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二章 李鴻章來訪(九)

這一次夏博海、秦錚、肖建軍、王雲鵬、徐濟五人全部到齊,雙方在會議室裡相見,互相介紹了一番之後,先甴李鴻章宣讀清廷給穿越者的詔書。

昨天秦錚己經和李鴻章協商好了接受詔書的禮儀,雖然從理論上來說,這份詔書就相當於是聖旨,但既沒有用黃綾書寫,也沒有加蓋玉璽,只是李鴻章根據清廷給他的電文,自已手寫的一份,嚴格來說,這還不能算是一份正式的聖旨,而且現在穿越者也不算是清廷的臣民,因此接受詔書的儀式也就不用搞得那麼複雜,什麼擺設香案,跪授、三呼萬歲一類的全部都免了,因此夏博海等五人只是起身站立,諦聽李鴻章宣讀就行了。

清廷給穿越者的詔書內容是:

“我朝二百數十年,深仁厚澤,詎三十年來,西人漸衆,多有釁怨,竟仍激成大變。朕以沖齡、入承大統、至思振奮圖張,然正際時艱、京師雲擾,是慈躬驚險,宗社貼危,仰思宗廟之震驚,北望京師之殘毀,士大夫之流離者數千家,兵民之死傷者數十萬,圜圜成墟,衣冠填壑。

幸有海外義民夏博海、秦錚、肖建軍、王雲鵬、徐濟等,乃華夏後裔,素懷忠義,心如赤子,雖身處海外,然歸順之心已久,報效之志凜然。至七月乘舟歸國,師直爲壯,正天討有罪之刑;戰功曰多,得仁人無敵之勇。羽奏屢騰於戎捷,輿圖亟復於圻封。鋒對無前,以徵必克;師行有紀,所至孔安。成績著於邦家,威名震於夷狄,比飭鷹揚之旅,往臨鼠盜之區。師屢臨於京津,名遠震於魯南。連克四城之聚,復還千里之疆,賞國之典,輕重視功,振凱遄歸,策勳可後?然念國步之方艱,顧戎心之未革;亟膺明命,益勵遠圖。

朕己特令大學士李鴻章,作爲全權大臣,便宜行事,與各國使臣止兵議和,望夏博海、秦錚等於訂約章時,婉間力協,早定和約,深念殷憂啓聖之言,勿忘盡瘁鞠躬之誼。莫負朕心,天下安定,必有厚賞,朕與皇太后有厚望焉將此通諭知之。欽此。”

雖然夏博海等五人都不是學古文的,但在舊時空都算是高級知識分子,有相當紮實的文字功底,而且來到這個時代已有五個月了,古文的水平也有一些提高,雖然這份詔書寫得駢四驪六,富麗堂皇,但也基本能夠聽得這份詔書的大體內容。

其實這份詔書並沒多少實際的內容,雖然對穿越者讚揚有加,說了不少好話,但在詔書中只是對清廷的狼狽,以及戰亂的場景極力描敘,卻對八國聯軍並沒有進行什麼指責,因此對穿越者的功績只能泛泛的誇獎了一番,也並沒有提到清廷對穿越者的的封賞,只說是甴於局勢艱難,只能等穩定下來再對穿越者進行封賞,說白了就是開出一張“天下安定,必有厚賞”的空頭支票,估計清廷是想以封賞來引誘穿越者,要求穿越者盡力協助李鴻章,儘快和各國談成議和。這也說明清廷現在急切的盼望能夠早日與洋人議和成功,故此不敢得罪洋人,對八國聯軍的罪行只能一筆帶過。

不過在詔書中也有讓穿越者滿意的地方,就是清廷終於正式承認了穿越者是華夏後裔的身份,有了這個身份之後,穿越者以後的行事也就方便得多了,這也是穿越者最主要的目地之一。至於封賞什麼的,穿越者並不是在意,儘管穿越者的目標是佔據山東自立,但這並不是靠清廷的賞賜,最終還是取決於穿越者自身的實力,而和外國進行談判的事情,穿越者也自有自己的打算,不會爲清廷的封賞而出買國家民族的利益。

當然,在李鴻章宣讀完了詔書之後,夏博海也像徵性的客氣了幾句,表示感謝清廷的信任,己方會盡力促成和談等等,然後雙方纔進入正式的會談模式。

李鴻章先言道:“這次庚孑之變,二宮西巡,京師震動,大清江山幾近不保,幸好貴衆此時迴歸中華,力挫八國聯軍的銳氣,揚我中華之威,實在是天不絕我大清,方始有忠義之士相助,此番與八國聯軍進行和談,還要多多仰仗貴衆之勢,只希望能夠與各國早日談成議和,歇兵罷戰,二宮得以還京,社稷恢復安定,而貴衆也可以早獲朝廷封賞,在中華大地安居樂業、封妻廕子。老夫可以擔保,各位都可爵至封候,就是進入軍機,執掌朝政,亦無不可。”

夏博海道:“官爵利碌,我們並不看重,只是希望中華大地從此以後,不再受外寇欺辱,而中華百姓能夠安居樂業,安享太平,而中國也能從此富強,擠身世界各國之列。”

李鴻章點了點頭,笑道:“貴衆高風亮節,不計功名,老夫也甚是佩服,不過現在的當務之急,還是早日與各國議和成功,等朝廷恢復安定以後,才能勵精圖治、殖產興業、以求富國強兵,而貴衆即有能征善戰之士,又有治國安幫之材,定會大有用武之地,日後必會名垂青史,後人皆知貴衆的不世之功。”

對李鴻章開出的空頭支票,夏博海並沒有接,只是道:“中堂說得很對,現在先是要促成談判,雖然這一次談判是三方會談,但我們原是華夏後裔,而大淸雖是滿族入主中原,但己有25o多年,可以視爲滿漢一體,因此我們和大清,其實可以算成是一方,那麼在談判之前,我們應該先制定下一個統一的基調,做爲我們雙方與各國談判的基礎。”

李鴻章聽了,也連連點頭,道:“夏司令所言極是,老夫這次來天津,也正是爲此而來的。”

夏博海的眉頭一挑,道:“不知道中堂有準備好談判的方案嗎。”

李鴻章怔了一怔,搖了搖頭,道:“這次談判,老夫還需要仰仗貴方之勢,因此還是應以貴方爲主,想必貴方己經準備好了談判的方案吧。”

夏博海到也沒有客氣,道:“我們確實是擬定了一個談判的基礎,可以請中堂先看一看。”

這時徐濟立刻從一個文件夾裡抽出了幾張紙來,依次遞給李鴻章等人。

李鴻章接過了一張紙,只見版式是類似於洋文從左向右的橫列,而非中國傳統甴右向左的豎向排列,字體雖是宋體字,但卻是民間所用簡化體,因此李鴻章心裡多少也有些不屑,這夥人果然是在海外居住得太久了,把中華傳統習慣都丟得差不多了。不過文字的內容並不多,看起來也並不太費力。

紙上一共寫着五條:

一、這次談判不割地、不賠款。

二、談判結束以後,八國聯軍必須無條件撤出北京,將北京交給海外華人接管。

三、八國聯軍可以帶走武器彈藥,但在中國掠奪的財物必須留下,撤軍以後的飲食可由海外華人提供,並按實結算。

四、各國可以自行派船隻到天津接本**隊歸國,但只能出動民用船隻,不得出動軍艦,停泊天津港口時,按港口規定需交納相關費用。

五、被海外華人俘虜的各國士兵,由各國支付贖買費贖回,並付擔士兵被俘期間的生活費用,俱體費用由海外華人與各國自行協商確定。

李鴻章看得直皺眉頭,因爲他心裡十分清楚,各國是不可能接受穿越者開出的這些條件,這五條裡面,也只有第四條和第五條可以一談,而前三條恐怕都難以賣現,畢竟八國聯軍勞師遠征,拆騰了大半年的時間,各國當然是不會就這樣兩手空空的打道回府,肯定是要在談判中多撈一些好處,割地、賠款是肯定少不了的,至於八國聯軍從中國掠奪的財物也更不可能吐出來,而且現在八國聯軍還佔着北京,正是要把北京當作談判,以及後來賠款的一個大籌碼,也絕不會甘心輕易的讓出來。

而清廷對這次談判的態度也十分明確,只要洋人不追究慈禧太后的責任,並且保全清廷,其他的什麼條件都能夠答應,也就是所謂的“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自稱也包括割地、賠款,甚至連北京城都可以放棄,大不了另立一個新都城就行了。儘管有海外華人的出現,讓清廷在談判中有了較大的迴旋餘地,但清廷談判的大原則始終是沒有變的,僅僅也只是少賠一點錢、少割一些地就可以了。可以說海外華人制定的談判原則,和清廷的目標有相當大的分歧。

大約過了十餘分鐘,夏博海才道:“中堂認爲怎麼樣?”

李鴻章放下了手裡的紙張,苦笑了一聲,道:“夏司令,恕老夫直言,如果按貴方開出的條件,依老夫看來,各國恐怕是萬難答應啊。”

夏博海也點了點頭,道:“李中堂說的沒有錯,其實我們也知道,各國是不會輕易的接受我們的條件。”

李鴻章聽了,也不禁怔了一怔,不明白夏博海這麼說是什麼意思,如果海外華人知道各國不會接受這些條件,爲什麼又要定下這樣的談判原則呢,難到是想漫天要價,就地還錢嗎?

夏博海道:“李中堂請不要誤會,我們認爲各國不會接受我們開出的條件,並不是基於目前的形勢,而是指各國的習慣心理。其實如果從目前的形勢來看,八國聯軍連敗幾場,海軍全軍覆沒,而6軍也己損失近半,只能困守北京城,但天津己經被我們佔領,截斷了八國聯軍的退路,可以說現在守在北京城裡的八國聯軍是外無援軍,內無彈藥供應,實際己經沒有多少抵抗力量,而我們開出的這些條件,實際並不苛刻,甚致還算是寬容,只是這幾十年以來,在各國的印像中,大清就是一個可以隨意欺辱、肆意宰割的國家,因此只要是談判,就一定要從大清身上佔足便易才能甘心罷手,而不會考慮形勢對他們是否有利,不過這一次談判,我們有必要讓各國認清現在的形勢,那麼各國也就會接受我們的這些條件了。

第二十二章 接管濟南(十五)第十三章 五年規劃(四)第四零一章 談判破裂(二)第八十九章 天津戰役(二)第五一六章 試演(下)第九十五章 陸軍改制(上)第五八一章 青島密約(上)第二七七章 中立(一)第一八六 商務招標(四)第七二六章 臺灣來客(下)第四一六章 北京攻略(十二)第二三一章 訪日艦隊(二)第六三五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七)第五章 上岸第四六七章 迎擊俄軍(四)第四四五章 遼陽之戰(七)第一九八章 巴達維亞(六)第二二一章 談判(三)第六一六章 皇帝與太后(下)第三八二章 對馬海戰(八)第六二二章 登陸日本(四)第一六三章 日本的訪問(六)第一九二 訪問天津(四)第二三一章 總結(上)第五二八章 談判(六)第二二四章 青島戰役(八)第六十章 上海新區(十三)第三八三章 足球比賽(四)第六四二章 日本本土作戰(二)第一八一章 護僑行動(三)第一二四章 秋收行動(十三)第三十三章 市長上任(五)第九十三章 青州之亂(六)第二五九章 土地制度(上)第三三零章 李鴻章來訪(七)第二一五章 青島攻略(四)第一三四章 外調(八)第九十一章 青州之亂(四)第一六五章 新艦下水(一)第五一八章 穆棱河之戰(十四)第三一二章 結局第四五六章 山海關(二)第三一五章 軍隊擴編計劃(三)第一八七章 德國海軍戰略(五)第一六五章 新艦下水(一)第一六六章 新艦下水(二)第二零四章 從軍(二)第一一二章 接管天津(四)第一九二章 訪問英法(三)第二七一章 陰島(二)第五十章 上海新區(三)第一一三章 失蹤(上)第六十三章 英日同盟(三)第二六六章 根據地(八)第九十二章 安置營(八)第三四一章 李鴻章來訪(十八)第二八一章 五人會議(五)第二六四章 反撲(四)第三九六章 全面開戰(五)第五三五章 土地政策(三)第六一零章 滿洲里戰役(三)第三八三章 對馬海戰(九)第一一二章 接管天津(四)第二三零章 各方反應(四)第二七四章 朝鮮半島危機(上)第四一七章 遼河之戰(三)第八十二章 八國聯軍的動向(上)第一四二章 北倉之戰第三八一章 足球比賽(二)第一九三章 巴達維亞(一)第三十章 市長上任(二)第二十八章 出兵第七十九章 軍事發燒友(下)第四七九章 登陸作戰(一)第四六六章 迎擊俄軍(三)第二十二章 接管濟南(十五)第一八二章 護僑行動(四)第一八一章 軍事交流(三)第十二章 接管濟南(五)第三九零章 對馬海戰(十六)第二七二章 陰島(三)第五九零章 農場巡視(五)第一零八章 考查(五)第二十六章 錦州告急(五)第二十九章 出兵(二)第二九六章 脅迫(一)第三一六章 錦州(四)第三四六章 歐洲危機(三)第四十章 造艦計劃(四)第五六三章 美國(六)第三六七章 餘波未平(四)第四七九章 統一商界(一)第二八五章 協商(下)第五八四章 張作霖歸附(三)第六六六章 臺灣海峽之戰(七)第六四一章 日本本土作戰(一)第三四三章 李鴻章之死(四)第三三七章 工業成就(三)第六零九章 滿洲里戰役(二)
第二十二章 接管濟南(十五)第十三章 五年規劃(四)第四零一章 談判破裂(二)第八十九章 天津戰役(二)第五一六章 試演(下)第九十五章 陸軍改制(上)第五八一章 青島密約(上)第二七七章 中立(一)第一八六 商務招標(四)第七二六章 臺灣來客(下)第四一六章 北京攻略(十二)第二三一章 訪日艦隊(二)第六三五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七)第五章 上岸第四六七章 迎擊俄軍(四)第四四五章 遼陽之戰(七)第一九八章 巴達維亞(六)第二二一章 談判(三)第六一六章 皇帝與太后(下)第三八二章 對馬海戰(八)第六二二章 登陸日本(四)第一六三章 日本的訪問(六)第一九二 訪問天津(四)第二三一章 總結(上)第五二八章 談判(六)第二二四章 青島戰役(八)第六十章 上海新區(十三)第三八三章 足球比賽(四)第六四二章 日本本土作戰(二)第一八一章 護僑行動(三)第一二四章 秋收行動(十三)第三十三章 市長上任(五)第九十三章 青州之亂(六)第二五九章 土地制度(上)第三三零章 李鴻章來訪(七)第二一五章 青島攻略(四)第一三四章 外調(八)第九十一章 青州之亂(四)第一六五章 新艦下水(一)第五一八章 穆棱河之戰(十四)第三一二章 結局第四五六章 山海關(二)第三一五章 軍隊擴編計劃(三)第一八七章 德國海軍戰略(五)第一六五章 新艦下水(一)第一六六章 新艦下水(二)第二零四章 從軍(二)第一一二章 接管天津(四)第一九二章 訪問英法(三)第二七一章 陰島(二)第五十章 上海新區(三)第一一三章 失蹤(上)第六十三章 英日同盟(三)第二六六章 根據地(八)第九十二章 安置營(八)第三四一章 李鴻章來訪(十八)第二八一章 五人會議(五)第二六四章 反撲(四)第三九六章 全面開戰(五)第五三五章 土地政策(三)第六一零章 滿洲里戰役(三)第三八三章 對馬海戰(九)第一一二章 接管天津(四)第二三零章 各方反應(四)第二七四章 朝鮮半島危機(上)第四一七章 遼河之戰(三)第八十二章 八國聯軍的動向(上)第一四二章 北倉之戰第三八一章 足球比賽(二)第一九三章 巴達維亞(一)第三十章 市長上任(二)第二十八章 出兵第七十九章 軍事發燒友(下)第四七九章 登陸作戰(一)第四六六章 迎擊俄軍(三)第二十二章 接管濟南(十五)第一八二章 護僑行動(四)第一八一章 軍事交流(三)第十二章 接管濟南(五)第三九零章 對馬海戰(十六)第二七二章 陰島(三)第五九零章 農場巡視(五)第一零八章 考查(五)第二十六章 錦州告急(五)第二十九章 出兵(二)第二九六章 脅迫(一)第三一六章 錦州(四)第三四六章 歐洲危機(三)第四十章 造艦計劃(四)第五六三章 美國(六)第三六七章 餘波未平(四)第四七九章 統一商界(一)第二八五章 協商(下)第五八四章 張作霖歸附(三)第六六六章 臺灣海峽之戰(七)第六四一章 日本本土作戰(一)第三四三章 李鴻章之死(四)第三三七章 工業成就(三)第六零九章 滿洲里戰役(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