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震旦

如果第一次世界大戰如期爆發,那就是對剛完成175項國民工業計劃的中國的天賜之禮,簡直是再也沒有比這更好的事情了。

話說回來,如果沒有中日辛亥戰爭就沒有帝國聲望的提升,也就沒有中法結盟,沒有中法結盟也就沒有3.85億英鎊的鉅額長期扶持貸款,隨之就沒有175項國民工業計劃。

從這個角度來說,日本真是驗證了那句老話——害人終害己。

在175項國民工業計劃的大推動下,中國工業的整體實力有了極大的提高,在東三省資源的進一步勘探和開發,以及在山西、山東、直隸、察哈爾、湖廣、江浙、兩廣的大規模礦業勘探也在這一時期迎來了採礦業的擴大,在本國勘探力量不足的情況下,國土資源部以外國專家局的名義從歐美聘請了兩千多名外國技師和地質學專家,以及儘可能推行民營化礦業的方式,包括將部分省份的採礦業對外國開放的方式,積極推動着中國採礦工業的發展,保證了工業原材料的供應。

遠東礦業總公司的推進步伐毫無疑問是最爲迅猛的,在山東、河北、山西都建立了鐵礦石、煤炭、銅和其他礦業原材料的開採業務。

從國外進口的機械設備總量連續攀升,專科學校和技術學校廣泛分佈在各省,培養技術工人,新開設的工廠也都有外聘技師和專門的技術培訓學堂,用於本廠人才的培養。

東北工業基地在過去培養的人才開始向直隸、江浙、湖廣、山西、山東等主要的新工業區流動。推動了各地新工廠的發展,鐵路的大範圍開通和全國主要航道的疏通對於工業的發展有着更爲積極的意義。

此時的中國正以一種積極的態勢向上高速發展,所欠缺的只是一個騰飛的機會而已。

如果說現在還有什麼是讓宋彪不滿意的,那肯定只有中國的船舶工業,雖然遠東財團對此也算是傾注了大量的努力,可事實總是如此之殘酷。

1912年底,金州造船總廠自行設計和建造了一艘2400噸排水量的輕裝甲巡洋艦。並且是第一次使用了國產的往復三脹式蒸汽機動力機組和鍋爐,結果就出了很多問題,讓大家的自信心頗受打擊。

這艘船最大的問題是設計上就有問題。下水之後有明顯後仰現象,船身前半部的自重低於後半部,低速航行時的問題還不明顯。一旦進入15節以上的航速,船就異常的不平穩,稍遇風浪就大幅搖晃,最後只好將船首的主炮口徑加大到240mm,用兩門離奇的雙聯裝巨炮自重去平衡船體。

顯然是一艘失敗之作,不僅是這麼一個問題,其他的問題也有很多,自造的蒸汽機也同樣是問題不斷,令人惱火。

wWW. Tтkā n. ¢O

宋彪也難以理解,畢竟在船舶工業上的投入不可謂不長期。不可謂不高啊,但他不能氣餒,只能想辦法讓遠東船舶總公司組建遠東船舶設計院,從英法美三國招聘了一些經驗豐富的外國設計師和專家擔任顧問,繼續自行設計第二艘輕噸量的巡洋艦。

年初經過反覆的商議設計案。金州造船總廠再接再厲,再次決定建造自行設計的第六個型號的軍艦,還是一艘設計排水量在2500噸左右的輕裝甲巡洋艦,於此同時繼續從法國和英國引入從鍋爐到蒸汽輪機、主炮的一整套的建造圖紙,建造四艘3300噸級設計排水量的輕裝甲巡洋艦。

就在這兩級輕裝甲巡洋艦同時在船塢建造時,宋彪抵達震旦府訪問。

震旦。

爲了彰顯自己治理中國。富強國家之決心,宋彪在稱帝之後將名字正式改爲“宋治中”,至於他在光復革命前使用的“宋震旦”之名也偶爾還會用起來,比如在發表社評時,他會改用“震旦”作筆名。

收回大連後,帝國顯然不能用俄文音譯的“達爾尼”作爲府名,正好震旦大學也位於“達爾尼”,宋彪就沒有啓用“大連”這個音譯詞,而是命名爲“震旦”。

宋彪在公開資料上的出生地就位於“達爾尼”的旅順口小孤山地區,旅順、大連也算是他的龍池之所在,內廷總局在旅順出資興建的皇室祖陵則在旅順蟠龍寺和長春庵之間。

作爲龍興之地,震旦府自收回主權之後,更加受到帝國上下的關注,此時的震旦府下轄震旦縣、旅順縣、金州縣、普蘭店縣、莊河縣、復州縣,震旦縣和金州縣都屬於特區,震旦更屬於自由港和金融自由城。

因爲本地經濟發展的好,除了震旦大學、遠東海軍士官學校外,金州也有遠東船舶工業學院和金州商業、師範、紡織等專科學校,本地經濟以港口、國際貿易、金融證券、地產、船舶、紡織爲主,擁有全國範圍內最大的遠東證券交易所和六十多家外資銀行,號稱是遠東金融外貿中心。

宋彪的公開資料是不能改變的,震旦府也可以號稱是帝王故里了,出了他這麼一位皇帝。

在瀋陽參觀了多日後,宋彪沒有繼續在遼陽和海州停留,直接南下震旦府,在俄國人留下來的總督府休息了一天後,第二天上午就直接前往金州造船總廠視察。

從1911年至1913年,帝國中央海軍陸續從英美法等國購入7艘二手巡洋艦和4艘新型號的輕裝甲巡洋艦,排水量噸位在2000噸至8500噸之間,另外自造了七艘千噸級排水量以上的軍艦,一艘2400噸排水量的海錦號輕裝甲巡洋艦、一艘1750噸排水量的海寧號輕裝甲巡洋艦,五艘1200噸至1500噸排水量的近海防衛鋼艦。

等1915年底之前從美國增購和自造的多艘新式輕裝甲巡洋艦陸續到位。中央海軍將擁有27艘巡洋艦,海軍總噸位達到14萬噸,屆時勉強能湊活着用。

當然,這個噸位不僅差距日本非常遙遠,真要打起來,27艘巡洋艦加起來也未必是三艘日本戰列艦的對手。

宋彪此時到金州造船總廠訪問,意義自然是很重大。寓意也很明顯,因爲程璧光是前面兩艘自造艦在設計上出問題的最高負責人,至少在責任上確實如此。宋彪對程璧光很有點失望,此次前來視察就只讓負責海軍事務的中央軍部副總參謀長薩鎮冰一起陪同,讓程璧光這位海軍部長在北京城裡好好琢磨一下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比起上次前來視察時。金州造船總廠的規模又比往昔擴大許多,和美國合資的第二造船廠已經建造了萬噸級的貨輪,所以,宋彪很不理解金州造船總廠爲什麼連造一艘兩千噸級巡洋艦都會出問題。

雖然對此一直有點不痛快,可宋彪還是保持着極大的剋制和冷靜,並沒有對人員作出任何調整,也沒有干預船廠的正常經營。

或者正因爲皇帝遲遲沒有任何表態,身爲廠長的胡維喬和總工鄭清漣那是何等一個驚慌,很早就到了關東總督府迎駕,此後就一直跟回到船廠。宋彪沒有任何不高興的樣子,和前兩次來船廠參觀一樣的聽着他們的介紹一路參觀新增設的船塢和廠房。

爲了控制造船用鋼的質量問題,以及便於使用大型鋼材,金州造船總廠在周邊廠區和美國伯利恆、遠東鋼鐵總公司合股投建了一家鋼鐵廠,專門用於冶煉造船用鋼。

宋彪也去了這家新的鋼鐵廠查看一番。至少在表面上,金州造船總廠簡直是喜訊連連,造船總噸位相比1911年翻漲了六倍,大量建造5千噸級及以下排水量的貨輪,以及300噸至600噸的小型汽輪、巡邏艇,萬噸級的貨輪可製造了四艘。工人擴大到了兩萬人。

似乎都是好消息,只是宋彪再也沒有過去那麼樂觀了。

直到從船廠離開之前,宋彪也沒有胡維喬、薩鎮冰說很多,他只是按時按點的完成了預定的視察工作,中午就返回府邸,下午準備再去震旦大學和遠東海軍士官學校視察。

薩鎮冰一路不敢說話,直到快回到關東府邸,他才和閉着眼睛坐在車裡的宋彪說道:“皇上,臣下以爲金州造船總廠的水平在國內確實已經算是翹楚,此前兩艘自造軍艦都有問題,想必還是經驗不足所致。”

宋彪繼續沉默,不做任何表態。

薩鎮冰稍顯猶豫,又繼續勸說道:“皇上,臣下以爲船廠此時也需要一些鼓勵。”

宋彪這才答道:“如果他們是建造無畏艦出了問題,我自然要積極鼓勵他們不怕犯錯,只是建造兩艘巡洋艦出了點差錯,這是小事,犯不着我去說話。何況金州造船總廠是一傢俬營工廠,也不是前朝的福州船政局,政府的表態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自己要爭取市場。話說回來,早錯總比晚錯來的好些。”

薩鎮冰想一想覺得也是這個道理,此前海錦、海寧兩艘輕裝甲巡洋艦屢出故障,對海軍和船廠而言是個棘手的大問題,頗讓衆人頓喪信心,可對皇帝而言,這真的是一件無足掛齒的小事。

宋彪則繼續和薩鎮冰說道:“我還是以前的那句話,諸位繼續努力吧,等有了真正能讓我滿意的成績,我自會嘉獎諸位。”

薩鎮冰當即答道:“臣下代表諸君謝過皇上隆恩。”

宋彪不再答話,闔上眼簾。

關於海錦號差點在黃海翻船之事,他只是責成程璧光委託法籍造船顧問進行調查,又讓容星橋既要查明原因,也要繼續堅持原有的財團船舶工業的大戰略不動搖。

所以,他對此不在公開場合責怪任何人,也不偏袒任何一方,本身就已經是對中國船舶軍工業最大的鼓勵。

他不說話,這就表示原有的計劃照舊推進下去,不做任何改變。只是增加了遠東船舶研究院這樣一個更高的設計和技術機構。

這一天的下午,身爲皇帝和最大資助人的宋彪前往震旦大學視察。

帝國的教育基本是以德美爲榜樣,學德國主要實施技術專科教育,保障國家工業和技師人才,追求更高知識水平的技術工人階層爲國民工業的脊樑,學美國推進國立和私立大學共同發展之方針。

燕京大學、輔仁大學、東吳大學、震旦大學……此都是私立和教會大學,不在政府管理範圍。和美國商議後,清華大學教育基金轉入上海聖約翰大學和燕京大學、輔仁大學,以清華大學爲基礎另外籌建歸屬中央財政出資的中央帝國大學。

北京大學、上海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這些都是公立大學。但都屬於各省和直轄府資助的地方公立大學,真正歸屬中央出資的大學則有中央帝國大學、中央理工大學、中央交通大學、中央醫科大學、東北大學、江南大學、北洋大學、南洋大學、西南大學九所。

現階段,中國唯一能有資格和世界頂級學府相媲美的則只有震旦大學。震旦大學在1907年之前就設有英、法、德、俄四種語系,全外語教學,1907年增設日語校區,1912年才設立中文部校區。

震旦大學的佔地規模在全國所有高等院校中是最大的,甚至高於中央帝大和西南大學,面積包含整個台山、磨盤山和西郊區,佔地21平方公里,使得這一區域統稱爲大學城,所以纔有足夠大的規模同時設立六個校區,相當於是六所大學合併在一起。

因爲主要是採用外語教學。震旦大學在東北和全國開設的十四所預科學校都是四年課程,對外語要求極其嚴格,除了外語成績很好的學員外,大部分學員從考入預科學校到完成學士學位都需要八年時間,也正因爲這樣的基礎。學員畢業後約有一半都可以推薦到國外大學繼續留學深造,每年保送耶魯、哈佛、巴黎、柏林、莫斯科大學的學員各有百餘人。

經過這些年的逐步發展,以及此前多年累積的基礎,本校中文部目前擁有六千名在校生,逐步超過德語校區和英語校區,成爲震旦大學最大的校區。而各校區之間,只要外語成績達標也可以旁聽其他校區的導師課程,或者是申請其他校區的導師課程。

各校區之間保持着非常寬鬆的課程申請和旁聽流程,俄語部的可以轉修德語部,英語部可以轉修法語部,比如去年開設的核物理專業,法語部、德語部和英語部同時有導師開課,學員可以根據自己的外語狀況自由申請。

隨着大學教學實力的發展和外聘一流教授的增多,包括聘請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學和化學獎的教授擔任導師,震旦大學目前在教學規模上開始更側重於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培養,鼓勵本校學員儘可能在學校攻讀到碩士學位。

如此龐大的規模和教學水平、師資力量自然是要以資本爲基礎的,而震旦大學的基金會常年保持在1500萬英鎊的規模,每年新增的遠東財團、社會各界和皇室捐款也都保持在100萬英鎊規模,在整個世界的私立大學中都位列最高水平,大學甚至設有創業基金,在震旦縣、金州縣、復州灣、旅順購置土地,廉價租賃給學員創業,鼓勵學員自行創業。

當然,帝國教育在整體上還是效法德國,公立和私立大學都有研究機構,由政府和社會資助從事基礎科學的研究工作,國家教育的整個體系和資源上則同德國一樣側重於職業教育,在全國範圍內主要推進專科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

在整個教育結構上,帝國採取四級制度,第一級爲公塾、小學;第二級爲初級中學;第三級爲高級中學、大學預科、專科學校、職業技術學校;第四級爲大學、學院、高等專科學校。

考慮國情和國家經濟的基本條件,全國範圍內主要以農村的公塾、私塾教育爲基礎,多快好省的先用公塾制這種成本低廉的方式將義務教育建立起來,只有各縣和人口較多的鎮設有正規的小學教育,各縣保證有一所公立初中,各府保證一所公立高中。

公塾和小學畢業即可選擇就讀職業中學,一般爲期三年畢業,所以,很多學員十四歲就會參加工作,一般各私立大學都設有預科學校,公立大學則從公立、私立高中統一招生。

帝國各省的國民教育普及程度各不相同,都是根據各省的財政經費量力而爲,在西部、西南等地方財政較差的省份,如果雲貴、廣西、陝西、察哈爾只能保證基礎的公塾教育,而湖廣、晉、贛、徽、魯、豫、川等省則能普及正規的小學教育,江浙、直隸則推行九年制普及教育,東三省和北京、上海、天津三大直轄府在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基礎上繼續增加一年職業保障教育,即在初中畢業後,繼續增加一年職業技術學校的免費教育,這樣的學校一般設置鉗工、磨工、銑工、紡工等基礎職業培訓,而帝國法律規定年滿十六週歲纔可正式參加工作,嚴禁招聘十四歲以下童工,十四以上、十六歲以下在工廠工作一律屬於保護性的學徒工,不得從事體力負荷較大和危險的工作。

帝國對於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是很高的,1912年就出臺了《職業技術工人保障法案》,嚴格要求各企業相關技術工人必須經過爲期一年的職業技術培訓,並在全國工業最低工資的基礎上,按技術級別增加對技術工人的薪水保障,在各工程和項目招標中,嚴格要求企業必須達到一定級別的職業技術水平。

在1540教育計劃的推進下,經濟水平較好的各省在1914年時期都已經建立一所國立綜合大學和師範、理工、法律、財經、醫學五所專業學院,和40所專科學校,即便是貴州、廣西兩省,目前也基本完成一半的指標任務。

總體比較,帝國的教育還是以德國爲師範,嚴格學習德國的職業教育精神,不管是內資、外資企業,一律要按照帝國的《職業技術工人保障法案》,對工廠的工人提供最基礎的培訓課程,保障絕大多數的工人都可以獲得職業評級資格。

就現階段而言,東三省的教育肯定還是要遠高於全國水平,三省的小學、中學、專科學校在數量上都和日本大致相當,震旦大學、東北大學、東北政法大學、東北理工大學、盛京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組建的東北七高校聯盟更是以壓倒日本高等教育爲基礎目標。

在參觀了震旦大學之後,宋彪此次的遠東視察就到此爲止,在遠東飯店和財團的部分總董會晤後,他才繼續乘坐專列返回北京。

至此的他已經準備就緒,一切就在等待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中國也準備好了。()

第121章 秋山真之(一)第266章 喬治國王第41章 去吧,黑溝臺第1章 核基地的哨兵238章 帝國風第263章 失之東隅(262)第321章 機械之王第40章 沈旦堡第100章 特殊的中國首富第339章 臺灣,臺灣第29章 青木宣純大佐(上)第135章 配股第326章 致我們的祖國第298章 不可接受的調停第260章 邁向二戰的一年第323章 不精彩的高明第193章 戰略第148章 煤稅好多第150章 死個王爺怎麼辦?第3章 制勝的科學第78章 懦夫不配在戰場上出現第104章 東三省鐵路第186章 華皇訓政第300章 視察東北(一)第202章 中法軍事合作一片光明第54章 戰爭財第193章 戰略第177章 統一,再統一,宋教仁第203章 這一年,一戰之前第70章 日本的領導亞洲夢第325章 亞盟第268章 中國信守承諾第228章 奉陪到底第332章 古列斯坦王宮第203章 這一年,一戰之前第350章 誰都不可能退縮第303章 上將蔡鍔第90章 奇襲遼陽(二)第170章 神一樣的隊友第178章 整編師第171章 恭賀革命第142章 奉票風波第197章 金州船廠第227章 尚武、光復、現代第101章 恐宋症第253章 蜀山劍俠傳第202章 中法軍事合作一片光明第16章 日軍步兵中隊第26章 南甸屯之戰(上)第201章 王永江第71章 軍餉制度第289章 第三次中日戰爭第310章 有何所懼第61章 宋彪的造反夢第126章 翻譯體和張作霖第337章 最孬,沒有之一第75章 蔡鍔、蔣方震來投(下)第145章 神奇的橡膠第258章 特斯拉爵士和核工程238章 帝國風第78章 懦夫不配在戰場上出現第276章 盤古第189章 圖們江攻勢第45章 軍事就是欺騙第192章 一五計劃第189章 圖們江攻勢第4章 殺人越貨第203章 這一年,一戰之前第28章 彪爺好樣的!第87章 三道溝夜襲戰第256章 1958第158章 世交之家第49章 還治其身第226章 百年基業第248章 中國就是中國第243章 豫園之春第337章 最孬,沒有之一第278章 國會大廈第289章 第三次中日戰爭第182章 日韓第247章 即將成爲名將的新一代第350章 誰都不可能退縮第245章 下南洋第261章 偉大的斯大林238章 帝國風第268章 中國信守承諾第73章 紅土崖(二)第171章 恭賀革命第56章 再交戰,“鋼軍”第五師團第110章 奉天巡撫蔭昌287章 首都第344章 只要一個理由第52章 勇奪沈旦堡(二)第256章 1958第144章 撫順的刺痛第104章 東三省鐵路第169章 非戰而屈人之兵第189章 圖們江攻勢130章 vanderbil第136章 秋瑾
第121章 秋山真之(一)第266章 喬治國王第41章 去吧,黑溝臺第1章 核基地的哨兵238章 帝國風第263章 失之東隅(262)第321章 機械之王第40章 沈旦堡第100章 特殊的中國首富第339章 臺灣,臺灣第29章 青木宣純大佐(上)第135章 配股第326章 致我們的祖國第298章 不可接受的調停第260章 邁向二戰的一年第323章 不精彩的高明第193章 戰略第148章 煤稅好多第150章 死個王爺怎麼辦?第3章 制勝的科學第78章 懦夫不配在戰場上出現第104章 東三省鐵路第186章 華皇訓政第300章 視察東北(一)第202章 中法軍事合作一片光明第54章 戰爭財第193章 戰略第177章 統一,再統一,宋教仁第203章 這一年,一戰之前第70章 日本的領導亞洲夢第325章 亞盟第268章 中國信守承諾第228章 奉陪到底第332章 古列斯坦王宮第203章 這一年,一戰之前第350章 誰都不可能退縮第303章 上將蔡鍔第90章 奇襲遼陽(二)第170章 神一樣的隊友第178章 整編師第171章 恭賀革命第142章 奉票風波第197章 金州船廠第227章 尚武、光復、現代第101章 恐宋症第253章 蜀山劍俠傳第202章 中法軍事合作一片光明第16章 日軍步兵中隊第26章 南甸屯之戰(上)第201章 王永江第71章 軍餉制度第289章 第三次中日戰爭第310章 有何所懼第61章 宋彪的造反夢第126章 翻譯體和張作霖第337章 最孬,沒有之一第75章 蔡鍔、蔣方震來投(下)第145章 神奇的橡膠第258章 特斯拉爵士和核工程238章 帝國風第78章 懦夫不配在戰場上出現第276章 盤古第189章 圖們江攻勢第45章 軍事就是欺騙第192章 一五計劃第189章 圖們江攻勢第4章 殺人越貨第203章 這一年,一戰之前第28章 彪爺好樣的!第87章 三道溝夜襲戰第256章 1958第158章 世交之家第49章 還治其身第226章 百年基業第248章 中國就是中國第243章 豫園之春第337章 最孬,沒有之一第278章 國會大廈第289章 第三次中日戰爭第182章 日韓第247章 即將成爲名將的新一代第350章 誰都不可能退縮第245章 下南洋第261章 偉大的斯大林238章 帝國風第268章 中國信守承諾第73章 紅土崖(二)第171章 恭賀革命第56章 再交戰,“鋼軍”第五師團第110章 奉天巡撫蔭昌287章 首都第344章 只要一個理由第52章 勇奪沈旦堡(二)第256章 1958第144章 撫順的刺痛第104章 東三省鐵路第169章 非戰而屈人之兵第189章 圖們江攻勢130章 vanderbil第136章 秋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