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決戰幽雲(十二)

瓦橋關是一個邊關小城,原來的守軍不過三千多人,另有一萬多老百姓,數萬枕戈待旦的周軍禁軍和無數的後勤輜重隊伍來到瓦橋關以後,整個瓦橋關就如開了鍋的沸水,到處都有人馬在竄動。

戰役的準備是一件相當複雜的工作,涉及到進攻層次、後勤準備、情報收集等內容,要把這數萬人馬有效地投入到攻打幽州的戰役之中,準備工作細緻而深入,侯大勇以前以宰相身份籌備北伐事宜,北伐開始以後,柴榮就命令身兼樞密使的侯大勇負責組織部隊,侯大勇也就成爲柴榮實事上的參謀總長。柴榮對於侯大勇的工作極爲滿意,有了侯大勇在身邊相助,他也就能夠集中精力考慮大局。

固安渡口,短暫的軍事會議結束以後,柴榮又依次和龍捷軍正付三位將領進行個別談話,隨後又視察了龍捷軍,在固安渡口呆了四五個時辰以後,柴榮不顧侯大勇等人發對,率領五百騎兵隊返回瓦橋關。

拒馬河流域已被契丹人佔領了二十多年,此時,柴榮親手將失去的土地收復回來,心情自然甚佳,他率領着五百騎兵意氣風發地飛奔回瓦橋關,回到營地時,天已完全黑盡。

柴榮率領着五百騎兵隊,一天之內,一來一回騎馬跑了近二百里,儘管侯大勇身體強健,回營後也甚爲疲倦。

侯大勇滿身臭汗在坐在帳中休息之時,柳江婕端着一個木盆走了進來,她有些羞怯地道:“侯相,泡個熱水腳吧,最能解乏。”

在幽州號上的頂層甲板上天天下棋,柳江婕早已和侯大勇十分熟識,在她心中,侯大勇不僅僅是高高在上的侯相,更是一位和藹、睿智又不失威嚴的大哥。

侯大勇感嘆道:“真是年齡不饒人。你和我一起跑了一天,還是神清氣爽。”柳江婕微笑道:“侯相,百里奔襲是裡奇部的拿手好戲,否則怎麼能在胡人聚集的草原上生存,這兩百里,小女子還能夠應對。”

柳江婕猶豫了一會,還是蹲在侯大勇身邊,細心地爲侯大勇脫去鞋子。讓侯大勇雙腳浸在熱水裡,然後用手按摩侯大勇的腳掌。當年裡奇部初到草原之時,並不長於騎馬,每天放牧或行軍歸來,總會有各種不良反應,裡奇部便想盡各種辦法來適應草原的生活,泡熱水腳就是裡奇部用來解除長時間騎馬造成腳部疲勞的一種有效手段。

侯大勇奇異地來到大周朝以來,除了早年在粟末鞋鞠生活時,條件比較艱苦,到了滄州以後。很快就成爲大周將領。生活得到了極大地改善,現在已經習慣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美女搓澡的腐敗生活,當柳江婕蹲在身邊爲其脫去鞋子之時。侯大勇心中略有些驚異,卻並沒有阻攔,他閉着眼,享受着柳江婕細心的呵護,暗道:“女孩子畢竟不同,林中虎這個毛頭小夥子根本想不到打一盆熱水來,更別提做腳底按摩了。”

柳江婕似乎把侯大勇的臭腳當成了一件藝術品,她手法精熟,從涌泉穴、太白穴、太沖穴、崑崙穴到行間穴,或輕或重、或急或緩。不一會,額頭已經微微有些出汗了。柳江婕一身戎裝,臉上微黑,只有脖頸處露出一片雪白,透過一絲散亂的烏髮,躍然出現地侯大勇眼前。侯大勇禁不住又瞧了一眼,但是很快就收回了眼光。

柳江婕按摩三遍以後,再用乾燥的布巾細細地把侯大勇的雙腳擦乾淨。柳江婕這一套手藝在家中頗有些名氣,柳江清也十分喜歡。不過柳江婕過了十五歲以後,就只爲父親按摩,柳江清只的眼饞地份,這其中關節,侯大勇自是不知。

柳江婕直起腰時,看着神態放鬆、微閉着眼的侯大勇,輕聲道:“侯相先休息一會吧,飯菜一會就上來。”出了門,柳江婕臉色紅潤如玉。

經過柳江婕這麼一折騰,侯大勇倦意一掃而光,親衛就把幾位簡單可口的蜀菜送了進來,跟隨侯大勇的廚師有兩名,一名蜀地廚師是蜀商趙傑所贈,他和另一位大梁廚師黃老六一直跟隨在侯大勇身邊,輪流爲侯大勇做飯菜。

侯大勇正在津津有味地吃飯,陳子騰急匆匆地趕了過來,他臉上全是汗水,一滴滴順着臉頰往下流,神情頗有些慌張,顧不得行禮,緊張地道:“侯相,陛下突然昏了過去。”

陳子騰落弟之後,因爲一手出類拔萃的書法被柴榮看中,被特准進入翰林院,陳子騰生性不羈,談吐爽利,騎馬射箭的本領也是不俗,頗得柴榮的喜愛,經常跟隨在柴榮身邊,近來許多詔書都出自陳子騰的手筆。這一次固安渡口之行,陳子騰也跟隨在柴榮身邊,裡奇部諸子生活在草原上,騎射功夫已不遜於胡人,這一天兩百餘里的來回奔波,陳子騰雖然有些疲倦,稍稍休息一會,卻也就沒有事了。

侯大勇咬着一塊回鍋肉,半天沒有吞下去,心裡格登跳了一下,“難道該來的終於來了。”

在另一個歷史中,柴榮是在北伐中途突然暴病,但是侯大勇對這一段歷史地具體情況並不清楚,現在北伐正進入關鍵時期,應該來地終於如期而至。

等到侯大勇趕到柴榮帳前之時,範質也同時趕到了帳前,隨後,另一位宰相魏仁浦也趕了過來。

柴榮仍未甦醒過來,兩名白髮蒼蒼的隨軍御醫正侍立於牀前。

“陛下是何病?”範質急切地問道。

一名頭髮花白的老太醫道:“陛下龍體一向強健,很少生病,這一次估計是勞累過度。”一天奔波二百餘里,這種行軍速度,確實讓數年沒有長途行軍地柴榮有些勞累,侯大勇點點頭,問道:“隨身葯材是否備齊全。”老太醫連忙道:“請侯相放心,葯材很齊全,全是御醫房的好葯。”

範質看着昏迷不醒的柴榮,頓足道:“陛下白天行軍,晚上還有批閱奏摺,每天睡不了幾個小時。陛下是累病的,讓陛下如此操勞,是我們做臣子的罪過。”話至此,範質已是滿臉淚水。

範質、侯大勇、魏仁浦等人愁眉苦臉地在帳內等着,也不知過了多少時辰,柴榮突然清醒了過來,他睜開雙眼,看了一眼侍立牀前的三位宰相。又覺得頭昏欲裂,他重重地把頭放在牀上,又堅持了一會,這才睜開了眼睛,道:“朕有話說。”這一句話說得異常嘶啞。

“北伐進入了關鍵時軾腑期,朕這病可真是生得不是時候。你們說如何是好?”說完這一句,柴榮又停了下來,濃濃的中葯味道在帳內飄來飄去。

範質有些擔憂地道:“契丹軍如今正在朝幽州聚集,幽州之戰必然是一場大戰,可是陛下龍體欠安。不如暫時退兵。等來年再戰。”範質是“先北後南派”,主張先取幽州,可是他見到柴榮病得如此沉重。估計一時半會也好不了,心中就有了退兵之意。

戰局已經進入了十分關鍵的時期,侯大勇並不贊成退兵,他正欲張嘴,魏仁浦已出聲附和範質。

魏仁浦原本就是“先南後北”派,對於得到拒馬河南岸地大片土地已是心滿意足,就道:“我軍出兵一個月,已取得拒馬河南岸的廣闊土地,這是和契丹人作戰數十年沒有地大捷,如今南方未平。匆忙和契丹人決戰,臣擔心南方不穩。”

魏仁浦明說是擔心南方不穩,實則暗指京城暗流涌動,出兵北伐之前,河道中接連出現了兩次大逆不道的木牌,另外還有一次狩獵遇襲事件,這些事情讓魏仁浦直分擔憂。

柴榮表面對這三件事情並不在乎,也沒有深究,但是。從內心深處,他對這些事情相當重視。

樑、唐、晉、漢、周,短短數十年,經過了五朝山河,朝政更替,幾乎都是由軍隊將領來完成的,柴榮在北伐前終於下定決心重新改造禁軍,將兵力雄厚的侍衛司和殿前司兩部,改爲鐵騎軍、控鶴軍、龍捷軍、虎捷軍、羽林軍和汴河水師,這六軍都直接受陛下統領導,相互牽制,基本消除了將領奪權的可能性,所以,他才能讓京城裡的跳樑小醜充分地表演。

此時,柴榮猛地睜開了眼睛,隨後又緊緊閉着,沒有說話。三位宰相見此,也都不再說話。過了良久,柴榮又睜開眼睛,望着侯大勇,低聲問道:“侯郎意下如何?”

侯大勇緩慢而堅決地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柴榮眼睛似乎亮了一下,費力地道:“繼續說。”

“此時遼軍還沒有完全集結,主力還在古北口以北,現在龍捷軍已經做好了奪佔古北口地準備,只有佔領了古北口,北方的遼軍難以通過燕山,幽州不過是甕中之鱉。可是,若現在輕易放棄了精心準備的北伐之戰,若想再次出其不意,恐怕難上加難。”

侯大勇最大地優勢在於他清楚千年以來的社會發展脈胳,在戰略上因此有先見之時,在侯大勇所知道的歷史中,睡王耶律述律死後,契丹人英才不斷涌現,很快就解決了內部的紛爭,鞏固了幽州的統治,幽州的漢人也最終認同了契丹人統治,終宋一朝,也沒有能夠奪回幽州,胡馬以幽州爲據點,隨時可以躍進中原。

範質作爲實質上的第一宰相,對雙方周、遼雙方地情況瞭解得十分全面,他知道侯大勇所言不虛,可是柴榮地病情實在讓人不放心,就建議道:“陛下可在瓦橋關運籌帷幄,指揮大軍繼續進攻。”

柴榮親征總是喜歡出現在戰鬥一線,三徵南唐之際,他數次親自指揮攻城,範質對柴榮的這種作法一直不以爲然,今天藉此良機,想把柴榮留在後方。

柴榮擡了擡手,只覺手臂竟然沉重如山,他眼中精光閃爍,一字一頓地道:“侯郎,攻打幽州之戰,就有你來全權指揮,責任重如泰山,你要好自爲之。”

侯大勇深深吸了一口氣,臉上現出堅毅之色,他沉聲道:“幽雲十六州,將是臣獻給陛下的壽禮。”柴榮今年已有三十九歲,過不了多久,就要滿四十,他聽到侯大勇地回答,很是滿意,對範質道:“將此議通令全軍。”

在柴榮的三位宰相中,侯大勇是唯一帶過兵的宰相,而且一直在策劃北伐之戰;另外,在大周將領中,侯大勇又是唯一擊敗過數萬契丹軍主力的將領;更爲重要的是,侯大勇此時地位雖高,但是並沒有直接指揮軍隊,從這三個因素來講,侯大勇都是替代柴榮指揮北伐之戰的最佳人選。

侯大勇深知此令的份量,若此戰打得好,歷史或許就會出現一個極大的拐點。

聖旨很快就傳到各軍統帥手中,侯大勇快速地成立了一個北伐指揮所,一道道命令如雪片般從指揮所發了出去。

鐵騎軍、控鶴軍和羽林左廂軍數萬人馬陸續趕到固安渡口,汴河水師一部也從獨流口沿線被急調到固安渡口。

龍捷軍左廂副都指揮使王騰驤率領着二千騎兵,做爲龍捷軍渡河的第一支部隊,所部的任務是利用騎兵的速度,出其不意地繞過幽州,奪取雄關古北口,把契丹援軍阻在燕山之北。

拒馬河北岸的契丹軍已經全部集中在幽州城內,龍捷軍所有的行動並不避諱在北岸偵察的騎兵,他們不等浮橋修好,在對岸契丹遊騎的監視之下,涉水而過。

第二支渡河部隊是龍捷軍右廂副都指揮使王審琦,他也率領着一千騎兵,目標是幽州西南面的德勝關。

第三支渡河部隊是龍捷軍右廂都指揮使袁彥親率四千步軍,他們帶上了足夠一個月糧食,朝着古北口方向前進。

第四支渡河部隊是龍捷軍右廂副都指揮使趙晁率領四千步軍,他們渡河之後,朝德勝關而去。

侯大勇戰略計劃的關鍵是奪佔古北口和德勝關,堵死契丹援軍的通道,古北口和德勝關,就成了戰役第一階段的重頭戲。騎兵渡河,主要是利用速度,出其不意地奪取險關,緊隨地步兵的任務就是固守險關,阻敵增援。

固安渡口北岸只有兩百遊騎,他們見河對岸周軍營帳連綿如山,還是無數牀弩封鎖着拒馬河北岸,這些遊騎早被嚇破了膽,只能眼睜睜看着大搖大擺的周軍騎兵涉水到南岸。

王騰驤跟隨着馮繼業鎮守邊關多年,是一員作戰經驗極爲豐富的將領,也是當年靈州軍中最有威望的將領,在侯大勇指揮的清水河之戰中,王騰驤所部向來被侯大勇當作獨立的方面軍來使用。王騰驤所部二千騎兵渡河之後,馬不停蹄直撲古北口,沿途遇到不少契丹小部隊,王騰驤根本不接戰,發瘋一般朝古北口奔去。

第11章 山雨欲來第51章 回鶻大軍(五)第177章 廟堂之高(四)第135章 經營同心(二十一)第三百五十六 蕩盡羣雄三十四第314章 南下之路(二十九)第21章 迎娶符英第13章 攻城爲下(一)第174章 廟堂之高(一)第147章 爭奪河套(十二)第275章 鹿死誰手(三十八)第366章 蕩盡羣雄(四十四)第155章 爭奪河套(二十)第9章 商隊北行(二)第7章 富貴生活第311章 南下之路(二十六)第105章 清水河畔(二)第108章 清水河畔(五)第178章 廟堂之高(五)第86章 鳳雲再起(九)第100章 鏖戰西北(十三)第28章 姐姐病了(一)第217章 決戰幽雲(八)第8章 詔令出征第57章 回鶻商隊(五)第335章 蕩盡羣雄(十二)第138章 爭奪河套(三)第122章 經營同心(八)第110章 清水河畔(七)第51章 回鶻大軍(五)第5章 操持家務第366章 蕩盡羣雄(四十四)第63章 奇襲隴西(三)第23章 符英掌權第331章 蕩盡羣雄(八)第374章 當今羣雄(五十四)第55章 回鶻商隊(三)第354章 蕩盡羣雄(三十二)第148章 爭奪河套(十三)第1章 首戰告捷第28章 姐姐病了(一)第175章 廟堂之高(二)第71章 回到大梁(三)第337章 蕩盡羣雄(十四)第240章 鹿死誰手(四十三)第325章 蕩平羣雄(二)第331章 蕩盡羣雄(八)第30章 決戰鳳州(十)第161章 爭奪河套(二十六)第113章 清水河畔(十)第196章 廟堂之高(二十六)第338章 蕩盡羣雄(十五)第254章 鹿死誰手(十七)第278章 鹿死死誰手(四十一)第100章 鏖戰西北(十三)第219章 決戰幽雲(十)第118章 經營同心(四)第231章 決戰幽雲(二十二)第228章 決戰幽雲(十九)第106章 清水河畔(三)第8章 詔令出征第8章 滄州城內第52章 回鶻大軍(六)第374章 當今羣雄(五十四)第240章 鹿死誰手(四十三)第275章 鹿死誰手(三十八)第64章 大戰過後(一)第122章 經營同心(八)第308章 南下之路(二十三)第175章 廟堂之高(二)第319章 南下之路(三十四)第4章 黃牛軍寨第117章 經營同心(三)第47章 節度三州(七)第232章 決戰幽雲(二十三)第35章 大梁城內(一)第18章 決戰鳳州(二)第293章 南下之路(八)第264章 鹿死誰手(二十七)第119章 經營同心(五)第201章 廟堂之高(三十一)第71章 回到大梁(三)第96章 鏖戰西北(九)第114章 清水河畔(十一)第107章 清水河畔(四)第169章 爭奪河套(三十四)第165章 爭奪河套(三十)第145章 爭奪河套(十)第295章 南下之路(十)第45章 獅熊爭霸(二)第315章 南下之路(三十)第175章 廟堂之高(二)第184章 廟堂之高(十二)第95章 鏖戰西北(八)第257章 鹿死誰手(二十)第115章 經營同心(一)第3章 鋒芒初露第85章 風雲再起(八)第287章 南下之路(二)第10章 中牟縣令
第11章 山雨欲來第51章 回鶻大軍(五)第177章 廟堂之高(四)第135章 經營同心(二十一)第三百五十六 蕩盡羣雄三十四第314章 南下之路(二十九)第21章 迎娶符英第13章 攻城爲下(一)第174章 廟堂之高(一)第147章 爭奪河套(十二)第275章 鹿死誰手(三十八)第366章 蕩盡羣雄(四十四)第155章 爭奪河套(二十)第9章 商隊北行(二)第7章 富貴生活第311章 南下之路(二十六)第105章 清水河畔(二)第108章 清水河畔(五)第178章 廟堂之高(五)第86章 鳳雲再起(九)第100章 鏖戰西北(十三)第28章 姐姐病了(一)第217章 決戰幽雲(八)第8章 詔令出征第57章 回鶻商隊(五)第335章 蕩盡羣雄(十二)第138章 爭奪河套(三)第122章 經營同心(八)第110章 清水河畔(七)第51章 回鶻大軍(五)第5章 操持家務第366章 蕩盡羣雄(四十四)第63章 奇襲隴西(三)第23章 符英掌權第331章 蕩盡羣雄(八)第374章 當今羣雄(五十四)第55章 回鶻商隊(三)第354章 蕩盡羣雄(三十二)第148章 爭奪河套(十三)第1章 首戰告捷第28章 姐姐病了(一)第175章 廟堂之高(二)第71章 回到大梁(三)第337章 蕩盡羣雄(十四)第240章 鹿死誰手(四十三)第325章 蕩平羣雄(二)第331章 蕩盡羣雄(八)第30章 決戰鳳州(十)第161章 爭奪河套(二十六)第113章 清水河畔(十)第196章 廟堂之高(二十六)第338章 蕩盡羣雄(十五)第254章 鹿死誰手(十七)第278章 鹿死死誰手(四十一)第100章 鏖戰西北(十三)第219章 決戰幽雲(十)第118章 經營同心(四)第231章 決戰幽雲(二十二)第228章 決戰幽雲(十九)第106章 清水河畔(三)第8章 詔令出征第8章 滄州城內第52章 回鶻大軍(六)第374章 當今羣雄(五十四)第240章 鹿死誰手(四十三)第275章 鹿死誰手(三十八)第64章 大戰過後(一)第122章 經營同心(八)第308章 南下之路(二十三)第175章 廟堂之高(二)第319章 南下之路(三十四)第4章 黃牛軍寨第117章 經營同心(三)第47章 節度三州(七)第232章 決戰幽雲(二十三)第35章 大梁城內(一)第18章 決戰鳳州(二)第293章 南下之路(八)第264章 鹿死誰手(二十七)第119章 經營同心(五)第201章 廟堂之高(三十一)第71章 回到大梁(三)第96章 鏖戰西北(九)第114章 清水河畔(十一)第107章 清水河畔(四)第169章 爭奪河套(三十四)第165章 爭奪河套(三十)第145章 爭奪河套(十)第295章 南下之路(十)第45章 獅熊爭霸(二)第315章 南下之路(三十)第175章 廟堂之高(二)第184章 廟堂之高(十二)第95章 鏖戰西北(八)第257章 鹿死誰手(二十)第115章 經營同心(一)第3章 鋒芒初露第85章 風雲再起(八)第287章 南下之路(二)第10章 中牟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