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好人汪巡撫

光福鎮青磚白瓦的房屋依山而建,一條市集外小橋流水,茶館、雜貨鋪、酒樓、裁縫、遊船,在這典型的江南人家,似乎走到哪裡都有詩情畫意。進了吳家的院子,過天井、中堂、後天井,吳濟淵安排汪恆、俞祿兩人歇下,賈雨村則是告辭回金陵了。

原本吳濟淵安排的飯食是大魚大肉、山珍海味,極盡江南美食的精緻細巧,可是汪恆早有規定,衙門官員的款待,不得超出八錢銀子,這其中包括江蘇各地的驛站。驛站在法律上隸屬兵部,實際上兵部只給驛站一個合法的勘合,勘合代表不同等級的官員有不同等級的招待。驛站的款待費用是要由本地衙門出錢的,據說不久前兩江總督的兒子來蘇州驛站大吃大喝,並且凌辱驛丞,汪恆竟然鎖了這位少爺交給總督衙門,並且給兩江總督寫信說:我不信這是你的兒子,我相信制臺大人的兒子不會這麼沒有教養。此事轟傳兩江,汪恆的法令也因此得以實施,出手闊綽的吳濟淵也不得不遵從。

俞祿對吃穿住行倒沒有那麼挑的,有條件自然要過得好一點,沒條件則無所謂。當晚在香菱的揉肩之下,愜意地小憩片刻,就有隨從來請,汪恆要請他商議正事,俞祿跟着他七拐八拐地到了廳中,便見汪恆正在和幾個蘇州商人討論着什麼,這些商人通通給予賜座,見俞祿走進來,高坐主位的汪恆道:“俞老弟,江南不少人都說你文武雙全,我這兒正有一件案子,下了手諭給你來做訴訟,正是吳家和邢家的事,我倒要看看你有什麼法子。”

“承蒙汪中丞厚愛了。”俞祿笑着拱手,沒有坐下,只是攤開摺扇在廳中踱步,眼神瞅着前座的兩人,一個是代表吳家的吳濟淵,一個是邢岫煙之父邢忠,吳家趁機兼併土地,出面的並不是主子,而是市井之中招攬來的潑皮無賴與農戶接觸,不過吳濟淵是吳家的當家人,又是金銀堆積如山的蘇州首富,俞祿雖答應了妙玉,卻不想處處樹敵,正想着兩全其美的法子。他踱步回來,眼見汪恆對他點了點頭,才從袖中翻出一張紙來:“康靖四十五年,邢忠借吳家共五百兩,收二分利息,至康靖四十七年,利滾利已近……邢忠以數十畝良田與房產作爲抵押,猶然欠下二百兩,吳家扔要追債,邢忠、吳濟淵,對麼?”

“對。”二人異口同聲地回答,邢忠體型微胖,在巡撫大人傳喚之前,他就安心了不少,傳聞汪巡撫是經常偏袒弱者的,吳濟淵則是無可無不可的樣子,如果不是汪恆錙銖必較、一絲不苟,他寧願賣汪恆、俞祿的人情。

“好。”俞祿瞧着主位右側已有書辦記錄在案,又拿出一本書來,字正腔圓地道:“康靖四十五年、四十六年、四十七年的土地、房產市價與行情差距很大,尤其是四十六年蘇州府有水災,土地價格被壓到了有史最低,農戶爲了討生活,不得不賤賣土地,邢忠同樣是如此。然而,吳家收取邢家土地時,是按四十六年的賤賣價格,又按四十七年的利銀來算,此舉不妥。按《大乾律法,土地法》第三款第二條、第四條、第六條,放高利貸者對借貸者的追繳,利銀不準超出本金的一半!而吳家的索要已經超出本金的一半二百五十兩!律法還規定,抵押土地者,三年之內可以原價贖回,追繳的利息最高爲二分,但是不得超出五年,否則小戶人家何止傾家蕩產,連活命也成了問題!”

“今邢家、吳家一案,違律一條,巡撫衙門凌駕於臬司衙門,在下不但要判邢家無罪,而且吳家必須償還邢家超過原價一半的利銀,兩位可有異議?”俞祿走到吳濟淵跟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自從答應妙玉之後,他就着手瞭解了一切,所以這時說起來頭頭是道,活脫脫像一個訟師。

吳濟淵雖有意讓步,卻不想俞祿這樣了得,一本《大乾律法》背得滾瓜爛熟,他諂笑着歸還了邢忠銀票,只是彎腰鞠躬道:“草民受教了,日後必定強加約束族人與家奴。”

“多謝巡撫老爺,多謝俞大人。”邢忠則是戰戰兢兢地跪地磕頭,等他們散了,俞祿才搖了搖頭坐下來,原本按照律法,吳假家還要有人承受杖刑的,但是俞祿不想多生是非,汪恆瞧着也很滿意,唯獨對此頗有微詞。

汪恆請俞祿看了他那準備推行江蘇全省的方案,俞祿粗略瀏覽了,擡起頭來看着雕花鏤空的窗格,嘆息道:“以在下之見,中丞的法子雖有可取之處,然而並不是長久之計。”

“噢?我倒想聽聽你的高論。”汪恆好不容易纔提出三十六條策論,正準備大幹一場,闖出自己的赫赫聲威,把對百姓的執念和高度責任感貫徹落實,一下子被俞祿否決了,那種難受和不甘心可想而知。

擁有一個現代的靈魂,俞祿對歷史的種種變革自然有些瞭解,在他看來,這些方案分明是愚不可及、紙上談兵、書生誤國,爲了保全別人的面子才說得委婉些,他手指敲打着桌子,擲地有聲地道:“第一,是不切實際。汪中丞,你想想我當初提《治河八疏》的時候,難道是坐在屋子裡空想的嗎?你也知道我幾乎行遍清河每一個堤壩,勘察、丈量、採土,問裡甲、問保正、問耆老、問鄉間百姓,然後不知翻了多少前人的法子,結合實際、博採衆長才提出策論來。而大人志在肅清土地兼併,大人你查過麼?江蘇的地界,除了富人兼併窮人的土地不說,但凡有點錢的農戶,都會放高利貸,這不僅僅是一個階層的問題,而是涉及到整個社稷的問題。”

“第二,江南道御史的彈劾奏摺,恐怕快到了紫禁城,中丞得罪的人太多,那些鄉紳、豪強的背後當然有人,到時候不是江南道御史,連六科給事中都要參你了。”

“位卑未敢忘憂國!老弟怎能說這樣的話?在國計民生面前,我個人的得失算得了什麼?”汪恆一拍桌案,語氣很是氣憤。

俞祿簡直無語了,如果汪恆的策略真有好的效果,他無話可說,可是這些策略明明得不償失,弊大於利,汪恆還這樣義無反顧?說實話,他佩服汪恆的氣節,但是……汪恆的堅持是錯的,對百姓的保障也是微薄的,俞祿冷笑道:“汪中丞請聽在下把話說完,第三,我並不贊同你的個人得失放在天下之後。咱們的官位、利益是朝廷給的、皇上給的,因爲四爺,你我在同一條船上。倘使你連自己都保不住,還談什麼要保別人?保天下人?這實在是本末倒置!汪中丞,改弦更張是必須的,但是,有時候,你要學會和光同塵!”

“第四,就說你提的章程,沒錯,你的心是好的,全部放在百姓身上,可是你真正的深入勘察過怎麼樣才能更好地保障他們嗎?你沒有這一步!就不要妄談國策!試想,你的三十六個條陳實施下去,全省有多少個府?多少個縣?這些府縣有多少是朝中九王黨派的人?他們會心甘情願?甘之如飴?”

“第五,你的條陳沒有公正機構作爲法律後盾,這就說明了它們絕不可能得到實施,汪中丞,汪巡撫,汪大人,醒醒吧,我泱泱華夏,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這是一個讀了孔孟之道的人來治理百姓的國家。而你,只有一個人在戰鬥,你戰鬥的武器,是你廉潔至極的名聲,有這名聲在,朝廷、對手不會整死你,但他們可以讓你倒臺,因爲全國只有你一個異類!你這種做法,是妄想用你自己一個人的至高道德,來改變萬千民衆,但我可以告訴你,效果會微乎其微。”

“第六,我知道中丞的廉潔奉公,但你知道朝廷需要什麼人嗎?朝廷並不需要讓所有官員變成好官!因爲有時候,一個好人來做官,未必能辦得了大事,反而會辦砸,到時候,中丞的下場,勢必會讓人束之高閣,僅僅作爲大乾的清官榜樣,而毫無用武之地!在下所言,句句肺腑,中丞請三思,眼下國庫虧空、邊疆有戰事、官員腐敗,九王之中只有四爺志在民生,咱們一則不能給四爺丟臉,二則必須扶他上位,三則,你我最該尋求的,是自保啊!那時候風雲突變,你坐穩封疆大吏的位子,我熬足了資歷爬上來,裡應外合,什麼法令不能實施天下?”

起初臉色愈來愈難看的汪恆,聽着俞祿一條一條說出來,真是一針見血、一語中的,想想那後果,汪恆不是後怕,而是憤懣不平,又想自己竟然不如俞祿看得透徹,深深慚愧,不知何時,他啪嗒啪嗒地抽起了旱菸,眼神佈滿血絲,似乎蒼老了幾十歲一般。

俞祿默然退出,汪恆的克己復禮,他做不到,對於後者的精神,他也敬佩過,但是他真的不贊成汪恆的治國理念,當然他考慮的角度是大局觀與利益得失,而不拘泥於一絲一縷。汪恆的條陳之中,甚至節儉到了官府用的紙張都不能有空白、全省地方官不得用倚仗來迎接自己,難怪江南道御史參他“吹毛求疵,小題大做”。

只希望汪恆能夠聽進去一點,不然得不償失,俞祿在月下輕輕嘆息,一年的賈府生活,一年的地方官經歷,除了那些各有千秋的美女,官場也不乏汪恆這種好人,何懋卿的蛻變、孟義天的果斷、戚建輝的狡猾、李鳳翔的道貌岸然……真是紛繁複雜的社會啊。這樣想着回到房間,調任濟南的日程已經不多,明天見了妙玉,得趕緊辭別汪恆,調兵遣將地北上了。

第116章 推可卿第110章 黛玉定親第120章 推妙玉第10章 專業坑人第118章 夫君第148章 推尤氏第48章 夢裡江南第141章 加封平西王第36章 撲倒秦可卿第75章 濟南煙花第68章 談崩第73章 血戰黑風崖第33章 婦炎潔第53章 薛寶釵出場第142章 四春結局第34章 朝天子第153章 打臉第41章 初見林黛玉第50章 清河青荷第124章 審案第139章 推黛玉第87章 夜談第94章 撩尤氏第57章 薛寶釵的第二印象第122章 查抄甄家第135章 開車了第144章 王熙鳳結局第6章 裝逼第40章 深沉的鹽運使第25章 顛鸞倒鳳第13章 秦可卿:我要你爲我牛馬第87章 夜談第48章 夢裡江南第124章 審案第101章 八爺定計第70章 各懷鬼胎第82章 再回賈府第38章 對話林如海第63章 妙玉入夥第49章 縣官現管第146章 天涯何處訴衷腸第80章 回家第75章 濟南煙花第123章第32章 舒膚佳第81章 狂撒狗糧第145章 一栽黃粱第137章 最後的政潮第120章 推妙玉第135章 開車了第116章 推可卿第12章 打上門來第93章 賈府反應第149章 推寶釵第129章 生活第21章 撩撥李紈第46章 喪心病狂鹽運使第64章 林御史的後慮第33章 婦炎潔第131章 鬥爭第112章 風起雲涌第23章 十年花約第63章 妙玉入夥第90章 元春第137章 最後的政潮第131章 鬥爭第67章 下馬威第141章 加封平西王第61章 好人汪巡撫第94章 撩尤氏第38章 對話林如海第136章 偷李紈第39章 悲催何運同、狡猾俞運判第76章 大明湖畔第80章 回家第59章 太湖泛舟第48章 夢裡江南第6章 裝逼第21章 撩撥李紈第118章 夫君第3章 三計定可卿(一)第57章 薛寶釵的第二印象第145章 一栽黃粱第17章 調戲秦可卿第72章 人生如戲第25章 顛鸞倒鳳第65章 走山東第52章 香菱、馮淵、薛蟠第18章 透視王熙鳳第39章 悲催何運同、狡猾俞運判第27章 睚眥必報第132章 心病第69章 女人真奇怪第96章 我兒子真厲害第146章 天涯何處訴衷腸第45章 雷霆手段雍親王第16章 大出風頭第12章 打上門來第94章 撩尤氏
第116章 推可卿第110章 黛玉定親第120章 推妙玉第10章 專業坑人第118章 夫君第148章 推尤氏第48章 夢裡江南第141章 加封平西王第36章 撲倒秦可卿第75章 濟南煙花第68章 談崩第73章 血戰黑風崖第33章 婦炎潔第53章 薛寶釵出場第142章 四春結局第34章 朝天子第153章 打臉第41章 初見林黛玉第50章 清河青荷第124章 審案第139章 推黛玉第87章 夜談第94章 撩尤氏第57章 薛寶釵的第二印象第122章 查抄甄家第135章 開車了第144章 王熙鳳結局第6章 裝逼第40章 深沉的鹽運使第25章 顛鸞倒鳳第13章 秦可卿:我要你爲我牛馬第87章 夜談第48章 夢裡江南第124章 審案第101章 八爺定計第70章 各懷鬼胎第82章 再回賈府第38章 對話林如海第63章 妙玉入夥第49章 縣官現管第146章 天涯何處訴衷腸第80章 回家第75章 濟南煙花第123章第32章 舒膚佳第81章 狂撒狗糧第145章 一栽黃粱第137章 最後的政潮第120章 推妙玉第135章 開車了第116章 推可卿第12章 打上門來第93章 賈府反應第149章 推寶釵第129章 生活第21章 撩撥李紈第46章 喪心病狂鹽運使第64章 林御史的後慮第33章 婦炎潔第131章 鬥爭第112章 風起雲涌第23章 十年花約第63章 妙玉入夥第90章 元春第137章 最後的政潮第131章 鬥爭第67章 下馬威第141章 加封平西王第61章 好人汪巡撫第94章 撩尤氏第38章 對話林如海第136章 偷李紈第39章 悲催何運同、狡猾俞運判第76章 大明湖畔第80章 回家第59章 太湖泛舟第48章 夢裡江南第6章 裝逼第21章 撩撥李紈第118章 夫君第3章 三計定可卿(一)第57章 薛寶釵的第二印象第145章 一栽黃粱第17章 調戲秦可卿第72章 人生如戲第25章 顛鸞倒鳳第65章 走山東第52章 香菱、馮淵、薛蟠第18章 透視王熙鳳第39章 悲催何運同、狡猾俞運判第27章 睚眥必報第132章 心病第69章 女人真奇怪第96章 我兒子真厲害第146章 天涯何處訴衷腸第45章 雷霆手段雍親王第16章 大出風頭第12章 打上門來第94章 撩尤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