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五章 從軍(三)

趙平吃完了自已飯菜,見其他同伴都還沒有吃完,也就沒有再等候,這到不是他沒有集體觀念,而是後面還有其他的士兵在排隊等着吃飯,自己不能久佔着座位不讓。

走出了食堂,趙平回憶着來時的道路,向宿舍走去。剛剛走出了十幾米遠,只聽身後有人道:“趙平,趙平。”

趙平怔了一怔,尋聲看去,原來是兩名士兵,看他們的年齡都不大,年長的約十七八歲,而年幼的估計只有十四五歲,面貌有五六分相似,應是親兄弟,不過這兩個人確實都看着十分面熟,但趙平一時又想不起是誰。

這時年長一的士兵道:“趙平,原束真的是你啊,還記得我們嗎?我是何新啊,這是我弟弟何平,何家灣村的人,你想起來了嗎?”

聽他們自報姓名,趙平立刻就想起來,他們兩人是親兄弟,都是何家灣村人,當初趙維忠乘船準備從天津逃到上海去投奔李鴻章,在何家灣村僱的船員,這兩兄弟就受僱出海。但船駛出渤海灣以後,被一艘來歷不明的船撞沉,幸好是遇到了穿越者才獲救,但大部份人員仍然遇難,而在船員當中只有他們兄弟倆倖免。

當時趙平還是趙家的下人,出於對趙維忠的安全負責,他在船上和何新、何平兄弟也拉過一些關係,交談了幾句,因此算是相識,只不過後來何新、何平兄弟指領穿越軍隊在何家村登陸,他們就再也沒有見過面了。沒想到會在海外華人的軍營裡又遇見,看樣子這兄弟倆也從軍了。

雖然趙平和何新、何平兄弟沒有什麼深交情,但在軍營遇到舊相知,也算是一件高興的事情,於是趙平趕忙搶上幾步,來到這哥倆的面前,道:“怎麼是你們?”

何新也道:“是啊,想不到你也參軍了,而是還是加入的海軍。”

趙平了頭,道:“是我叔父讓我來從軍的,你們倆怎麼也從軍了。”

原來穿越者在何家灣村登陸,擊敗了八國聯軍的進攻以後,就有一些村民表示願意加入穿越者的軍隊,只是那時穿越者還沒≡≌≡≌≡≌≡≌,m.※.co◆m有完全穩定下來,自然也還沒有招募軍隊的打算。

而等穿越者攻佔了天津之後,才得以騰出手來創建自己的軍隊,何家灣村是穿越者最初登陸的地方,而且穿越者對全村人有救命之恩,因此何家灣村人是屬於政治可靠的,於是經過穿越者的動員,全村共有七十一戶人家搬到大沽口定居,整個何家灣村才只有一百餘戶人家,可以大半的村民都跟隨了穿越者,同時有五十三人願意加穿越者的軍隊。

何家灣村的村民基本都是漁民,俱有相當豐富的出海經驗,因此這五十三人全部都被選入海軍。當然,漁民只是架駛木船,而出海也是在近海,但相對於其他人來,還是要容易上手一些,起碼在海上不會昏船,另外對潮汐、洋流、風浪等的認識也要比一般人要強一些。只是何家灣村的村民基本是文盲、半文盲,都需要進行掃盲教育。

何新今年十七歲,到是免強夠從軍的年齡,加入海軍之後,很快就上艦服役,現在他在海龍號魚雷艇上擔任瞭望員,而何平只有十四歲,雖然不夠從軍的年齡,但一來是他們兄弟不願分離,二來這兩兄弟也比較受戰士們的喜歡,因此最終還是將何平納入了海軍,當然在軍隊的草創時期,各項制度都不建全,這種穿鑽子的事情到也不算少見。在舊時空裡,十一二歲的紅鬼大有人在。

不過雖然海軍收下了何平,但並沒有讓他上艦服役,而是在岸基的後勤部門,做一些打雜的事情,同時跟着其他士兵一起接受掃盲教育,學習文化知識,等年滿十八歲以後,再正式給他分配職務。當然,爲了照顧他們兄弟倆,專門給他們兄弟安排了一間雙人間宿舍。

這也是艦上官兵的福利,因爲只要軍艦還有值班時間,那怕停泊在港口的時候,艦員也是要住在艦上的,只有軍艦在休息、檢修,或是保養期間,艦員才能住在岸基的士兵宿舍裡,而這個時代,軍艦上的居住環境可要比舊時差得多,由其在出海以後,士兵還要輪流睡吊牀,因此往往會給他們在岸基安排比較舒適的宿舍,讓艦員在岸上能夠得到充份的休息。

聽完了這兄弟倆的講之後,趙平也將自己從軍的經過對他們兄弟講了一遍,同時也問了一些軍隊的事情。儘管人民軍成軍還不到兩個月,但何新、何平兄弟算是第一批人民軍海軍士兵,在趙平面前可以稱是前輩,由其是是何新己經上艦服役,並兩次出海訓練,因此知道的事情當然不是趙平這樣只參加了十幾天試訓的新兵可比,於是告訴趙平一些軍隊中應當注意的事情,還講了一些自己在軍艦上的見聞、讓趙平覺得受益非淺。

三個人談了半個多時,何新畢竟是正式的士兵,而且這時還在軍艦上服役,因此要回艦上去報到,而何平也要回去工作,於是三人分手告別,各自回各自的營地休息。

午飯之後,應該是文化學習的時間,文化學習由專門的教官授課,老兵們各自到各自的教室接受教育,而新兵都留在宿舍裡,由兩位教官邢寬餘、王虎明向他們講軍營裡的規章制度,以及人民軍的紀律職責。

人民軍的紀律,基本就是沿用舊時空裡解放軍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其實在這個時候,清廷的各支新軍都比較重視軍紀,特別是袁世凱在站練兵,制定的軍紀相當嚴格,並不比舊時空的解放軍軍紀差多少。不過人民軍和這個時代的軍隊不同就在於,並不是硬性的制定軍紀,然後以強迫、懲罰的手段讓士兵們尊守。

雖然人民軍也會用強迫、懲罰的手段,但首先是要向士兵們解釋清楚,制定這些軍紀的原因、道理,同時強調人民軍隊爲人民,絕不能與人民爲敵的建軍宗旨,這也是給新兵們進行第一次政治教育。最後還教他們學會唱“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歌曲,

新兵雖然有些感觸,但到也沒有太多的想法,因爲按照教官的法,他們確實都是來自人民大衆,而人民軍是一支保衛人民大衆的軍隊,自然不能夠欺負老百姓,而且沒想到軍紀還能夠當歌曲來唱,歌曲的難度不大,很快所有的新兵都學會了,到是覺得頗有意思。

但趙平的感覺和其他新兵不同,儘管趙平是趙維忠的家人,但如果按階層來劃分,他顯然不屬於人民大衆一類。另外趙平是和這個時代的軍隊有過一些接觸,當初的北洋水師,軍紀也頗爲嚴正,但首先強調的是效忠大清,效忠朝廷,軍隊能夠做到不擾民已是相當好了,從來沒有過軍隊來自於人民大衆,因此要以保護人民大衆爲人民軍的宗旨。儘管人民軍的軍紀中也有保衛國家主權、領土,但之字未提大清。讓趙平覺得有些不適應。

這到不是趙平對清廷有多麼忠心,而是趙平畢竟是和清廷有較深關係的人,習慣於將自己置於清廷的立場來思考問題。因此趙平也再次認識到,海外華人確實是和清廷有很大的不同。

講完了這些之後,時間也過去了一個半多時,差不多到了下午三時,而接受文化教育的士兵都回到宿舍,開始進行下午的訓練。

一般軍隊的訓練,上午都是進行身體素質訓練,而下午通常是進行軍事技能訓練。雖然海軍並不是陸軍,直接上戰場的機率並不大,但也同樣要進行一些基本的軍事技能訓練,如拆裝槍械、射擊,投彈、攀爬越野、格鬥、游泳、划船等等,畢竟上一批士兵也僅僅只是先來五天的時間,其實還是屬於新兵。因此還沒有接受實彈射擊、格鬥訓練,主要還是攀爬、越野、游泳之類。

這些項目,在試訓的時候都搞過,新兵也可以參加。於是一個宿舍的士兵全都來到訓練場,先來的一批士兵進行正式的訓練,而趙平這一批新兵也跟着一起,體驗了一下正式的海軍訓練。

儘管趙平這一批新兵參加過試訓,但試訓的強度到底是不能和正式的訓練相比,雖然這一批新兵的訓練量要比正常的訓練量要低一些,但也比試訓的量要大一些,等到最後幾個項目時候,有超過一半的士兵都練趴下了,而其他還挺得住的人,也是咬牙免強堅持,而上一批士兵畢竟己經進行了五天的訓練,訓練量是慢慢的増加上來,到是適應了現在的訓練強度,因此等訓練結束以後,反到沒有太多的反應。

當然,這樣的訓練安排,也是兩位教官有意爲之,因爲毎名士兵的試訓檔案都己經轉到了軍隊,因此這些新兵的訓練量,兩位教官心裡都有數,但他們有意加大新兵的訓練量,一則是給這些新兵一個下馬威,讓他們知道正式的訓練和試訓是完全不同的;二則是瞭解新兵的意志和極限度,畢竟訓練量增加得並不算大,能夠堅持下來的人,要麼是身體素質較好、要麼是意志較強,這些在以前的訓練中,都是要注意的事項。

到了下午五半的時候,全天的訓練結束,士兵們收拾完訓練場,才轉回宿舍休息、洗澡、吃晚飯,然後是晚上的學習時間。

第四九一章 歸附(上)第四九三章 聯盟終結(上)第四七六章 外交爭鬥(五)第五三一章 調查報告(下)第六十六章 工業(三)第六七四章 大獲全勝(五)第三二三章 海參崴(六)第四一八章 遼河之戰(四)第七二二章 歸國(二)第三十三章 市長上任(五)第三二九章 最後的準備(一)第一九四章 巴達維亞(二)第四四五章 遼陽之戰(七)第三三四章 李鴻章來訪(十一)第二零七章 奇襲庫倫(一)第十五章 接管濟南(八)第二五九章 土地制度(上)第三三九章 工業成就(五)第一七四章 南下上海(四)第二一九章 青島戰役(三)第三五五章 大戰之前(二)第五五三章 土地改革(八)第四十五章 天津分治(三)第四六六章 迎擊俄軍(三)第四八五章 清廷朝議(下)第二八零章 中立(四)第二七零章 陰島第一六三章 日本的訪問(六)第二七七章 五人會議(一)第五三零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一)第六十八章 工業(五)第二二四章 青島戰役(八)第二七零章 根據地(十二)第五一五章 穆棱河之戰(十一)第二百 中標者(下)第六零六章 西安之行(六)第一八三章 護僑行動(五)第三零二章 革命者(七)第六五六章 遠東遠征軍(三)第三一五章 軍隊擴編計劃(三)第五二九章 攻佔哈爾濱(四)第四十八章 登陸作戰(下)第七一八章 上海談判(五)第二零五章 正面進攻(三)第一二零章 秋收行動(九)第一一六章 秋收行動(五)第四九六章 發展大計(上)第一七零章 南下上海第三八一章 對馬海戰(七)第一八二章 護僑行動(四)第一五三章 新農村建設(四)第一一三章 失蹤(上)第一八二 開平煤礦(下)第三六五章 餘波未平(二)第六十二章 英日同盟(二)第四五一章 遼陽之戰(十三)第三三一章 李鴻章來訪(八)第四七一章 戰前(三)第五十九章 殲滅(四)第八章 接管濟南(一)第一二五章 天津會議第四二零章 空降作戰(上)第四三零章 戰爭再啓(一)第五八一章 青島密約(上)第八十八章 青州之亂(一)第二零九章 戰爭規則(四)第三七四章 對馬海戰(一)第二五三章 工作組第一六四章 慶賀大會(二)第五七二章 預備會議(七)第三三一章 李鴻章來訪(八)第一七一章 投資考察(二)第九十五章 天津租界(二)第三零八章 再進膠州(一)第三三七章 李鴻章來訪(十四)第四百章 全面開戰(九)第二十四章 接管濟南(十七)第二二五章 青島戰役(九)第三五零章 前往青島(三)第五二三章 反圍剿(三)第五四九章 土地改革(四)第二百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六)第三一零章 備戰(四)第五三六章 聯合軍演(一)第二三七章 訪日艦隊(八)第八章 接管濟南(一)第三一四章 錦州(二)第三九零章 新聞發佈會(四)第一八一章 開平煤礦(中)第二三三章 作戰計劃(一)第三四九章 前往青島(二)第五一七章 叛逃第三十七章 造艦計劃(一)第六六零章 臺灣海峽之戰(一)第一四七章 上任(一)第二五四章 圈套(二)第七二七章 決策(一)第五七四章 交收東三省條約第五十八章 遠東戰爭結束(上)第五四五章 土地改革制度大綱(下)
第四九一章 歸附(上)第四九三章 聯盟終結(上)第四七六章 外交爭鬥(五)第五三一章 調查報告(下)第六十六章 工業(三)第六七四章 大獲全勝(五)第三二三章 海參崴(六)第四一八章 遼河之戰(四)第七二二章 歸國(二)第三十三章 市長上任(五)第三二九章 最後的準備(一)第一九四章 巴達維亞(二)第四四五章 遼陽之戰(七)第三三四章 李鴻章來訪(十一)第二零七章 奇襲庫倫(一)第十五章 接管濟南(八)第二五九章 土地制度(上)第三三九章 工業成就(五)第一七四章 南下上海(四)第二一九章 青島戰役(三)第三五五章 大戰之前(二)第五五三章 土地改革(八)第四十五章 天津分治(三)第四六六章 迎擊俄軍(三)第四八五章 清廷朝議(下)第二八零章 中立(四)第二七零章 陰島第一六三章 日本的訪問(六)第二七七章 五人會議(一)第五三零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一)第六十八章 工業(五)第二二四章 青島戰役(八)第二七零章 根據地(十二)第五一五章 穆棱河之戰(十一)第二百 中標者(下)第六零六章 西安之行(六)第一八三章 護僑行動(五)第三零二章 革命者(七)第六五六章 遠東遠征軍(三)第三一五章 軍隊擴編計劃(三)第五二九章 攻佔哈爾濱(四)第四十八章 登陸作戰(下)第七一八章 上海談判(五)第二零五章 正面進攻(三)第一二零章 秋收行動(九)第一一六章 秋收行動(五)第四九六章 發展大計(上)第一七零章 南下上海第三八一章 對馬海戰(七)第一八二章 護僑行動(四)第一五三章 新農村建設(四)第一一三章 失蹤(上)第一八二 開平煤礦(下)第三六五章 餘波未平(二)第六十二章 英日同盟(二)第四五一章 遼陽之戰(十三)第三三一章 李鴻章來訪(八)第四七一章 戰前(三)第五十九章 殲滅(四)第八章 接管濟南(一)第一二五章 天津會議第四二零章 空降作戰(上)第四三零章 戰爭再啓(一)第五八一章 青島密約(上)第八十八章 青州之亂(一)第二零九章 戰爭規則(四)第三七四章 對馬海戰(一)第二五三章 工作組第一六四章 慶賀大會(二)第五七二章 預備會議(七)第三三一章 李鴻章來訪(八)第一七一章 投資考察(二)第九十五章 天津租界(二)第三零八章 再進膠州(一)第三三七章 李鴻章來訪(十四)第四百章 全面開戰(九)第二十四章 接管濟南(十七)第二二五章 青島戰役(九)第三五零章 前往青島(三)第五二三章 反圍剿(三)第五四九章 土地改革(四)第二百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六)第三一零章 備戰(四)第五三六章 聯合軍演(一)第二三七章 訪日艦隊(八)第八章 接管濟南(一)第三一四章 錦州(二)第三九零章 新聞發佈會(四)第一八一章 開平煤礦(中)第二三三章 作戰計劃(一)第三四九章 前往青島(二)第五一七章 叛逃第三十七章 造艦計劃(一)第六六零章 臺灣海峽之戰(一)第一四七章 上任(一)第二五四章 圈套(二)第七二七章 決策(一)第五七四章 交收東三省條約第五十八章 遠東戰爭結束(上)第五四五章 土地改革制度大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