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救援友軍

磁州聖使的迷藥極爲歷害,符英醒來之時,黑雕軍已經攻破了爐烽山總壇。黑雕軍中沒有女子,侯大勇請刺史張訓派府上兩名使女,來到軍營專門服侍符英,等符英稍稍恢復後,就把符英送到了刺史府中。

符英醒來後頭痛難忍,使女連忙送來備好的藥湯。韓淇來自蜀中,對迷藥一類知之甚深,知道中了迷藥醒來之時會十分難受,就開了一劑中藥,可以略略減輕病狀。符英皺着眉頭喝完苦苦的中藥後,身體才慢慢感覺舒服。

符英詢問了軍士,才知道磁州聖使已死,黑雕軍剿滅了禮彌教磁州巢穴。符英對黑雕軍解救之恩甚爲感激,帶着使女,在小校的陪同下,來到侯大勇營帳。

侯大勇此時正津津有味地看兵書《太白陰經》。此書是在爐烽山總壇搜到,侯大勇在讀現代社會讀軍校時就知道此書,但是從來沒有心思研讀,從磁州回來,侯大勇忙裡偷閒,讀一讀久聞大名的《太白陰經》。

現代戰爭和古代戰爭在戰略是相通的,但是戰爭的具體形式上有着極大的差異。侯大勇找到了《太白陰經》,便仔細研究唐人兵書。

《太白營圖篇》:一將一千人,十將一萬人。幕千人,守地一萬六千尺,積尺得二千六百六十六步,餘四尺;積步得七裡,餘一百四十六步四尺;以營四面乘之,一面得地一里,餘三百六步四尺,營內有地一十八頃七十畝,餘一百四十三步五尺三寸三分。

看到主裡,侯大勇頭腦有些模糊,特別是古人所用計量單位自己不熟悉,有許多不明白之處,便拿了一隻毛筆,依據書上所寫畫出陣圖,還沒畫完,符英就到了。

符英穿上使女帶來的乾淨衣服,衣服是常見的短襦長裙,上是黃色窄袖短衫、下是綠色曳地長裙、腰垂紅色腰帶,顯得俏麗修長。

侯大勇初來古代時,以爲古代女子都深居閨房,不與外人特別是男子接觸,可是現在發現實際情況並不如此,在滄州之時,就經常看到男女在一起正常交往。五代是晚唐的延續,唐朝經濟繁榮、思想活躍、婦女解放,唐人氣質上“大有胡氣”,婦女在禮法薄弱的“胡人”社會,豪爽剛健,絕不類南朝嬌羞柔媚和兩漢的溫貞嫺雅。

“多謝將軍相救之恩。”

“不必客氣。”

說完開場白後,侯大勇和符英都不知接下來說些什麼。行軍的帳篷本就不大,兩人近距離面對面站着,不免都有些尷尬。

侯大勇無話找話,道:“符娘子好生機智,如不是留下許多線索,張使君也沒辦法找到磁州總壇。”

符英初遇侯大勇是在滄州城內的小店,當時趙文說侯大勇卑鄙無恥,自己見他居然讓小校買女子用品,覺得侯大勇身爲將軍極不正經,當時就沒有給侯大勇好臉色看;第二次是在郭行簡府上,侯大勇把趙文摔下了水池;第三次見侯大勇卻是在滄州城外,侯大勇率領黑雕軍在萬軍中射殺蕭寶珍,第四次是隨黑雕軍一同回大名府,在路上燒了萬壽寺。

侯大勇一身戎裝,身材高大,相貌英俊,濃眉下一雙眼睛甚爲有神,言行卻彬彬有禮,全無領兵時的威嚴、冷靜和兇狠,竟有些靦腆。

不知爲何,符英有些心慌,不敢看侯大勇,低下頭去。

聽侯大勇說起這事,符英簡單談了談當時的情景。侯大勇本知道大致情況,有些地方卻是推斷,聽符英述說了經過,更覺符英了不起,讚道:“真是巾幗不讓鬚眉。”

符英聽臉微紅,道:“將軍謬讚,小女子可不敢當。”符英瞧見桌上放着一本翻開的書,還有紙筆。符彥卿帳下武將,大多粗鄙無文,見侯大勇居然看書,不禁衝口而出:“將軍識字?”說完,知問得不妥當,可又不知怎樣改口。

侯大勇笑道:“我很粗魯嗎,真的就似不識字之人?”

符英聽侯大勇語氣並沒有生氣,想想自己問得唐突,有點不好意思,淺淺一笑,擡頭,目光正和侯大勇相對。

侯大勇首先移開目光,看着面前的兵書,就隨口道:“虎營在爐烽山上找到一本《太白陰經》,是唐人所寫兵書,書到用時方恨少,今日有空看看,有些地方還不太明白。”

侯大勇說此話,本是無話找話,並沒有指望符英應答,那知符英卻道:“我看過《太白陰經》。”]]侯大勇想道符彥卿征戰二十多年,他的女兒看看兵書也沒有什麼奇怪,聽符英口氣,應是熟知此書,就虛心地向符英請教。

符英也不推辭,兩人此時纔沒了初見的尷尬。討論一會,符英還在紙上畫了些圖形,侯大勇把不清楚的地方完全弄懂了。符英發現侯大勇知識淵博,暗自佩服,心道:“侯大勇深通兵理,難怪黑雕軍屢破遼軍,只是那字太差了。”

“我已派人給衛王報信,讓衛王放心,黑雕軍將要出發,你先到張使君府上,張使君派人送你回大名府。”

符英想到回大名府就要和何鬆成親,心中一酸,眼淚不受控制地流了出來。侯大勇不知何故,試着出言詢問。符英把壽州節度使何徽提親之事全部說出。侯大勇見符英傷心,暗自嘆息:“如此奇女子,卻要嫁與輕薄之徒。”忽然,腦中靈光一閃,問道:“是誰來提親?”

“壽州節度使何徽。”

高平之戰是柴榮稱帝后第一個大仗,也是歷史上有名的戰役,指揮學院專門分析過這個重要戰例。侯大勇想起在高平之戰中,有個叫何徽的將領望賊而遁,被柴榮斬殺,想來應是此人,若符英嫁入何家,又要和符皇后遭遇相仿,便道:“三月將有大戰,路途上不安全,不若在張使君處留一段時間,等到四月再回大名府。”

符英悶聲道:“早遲都要回去,不如早回,多謝將軍好意。”

侯大勇知道拖過三月,何徽將被斬殺,婚事自然有變化,可是,現在說出此事誰都不會相信,見符英執意要回大名府,心中頗有些着急。

送走符英後,侯大勇竟有些惆悵:符英真是奇女子,可惜自古紅顏多磨難。

黑雕軍正欲開赴潞州,獅營偵騎帶回消息,北漢前鋒已逼近潞州。

侯大勇見軍情緊急,到刺史府把軍情告訴張訓,讓他作好應戰準備,最後,分手之際,侯大勇靈機一動道:“現北漢兵至,境內羣盜蜂起,更有禮彌教妖人作亂,使君要衛磁州,不宜分兵送符英回大名府,最好等此戰結束,再送符英。”張訓當然不知侯大勇的真實含義,道:“侯郎考慮得周到,在下不能讓符英再有閃失。”

侯大勇率領黑雕軍,緊急行軍,不久,到達潞州境內。

經過連續急行軍,黑雕軍非常疲憊,侯大勇令全軍在濁漳水南岸安營,稍作休整,等獅營偵騎探明情況,再作下一步部署。當晚,獅營偵騎回來,報北漢軍前鋒與潞州軍在潞州西北面多次小規模交鋒。

三月的天氣已經漸漸轉暖,大周的戰局異常嚴峻,劉崇親率北漢兵偕遼武定節度使楊袞所率騎兵,突破後周昭義節度使李筠部阻截,乘勝進逼潞州(注:1)。

黑雕軍經過一夜休整,早上天不亮就出發,中午時分,到達潞州城東北。侯大勇接到獅營報告,一支潞州軍被北漢軍包圍,潞州軍守在高地上進行抵抗。

自北漢軍前鋒到達潞州後,校尉張成皓奉命帶領五百軍士,在城外打探敵軍虛實,與小股北漢軍多次交鋒,小有斬獲。今日,潞州軍與二百北漢軍遭遇,北漢軍接仗後,迅速被擊潰,張成皓率軍緊追不捨,不想中了埋伏,一百騎兵追到最前面,遇突襲後折損大半,只有張成皓帶十多騎生還,潞州軍步軍見中埋伏,急忙在一個小山坡上,用盾牌圍成一圈,做成簡易的防禦陣地。

北漢軍幾次衝鋒,被潞州軍用密集的弓箭射退,但是潞州軍的箭支消耗殆盡,步軍也有數十人傷亡,潞州軍現只有三百餘人能戰。張成皓見北漢軍勢大,知形勢不妙,準備等潞州軍箭支用完,就發起反衝鋒,能突出幾人算幾人。

北漢軍見潞州軍弓箭漸稀,知其箭支用完,發起了總攻。張成皓見身邊的軍士越來越少,知難逃性命,砍殺一名北漢兵後,戰馬前腿被砍斷,張成皓摔下馬來,身邊軍士拼死殺退想捉張成皓的北漢軍,救出張成皓。

正在危急關頭,北漢軍出現了騷動,張成皓面前的壓力頓時減輕,張成皓知援軍到了,提刀大喊:“援軍到了。” 潞州軍精神大振,殺退逼近的北漢軍。

北漢軍將軍眼見潞州軍將被全殲,突然,從後面殺出一支大軍,軍旗上飄着一支黑色的大雕。*般的鐵箭,把沒有防備的北漢軍射倒一大片。北漢軍將軍用一部分兵力進攻潞州軍,大部分兵力轉向新到的援軍。黑雕軍對北漢軍進行了反包圍,一輪又一輪的箭雨,讓北漢軍損失慘重。

北漢軍從未見過如此密集的箭雨,對方足有兩千人,卻根本不靠攏,用弩箭、弓箭輪番射擊。北漢軍轉眼間傷亡三四百人。北漢將軍見如此被動挨打下去,要吃大虧,於是下令衝鋒,撕開一個口子,以突出包圍。

侯大勇不等北漢軍衝近,又一輪箭雨後,黑雕軍用虎營、豹營、豺營、獅營正面進攻,以熊營、狼營爲左右兩翼,以團結兵爲役備隊。

戰鬥殘酷而短暫,北漢軍是步騎混合的部隊,機動性不如黑雕軍,更兼裡面還有潞州軍,轉眼間,被黑雕軍分割開來,逐一消滅。北漢軍將軍知大勢已去,拔劍自殺,三百北漢軍投降。

渾身是血的張成皓被帶到侯大勇面前,行過軍禮,道:“我是潞州軍校尉張成皓,將軍來得及時,晚來片刻,潞州軍就要全軍覆沒。”侯大勇見潞州軍甚爲英勇,心生敬意,回過軍禮,道:“我是天雄軍節度使麾下黑雕軍都指揮使侯大勇。”

(第十一章完)

注:潞州爲山西長治。

第17章 決戰鳳州(一)第130章 經營同心(十六)第16章 鄭州任職第313章 南下之路(二十八)第221章 決戰幽雲(十二)第142章 爭奪河套(七)第257章 鹿死誰手(二十)第32章 決戰鳳州(十二)第324章 蕩盡羣雄(一)第11章 山雨欲來第8章 詔令出征第210章 幽雲之戰(一)第14章 攻城爲下(二)第290章 南下之路(五)第46章 節度三州(六)第107章 清水河畔(四)第185章 廟堂之高(十三)第1章 救濟難民第93章 鏖戰西北(六)第298章 南下之路(十三)第13章 火燒糧倉第210章 幽雲之戰(一)第134章 經營同心(二十)第25章 決戰鳳州(九)第三六十七章 蕩盡羣雄四十五第16章 侯府家事(二)第348章 蕩盡羣雄(二十六)第200章 廟堂之高(三十)第101章 鏖戰西北(十四)第308章 南下之路(二十三)第146章 爭奪河套(十一)第310章 南下之路(二十五)第258章 鹿死誰手(二十一)第124章 經營同心(十)第336章 蕩盡羣雄(十三)第265章 鹿死誰手(二十八)第270章 鹿死誰手(三十三)第337章 蕩盡羣雄(十四)第264章 鹿死誰手(二十七)第313章 南下之路(二十八)第129章 經營同心(十五)第215章 決戰幽雲(六)第267章 鹿死誰手(三十)第22章 決戰鳳州(六)第254章 鹿死誰手(十七)第44章 獅熊爭霸(一)第214章 決戰幽雲(五)第179章 廟堂之高(六)第362章 蕩盡羣雄(四十)第97章 鏖戰西北(十)第23章 決戰鳳州(七)第147章 爭奪河套(十二)第333章 蕩盡羣雄(十)第81章 風雲再起(四)第251章 鹿死誰手(十四)第274章 鹿死誰手(三十七)第84章 風雲再起(七)第9章 疑雲重重第12章 拒捕出城第341章 蕩盡羣雄(十八)第164章 爭奪河套(二十九)第195章 廟堂之高(二十五)第348章 蕩盡羣雄(二十六)第138章 爭奪河套(三)第27章 侯府家事(四)第12章 招賢納士第12章 招賢納士第200章 廟堂之高(三十)第128章 經營同心(十四)第17章 決戰鳳州(一)第112章 清水河畔(九)第1章 飛機失事第294章 南下之路(九)第36章 大梁城內(二)第11章 商隊北行(四)第15章 高平血戰第267章 鹿死誰手(三十)第173章 爭奪河套(三十八)第147章 爭奪河套(十二)第26章 侯府家事(三)第163章 爭奪河套(二十八)第361章 蕩盡羣雄(三十九)第38章 節度三州第369章 蕩盡羣雄(四十七)第3章 烽火熄滅第265章 鹿死誰手(二十八)第347章 蕩盡羣雄(二十五)第293章 南下之路(八)第175章 廟堂之高(二)第116章 經營同心(二)第272章 鹿死誰手(三十五)第174章 廟堂之高(一)第221章 決戰幽雲(十二)第59章 出使蘭州(二)第15章 接管劉府第38章 節度三州第152章 爭奪河套(十七)第200章 廟堂之高(三十)第199章 廟堂之高(二十九)第269章 鹿死誰手(三十二)
第17章 決戰鳳州(一)第130章 經營同心(十六)第16章 鄭州任職第313章 南下之路(二十八)第221章 決戰幽雲(十二)第142章 爭奪河套(七)第257章 鹿死誰手(二十)第32章 決戰鳳州(十二)第324章 蕩盡羣雄(一)第11章 山雨欲來第8章 詔令出征第210章 幽雲之戰(一)第14章 攻城爲下(二)第290章 南下之路(五)第46章 節度三州(六)第107章 清水河畔(四)第185章 廟堂之高(十三)第1章 救濟難民第93章 鏖戰西北(六)第298章 南下之路(十三)第13章 火燒糧倉第210章 幽雲之戰(一)第134章 經營同心(二十)第25章 決戰鳳州(九)第三六十七章 蕩盡羣雄四十五第16章 侯府家事(二)第348章 蕩盡羣雄(二十六)第200章 廟堂之高(三十)第101章 鏖戰西北(十四)第308章 南下之路(二十三)第146章 爭奪河套(十一)第310章 南下之路(二十五)第258章 鹿死誰手(二十一)第124章 經營同心(十)第336章 蕩盡羣雄(十三)第265章 鹿死誰手(二十八)第270章 鹿死誰手(三十三)第337章 蕩盡羣雄(十四)第264章 鹿死誰手(二十七)第313章 南下之路(二十八)第129章 經營同心(十五)第215章 決戰幽雲(六)第267章 鹿死誰手(三十)第22章 決戰鳳州(六)第254章 鹿死誰手(十七)第44章 獅熊爭霸(一)第214章 決戰幽雲(五)第179章 廟堂之高(六)第362章 蕩盡羣雄(四十)第97章 鏖戰西北(十)第23章 決戰鳳州(七)第147章 爭奪河套(十二)第333章 蕩盡羣雄(十)第81章 風雲再起(四)第251章 鹿死誰手(十四)第274章 鹿死誰手(三十七)第84章 風雲再起(七)第9章 疑雲重重第12章 拒捕出城第341章 蕩盡羣雄(十八)第164章 爭奪河套(二十九)第195章 廟堂之高(二十五)第348章 蕩盡羣雄(二十六)第138章 爭奪河套(三)第27章 侯府家事(四)第12章 招賢納士第12章 招賢納士第200章 廟堂之高(三十)第128章 經營同心(十四)第17章 決戰鳳州(一)第112章 清水河畔(九)第1章 飛機失事第294章 南下之路(九)第36章 大梁城內(二)第11章 商隊北行(四)第15章 高平血戰第267章 鹿死誰手(三十)第173章 爭奪河套(三十八)第147章 爭奪河套(十二)第26章 侯府家事(三)第163章 爭奪河套(二十八)第361章 蕩盡羣雄(三十九)第38章 節度三州第369章 蕩盡羣雄(四十七)第3章 烽火熄滅第265章 鹿死誰手(二十八)第347章 蕩盡羣雄(二十五)第293章 南下之路(八)第175章 廟堂之高(二)第116章 經營同心(二)第272章 鹿死誰手(三十五)第174章 廟堂之高(一)第221章 決戰幽雲(十二)第59章 出使蘭州(二)第15章 接管劉府第38章 節度三州第152章 爭奪河套(十七)第200章 廟堂之高(三十)第199章 廟堂之高(二十九)第269章 鹿死誰手(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