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招商引資

宋彪在東北實施新政的第一條就是尊崇荀子之思想的“隆禮尊賢,重法愛民”,而他對“重法愛民”的理解很簡單,首先至少有法可依,若是連相關的法律都沒有,所謂新政不管如何強調革新自強和愛民如子,最終也會成爲剝削民衆的另一種手段。

在邀請王寵惠、張康仁兩位華人中最精通西方現代法律體系的法學博士後,宋彪一直在秘密籌備新法的推出,在秘書局、新政局等幕僚下屬中經過不斷的討論、商議。

時間緊迫,宋彪不可能等上一年兩年再推出一份完善和能被各方所接受的新法,他只能是盡力參考日美英法等國的法律譯文,在最短的時間裡先推出幾份緊急而迫切的新法臨時章程,首先用於推行新政。

1906年3月20日,這一天對於東北新政和整個東三省都是嶄新的一天,在這一天裡,《東北日報》的創刊號發行,刊登了中國第一篇真正意義上的社評——《論東三省新政》,評論員筆名爲宋治中,用七千餘字將東北新政的“隆禮尊賢,重法愛民”之綱領闡述清楚。

在副版,《東北日報》刊登了《東三省實業招商優待法》、《東三省新政稅收法》,前者正式確定了東三省中外新式工廠一律可以享受爲期三年的優惠,第一年免營業稅和所得稅,第二、第三年所得稅減半,但在此過程中土地增值稅不予減免。

《東三省新政稅收法》則爲東三省建立了現代的西方式稅收體系,增加了土地交易稅、土地增值稅、地產稅、所得稅、印花稅五個新稅種。同時取消人丁稅,個人所得說按照簡單的統一式執行,凡年收入超過二百兩白銀一律徵收15%的個人所得稅,其餘各項非稅法之內的苛捐雜稅一概全免。

按照張康仁設計的新的東三省稅收體系,除了地產業外,東三省整體稅收額度相比日俄等國要低很多,放棄人丁稅也爲東三省的全面開墾和工農業人口的流動打開了閘門。

《東三省新政稅收法》推出的同時。宋彪讓李恩富在《紐約時報》等歐美主流報紙購買廣告,詳細解說東三省新政和各種優惠政策,邀請英美德俄各國企業和個人到東三省投資、工作。

邀請外資大規模涌入的同時。宋彪也加緊佈局民族企業,派出專人到寧波、山西、廣州、上海、天津、香港、杭州等民族資本密集地區,邀請各商幫到東三省投資實業。他甚至給張弼士、喬致庸、虞洽卿、渠本翹、朱葆三、孫梅堂等四十多位國內外著名華商寫信,邀請他們到東三省投資興辦企業,給馬相伯、章炳麟、陶黻升、章梫等教育家寫信,邀請他們到東三省創辦新學。

雖然每一封信都是秘書局代爲操辦,宋彪還是展現了自己身爲東三省總督的誠意,描繪了東三省在未來十年的發展空間,並且承諾會親自幫他們解決一些辦廠和辦校的困難。

在東三省的經濟發展上,宋彪的意志是非常堅定的,他寧可將東三省的工業都交給外資,也一定減少進口。增加出口,即便沒有民族資本家,也一定要增加足夠的工商業就業率和稅收,使白銀和黃金流入,而非流出。要讓東三省和民衆先富起來,富起來才能推行新式教育,有新式教育才能培養現代人才,同時有中國人自己的金融力量和政府,那就遲早可以讓民族企業發展起來。

當然,宋彪敢如此大規模引入外資的底氣還在於他自身就擁有一家遠東商行。通過遠東商行旗下的遠東銀行、遠東煤鐵公司、遠東鐵路公司、遠東地產公司、遠東紡織廠、遠東印書局、遠東製藥公司、遠東機械公司、遠東輪船公司、遠東電話公司,宋彪也乘機大規模投資實業。

張康仁擔任東北銀行的總董,容星橋擔任遠東銀行的總董,兩家銀行同時創辦,在剛開始的階段幾乎是一家銀行兩個牌子,3月份之後才分開辦公,一家總部位於瀋陽,一家總部位於大連,奉天遠東證券交易所也在這時辦起來。

東三省就在這種浪潮中開啓了新政,走向了一個新的方向。

4月,宋彪陸續和俄國、法國、德國、美國、英國達成東三省金融管理協議,正式採取新的金融管理體系,以銀本位爲基礎發行關東銀圓和關東銅圓,東北銀行、華俄道勝銀行、遠東銀行首先獲取東三省總督衙門的批准,以關東銀圓爲基礎發行銀圓券、銅圓券,除此之外,東三省不再使用任何銀圓和其他貨幣,唯一的例外是大清戶部銀行發行的大清銀圓。

作爲退讓,宋彪同意在原有三家發鈔行的基礎上再增加兩家發鈔行,並且保證至少有一家爲外資銀行,但所有發鈔行都必須遵守35%的保證金,且四家商業銀行一概不得發行銅圓券,還是由東北銀行壟斷銅圓券。

至此,宋彪用東三省鐵路計劃作爲誘餌和退讓,完成了他最想要的金融管理權,統一東三省的貨幣。

在隨後的幾個月裡,宋彪不斷以東三省地區政府名義和各國簽署密約、友好通商協約,穩固東三省新政的基石,保障外商投資利益,以及東三省資本在外國投資的對等合法權益,特別是在《大清國東三省地區和俄法英日德五國協約章程》中約定了五國及公民在東三省的基礎權益,約定各國公認東三省外事局和奉天涉外法院的最高審理權,同時以和各國密約的方式打破各列強在華利益均沾同盟。

通過這樣的方式,宋彪將東三省鐵路計劃分割成三個部分,由遠東鐵路公司和德、法、英三國分別成立合資公司。承建、運營三個鐵路段,而俄國也同意以合資的方式,將哈爾濱至旅順的中東鐵路支線“關東鐵路”同遠東鐵路公司共同管理,而東三省在未來二十年裡以分期付款的形式回收關東鐵路50%的所有權。

作爲這個龐大計劃的一部分,德意志銀行、東方匯理銀行、渣打銀行將向三家合資公司貸款一千四百萬英鎊,用於修建東三省鐵路。

在教育領域,宋彪將震旦大學遷入大連。脫離法國天主教耶穌會控制,繼續由馬相伯擔任校長,他個人出資出地支持法國天主教耶穌會在吉林省創辦東方大學。俄國東正教會在奉天府創辦東北工業大學,東三省總督衙門設立官辦的東北大學、遼寧師範學校、吉林師範學校、黑龍江師範學校、奉天工業學校、奉天商業學校、遼寧政法學校、東三省女子學堂、遼寧礦業學校、奉天技工學校、遼陽技工學校。

隨着三省師範學校的塾師速成班一期接着一期的畢業,各地公塾也隨之興起。宋彪儘可能的用一種因地制宜的方式,花較少的錢,儘可能的讓更多人上學讀書,先從識字讀《荀子》開始新的人生。

在行政劃分和調整上,上奏清政府之後,宋彪基本未等清政府最終確定,他就將整個東三省的行政規劃重新調整一番。

奉天省設立奉天、遼陽、鐵嶺、阜州、錦州、丹東、撫順七府和金州、瑞州、海城三個直隸州。遼陽由縣改府,將鞍山、本溪地區劃進去,單獨設立遼陽府,府治設在沙河鎮一帶。作爲整個東三省的重工業基地來創辦;錦川道改設爲錦州府,瑞州縣(綏中縣)改縣爲直隸州;新民府廢除,新民縣劃入奉天府,以阜新縣爲基礎再設阜州府,轄管庫倫旗等地。收編清政府牧場,改爲阜州牧區;燈塔、遼中等地直接劃入奉天府,以一府統管這些兵家之地,設立新軍營區。

金州、瑞州、海城三個直隸州加上奉天府瀋陽新區、江南新區、遼陽府,就是整個奉天省新政最爲集中的區域,各地統一集中設立工區。招商引資,興辦實業,由總督衙門租賃各港口,以五十年爲期租給中外公司投資經營。

吉林省設置六府十四縣和延吉直隸州,黑龍江省改原有的八府爲四府和三個直隸州,削減編制,以實施有效之管理爲考量。

除了這些行政上的劃分外,宋彪直接廢除旗民二重製,新入三省漢民一律不入滿漢旗,歸屬三省衙門管制,不受各旗控管,原有各旗也必須取消丁稅,允許漢民外流。

各地原先實施的保甲制度和旗丁制度一律廢除,各旗各保甲無權徵收雜稅,三省全部統一採用新的民兵巡防制度,各縣統一編練巡防支隊,歸屬各府警務局統轄,各鎮設巡防分隊,各屯設民兵隊,無警務局批准,各地民練一概屬於非法武裝,且各巡防支隊、分隊一律不得徵調雜稅,各民兵隊由各屯籌款自練,由警務局派員督練管轄。

在建立民兵巡防制度後,宋彪直接通過東北新軍將老兵派出去,到各地督練民兵隊,各府、各直隸州警務局也控制在他的手中,全部歸屬東北新軍軍部間接管轄訓練,包括武器裝備也一律由東北新軍軍部提供。

從遼東半島返回奉天后,宋彪每天都變得特別忙碌,但在這種忙碌的工作中,到了1906年的六月份之後,他已經爲東三省建立了一整套的新政府和新法規,以及新的外交環境,雖然所有的新法和新政都得到清政府的最終批准,東三省在實質上進入了地區自治階段也已經是衆所公認的事實。

新政府、新法規、新制度、新軍隊、新的地區防務體系都在1906年6月份之前有了雛形,或者是開始完善後,宋彪在東三省已經割據自立,而清政府對此根本沒有任何對應的辦法。

各國當然看得出宋彪在東三省已經形同獨立,除美國和英國外,主要列強對此基本持支持態度,即便是英日兩國也認爲這是東三省避免被俄國完全割佔的一個合適辦法。

所以,當宋彪不再同意英法等國將原有和清政府簽訂的各種不平等條款照搬在東三省時。他就能以一部分的退讓和廣泛的開放爲代價,巧妙利用各份協約和密約,將不利於東三省的部分條款剔除出去,實際上也是充分利用各國支持他在東三省割據自立的立場。

這一點在英法俄德日等國的外交上顯得最爲明顯,首先是各國在東塔區設立了駐東三省總領事館,各領事館的總領事官權限都基本等同駐外國公使,即便是不支持宋彪在東三省割據自立的美國。駐東三省總領事官也具備類比駐華大使的權利。

在外貿和關稅約定上,迫於日俄戰爭的結果,英國放棄了原有對東三省的關稅管理和控制權。商品進出入東三省海關的關稅已經和關內明顯不同,紡織、麪粉、生鐵、紙張等基礎工業產品的關稅上調,而機械、染料、石油、橡膠、銅的進口稅明顯下調。大豆、木材的出口稅取消。

在主要的開放地區,如瀋陽新區、金州直隸州、海城直隸州、遼陽、哈爾濱、琿春都設有外民居住區,俗稱洋區,安置外國移入人口,特別是以俄國人、日本人和法國人,都在洋區單獨設裡俄語、法語、英語、日語區,在瀋陽新區和遼陽還設有德語區,第一所新教教會學校遼陽工學院就由德國教會創立。

6月份之後,東三省鐵路計劃正式開始施工,西段及瀋陽至丹東、鞍山至本溪、奉天環形鐵路歸屬遠東法國鐵路公司。由法方負責總施工,吉林省及東段主要支線鐵路由德方負責總施工,黑龍江省及北段支線鐵路由英方和俄方分開施工,爲了平衡英方和美國,丹東到金州這一段線路也由英美兩方總施工。

在所有鐵路中。遠東鐵路總公司爲統一的總公司,由遠東鐵路公司和各國合股成立分公司承建、經營,所有設備和鐵軌採購權統一歸屬遠東鐵路公司,各分公司中,華人僱員不得低於50%,各設華大班和洋大班一名。

各鐵路分公司以三十年爲期償還貸款。還清貸款二十年後,各鐵路所有權和經營權統一歸屬遠東鐵路總公司,各國公司在此後仍有爲期十年的分紅權。

宋彪其實並不在意鐵路國有化這種事情,只有將鐵路迅速建起來,才能讓東三省更快的發展上去,只要各國無權駐兵,不妨礙主權,他並不在意給誰來承建,給誰來經營。

他只需要控制一半的經營權,關鍵時刻可以讓他自由運兵和調運武器裝備、糧草補給即可。

他甚至不在意是否一定要控制重工業的基礎,在遼陽,他不僅自己投資遠東鋼鐵廠,還和沈德耀引薦的美籍德國人埃爾曼.拜恩斯合股創辦遼陽拜恩斯鋼鐵廠,其他美商、德商、法商和俄商在此投資興辦的小鋼鐵廠也有十一家,甚至連日商鋼鐵廠都有一家,遠東煤鐵公司入股的佔三家,遠東銀行批出去的貸款則遍及十一家,支持他們發展壯大。

宋彪還爲美國人福斯.羅姆斯特魯創辦的遼陽新康州鐵路機械公司提供了一筆貸款,幫助他生產合乎標準的列車和鍋爐。

就在這種東三省的新政和開放大潮中,一個並沒有足夠引起各國注意的產業卻在蓬勃發展中,在宋彪和整個東三省上下一致的全力推動下,截止6月份,東三省環繞鐵路周邊各縣的大豆種植面積在這一年突然猛增到125萬垧地,而他的調劑手段就是在運輸方便的各縣將種植大豆的農業稅減收一半,並且提供優良而廉價的豆種。

爲了更好的銷售和推廣東北大豆,他在舊金山、紐約、倫敦、巴黎、漢堡都設立了遠東商行的分公司,購買報紙廣告,提前做好銷售方案,繞開各家洋行,直接通過遠洋航運出售到各個最重要的大豆集散地。

最重要的銷售地莫過於德國,因爲德國每年進口大豆的規模佔據整個國際市場的一半,雖然美國的大豆產量很高,由於在價格上並無絕對的優勢,加上以內銷和飼料業爲主,這一時期的國際大豆出口主要是以西班牙等南歐國家和巴西、阿根廷等南美洲國家爲主,出口源非常分散,這就給東三省大豆在國際市場突然擴張提供了很好的契機。

宋彪並不懂經濟學,正是因此,他將很多複雜的問題都簡單化的來看待,在擁有東三省總督實權之後的半年裡,他在東三省新政上的所有努力,實際上都是爲了儘量縮減進口,儘量增加出口,讓白銀黃金向東北流入,減少流出,只要有三個銀圓進入東三省,在財政上就能變成十銀圓,使得東三省的財政趨於寬鬆,刺激經濟進一步的發展。

他簡單的相信,這是一個金本位和銀本位的時代,決定財富的唯一價值就是黃金白銀,只要有足夠的黃金白銀才能稱得上富有。

富不一定代表強,可窮國肯定弱。

當然,他所作的一切事都是有底線的,這個底線就是他自己的遠東商行,只要是在新法合理範圍內,他絕對不吝嗇給予遠東商行一切必須的支持和扶持,將此作爲東三省民族工業底線。

很顯然,他的遠東商行也確實擁有着最好的地方行政支援,以及中國所能拿得出的一切最好人才。

現在的一切問題都在於中國還是缺乏人才,而且缺乏的非常多,所以,本着務實精神的他也必須充分利用和日本的密約協議,全力支持中國學生赴日留學。

他的支持更爲現實和實際,大量支持中專生留學,就讀於日本各種各樣的專科學校,僅東三省在6月份之前,他就通過新政局下設的留學處向日本派遣了超過三千人的留學生,其中半數來自於遠東商行下屬的各家公司,另外一部分則主要來源於各地學政局。

東三省官員派往日本進行短期考察、學習的數量同樣很多。

想要做皇帝,總是要付出很多代價的,宋彪的代價就是在過去的半年裡幾乎每天都超負荷的工作,每天工作18個小時,每天只有5到6個小時的休息時間,爲了儘可能的節省時間,他所參加的每一場會議都必須壓縮到半個小時之內。

野狼帶領的團隊總是很驚人的高效率。

在宋彪這種高效率的壓迫下,整個東三省新政的效率之高,各種事情通過之快,幾乎到了讓滿清中央政府和其他各省政府乍舌的地步。

當然,在清政府看來,宋彪在東三省折騰的新政總有點兒戲之感,遲早會出大亂子。

對。

他們就是這樣想的,各省總督巡撫們也恨不得早點看到東三省的笑話。

聰明人總是有的。

張之洞就是其中之一。()

第281章 萬達豐第142章 奉票風波第146章 奸佞小人第150章 死個王爺怎麼辦?第196章 帝國海軍之啓航第124章 漢陽鐵廠第76章 俄國的再戰日軍之邀請第196章 帝國海軍之啓航第166章 啼血之長沙起義第270章 領導亞洲第66章 再回牛家堡第181章 會黨第127章第133章 遠東財團(一)第325章 亞盟第87章 三道溝夜襲戰第337章 最孬,沒有之一第297章 爲民族而戰第331章 新秘書長第341章 人口競爭第216章 坦克,坦克第50章 八千匹馬,搶了第166章 啼血之長沙起義第273章 帝國的腹黑238章 帝國風第249章 陳光甫第133章 遠東財團(一)第58章 蔣家窯戰役(二)第348章 宣戰之前(下)第191章 釣魚島屬於中國第164章 四大兵工廠第336章 扶不起的法國第168章 光復革命之炮轟山海關第97章 東北新軍和遠東陸軍士官學校第280章 索科特拉島第13章 巨有錢的大土匪劉銅炮第87章 三道溝夜襲戰第1章 核基地的哨兵第338章 猶太的利弊第217章 波蘭,大波蘭第50章 八千匹馬,搶了第232章 《偉大的愛情》第260章 邁向二戰的一年第183章 來吧,真正的戰爭第347章 宣戰之前(上)第117章 總攬三省大權130章 vanderbil第205章 賣軍火的本錢第51章 勇奪沈旦堡(一)第306章 導彈反擊(一)第315章 黑暗之前的暮光第54章 戰爭財第247章 即將成爲名將的新一代第302章 父子第181章 會黨第264章 偉大的元首,一個新事件第342章 太優秀也是錯第216章 坦克,坦克第39章 滿洲步兵團(下)第226章 百年基業第231章 訪問美國第39章 滿洲步兵團(下)第2章 殺啊,中國人第93章 遼陽會戰(二)第343章 日本,請向左轉第165章 和談第275章 徹底亂了第26章 南甸屯之戰(上)第348章 宣戰之前(下)第71章 軍餉制度第301章 視察東北(二)238章 帝國風第77章 再戰日軍之決心第93章 遼陽會戰(二)第171章 恭賀革命第44章 預備隊中的預備隊第19章 前洞嶺伏擊戰(下)第9章 武裝七步論第125章 光復事業第122章 秋山真之(二)第257章 集 權的優勢第250章 大蕭條第94章 遼陽會戰(三)第135章 配股第223章 自由價更高第11章 弟兄被扣押了第5章 新的弟兄和戰友第146章 奸佞小人第351章 一步領先,步步領先第159章 遼西軍馬第150章 死個王爺怎麼辦?第212章 英國人是什麼好東西嗎?第327章 爾等臣民第232章 《偉大的愛情》第65章 新式雷擊炮第78章 懦夫不配在戰場上出現第221章 致命一擊第152章 蒙匪第155章 宣統元年
第281章 萬達豐第142章 奉票風波第146章 奸佞小人第150章 死個王爺怎麼辦?第196章 帝國海軍之啓航第124章 漢陽鐵廠第76章 俄國的再戰日軍之邀請第196章 帝國海軍之啓航第166章 啼血之長沙起義第270章 領導亞洲第66章 再回牛家堡第181章 會黨第127章第133章 遠東財團(一)第325章 亞盟第87章 三道溝夜襲戰第337章 最孬,沒有之一第297章 爲民族而戰第331章 新秘書長第341章 人口競爭第216章 坦克,坦克第50章 八千匹馬,搶了第166章 啼血之長沙起義第273章 帝國的腹黑238章 帝國風第249章 陳光甫第133章 遠東財團(一)第58章 蔣家窯戰役(二)第348章 宣戰之前(下)第191章 釣魚島屬於中國第164章 四大兵工廠第336章 扶不起的法國第168章 光復革命之炮轟山海關第97章 東北新軍和遠東陸軍士官學校第280章 索科特拉島第13章 巨有錢的大土匪劉銅炮第87章 三道溝夜襲戰第1章 核基地的哨兵第338章 猶太的利弊第217章 波蘭,大波蘭第50章 八千匹馬,搶了第232章 《偉大的愛情》第260章 邁向二戰的一年第183章 來吧,真正的戰爭第347章 宣戰之前(上)第117章 總攬三省大權130章 vanderbil第205章 賣軍火的本錢第51章 勇奪沈旦堡(一)第306章 導彈反擊(一)第315章 黑暗之前的暮光第54章 戰爭財第247章 即將成爲名將的新一代第302章 父子第181章 會黨第264章 偉大的元首,一個新事件第342章 太優秀也是錯第216章 坦克,坦克第39章 滿洲步兵團(下)第226章 百年基業第231章 訪問美國第39章 滿洲步兵團(下)第2章 殺啊,中國人第93章 遼陽會戰(二)第343章 日本,請向左轉第165章 和談第275章 徹底亂了第26章 南甸屯之戰(上)第348章 宣戰之前(下)第71章 軍餉制度第301章 視察東北(二)238章 帝國風第77章 再戰日軍之決心第93章 遼陽會戰(二)第171章 恭賀革命第44章 預備隊中的預備隊第19章 前洞嶺伏擊戰(下)第9章 武裝七步論第125章 光復事業第122章 秋山真之(二)第257章 集 權的優勢第250章 大蕭條第94章 遼陽會戰(三)第135章 配股第223章 自由價更高第11章 弟兄被扣押了第5章 新的弟兄和戰友第146章 奸佞小人第351章 一步領先,步步領先第159章 遼西軍馬第150章 死個王爺怎麼辦?第212章 英國人是什麼好東西嗎?第327章 爾等臣民第232章 《偉大的愛情》第65章 新式雷擊炮第78章 懦夫不配在戰場上出現第221章 致命一擊第152章 蒙匪第155章 宣統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