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爭奪河套(三十二)

黑雕軍掌書記劉成通跟隨柳蒼茫等人,抄小道,小心翼翼地躲避着党項、契丹等胡族小部落,越過了無數乾涸的小水渠,穿過無數草地和戈壁,直奔裡急部落駐地。

一行人繞過契丹族的一個小部落之後,進入了俗稱“西套”之地,景色爲之一變,極目遠望,無邊無際的草原把天地連接在一起,草原、天空、雲彩全部溶爲一體,從近處看,五月的草原綠意盎然,無數野花點綴其間,充滿着生機與活力。

看到如此勝景,劉成通只覺心胸頓時開闊起來,他縱馬在草原上奔馳了一會,隨口唱起了流傳甚廣的《靳勒歌》:靳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柳蒼茫緊隨其後,聽到一首豪邁的《靳勒歌》,被劉成通唱得頗爲宛轉,音律雖好,卻失去《靳勒歌》原本的韻味,便一夾馬肚,越過劉成通,放聲唱起同屬於北朝名曲的《折楊柳歌辭》:健兒須快馬,快馬須健兒,馬坡黃塵下,然後別雄雌。

北朝民歌主要是北魏以後用漢語記錄的作品,大約是傳入南朝後由樂府機關採集而存的,傳世的約六十多首。劉成通飽讀詩書,六十多首北朝民歌爛熟於胸。此時,柳蒼茫唱出來的《折楊柳歌辭》和自己所知的曲調相似,味道卻截然不同。劉成通本來想接着唱另外一曲。卻覺得無論如何自己也唱不出柳蒼茫地寬闊,就笑道:“在草場上縱馬,聽柳兄的天籟之音,真是快哉,能否再唱一曲”。

柳蒼茫頭上微微有些汗水,他道:“吳郎的嗓子在裡急部數一數二,叫他唱一首吧。”吳永生由於堂兄戰死在廉縣,心情一直不好,他悶聲悶氣地道:“我不唱。”柳蒼茫知其心思。勸道:“人是不能復生。何況廉縣一戰,純粹是骨肉相殘,要算賬,只能算到契丹人頭上。”

吳永生低着頭行了一段,忽然高亢地唱起北朝名曲《隴頭歌辭》:隴頭流水,流離山下。念吾一身,飄然曠野。朝發欣城,幕宿隴頭。寒不能語,舌捲入喉。隴頭流水,鳴聲嗚咽。遙望泰川,心肝斷絕。

吳永生唱完,一行人都想起了戰場的慘景,全都默不作聲。劉成通也會唱這一首《隴頭歌辭》。可是他學過的曲調太過宛轉,遠沒有吳永生唱的質樸、悲哀、催人心肺。

天色傍晚之時,天空被晚霞染成分外絢爛,遠遠看到一些山峰,幾根白煙在空中飄散,無數狗叫聲若有若無。

一聲響箭從遠處的草叢中升起。很快,一陣急促的馬蹄聲由遠而近,數十騎玄衣騎手漸漸露出頭來,來到劉成通一行面前。

柳蒼茫、柳蒼勁、吳永生等人全部翻身下馬,三人一動不動地跪在一名中年男子馬前。那名男子見到柳蒼茫三人全部帶傷,心中一震,臉面也顯露不出來。他下馬之後,用刀子一樣的眼光掃了一眼劉成通,然後看着柳蒼茫,道:“爲何只有你們三人回來?吳將軍呢?”

柳蒼茫低聲對中年男子說了幾句,中年男子看了劉成通一眼,然後掉頭向北走了百來步,柳蒼茫緊跟在中年男子後面,把廉縣之戰詳細講了一遍。

這名男子眼神如火,他擡起刀刻一般的臉龐,眯着兩隻眼睛,道:“兩千裡騎精兵,竟然被黑雕軍一戰而滅,黑雕軍真有這麼厲害?”柳蒼茫想起廉縣之戰,心悅誠服的道:“依我的觀察,黑雕軍軍容鼎盛,強悍如契丹精銳宮衛兵,也非其敵手。”中年男子素知柳蒼茫人品,知他不打誑語,聞此言後,一時無語,用馬鞭敲打着高邦馬鞍,發出一陣一陣地“噗、噗”聲,良久才問道:“你說黑雕軍主帥侯大勇有意聯絡裡急部,他是什麼意思?”

柳蒼茫搖頭道:“侯大勇沒有和我細談,他派出黑雕軍掌書記劉成通來洽談此事,就是那位周人。在下沒有經過允許,就把周人帶到了營地邊緣,還請吳長老恕罪。”因爲裡奇部頗重讀書人,柳蒼茫又加了一句:“劉成通是進士出身。”

中年漢子是裡奇軍勇將吳越州,也是五長老之一,他作戰悍勇且足智多謀,此時裡急部被契丹人步步緊逼,日子並不好過,若和周軍互通聲息,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沉吟了一會,道:“此事甚爲重大,必須經過長老會才能決定,還是按規矩,矇眼帶他進入營地吧。”上百年來,裡奇部在諸胡的夾縫中生存,爲了防止泄露本族的秘密,對外人特別敏感,凡是進入營地的外人,均須戴上眼罩。

吳越州反身走到劉成通身邊,頗爲無禮地用馬鞭在劉成通肩膀上敲了敲,道:“長得還挺結實,不像一個讀書人,投軍幾年了?”

吳越州由於常年騎馬的原因,兩腿呈羅圈狀,身體寬闊結實,若不是事先知道他是漢家子弟,劉成通肯定認爲他是胡人。劉成通數度出使險境,早由翩翩朝堂官員變爲精明強幹的軍人,他並沒有計較中年漢子的態度,很隨意地用手拂了拂馬鞍敲打的地方,拱手道:“在下投軍三年。”

語音剛落,吳越州突然變臉,“咔”地抽出腰刀,放在劉成通的脖子處,呵斥道:“你到這裡到底想做什麼?”劉成通屢歷險境,遇到過無數次威嚇,歷練得膽大如虎心細如髮,吳越州的威脅舉動還嚇不了他,劉成通微微一笑,道:“這就是裡奇部的待客之道嗎?”

吳越州見劉成通毫無懼色,收起腰刀,“哈、哈”笑道:“誰說百無一用是書生,你的膽子很大,是個好漢子。”吳越州翻身上馬,對着下屬道:“回大營。”

柳蒼茫來到劉成通身邊,拱手道:“按我們的規矩,回大營要矇眼,請掌書記莫怪。”

裡奇騎兵們來去如風,走了一個多時辰。轉過好幾個小山坡之後。出現了一座暗紅色地石山,石山約莫在三四百米,並不是很高,卻極爲險峻。難以攀爬。石山前面是成片的帶刺灌木叢,這些密密的灌木叢主幹均有手腕般粗細,較細的枝條也有拇指般大小,可以說是一道天然屏障。

裡奇騎兵在八陣圖般的灌木叢中左穿右拐,很快來到石山腳地一個窄窄通道前面,通道呈喇叭形,道口只能容納兩匹戰馬同時通過,越往裡走通道就越開闊,當走到通道盡頭之時。頓時豁然開朗,出現了一片望不到頭地草地。

暗紅色地石山在殘陽照耀之下,就如紅色要帶一般,把一大塊豐美的草原圍在自己的懷抱之中。最爲神奇的是石山內側有一條清澈見底地小河,圍繞着這片草場,然後在聚集成一個小譚。河水日夜不停地流向這個小譚,但是小譚始終保持着相同地水位,而且水溫常年不變,冬暖夏涼,就如一位修爲深厚的謙謙君子,榮辱不驚,波瀾不興。

進了石山內部,柳蒼茫去下了劉成通的眼罩,劉成通環顧四周,暗自咂舌,“這是什麼地方,莫非是傳說中的桃花源?”

柳蒼茫談吐也頗爲不俗,劉成通中過進士之人,學識自然淵博,一路之上,兩人談詩論文,頗有些相見恨晚之感。

裡奇部源自江南士族,族人極重詩書禮儀,來到石山之後,爲了保持傳統,族人開辦了義學,凡是族內年輕人都必須送到醫學學習六年,六年學成之後,學業有成的可以直接升入石山學院,一般來說,能夠升入石山學院的不過義學學子的四分之一,石山學院學制兩年,兩年期滿,對頂尖的十人,就留在石山學院任教,其餘學子,就散入各營,充當低級地官員。

由於有了義學制度,裡奇部雖說流亡草原百年,不僅頑強的生存下來,而且能夠保持着江南士族的傳統,不至於被胡族同化。

當年創建裡奇部的兩位先賢,還立下了一個規矩:裡急部同姓之間不能結婚,女子只能嫁給裡奇部男子,男子卻可以娶周圍胡族女子,不過,胡族女子年滿三十五之前,或者來到裡奇部未滿十年,一律不準進入石山內部,違令者斬。

通過這幾個手段,裡急部人丁興旺,百年而不滅。

只有在這百年來,草原上江山代有新人出,回鶻人、突厥人、契丹人先後建立強大的汗國,裡奇部在胡族的腹部,每一個胡族興盛,裡奇部就要經受住一波又一波的攻擊,雖經百年不衰,卻也很難有大地發展。

劉成通如未見世面的窮小子一樣,在石山草地裡穿行,看到什麼都新鮮。

沿途走來,石山草地上散佈着一頂一頂帳篷,不少女子和小孩在帳篷前嬉戲,一些未歸家的牛、羊,在悠閒地吃草,無數兇猛的大狗毫不畏懼這一羣人弄着刀弓,跑到馬前,露出尖利的牙齒,低沉地威脅着衆人。

順着小河走了許久,漸漸出現了一些青灰色的磚房,越往前走,磚房越多,最後儼然一個城市模樣。

劉成通被安置在一個小院子裡,此時天色黑盡,透過江南味道很濃的窗櫺,可見滿天繁星在深邃地天穹中閃爍。

一位小童端上來一些精緻的甜點,他不過十五六歲的樣子,相貌頗爲英俊,身體強健,身高也和劉成通相近,他有些靦腆地笑道:“這是江南小吃,味道很地道,請先生平常一二,正餐隨後就上來。”

劉成通聽小童言語文雅,想起柳蒼茫提到了義學制度,心念一動,問道:“小郎可曾上過義學?”小童彬彬有禮地微笑道:“在裡奇族,每位男孩都必須上義學,我是書院的學子。”劉成通有些驚異。道:“聽說能進書院皆爲佼佼者,想必小郎才學必定出衆。”小童笑而不答,拱手道:“先生慢用,我就在側屋,有事喊一聲就行。”就在小童拱手地瞬間,劉成通瞧見小童右手食指、中指結有厚厚的繭子,這是練習射箭留下的痕跡。

隨後上來的正餐大有胡風,一大盤羊肉湯外加一大碗馬奶子,劉成通大口喝着肉湯。等待着族長的召見。

裡急部最高首領是五人。由柳、吳、李、張、陳五族各出一人,共同做成長老會,這種長老會源於胡族的長老會,裡急部在胡族中間生活日久。也繼承了這種長老會制度。

裡急部兩千精兵全軍覆沒的消息傳到石山,頓時震驚了石山高層,柳、吳、李、張、陳五族長老齊聚議事廳。

柳蒼茫、柳蒼勁和吳永生跪在議事廳中間,柳蒼茫口才最好,就由他說事情的前因後果。

柳紅葉是議事會的會長,實際就是裡急部的族長,柳紅葉久經戰陣,對於裡急部人馬地戰鬥力極爲自信,他仔細聽完柳蒼茫地述說。側過身體,對身旁的諸老道:“從去年開始,我們和遼將耶律大光苦戰不休,商路斷絕,外界的消息自然也就中斷,竟不知塑方節度使已換爲侯大勇。此人什麼來歷,難道比馮繼業還要厲害?”稍稍頓了頓,柳紅葉又道:“黑雕軍不過五千人,圍殲了兩千裡奇軍和一千五百多遼軍,雖說有襲營之優,其戰鬥力不容小視。”

吳越州在五長老中年齡最輕,剛好四十出頭,他雖說當上了長老,卻仍然是裡奇軍的一線戰將,他怒道:“遼將悉獨官是馬賊出身,長於遊擊,弱於行軍佈陣,被黑雕軍偷襲得手後,居然臨陣脫逃,就是因爲悉獨官的臨陣脫逃,讓裡奇軍腹背受敵,以至於兩千精兵命喪廉縣。”吳越州聲色俱厲,道:“若逮住悉獨官,一定要將他碎屍萬段,以祭兩千子弟在天之靈。”

另一位長老陳紅楓不過五十出頭,長得極爲白淨,眉眼頗爲清秀,不過,左額上一條粗如筷子地傷痕,憑空增添些殺氣,此時,陳紅楓臉上的傷痕不斷地扭曲着,宛如一條遊動的小蛇。當日遼將耶律大光率軍步步緊逼,裡奇軍雖屢挫遼軍,無奈遼軍勢大,陳紅楓指揮裡奇北路軍被悉獨官偷襲後,形勢一度危如累卵,陳紅楓最先同意和遼軍議和,這纔有裡奇部被遼軍徵調一事。

陳紅楓悄悄從懷裡抽出一把精巧鋒利的匕首,他臉色蒼白地來到柳紅葉身前,道:“當初是我最先同意議和,兩千子弟都是我害死的。”說完此句,他揚起左手,右手揮刀一揮,小指被削下來一段,陳紅楓嘴角抽動了一下,道:“未報大仇,暫時留我這條殘命,報仇之後,我必將一死以謝族人。”

陳紅楓動作極快,在座諸人反應過來之時,一指已斷,柳紅葉疾步來到陳紅楓身旁,抓住陳紅楓右手,陳紅楓並不反抗,任由柳紅葉奪去匕首,道:“議和之事各位長老都有份,要說責任我的責任最大,賢弟不必如此自責。”

醫官爲陳紅楓包紮過後,五位長老反覆詢問了柳蒼茫三人,商議良久。

劉成通吃飽喝足之後,就在院子裡等待着裡急部長老們的召見,眼見夜色已深,劉成通思忖今晚見不到裡急部長老,在院中隨意走動了一會,正在無聊之際,小童倒似知道劉成通的心思一般,送來一本唐人詩集,劉成通捧着書,挑亮了油燈,才發現此書收集的樂府、絕句等多爲邊塞一派,在胡族地腹地,藉着搖擺不定的燈光,重讀邊塞詩,自然另有一番滋味。

劉成通正讀得有味,院子裡響起了輕微的腳步聲,隨後聽到小童低聲招呼了一聲:柳長老。

從廉縣道石山路途中,劉成通和柳蒼茫言談甚歡,劉成通對裡急部有了初步的瞭解,知道里急部有柳、吳、李、張、陳五位長老,柳紅葉是執行長老,在裡急部威信極高,聽到小童稱呼來人爲“柳長老”,急忙站了起來

房門被輕輕推開,一名身穿青衣圓領絲綢長衫的老者緩步走了進來,身後跟着柳蒼茫,若不是老人左腰上掛着一柄有些彎曲的胡人腰刀,就和中原儒生沒有任何區別。進屋後,老人拱手道:“遊客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劉成通看老人相貌普通,就是一位普通地孺子一般,實在沒有裡奇部第一長老的威嚴,就道:“在下劉成通,多有打擾了。”老人笑道:“掌書記進士出身,卻無酸腐之氣,老朽柳紅葉佩服之極。”

劉成通看了柳蒼茫一眼,柳蒼茫看懂了劉成通的眼神,道:“這是柳長老。”劉成通長揖道:“原來是柳長老,在下失禮了。”

柳紅葉沒有和劉成通過多客氣,寒暄兩句,突然眼中精光一閃,由謙謙君子變得銳氣逼人,道:“廉縣城早已廢棄多年,去年夏季,裡奇族商隊也曾到過廉縣,當時並未見到黑雕軍,黑雕軍爲何派重兵守衛此城,難道有意染指河套?”

第115章 經營同心(一)第115章 經營同心(一)第259章 鹿死誰手(二十二)第52章 回鶻大軍(六)第17章 決戰鳳州(一)第83章 風雲再起(六)第275章 鹿死誰手(三十八)第11章 救援友軍第85章 風雲再起(八)第207章 廟堂之高(三十七)第20章 郭府壽宴第46章 節度三州(六)第1章 救濟難民第70章 回到大梁(二)第139章 爭奪河套(四)第316章 南下之路(三十一)第16章 人事安排第269章 鹿死誰手(三十二)第247章 鹿死誰手(十)第152章 爭奪河套(十七)第375章 蕩盡羣雄(五十五)第300章 南下之路(十五)第12章 攻心爲上第16章 酒樓餞行第27章 侯府家事(四)第315章 南下之路(三十)第47章 節度三州(七)第72章 回到大梁(四)第191章 廟堂之高(十九)第205章 廟堂之高(三十五)第201章 廟堂之高(三十一)第三六十七章 蕩盡羣雄四十五第325章 蕩平羣雄(二)第68章 大戰過後(五)第301章 南下之路(十六)第315章 南下之路(三十)第291章 南下之路(六)第64章 大戰過後(一)第24章 決戰鳳州(八)第285章 鹿死誰手(四十九)第321章 南下之路(三十六)第67章 大戰過後(四)第172章 爭奪河套(三十七)第137章 爭奪河套(二)第286章 南下之路(一)第171章 爭奪河套(三十六)第47章 回鶻大軍(一)第21章 迎娶符英第三百五十五 蕩盡羣雄三十三第39章 節度三州(三)第345章 蕩盡羣雄(二十三)第7章 怪人王樸第177章 廟堂之高(四)第106章 清水河畔(三)第354章 蕩盡羣雄(三十二)第368章 蕩盡郡雄(四十六)第152章 爭奪河套(十七)第12章 攻心爲上第47章 回鶻大軍(一)第270章 鹿死誰手(三十三)第113章 清水河畔(十)第306章 南下之路(二十一)第216章 決戰幽雲(七)第240章 鹿死誰手(二)第289章 南下之路(四)第270章 鹿死誰手(三十三)第159章 爭奪河套(二十四)第131章 經營同心(十七)第25章 決戰鳳州(九)第221章 決戰幽雲(十二)第177章 廟堂之高(四)第345章 蕩盡羣雄(二十三)第190章 廟堂之高?(十八)第331章 蕩盡羣雄(八)第184章 廟堂之高(十二)第364章 蕩盡羣雄(四十二)第228章 決戰幽雲(十九)第222章 決戰幽雲(十三)第190章 廟堂之高?(十八)第188章 廟堂之高(十六)第12章 攻心爲上第282章 鹿死誰手(四十六)第180章 廟堂之高(八)第130章 經營同心(十六)第121章 經營同心(七)第213章 決戰幽雲(四)第124章 經營同心(十)第208章 廟堂之高(三十八)第296章 南下之路(十一)第256章 鹿死誰手(十九)第325章 蕩平羣雄(二)第162章 爭奪河套(二十七)第11章 山雨欲來第48章 回鶻大軍(二)第260章 鹿死誰手(二十四)第121章 經營同心(七)第231章 決戰幽雲(二十二)第312章 南下之路(二十七)第7章 富貴生活第207章 廟堂之高(三十七)
第115章 經營同心(一)第115章 經營同心(一)第259章 鹿死誰手(二十二)第52章 回鶻大軍(六)第17章 決戰鳳州(一)第83章 風雲再起(六)第275章 鹿死誰手(三十八)第11章 救援友軍第85章 風雲再起(八)第207章 廟堂之高(三十七)第20章 郭府壽宴第46章 節度三州(六)第1章 救濟難民第70章 回到大梁(二)第139章 爭奪河套(四)第316章 南下之路(三十一)第16章 人事安排第269章 鹿死誰手(三十二)第247章 鹿死誰手(十)第152章 爭奪河套(十七)第375章 蕩盡羣雄(五十五)第300章 南下之路(十五)第12章 攻心爲上第16章 酒樓餞行第27章 侯府家事(四)第315章 南下之路(三十)第47章 節度三州(七)第72章 回到大梁(四)第191章 廟堂之高(十九)第205章 廟堂之高(三十五)第201章 廟堂之高(三十一)第三六十七章 蕩盡羣雄四十五第325章 蕩平羣雄(二)第68章 大戰過後(五)第301章 南下之路(十六)第315章 南下之路(三十)第291章 南下之路(六)第64章 大戰過後(一)第24章 決戰鳳州(八)第285章 鹿死誰手(四十九)第321章 南下之路(三十六)第67章 大戰過後(四)第172章 爭奪河套(三十七)第137章 爭奪河套(二)第286章 南下之路(一)第171章 爭奪河套(三十六)第47章 回鶻大軍(一)第21章 迎娶符英第三百五十五 蕩盡羣雄三十三第39章 節度三州(三)第345章 蕩盡羣雄(二十三)第7章 怪人王樸第177章 廟堂之高(四)第106章 清水河畔(三)第354章 蕩盡羣雄(三十二)第368章 蕩盡郡雄(四十六)第152章 爭奪河套(十七)第12章 攻心爲上第47章 回鶻大軍(一)第270章 鹿死誰手(三十三)第113章 清水河畔(十)第306章 南下之路(二十一)第216章 決戰幽雲(七)第240章 鹿死誰手(二)第289章 南下之路(四)第270章 鹿死誰手(三十三)第159章 爭奪河套(二十四)第131章 經營同心(十七)第25章 決戰鳳州(九)第221章 決戰幽雲(十二)第177章 廟堂之高(四)第345章 蕩盡羣雄(二十三)第190章 廟堂之高?(十八)第331章 蕩盡羣雄(八)第184章 廟堂之高(十二)第364章 蕩盡羣雄(四十二)第228章 決戰幽雲(十九)第222章 決戰幽雲(十三)第190章 廟堂之高?(十八)第188章 廟堂之高(十六)第12章 攻心爲上第282章 鹿死誰手(四十六)第180章 廟堂之高(八)第130章 經營同心(十六)第121章 經營同心(七)第213章 決戰幽雲(四)第124章 經營同心(十)第208章 廟堂之高(三十八)第296章 南下之路(十一)第256章 鹿死誰手(十九)第325章 蕩平羣雄(二)第162章 爭奪河套(二十七)第11章 山雨欲來第48章 回鶻大軍(二)第260章 鹿死誰手(二十四)第121章 經營同心(七)第231章 決戰幽雲(二十二)第312章 南下之路(二十七)第7章 富貴生活第207章 廟堂之高(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