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海軍,超越

時代的混亂讓每個國家都很難找到明確的政策方向,大家彷彿都是走一步算一步,確實是除此之外也沒有更好的對策。

中國畢竟是一個務實主義的國家,不可能直接和英國發生軍事上的大規模衝突。

帝國的戰略重心還是亞洲,這兩年的兩場對外軍事幹預結束,由中國派遣的自由聯軍就迅速撤回本土,並沒有在西班牙保留駐軍,在厄立特里亞也僅保留一個空軍基地和海軍港。

隨着帝國的戰略重心重新收縮回亞洲,帝國就必然要解決日本這個問題,而中日問題的一個重要的牽連焦點則在朝鮮半島的處置上,帝國要想正大光明的在世界範圍內提倡去殖民化,成爲公正的世界領袖國,首先就要在內部去除殖民化。

這就意味着帝國務必要在這兩年裡放棄對朝鮮北部的殖民統治,並推動朝鮮的獨立自治。

過去,中日之間的各種問題的挑釁者總是日本,現在的情勢則將徹底改變,隨着雙方的海軍競賽進入白熱化的階段,帝國從皇帝到內閣總理,從軍部總參謀長到整個中央國防委員會內部都已經達成了一致的共識,攘外必先安內,想要繼續推動去殖民化,擴大亞盟範圍來實現帝國的擴張,首先就要解決日本,只有解決日本,帝國海軍的重心才能南下到東南亞,才能西進到整個印度洋。

想要以推動朝鮮去殖民化,推動朝鮮成爲獨立國家,加入亞盟,中日必然一戰,這一戰在過去十幾年間就一直將要爆發而未發生,現在的主動權操在帝國手中,帝國必然要敲掉這個阻攔帝國統領整個亞洲的唯一障礙。

現在的問題只是何時開戰而已。

打日本已經是中央內閣和軍部高層的一致共識,也是皇帝和諸位重臣的一致決策。

時機已是非常成熟。

帝國早就想打掉日本的海軍,不過是一直等和忍到今天罷了。

1937年底,12月20日。在新年元旦即將到來之前,宋彪在宣政園召開了一個秘密的中央國防委員會常委會議,中央內閣總理大臣顧維鈞也列席參加,這也意味着顧維鈞這位總理大臣正式進入中央國防委員會只剩下一步之遙的距離。

凡事都有過渡。

帝國要徹底建立君主立憲制,總理大臣要擔任國防委員會的要員。控制軍事力量還是一件很遙遠的事。但這條路必須要逐步的向前推進。

此次前來開會的人並不多,除了皇帝、國防大臣、中央軍部總參謀長、軍情部總長和三軍參謀總長之外,還有就是總理大臣顧維鈞和內廷總長舒方德,總計9人。

前面七人就是中央國防委員會的七名常委。相當於是7+2的最高軍事決策例會。

在正式開會之前,軍情部將中日海陸空三軍的軍事情報彙總,國防部也將兩國經濟和工業實力彙總進行對比分析,兩份報告一起提交給九人審閱,與這兩份報告同步的則是中央軍部總參謀部提交的中日戰爭規劃報告。

從國力上來說。中日差距是非常明顯的,1937年初步審計的結果證明中國的國民GDP超過1875億中圓,佔世界經濟總量的30%,而日本則在150億中圓的規模,佔2.4%,位居中美蘇德英法六國之後,略高於意大利。

從軍事實力進行對比,中日差距就要小很多。

根據中央軍情部的情報,日本在1937年底6月左右已經通過了第四次海軍軍備補充計劃。在此前的第三次海軍補充計劃基礎上,要求將大和級戰列艦的建造數量增加到4艘,以應對中國的皇帝級高速戰列艦,並且要求加快建造速度。

中國的第一艘皇帝級高速戰列艦已經基本在江南造船總廠竣工,明年3月即將下水試航。而日本的大和號也在1937年初緊急開始了建造計劃,因爲工程規模龐大,而日本還真正的缺乏現代工程管理經驗,距離完工預計還需要一年至兩年的時間。

在日本的大和級戰列艦完工之前。帝國的兩艘皇帝級高速戰列艦都將順利完成服役,就戰列艦的總噸位而言。帝國海軍的戰列艦規模第一次同日本海軍保持在同等規模。

日本海軍現有河內、金剛、扶桑、伊勢、長門、紀伊六級戰列艦,金剛級是從戰列巡洋艦改裝而成的高速戰列艦,河內級、扶桑級、伊勢級、紀伊級各有兩艘,前兩級原則上還不屬於高速戰列艦,真正有資格稱之爲高速戰列艦的有金剛、伊勢、長門、紀伊四級,總計10艘主力戰列艦。

紀伊級戰列艦屬於長門級戰列艦與大和級戰列艦之間的過渡艦型,起初這一級戰列艦的建造計劃在華盛頓海軍公約簽署之後就被取消,但爲了同中國海軍造艦計劃競爭,1935年12月就秘密開始建造,第一艘在1937年7月份服役,第二艘也在近期服役。

因爲海軍經費被帝國戰列艦的建造計劃大幅度牽扯,日本並未能在航空母艦的建造上同帝國保持相等的競賽,目前現役的海軍航母總計5艘,除了蒼龍號和鳳翔號,其餘都是臨時改裝和改變建造計劃而建造的航母。

戰列艦的競賽非常耗錢,爲了對應中國海軍臨時增加的戰列艦建造計劃而增加了兩艘紀伊級,直接將其他海軍經費消耗掉。

在此之前,中日海軍也進行了長達十年的巡洋艦競賽,對於日本經濟的損傷是非常厲害的,同時使得日本明顯處於海軍強而陸軍和空軍都明顯弱小的狀況,而日本的工業主體投資也幾乎都集中在重工業和軍工業,整個國家經濟被長期的軍備競賽拉扯的徹底畸形。

至此時,中國海軍在戰列艦領域擁有震旦級、青州級、豫州級、涼州級、皇帝級五級別的戰列艦,涼州級戰列艦和後來改變成皇帝級的雍州級戰列艦的建造計劃在1935年就完全公開,也是帝國明顯要拉扯日本再次在海軍戰列艦進行競賽的策略,最終在帝國確定建造四艘涼州級和四艘皇帝級高速戰列艦的同時,日本也臨時增加建造4艘紀伊級和4艘大和級戰列艦的規劃。

日本和中國搞海軍競賽很吃虧,帝國在1935年至1937年建造了8艘戰列艦,4艘涼州級戰列艦和一艘皇帝級戰列艦是帝國海軍的訂單。而其餘3艘分別出口到伊朗、泰國、巴西,在帝國4艘涼州級戰列艦同時服役之時,日本卯足全國之力也只是完成了兩艘紀伊級戰列艦的建造。

即便如此,帝國仍然擁有足夠的餘力新建兩艘航母和多艘護航巡洋艦,雙方的軍艦建造實力完全不在一個級別上。

帝國海軍現在擁有4艘震旦級、2艘青州級、4艘豫州級、4艘涼州級戰列艦。震旦級屬於無畏艦水平。而此後建造10艘戰列艦都屬於高速戰列艦。

相比日本海軍過去不斷拆毀的舊艦,帝國海軍起步雖然較晚,卻是從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和德國巴伐利亞級戰列艦的基礎上起步,直接吸收了當時英德兩國的戰列艦建造的技術和設計經驗。而在設計和建造過程中也保持了較高的設計裕度空間保證後續的升級,這使得帝國在戰列艦上的每一分錢的投入都很值。

帝國最早在一戰時期建造的4艘震旦級戰列艦在經過現代化的改造升級後,反而因爲噸位較低,擁有更爲靈活的作戰特點,也是在中日海洋線之間最活躍的四艘軍艦。

從豫州級開始。帝國就已經積累了更爲豐富的經驗和技術實力,在整體建造水平和防禦裝甲的鍛造上擁有更爲充裕的實力。

在戰列艦的對比上,依靠強大的艦船建造實力,帝國海軍戰列艦的總體實力第一次超越日本海軍,帝國海軍擁有14艘戰列艦,而日本海軍則只有11艘,但是日本海軍採取“雖然數量跟不上,可每一艘都當是精銳”的政策,它的平均單艘的標準排水量噸位都要更高。雙方的海軍排水量總噸位差別並不大。

以最新的涼州級和紀伊級對比,涼州級的單艘標準排水量是3.95萬英噸,而紀伊級的單艘標準排水量是4.26萬英噸。

在航母領域,日本海軍5艘,中國海軍7艘。表面上差距不大,但是帝國7艘航母都是較爲成熟的航母,不僅從一開始就是專門設計的航空母艦,在此之前還經過了兩艘航母試驗艦的充分實驗。在第一艘鎮遠號航母之外,其餘4艘是東北級航母。2艘是遠東級航母,遠東級兩艘航母是在東北級航母基礎上再次改進設計的新型號。

在東非戰爭期間,2艘東北級航母和鎮遠號航母都抵達了印度洋海域參戰,雖然未有真正意義上的海戰,但從遠距離的航海測驗中,已經證明同級別航母擔任護航航母是合適的,鎮遠號的航母擔任護航航母的效果並不是很好。

按照帝國海軍的規劃,東北級航母和遠東級航母都屬於主力航母,在和平時期相互扮演護航航母的角色,而在戰爭時期則大量建造中輕型護航航母。

兩者的差別只有一點,那就是前者以戰鬥機、魚雷轟炸機爲主,攻擊機和偵察機爲輔助,而後者則是以戰鬥機爲主,以偵察機爲輔。

帝國海軍在設計上同美國不同,帝國海軍的護航航母也沒有大量的艦炮,大部分的火炮防空和炮擊工作都由護航巡洋艦負責。

經過從1935年到1937年的突擊、突然的大規模造艦,帝國海軍在1937年底第一次超越了日本海軍,而在這時,中日海戰就將必然爆發。

和日本軍部的想打不敢打不同,帝國中央軍部不僅想打,而且非常之敢打,只要海軍的差距彌補掉,那就隨時都可以打。

海軍參謀部將最新的雙方軍艦規模報告都交給在座的9位最高決策者,宋彪沒有細看,因爲他已經看的太多了,只等顧維鈞等人大致看完,他就和大家詢問道:“關於在近期徹底消滅日本海軍的事,大家現在意下如何?”

諸位大體看完海軍參謀部和軍情部提交的新報告後,誰也沒有急於回答皇帝的詢問,而是都看向顧維鈞。

中央軍部這邊的態度那是不用問的,空軍和陸軍等着這一天已經等了十幾年。就等海軍這邊準備好而已,陸軍參謀總長傅良佐早就說過——“即便不用海軍參戰,我們也可以輕鬆擊潰日軍,只是海軍不能戰勝日軍,這場戰爭就永遠沒有意義。因爲真正的意義只是要回報當年甲午之仇”。

中國海軍一天打不掉日本海軍。一天就不自稱是亞洲海軍霸主,沒有這個位置,哪怕總噸位和英美平等,在實際的世界海軍地位上還是矮英美一等。

哪怕不是海軍的人。身爲中國軍人,誰也不願意讓如此強大的帝國當一個海軍二流國。

此時的海軍參謀總長是剛接替陳厚甫的陳季良,他當然很想立刻開戰,即便現在沒有戰機,可只要帝國改變朝鮮政策。從過去的二分天下改變爲“以推動朝鮮的方式,徹底排除日本在亞洲的影響力”,中日之戰就是迫在眉睫的之事,根本避無可避,除非帝國願意在最後關口再次向日本作出退讓姿態。

不可能。

陳季良就看顧維鈞。

打不打是中央軍部能決定的事,可給不給軍費就是中央內閣說了算的事。

雖然軍部主動挑釁戰爭之後,內閣還是會被迫的撥付軍費,但這總是傷和氣的,而且在後面臨時增加軍費撥款。遠不如提前撥付鉅額軍費用於更積極和更強勢的備戰。

顧維鈞這下就有點尷尬了,他本來還挺高興,因爲皇帝和中央國防委員會終於在這種國防大事上要聽聽內閣的聲音,可沒有想到,讓他過來就是要他付賬的。

皇帝看似中立的闔着眼簾。閉目靜思,可那態度還不明顯嗎?

一如既往,皇帝還是軍部最大的支持者。

顧維鈞早就看穿了,其實中日都是軍國主義。只是中國有皇帝鎮壓着軍部,以及中國人沒有日本那麼極端。軍部還不至於和內閣對着幹,更不會派人暗殺內閣罷了。

稍加思量,顧維鈞和最好說話的蔣方震詢問道:“蔣總參謀長,您估計和日本開戰的話,大約要開銷多少?”

蔣方震呵呵笑了一聲,同顧維鈞答道:“總理,這恐怕不是多少錢能覈算的吧?戰爭的目標是要戰勝對手,而戰爭的本質永遠都是遏制對手,而非消滅對手,我們不可能消滅敵人的整個民族和國家,但我們可以消滅他們的軍隊,保障國家的利益,瓦解敵人的競爭。中日之間的競爭已經延續的太久,而世界目前的情況又過於複雜,如果我們現在持有優勢的時候不主動出擊,萬一等到中國和蘇聯陣營發生大規模的軍事衝突,日本在我們背後插上一刀,讓我們腹背受敵,我們的情況就會非常的複雜。同樣的,如果我們提前消滅日本海軍,打掉他們的戰爭實力,蘇聯就不敢貿然繼續向中亞滲透,我們沒有蘇日的牽制,才能進一步逼迫英法等國,實現亞洲的去殖民化。所以,消滅日本的威脅和他們對我們的牽制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事,也是打破目前國際世界亂局最重要的一步棋,只要這一局棋下好了,其他的問題就將應勢而解。換而言之,花再多的錢也是值得的。”

顧維鈞只能是很嚴肅的感嘆道:“蔣總參謀長,您這番話說的很有道理,我也信服,只是政府這幾年的開銷實在是太大,加上在西班牙內戰和東非戰爭的消耗,我們今年中央財政的赤字幅度已經達到十億中圓的規模,前所未有啊,哪怕這場戰爭必須要打,也必定要打,但能否再等兩年,軍部這邊也準備的更充分一點?”

蔣方震答道:“總理,我們理解中央內閣的困難,但是歷史沒有如果,機遇稍縱即逝,現在的國際局勢如此複雜,我們結束了東非戰爭,正是大張旗鼓搞去殖民化的好時刻,現在宣佈支持朝鮮去殖民化,到中日戰爭爆發,我預估還會有半年的時間。假如我們有意的拖延,再拖延下去也未必就是好事,而且再等兩年,日本的大和級戰列艦就將服役。情況會更復雜。”

顧維鈞不置可否。

他心中其實很清楚一旦軍部和皇帝決定在這個時機消滅日本海軍,內閣根本不可能做任何的扭轉,在這種事情上,內閣完全沒有決定權。

事已至此,他還能說什麼呢?

想到這裡。顧維鈞索性不再反對此事。直截了當的和蔣方震道:“總參謀長,您給一個痛快話,大致要多少新增軍費預算?”

蔣方震一口咬定道:“最少70億中圓。”

顧維鈞追問道:“軍部盈餘的信託資產多少?能夠自籌多少?”

蔣方震道:“自籌幾億沒有問題,多了是肯定做不到的。”

顧維鈞感嘆一聲。他就知道中央軍部還是捨不得花自己的小金庫,但也只能答應軍部的要求,道:“中央財政會在明年預算中增加20億左右的額外空餘,餘下45億通過發行專項戰爭公債,1/3由四大信託公司和央行直接購入。其餘在國內和海外籌集,如果籌集不利則繼續由四大信託公司購入。”

蔣方震不說話,他其實明白中央財政這些年也不如以前寬裕,自從匯率提高以來,中央財政一直維持着較多的稅收減免政策,加上基建投入的規模擴大,中央財政已經連續三年赤字,原本倒是有望在明年扭轉這一局勢。

至於顧維鈞所懷疑的中央軍部的小金庫,那真是冤枉了蔣方震。這些年間,各種軍費預算的剩餘和往年由中央信託、中華信託公司投資在海內外的軍部剩餘軍費加起來,確實是一個非常恐怖的數字,但這個小金庫實際上一直是內廷和中央保密局直接負責,中央軍部真的並無調用之實權。

核武器、渦噴、渦扇、渦槳、渦軸、MBT、大型噴射飛機、航母動力系統、蒸汽彈射器、雷達……這些研究項目都是鉅額的開支。因爲保密級別過高,不能走國會和中央內閣撥款這條路,大部分的開支都靠軍部的小金庫支撐,到如今。小金庫裡剩下來的費用真的不多了。

直到這時,宋彪才睜開眼同顧維鈞、蔣方震等人補充道:“其實這仗也未必就能打的起來。我們的第一目標是要推行朝鮮的去殖民化,通過去殖民化控制整個朝鮮,將朝鮮納入亞盟範圍,籍此能讓空軍直接威脅整個日本。按照我們的預估,日本肯定不能接受這種情況,以現在空軍的作戰範圍來看,只要我們控制了整個朝鮮,空軍就能威脅整個日本的西部本土。只要日本不接受,戰爭就不可避免的一定會到來,如果開戰,我們就可以實現第二目標,那就消滅日本海軍,收回琉球羣島,在南北兩面徹底夾擊日本。小打小鬧沒意思,要打就要將日本打的不能翻身。可日本也不笨,他們很清楚現在打不過我們,與其和我們正面較量,不如坐等我們和蘇聯的矛盾爆發。中蘇之間也是一樣,要麼不打,要打就是全面戰爭,只是現階段還看不出中蘇爆發戰爭的可能。我們也必須考慮另一個問題,那就是蘇聯會不會乘機派出軍隊威脅我們的後方?”

宋彪也是欲言又止。

他的話只說了一半,對於這場戰爭,他的意見其實是比較保留的,更多還是蔣方震的意見。

蔣方震的觀點是這兩年間,德意日關係日益親近,德意已經接近同盟關係,如果再加上日本,那就會非常麻煩,日本和蘇聯也日益走進,正在形成一種類似的日蘇同盟。

德意同盟是爲了鉗制法國和英國,而日蘇同盟是爲了鉗制中國。

這是很明顯的事。

蔣方震擔心德意和日蘇同盟徹底走到一起,即便因爲種種矛盾而走不到一起,德意、日蘇只要達成合作互助協議,德意就能毫無後顧之憂的攻打歐洲,日蘇也將毫無後顧之憂的進攻蘇聯。

所以,蔣方震提議不要等這種情況發生,既然已經打的意大利暫時難以翻身,那就要抓緊時間繼續將日軍的力量打掉,使得整個局勢徹底明朗化。

只要日本不能有效的繼續牽制中國,蘇聯就不敢繼續接近日本,不敢暗中謀劃某種對中國的攻勢,蘇聯搖晃不定,無法確定是向東還是向西發展,同時沒有日本從中串聯。德意就不可能同蘇聯簽署任何真正有效的和平互助協約。

這兩年間,日本已經從過去等中蘇再次開戰變成了主動聯繫蘇聯,要求和蘇聯聯合進攻中國,蘇聯收回失去的領土和中亞,而日本則想要得到“滿洲國”的監護權。以及中國在東南亞的殖民地。

日本想的很漂亮。蘇聯也確實有這種想法,只是蘇聯畢竟不是日本那種瘋狂的軍國主義,斯大林稍作評估也覺得可行性很低,即使聯合日本。蘇聯也不可能擊敗中國。

蘇聯又不是日本那種不賭國運就無法發展的國家,現在蘇聯想要的同中國一樣,都是和平長期的發展空間,只要穩定發展下去,蘇維埃和偉大蘇聯是必將獲得人類鬥爭的勝利。因爲蘇聯依然是地大物博之國。

當然,蘇聯到底是怎麼考慮的,帝國現在也不清楚,對帝國來說,不管蘇聯是怎麼想,直接打掉日本這個跳樑小醜無疑是最省事的對策。

早打日本的好處非常多。

宋彪很清楚,只是早打日本就很難用核武器轟平日本。

如果打日本真的用了核武器,他心中是舒服了,結果就未必會有二戰。英德美蘇一起都去搞核武器了,直接誒換來的恐怕是核毀滅。

如果這個世界一定會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核武就一定用在最後時刻,讓敵人根本來不及研製核武器,一錘定音獲得最終的大勝利。否則以二戰的瘋狂程度,最後就會變成人類的自我毀滅。

宋彪其實很希望是最後用核武轟炸日本,所以,他不支持提前消滅日本。但永遠都還是要以國家利益爲重,提前消滅日本。很可能就會讓帝國遠離二戰,一直做一個旁觀者。

他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

沉思。

沉思良久。

宋彪忽然和顧維鈞道:“你來處理吧,按照你的想法來,軍隊應該逐漸學會服從政府的指揮,同樣的一條路上,日本就是我們最好的範例。假如有一天,我死了,中國就會成爲下一個日本,而這不是我願意看到的局面。所以從這一次開始,你可以按照你的想法來處理問題,對於總理正式成爲中央國防委員會常務委員的安排,我認爲可以加快,就利用這個契機,由內閣來處理朝鮮的問題,對軍方來說,早打和晚打都是一樣,早打可以打的狠一點,晚打照樣可以打的更狠一點。世界的未來是很難預測,究竟是早點將局勢處理的清楚一點對中國的長遠未來更有利,還是渾水摸魚更有利,這還是很難說的。”

聽着皇帝忽然說的這番話,幾乎在場的所有人都驚訝的說不出話來。

蔣方震最爲震驚,他原本已經說服皇帝支持早打的決策,只是沒有想到皇帝在最後關頭還是改變了想法。

宋彪沉默無聲。

過了片刻,他將軍情部的報告拿起來,重新翻看了一遍,最後又擱置在一旁,看了看在座的每一位常委,提醒道:“帝國至今時今日,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呢?日本也好,蘇聯也罷,誰來觸犯我們會有好下場,如果他們要積蓄力量,那就讓他們積蓄好了,最終結局是什麼,諸位心中都很清楚。常規的軍事備戰還是要做,而且要加緊做好做大,就像釣魚一樣,想要釣到大魚,總是要捨得魚餌,不妨就給日本和蘇聯更多的時間折騰下去吧。”

既然皇帝這麼說了,諸位也都明白皇帝的決策在簡單不過,眼前一切煩惱都隨之而去,帝國最終是要打一場核戰爭,一彈又一彈的消滅所有對手。

皇帝心意已決。

要用核彈打蘇聯和日本,而不是像蔣方震總參謀長所希望的那樣,儘可能的提前打滅日本,在世界混亂的局勢中保障帝國的安危和脫離整個混亂的軍事競賽。

第303章 上將蔡鍔第166章 啼血之長沙起義163章 楊鐵生第67章 爲了子孫後代第338章 猶太的利弊第351章 一步領先,步步領先第27章 南甸屯之戰(下)第346章 中德對峙第4章 殺人越貨第328章 有錢纔是霸主第67章 爲了子孫後代第4章 殺人越貨第230章 幸運與不幸第20章 四萬擔糧食第333章 摩薩臺第233章 華盛頓條約第159章 遼西軍馬第124章 漢陽鐵廠第189章 圖們江攻勢第349章 帝國只能是世界第一第8章 學霸之子第339章 臺灣,臺灣第292章 最富與最窮第217章 波蘭,大波蘭第166章 啼血之長沙起義第35章 投奔俄軍第270章 領導亞洲第339章 臺灣,臺灣第296章 精英雲集第265章 先下手爲強第289章 第三次中日戰爭第73章 紅土崖(二)第189章 圖們江攻勢第169章 非戰而屈人之兵第286章 中德戰略互助第133章 遠東財團(一)第346章 中德對峙第264章 偉大的元首,一個新事件第260章 邁向二戰的一年第297章 爲民族而戰第336章 扶不起的法國第234章 201工程第10章 駁殼槍C96第263章 失之東隅(262)第3章 制勝的科學第217章 波蘭,大波蘭第145章 神奇的橡膠第152章 蒙匪第145章 神奇的橡膠第305章 宿離山下第317章 西南,阿薩姆第21章 牛家堡的基業第73章 紅土崖(二)第38章 滿洲步兵團(上)第326章 致我們的祖國第313章 一切剝削階級都將滅亡第70章 日本的領導亞洲夢第139章 日本之尷尬第118章 舒萱小姐第313章 一切剝削階級都將滅亡第276章 盤古第348章 宣戰之前(下)第243章 豫園之春第400章 敲詐,勒索,利益至上第332章 古列斯坦王宮第85章 善意的安排第259章 兩彈一星和中法同盟第269章 兩代人的不懈努力第262章 赫爾曼.戈林第204章 北四省第66章 再回牛家堡第125章 光復事業第205章 賣軍火的本錢第73章 紅土崖(二)第118章 舒萱小姐第154章 兔子、王八和獨裁者第146章 奸佞小人第105章 咱們用實力說話第188章 渡江吧,決戰第32章 暉春馬幫238章 帝國風第178章 整編師第118章 舒萱小姐第34章 庫班哥薩克第79章 欲強國先強己第284章 去殖民化第126章 翻譯體和張作霖第256章 1958第70章 日本的領導亞洲夢第41章 去吧,黑溝臺第178章 整編師第47章 剋制日軍的大屠殺第333章 摩薩臺第53章 撈足了就跑第339章 臺灣,臺灣第225章 總理何在?第67章 爲了子孫後代238章 帝國風第240章 中法之痛第121章 秋山真之(一)
第303章 上將蔡鍔第166章 啼血之長沙起義163章 楊鐵生第67章 爲了子孫後代第338章 猶太的利弊第351章 一步領先,步步領先第27章 南甸屯之戰(下)第346章 中德對峙第4章 殺人越貨第328章 有錢纔是霸主第67章 爲了子孫後代第4章 殺人越貨第230章 幸運與不幸第20章 四萬擔糧食第333章 摩薩臺第233章 華盛頓條約第159章 遼西軍馬第124章 漢陽鐵廠第189章 圖們江攻勢第349章 帝國只能是世界第一第8章 學霸之子第339章 臺灣,臺灣第292章 最富與最窮第217章 波蘭,大波蘭第166章 啼血之長沙起義第35章 投奔俄軍第270章 領導亞洲第339章 臺灣,臺灣第296章 精英雲集第265章 先下手爲強第289章 第三次中日戰爭第73章 紅土崖(二)第189章 圖們江攻勢第169章 非戰而屈人之兵第286章 中德戰略互助第133章 遠東財團(一)第346章 中德對峙第264章 偉大的元首,一個新事件第260章 邁向二戰的一年第297章 爲民族而戰第336章 扶不起的法國第234章 201工程第10章 駁殼槍C96第263章 失之東隅(262)第3章 制勝的科學第217章 波蘭,大波蘭第145章 神奇的橡膠第152章 蒙匪第145章 神奇的橡膠第305章 宿離山下第317章 西南,阿薩姆第21章 牛家堡的基業第73章 紅土崖(二)第38章 滿洲步兵團(上)第326章 致我們的祖國第313章 一切剝削階級都將滅亡第70章 日本的領導亞洲夢第139章 日本之尷尬第118章 舒萱小姐第313章 一切剝削階級都將滅亡第276章 盤古第348章 宣戰之前(下)第243章 豫園之春第400章 敲詐,勒索,利益至上第332章 古列斯坦王宮第85章 善意的安排第259章 兩彈一星和中法同盟第269章 兩代人的不懈努力第262章 赫爾曼.戈林第204章 北四省第66章 再回牛家堡第125章 光復事業第205章 賣軍火的本錢第73章 紅土崖(二)第118章 舒萱小姐第154章 兔子、王八和獨裁者第146章 奸佞小人第105章 咱們用實力說話第188章 渡江吧,決戰第32章 暉春馬幫238章 帝國風第178章 整編師第118章 舒萱小姐第34章 庫班哥薩克第79章 欲強國先強己第284章 去殖民化第126章 翻譯體和張作霖第256章 1958第70章 日本的領導亞洲夢第41章 去吧,黑溝臺第178章 整編師第47章 剋制日軍的大屠殺第333章 摩薩臺第53章 撈足了就跑第339章 臺灣,臺灣第225章 總理何在?第67章 爲了子孫後代238章 帝國風第240章 中法之痛第121章 秋山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