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爭奪河套(三十六)

城門外,旌旗獵獵,兩軍列陣於野。

廉縣縣城背靠黃河,東面是一片頗爲寬闊的平地,黑雕軍就設陣於寨門之前。

兩百多輛去掉戰馬的戰車用粗繩聯結在一起,形成一個弓形,弓形外,設置了數排拒馬。

白霜武率領着五千多步兵位於戰車後面,每人攜帶侯家刀一柄、一張黃樺手弩、一張長弓,配有五十支弩箭和五十支弓箭。

匡操率領着狼營和熊營共五千騎兵位於步軍之後,他們爲了節省馬力,沒有騎在馬上,而是牽着戰馬列於步兵之後。

步軍和馬軍後面就是木寨柵欄,木柵欄和正在修建的城牆之間有一塊空地,空地上有五十架中型投石車和四架大型投石車,每架投石車旁邊都堆着許多石塊和密封陶罐。

投石車後面就是正在修建的城牆,黑雕軍想盡力法在不完整的城牆上安置了五十架西蜀連弩,西蜀連弩全部調低了角度,虎視眈眈地對着契丹軍。

城內的老百姓都拿起了配發給他們的刀槍,守在城牆後面。

城牆門、寨門、車廂和拒馬,構成了一個嚴密的阻擊陣地。

和黑雕軍對陣的是契丹騎兵萬人隊,正是耶律大光派出的前鋒營。

統領瑟格奇不斷派出騎兵小隊,試探着發起進攻,這些騎兵小隊約莫百人左右,飛快地接近黑雕軍陣地,射出一兩箭之後,迅速地轉回本隊。黑雕軍完全採取守勢。等到百人隊接近之時,才用弓箭還擊。

柳紅葉對周軍的陣形頗爲不解:黑雕軍陣形是典型的防守陣形,以車爲堡壘構築的車壘陣多用於野戰之中,相較於城牆或寨門。車壘陣更易被突破,黑雕軍如此設防,頗有些不倫不類。

侯大勇全身披掛,觀察了一會契丹軍動向,側身對柳紅葉道:“柳先生想必對契丹軍極爲了解,如何看今日戰局?”

柳紅葉率領裡奇軍和契丹軍作戰數十次,對契丹軍地戰術極爲了解,他略一思忖,道:“契丹軍作戰。步騎並重,以騎爲主,騎兵單獨行動則多是承擔斷後、奇襲、騷擾等任務,若我沒有估錯,這隻騎兵只是大軍前鋒。”

柳紅葉的判斷和獅營偵騎提供的情報基本吻合,侯大勇笑道:“柳先生大是高明,偵騎來報,契丹大軍隨後將至。”

柳紅葉心中有些憂慮:按照契丹人用兵習慣。前鋒營一般在全軍的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前鋒營一萬多人,意味着契丹大軍在四、五萬人左右,黑雕軍不過一萬多人,卻擺出一幅和契丹軍決戰地架勢,黑雕軍要想取勝。實在很難。

契丹軍試探了數次,見黑雕軍隊形不亂,沒有任何反應,也就不再派出騎兵小隊進行試探,耐心等待着大軍到來。

雙方對峙了半個時辰,遠處傳來的隆降的馬蹄聲,大隊契丹軍蜂擁而至。很快列隊完畢。鎧甲鮮明的契丹軍分成三個重兵集團,旌旗招展,軍威極盛。契丹中軍飄揚着一展大大的軍旗,上面有一隻飛舞的銀色大虎,

柳紅葉臉色一變,提醒侯大勇道:“統兵大將是契丹名將耶律大光,節度使不可輕敵。”

侯大勇高深莫測地笑了笑,輕揮着馬鞭,道:“耶律大光是契丹軍西京道主帥,擊敗他之後,河套之地就歸我所有,一戰定乾坤,真是人生快事。”

見侯大勇成竹在胸,柳紅葉也不好再說什麼,他心中暗道:面對強敵如此輕描淡寫,侯大勇若不是一代名將,就是一位瘋子。

契丹軍很快佈陣完畢,隨着契丹軍中戰鼓震天地響起,左右兩翼各奔出一支千人隊,避開黑雕軍車壘陣最厚實的前端,直取相對薄弱的兩翼。

黑雕軍車廂全部用粗繩連接在一起,每輛車廂之間有足夠的空隙供步兵自由出入,而騎兵則受到阻礙,難以躍過車廂。黑雕軍步軍、從團結兵中精選出來地精壯之士,躲在車廂後,!等到契丹騎兵進入弩箭射程之後,在各自將校的指揮下,輪番用黃樺手弩向敵騎射擊。

精選出來的團結兵中大部分是瓜、沙諸州過來的大唐遺民,少數是世居靈州的邊民,他們均勇悍好鬥,面對契丹軍騎兵,渡過短暫驚慌之後,隨着黑雕軍將校的號令,有秩序地發射手中的黃樺弩弓。

契丹軍第一輪進攻被密集的弩箭輕易打退,兩軍陣前橫七豎八地落下了不少中箭落馬地契丹軍士。

白霜武是車壘陣地地總指揮,契丹軍退走之後,左右兩翼各有一百名步兵,從車廂間的空隙鑽出去,飛快地奔向落馬的契丹軍士,他們一邊蒐集弩箭,一邊砍殺受傷的契丹軍士。

契丹軍見狀,派出兩支騎兵小隊,襲向兇殘的周軍步軍。契丹騎兵剛剛出動,車壘陣後面響起數聲角號,步軍們撒開兩腿,以百米衝刺地速度逃回黑雕軍陣地。

黑雕軍步兵此舉,一是要讓契丹軍產生弩箭不夠的假象,二是激起契丹軍的怒氣。

契丹軍並沒有繼續派出騎兵進攻,一陣鼓響之後,四個契丹步軍方隊舉着巨大的方形皮盾,保持着嚴密的陣形,勻速向木壘陣推進,後面跟着數千騎兵。

車壘陣的優勢再於躲在車廂後面發射弩箭,破壞敵人的衝擊,若是敵軍步軍靠近了車壘陣,則車壘陣極易被突破,這也是車壘陣最大地缺點。柳紅葉和耶律大光對戰半年之久,深知耶律大光的歷害,見其變陣極快,不禁替黑雕軍擔心。

黑雕軍中軍響起了尖銳的喇叭聲。兩面紅色大旗不斷地晃動,一名傳令兵縱馬奔到城牆邊,大聲道:“連弩準備發射。”

城牆上的連弩共有五十架,分爲左、中、右三組。左、右兩組各在十五架,中間一組有二十架,三組連弩又各自分爲三組,以實現射擊地連續性。

陳猛是西蜀連弩的指揮官,敵人步軍出動以後,他已經命令連弩營作好發射準備。等到契丹步軍進入事先設定好的射擊區域之後,城牆上響起了連弩營特有的喇叭。

槍桿粗細地弩箭,發出如虎吼般巨大的嘯聲,直撲步兵方陣。

契丹步軍手中的皮盾擋住不住雷霆般的弩箭。巨弩輕易穿透了皮盾,把皮盾和軍士釘在地上。大皮盾只有兩排,後排的軍士均手持步兵盾,步兵盾遠比皮盾輕巧,可以套在手臂使用,在巨弩面前,這些步兵盾就如紙糊一樣被射穿。

契丹步軍步兵陣受到巨弩的密集攻擊,完全亂了陣腳。僥倖未死的步兵被巨箭嚇破了膽。四散逃走。契丹軍軍令極嚴,擅自撤退者斬,騎軍將領一聲令下,騎兵隊對着逃散軍士一陣亂箭。

耶律大光所率契丹軍中一半騎軍一半步軍,契丹本族兵全部爲騎兵。步軍則由渤海兵和漢兵構成,步軍被騎兵射殺不少,步軍無奈之下,只有回到陣地上,他們舉着皮盾,憤怒地咒罵着契丹族騎兵。

周軍第二輪、第三輪巨箭挾着狂風和嘯聲,如期而至。

每個步軍方陣在五百軍士。三輪巨箭之後,有一半的軍士化爲怨魂,剩下的步軍眼見難逃一死,就拼命地向着黑雕軍陣地衝去。正在這時,契丹中軍發出了撤退命令,步軍如蒙大赦,飛一般逃回陣中。

耶律大光見到周軍牀弩發動,這才恍然天悟:難怪周軍要燒掉殲亡軍士地屍體,原來是爲了遮掩住牀弩痕跡。

耶律大光身邊有一位幽州謀士,姓陳名義遠,他見周軍防守嚴密,弩弓犀利,契丹連折兩陣已失稅氣,就趨馬上前,道:“大將軍,下官有一計,可破周軍。”

“先生有可妙計?”

“周軍防守嚴密,車廂與寨門連爲一體,若我軍硬攻必定損失慘重,但是,此陣也有致命弱點,周軍排列十分密集,若用投石車、燃火彈攻擊,必可擊敗周軍。”

契丹軍此次出擊,沒有準備攻打靈州城,爲了行動快速,因而沒有攜帶笨重的投石車,若是從西京道運來投石車,一去一來,至少要用上十天,因此,耶律大光有些猶豫。

陳文遠似乎看穿了耶律大光的心思,道:“在等待投石車的時間裡,我軍可斷其糧道,圍而不打,周軍擅長防守,進攻不如我軍,他們絕對突不破包圍,屆時,我們就用周軍大將的頭顱祭奠陣亡軍士。”

廉縣原是一個殘破的舊城,耶律大光挾重兵前來,原以爲輕易就可踏破此城,不料周軍出奇歷害,契丹軍兩番進攻都撞上了堅石。耶律大光很快接受了現實,同意了陳文遠的建議。

耶律大光對瑟格奇道:“你帶領前鋒營,沿黃河向南,切斷靈州到廉縣的通道,不準一粒糧食北上。”

話音未落,契丹軍士發出一陣驚呼,數十塊大石撲天蓋地從周營飛了過來,契丹軍隊形密集,大石飛來,衆軍士無從躲避,慘叫聲四起。第一輪石塊攻擊結束,契丹軍士這才發現,飛來地並非大石,而是一些大陶罐,裡面裝着酒水,還有一些沾沾地東西。

十名契丹傳令兵從耶律大光身後奔出,手舉傳令旗,不斷喊道:“保持隊形,退後一百步。”契丹各軍井然有序地退後了一百步。

柳紅葉素知耶律大光之能,此時,黑雕軍雖佔上風,契丹主力未損,必定還有一番惡戰,當車廂後面團結兵一片歡呼之時,柳紅葉憂色更重。

楊天畔負責指揮投石車,黑雕軍投石車經過郭寶玉等人的改造,已經可以快速地調整投石距離,這個技術革新是由郭寶玉的大徒弟郭小寶完成的,侯大勇爲此獎勵了郭小寶院子一套、周元通寶五十貫、郭小寶享受指揮使待遇。郭寶玉作爲新成立器械營的負責人,也得到了相應地獎勵。

此舉一出。靈州城內的工匠五營相信新頒佈的《技術革新令》是要真正兌現的,靈州城內立刻掀起了技術革新熱,小發明、小革新層出不窮,沈懷鏡專門負責審覈這些發明和革新。有實用價值則立刻報告侯大勇,經侯大勇同意之後就可以大量製造,裝備到部隊中去。

契丹軍退後了一百步,按照常規,這個距離已經退出了投石車地攻擊範圍,誰知無數石塊和陶罐仍然如死神一樣追了過來,凡是被石塊砸中者,立刻成爲一團爛泥,契丹軍數萬人。投石車攻擊一次不過傷亡數十人,未傷到契丹軍的筋骨,不過,被砸中者死狀太慘,而石塊從天而降,防不勝防,躲不能躲,契丹軍士漸漸心生懼意。

耶律大光又下令全軍退後一百步。

這時。從黑雕軍陣營中飛出四塊巨石。每一塊巨石大如小牛,重重地砸向了契丹軍。重達百斤的巨石撞在地面上,發出了“轟、轟”巨響,地面出現了四個小坑。一塊巨石砸中了一名騎兵,連人帶馬都陷在坑中。已成爲一攤肉餅。

契丹軍還沒有從巨石進攻下清醒過來,天空中傳來沉悶地“嗡、嗡”聲,耶律大光擡頭看見幾朵黑雲從慢慢移了過來,耶律大光眯着眼睛,努力想看清飄來的是什麼怪異常武器。

契丹軍中驚恐的聲音四起:“紅腳馬蜂,是紅腳馬蜂。”

耶律大光聞之臉色大變。

紅腳馬蜂喜甜味和酒味,黑雕軍陶罐中裝的就是糖和酒的混和之物。這混和之物是紅腳馬蜂的致命之愛。陶罐打破之後,香味很快隨風飄蕩,嗅覺靈敏地紅腳馬蜂準確地探知了香味的來源。轉眼之間,無窮無盡的紅腳山蜂撲向了契丹軍。

楊天畔見計成,興奮得手舞足蹈,他騎着戰馬,在投石營陣地裡來回穿梭,不斷催促道:“把陶罐全部投出去。”剩下的一百多個陶罐也迅速被投向了契丹軍營,楊天畔見陶罐已空,笑道:“廉縣定然三月不知甜味。”投石營爲了製造甜酒混合物,把廉縣所有糖料收集一空,楊天畔故有此嘆。

巨石、紅腳馬蜂,成爲契丹軍士的惡夢,饒是耶律大光軍令如山,在紅腳馬蜂無孔不入的襲擊之下,部隊也出現混亂。耶律大光臉上也被蟄了兩三下,很快臉上就出現了大塊紅腫。

糖、酒香味的隨風來斷四處瀰漫,方圓數裡的紅腳馬蜂都朝着廉縣城外飛來。

廉縣城荒廢已久,沒有人類活動,野旱、野花趁勢茁壯成長,紅腳馬蜂經過數十年地發展,在廉縣城外約三裡地一座小山深處形成了龐大的種羣,此時,濃烈的異香把所有的紅腳馬蜂都吸引了出來,源源不斷地向契丹軍飛去。契丹軍士被紅腳馬蜂襲擊之後,拼命地地撲打着這些不速之客,紅腳馬蜂被激起了兇性,更是悍不畏死、前赴後繼地向着契丹軍士蟄去。

姜暉來到廉縣有大半年的時間,他估計廉縣城外地紅腳馬蜂有近萬隻,不料,從四面八方飛來的紅腳馬蜂多得數不清,覆蓋了契丹軍隊的上空。

黑雕軍軍士大張着嘴看着輔天蓋地的紅腳馬蜂,柳紅葉久居草原,也是第一次見到數量如此巨大的紅腳馬蜂,封沙也是張着嘴看了半天,自言自語道:“紅腳馬蜂真多,只有廣順一年的蝗災纔有如此規模。”

侯大勇見時機成熟,大喝一聲,“騎兵出擊。”左翼的步兵迅速斬斷連結車廂地繩索,推開一個大缺口,匡操率領的狼營、熊營五千騎兵迅速從缺口出發,朝着契丹軍撲去,蛟營中的一千陌刀隊尾隨在騎兵隊身後,清掃殘敵。

黑雕軍將士爲了防止紅腳山蜂的襲擊,在臉上都塗上了山蜂草的汁水。昨日侯大勇和柳紅葉在墓地被紅腳山蜂襲擊以後,一方面派出一千團結兵四處挖掘山蜂草,另外,在城出高價收購山蜂草,城中數千老百姓見到告示之後,紛紛出城去挖崛山蜂草,經過半天的瘋狂挖崛,十里範圍內的山蜂草被挖崛一空。

匡操率領五千黑雕軍騎兵手持馬槍,如尖刀一樣刺入契丹軍,契丹軍隊已被紅腳馬蜂折磨得毫無鬥志,大批的契丹軍士被馬槍挑下馬來,契丹軍很快就被撕開了一個大口子。

黑雕軍中軍帳前,軍士們瘋狂地擂起了三面戰鼓。

郭炯率領的五千獅營騎兵隱藏在廉縣東南面,戰鬥開始的時候,五千精騎就慢慢朝廉縣外圍靠攏,匡操騎兵發起進攻以後,郭炯率領着獅營精騎從契丹軍側翼兇猛地插去,獅營精騎插入點選得極好,正好是契丹軍步騎的結合點,獅營精騎高歌猛進,順利地把契丹軍切爲兩半。

耶律大光根本無法聚攏部隊,眼見敗勢已定,長嘆一聲,一邊拍打着盤旋着的紅腳馬蜂,一邊向着西面逃竄。

正所謂兵敗如山倒,數萬雄獅競相逃命。

第208章 廟堂之高(三十八)第299章 南下之路(十四)第307章 南下之路(二十二)第311章 南下之路(二十六)第278章 鹿死死誰手(四十一)第46章 節度三州(六)第228章 決戰幽雲(十九)第161章 爭奪河套(二十六)第29章 姐姐病了(二)第302章 南下之路(十七)第313章 南下之路(二十八)第197章 廟堂之高(二十七)第222章 決戰幽雲(十三)第61章 奇襲隴西(二)第70章 回到大梁(二)第350章 蕩盡羣雄(二十八)第192章 廟堂之高(二十)第93章 鏖戰西北(六)第264章 鹿死誰手(二十七)第30章 決戰鳳州(十)第284章 鹿死誰手(四十八)第15章 接管劉府第222章 決戰幽雲(十三)第90章 鏖戰西北(三)第371章 蕩盡羣雄(四十九)第357章 蕩盡羣雄(三十五)第187章 廟堂之高(十五)第8章 詔令出征第217章 決戰幽雲(八)第14章 再襲敵軍第254章 鹿死誰手(十八)第18章 又見青葉(一)第20章 澶州城外第112章 清水河畔(九)第228章 決戰幽雲(十九)第4章 惜惜相別第79章 風雲再起(二)第7章 智破命案第254章 鹿死誰手(十八)第40章 節度三州(四)第61章 奇襲隴西(二)第360章 蕩盡羣雄(三十八)第157章 爭奪河套(二十二)第373章 蕩盡羣雄(五十三)第102章 鏖戰西北(十五)第310章 南下之路(二十五)第4章 射殺住持第300章 南下之路(十五)第266章 鹿死誰手(二十九)第8章 商隊北行(一)第65章 大戰過後(二)第210章 幽雲之戰(一)第114章 清水河畔(十一)第84章 風雲再起(七)第166章 爭奪河套(三十一)第133章 經營同心(十九)第281章 鹿死誰手(四十五)第13章 大軍奇襲第267章 鹿死誰手(三十)第235章 決戰幽雲(二十六)第257章 鹿死誰手(二十)第278章 鹿死死誰手(四十一)第186章 廟堂之高(十四)第325章 蕩平羣雄(二)第100章 鏖戰西北(十三)第155章 爭奪河套(二十)第197章 廟堂之高(二十七)第139章 爭奪河套(四)第51章 回鶻大軍(五)第351章 蕩盡羣雄(二十九)第104章 清水河畔(一)第228章 決戰幽雲(十九)第202章 廟堂之高(三十二)第1章 飛機失事第155章 爭奪河套(二十)第104章 清水河畔(一)第218章 決戰幽雲(九)第245章 鹿死誰手(八)第11章 商隊北行(四)第98章 鏖戰西北(十一)第247章 鹿死誰手(十)第10章 商隊北行(三)第328章 蕩盡羣雄(五)第48章 回鶻大軍(二)第312章 南下之路(二十七)第105章 清水河畔(二)第254章 鹿死誰手(十七)第82章 風雲再起(五)第370章 蕩盡羣雄(四十八)第260章 鹿死誰手(二十四)第292章 南下之路(七)第272章 鹿死誰手(三十五)第84章 風雲再起(七)第275章 鹿死誰手(三十八)第192章 廟堂之高(二十)第68章 大戰過後(五)第10章 借刀殺人第1章 救濟難民第242章 鹿死誰手(四)第31章 決戰鳳州(十一)
第208章 廟堂之高(三十八)第299章 南下之路(十四)第307章 南下之路(二十二)第311章 南下之路(二十六)第278章 鹿死死誰手(四十一)第46章 節度三州(六)第228章 決戰幽雲(十九)第161章 爭奪河套(二十六)第29章 姐姐病了(二)第302章 南下之路(十七)第313章 南下之路(二十八)第197章 廟堂之高(二十七)第222章 決戰幽雲(十三)第61章 奇襲隴西(二)第70章 回到大梁(二)第350章 蕩盡羣雄(二十八)第192章 廟堂之高(二十)第93章 鏖戰西北(六)第264章 鹿死誰手(二十七)第30章 決戰鳳州(十)第284章 鹿死誰手(四十八)第15章 接管劉府第222章 決戰幽雲(十三)第90章 鏖戰西北(三)第371章 蕩盡羣雄(四十九)第357章 蕩盡羣雄(三十五)第187章 廟堂之高(十五)第8章 詔令出征第217章 決戰幽雲(八)第14章 再襲敵軍第254章 鹿死誰手(十八)第18章 又見青葉(一)第20章 澶州城外第112章 清水河畔(九)第228章 決戰幽雲(十九)第4章 惜惜相別第79章 風雲再起(二)第7章 智破命案第254章 鹿死誰手(十八)第40章 節度三州(四)第61章 奇襲隴西(二)第360章 蕩盡羣雄(三十八)第157章 爭奪河套(二十二)第373章 蕩盡羣雄(五十三)第102章 鏖戰西北(十五)第310章 南下之路(二十五)第4章 射殺住持第300章 南下之路(十五)第266章 鹿死誰手(二十九)第8章 商隊北行(一)第65章 大戰過後(二)第210章 幽雲之戰(一)第114章 清水河畔(十一)第84章 風雲再起(七)第166章 爭奪河套(三十一)第133章 經營同心(十九)第281章 鹿死誰手(四十五)第13章 大軍奇襲第267章 鹿死誰手(三十)第235章 決戰幽雲(二十六)第257章 鹿死誰手(二十)第278章 鹿死死誰手(四十一)第186章 廟堂之高(十四)第325章 蕩平羣雄(二)第100章 鏖戰西北(十三)第155章 爭奪河套(二十)第197章 廟堂之高(二十七)第139章 爭奪河套(四)第51章 回鶻大軍(五)第351章 蕩盡羣雄(二十九)第104章 清水河畔(一)第228章 決戰幽雲(十九)第202章 廟堂之高(三十二)第1章 飛機失事第155章 爭奪河套(二十)第104章 清水河畔(一)第218章 決戰幽雲(九)第245章 鹿死誰手(八)第11章 商隊北行(四)第98章 鏖戰西北(十一)第247章 鹿死誰手(十)第10章 商隊北行(三)第328章 蕩盡羣雄(五)第48章 回鶻大軍(二)第312章 南下之路(二十七)第105章 清水河畔(二)第254章 鹿死誰手(十七)第82章 風雲再起(五)第370章 蕩盡羣雄(四十八)第260章 鹿死誰手(二十四)第292章 南下之路(七)第272章 鹿死誰手(三十五)第84章 風雲再起(七)第275章 鹿死誰手(三十八)第192章 廟堂之高(二十)第68章 大戰過後(五)第10章 借刀殺人第1章 救濟難民第242章 鹿死誰手(四)第31章 決戰鳳州(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