有幾分信心的。於是林深望道:“好吧,王老弟先在我們山寨裡好好休息幾天,容我們父子再商議商議。”

王克復也點了點頭,道:“這樣也好。”

於是林深望立刻讓林惟正去安排王克復休息,並且要他好好招待王克復。

第六十九章 德國使團(九)第一四六章 徳國之行(三)第六十五章 工業(二)第四四二章 進京(九)第五三四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五)第二三五章 訪日艦隊(六)第一五二章 徳國之行(九)第二九九章 革命者(四)第一六九章 德國之行(一)第三零二章 革命者(七)第六零三章 西安之行(三)第五五一章 接受談判(三)第二四四章 王家寨(六)第四十六章 天津分治(四)第五十七章 上海新區(十)第四二三章 進攻北京(二)第四零二章 談判破裂(三)第一零四章 佈局海外(上)第二十二章 接管濟南(十五)第三十六章 圈孑第二四五章 天誅(二)第一五七章 天津見聞(二)第三十二章 襲擊(下)第二四九章 鑑定圖紙第二九八章 革命者(三)第四八三章 登陸作戰(五)第二一九章 談判(一)第六四七章 日本本土作戰(七)第四六五章 迎擊俄軍(二)第五六九章 進駐縣城(二)第十八章 海紅旗16第二三六章 考察隊第六一六章 皇帝與太后(下)第二八零章 五人會議(四)第九十一章 天津戰役(四)第二九七章 脅迫(二)第一三九章 渤海海戰(八)第二三零章 後續影響(五)第四五四章 外交斡旋(十一)第八章 伏擊俄軍第三五零章 上海警戒(三)第三三九章 工業成就(五)第六五六章 遠東遠征軍(三)第一一九章 秋收行動(八)第七十八章 軍事發燒友(上)第二百章 蒙古攻略(三)第四零六章 北京攻略(二)第六零三章 應對計劃(三)第二九五章 開荒(三)第二二六章 清廷求和(九)第二三六章 作戰計劃(四)第六二三章 登陸日本(五)第五二四章 談判(二)第四一五章 北京攻略(十一)第五五一章 接受談判(三)第三七六章 對馬海戰(三)第五八零章 袁世凱來訪(四)第一章 收關行動(一)第一八六 商務招標(四)第一五九章 天津見聞(四)第三一三章 軍隊擴編計劃(一)第一八四章 護僑行動(六)第一七四章 德國之行(六)第七十三章 義和團(下)第五三三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四)第一六六章 農業技術第二五三章 工作組第七章 移交第三三七章 李鴻章來訪(十四)第三四七章 歐洲危機(四)第一一五章 秋收行動(四)第四一四章 旅順攻略(十一)第四十二章 出擊第四五一章 外交斡旋(八)第三九一章 對馬海戰(十七)第五四三章 鎮南浦登陸(三)第三四九章 上海警戒(二)第二四七章 王家寨(九)第五八八章 農場巡視(三)第十二章 接管濟南(五)第四八八章 激烈博弈(二)第一四二章 訪問(二)第五六二章 美國(五)第三二五章 海參崴(八)第二九四章 漁人行動(六)第一七二章 德國之行(四)第五一零章 穆棱河之戰(六)第二六三章 根據地(五)第五五七章 地主聯盟(一)第六六六章 臺灣海峽之戰(七)第三七三章 餘波未平(十)第二五一章 八國聯軍分裂第二三四章 突破口(下)第五二九章 攻佔哈爾濱(四)第一七九章 南下上海(九)第一七零章 德國之行(二)第一二八章 電報(下)第二二三章 清廷求和(六)第一八九 訪問天津(一)第二十二章 錦州告急(一)
第六十九章 德國使團(九)第一四六章 徳國之行(三)第六十五章 工業(二)第四四二章 進京(九)第五三四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五)第二三五章 訪日艦隊(六)第一五二章 徳國之行(九)第二九九章 革命者(四)第一六九章 德國之行(一)第三零二章 革命者(七)第六零三章 西安之行(三)第五五一章 接受談判(三)第二四四章 王家寨(六)第四十六章 天津分治(四)第五十七章 上海新區(十)第四二三章 進攻北京(二)第四零二章 談判破裂(三)第一零四章 佈局海外(上)第二十二章 接管濟南(十五)第三十六章 圈孑第二四五章 天誅(二)第一五七章 天津見聞(二)第三十二章 襲擊(下)第二四九章 鑑定圖紙第二九八章 革命者(三)第四八三章 登陸作戰(五)第二一九章 談判(一)第六四七章 日本本土作戰(七)第四六五章 迎擊俄軍(二)第五六九章 進駐縣城(二)第十八章 海紅旗16第二三六章 考察隊第六一六章 皇帝與太后(下)第二八零章 五人會議(四)第九十一章 天津戰役(四)第二九七章 脅迫(二)第一三九章 渤海海戰(八)第二三零章 後續影響(五)第四五四章 外交斡旋(十一)第八章 伏擊俄軍第三五零章 上海警戒(三)第三三九章 工業成就(五)第六五六章 遠東遠征軍(三)第一一九章 秋收行動(八)第七十八章 軍事發燒友(上)第二百章 蒙古攻略(三)第四零六章 北京攻略(二)第六零三章 應對計劃(三)第二九五章 開荒(三)第二二六章 清廷求和(九)第二三六章 作戰計劃(四)第六二三章 登陸日本(五)第五二四章 談判(二)第四一五章 北京攻略(十一)第五五一章 接受談判(三)第三七六章 對馬海戰(三)第五八零章 袁世凱來訪(四)第一章 收關行動(一)第一八六 商務招標(四)第一五九章 天津見聞(四)第三一三章 軍隊擴編計劃(一)第一八四章 護僑行動(六)第一七四章 德國之行(六)第七十三章 義和團(下)第五三三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四)第一六六章 農業技術第二五三章 工作組第七章 移交第三三七章 李鴻章來訪(十四)第三四七章 歐洲危機(四)第一一五章 秋收行動(四)第四一四章 旅順攻略(十一)第四十二章 出擊第四五一章 外交斡旋(八)第三九一章 對馬海戰(十七)第五四三章 鎮南浦登陸(三)第三四九章 上海警戒(二)第二四七章 王家寨(九)第五八八章 農場巡視(三)第十二章 接管濟南(五)第四八八章 激烈博弈(二)第一四二章 訪問(二)第五六二章 美國(五)第三二五章 海參崴(八)第二九四章 漁人行動(六)第一七二章 德國之行(四)第五一零章 穆棱河之戰(六)第二六三章 根據地(五)第五五七章 地主聯盟(一)第六六六章 臺灣海峽之戰(七)第三七三章 餘波未平(十)第二五一章 八國聯軍分裂第二三四章 突破口(下)第五二九章 攻佔哈爾濱(四)第一七九章 南下上海(九)第一七零章 德國之行(二)第一二八章 電報(下)第二二三章 清廷求和(六)第一八九 訪問天津(一)第二十二章 錦州告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