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廟堂之高(四)

一盞油燈安放在窗櫺下的胡桌上,胡桌上是一個白色瓷碗,碗裡是一些烏黑的藥湯,空中瀰漫着些苦苦的藥味,黃昏的燈光不斷跳躍着,暗得侯大勇和郭炯兩人臉上乎明乎暗。

“北方草原地域遼闊,縱橫萬里,草原上強族疊出,而中原之地仍然數國對持,稍有不慎,五胡亂華之慘劇就要重演。”

侯大勇說此話的時候,腦海中涌起了想起了後世攻入中原的契丹、女真和蒙古等族,這段歷史現在來說當然無人相信,但是五胡亂華教訓極爲慘痛,作爲前車之鑑,侯大勇所說也確非空穴來風。郭炯熟讀史書,對這一段歷史極爲熟悉,正所謂響鼓不用重錘,定會有同感。

黑雕軍連敗諸胡,侯大勇突然把草原胡族說的如此可怕,讓郭炯有些不理解,不過細細一想,也覺未嘗這幅慘象不能再現,暗自心驚。郭炯知道節度使必有下文,就靜靜地等待着。

“廉縣縣城基本修築完畢,城外有廣闊的農田、牧場,過了黃河就是前套,再朝北走就進入了裡奇部的勢力範圍,向東是浩瀚的沙漠,向西度過黃河則是賀蘭山,這是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戰略要地,獅營以後就守衛此處。”

“我再把鐵川源和何五郎調來給你當副手,鐵川源足智多謀,是難得的帥才,何五郎衝鋒陷陣勇猛無比,是難得的勇將。還有陳猛指揮的特種戰車營,若使用得當,擋者披靡,有他三人相助,獅營足以縱橫河套。”“我回朝之後,郭郎要帶好這支部隊。和裡奇部一起控制陰山、烏樑素海,把前套之地控制在黑雕軍手中。”

侯大勇原本是坐在牀邊,說着說着就站了起來。

郭炯躺在牀上。汗水已把全身衣服溼透,連牀單也打溼了,他心裡明白,侯大勇雄才大略。絕非池中之物。自己在滄州投軍以來,命運早已經和侯大勇聯繫在一起了,郭炯強撐着想起身,卻被侯大勇強按在牀上,動彈不得。郭炯也就放棄了起身的努力,道:“節度使放心,只要節度使一聲令下,郭炯將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從郭炯房間出來,侯大勇又到吳平沙病房裡坐了坐,吳平沙是一名忠厚而悍勇的老軍士,從伍長一步一步拼殺過來,現在被狼牙棒打斷的腰身,看來永遠不能下地行走了。

吳平沙情緒一直頗爲低落,他是一個軍人,失去了行走能力就是廢人一個,自己的命運就掌握在別人手中,侯大勇說了一些寬慰的話,並誠懇的邀請他到同心城的白狼營教練大隊講解“小隊伍進攻戰術”。吳平沙原本心灰意冷,準備到榮軍院去養老度殘生,聽到節度使如此安排,心中稍寬。

野戰醫院和住所相隔不遠,因此沒有騎馬。侯大勇從醫院出來,。一路無話,羅青松向來話不多,手撫刀柄,跟在侯大勇身後,走到一個十字街道,另一條較爲寬闊的街道傳來雜亂的“嗒、嗒”馬車聲。聲音並不響,只是夜晚四處寂靜一片,“嗒、嗒”聲音就格外明顯。

侯大勇停了下來,見接連又過了三輛馬車,就掉頭朝另一個街道走去,兩人來到另一條街道,馬車已經消失在黑夜中,街道上有一隊巡夜軍士出現在眼前,一名軍士發現了站在黑影中的人影,喝道:“是誰,出來,接受檢查。”

軍士呵斥的同時,響1起了一陣抽刀聲,巡邏隊的火長爲人仔細,見兩人都帶着腰刀,就道:“五花馬。”羅青松上前一步道:“胡羅卜。”口令對上之後,火長笑道:“天色已晚,兩位爲何不回營。”羅青松甕聲甕氣的道:“軍令在身,由不得我。”

巡邏隊伍的腳步漸漸消失在黑夜中,侯大勇繼續前行,見到一個院落有燈光,裡面有走動聲,說話聲和嘈雜聲。

侯大勇看見此院子,馬上想起,這是吳七郎販私鹽的院子。

吳七郎是奉命販私鹽,受到黑雕軍軍方的暗中保護,不過販私鹽畢竟是與朝廷爭利,吳七郎辦事仍然極爲小心,進城均安排在晚上。

侯大勇知道馬車上裝的是什麼,正欲轉身離開,黑暗中突然跳出四個手持剔骨尖刀的漢子,堵住去路,在狹窄的巷道夜戰,這種剔骨尖刀端是十分厲害,能輕易洞穿身體,是私鹽販子在城市巷戰最喜歡用的兵器。

羅青松肩負保衛節度使之責,雖然知道節度使武藝高強,也不敢掉以輕心,察看馬車之時,羅青松就持刀在手,緊跟在侯大勇身側,對方圍上來之後,羅青松隨手挽了一個刀花,刀尖豎立在臉側,微微下蹲,這是夜戰八方的起手式,之待節度使下令,便搶先攻擊。

一人輕輕呵斥:“什麼人,敢在這裡窺視,跟我緊院。”

侯大勇心知對方是私鹽販子,這些私鹽販子由沈懷鏡在聯繫,每次進城都要提前通知錢向南,然後沈懷鏡安排人手接應,並告知當日的街頭暗號,這一套程序是侯大勇同意的。侯大勇就道:“五花馬。”

領頭一人低聲答道:“胡羅卜。”領頭之人見對方是軍中之人,口氣緩和下來道:“兩位軍爺,恕在下無禮了,1請暫進小院,主人有事相詢。”

侯大勇突然道:“吳七郎在否,讓他出來。”

領頭之人聞言,態度頓時轉變,能叫出首領吳七郎之名,必是城內高級軍官,就對手下道:“把刀收起來。”再拱手道:“將爺稍候片刻,我去通報一聲。”

不一會,兩名男子從院內閃了出來,其中一名漢子身材頗爲高大,正是侯大勇在中牟縣收服的私鹽販子吳七郎。販私鹽爲朝廷所禁,捕殺甚緊,這些私鹽販子行動十分詭秘,在靈州軍中,吳七郎之名不過寥寥數人知道,因此,吳七郎知道來人必是靈州軍中重要人物,得到報信之後,就匆匆趕了出來。

吳七郎爲人謹慎,他認出來人是節度使侯大勇,心中雖有些驚異,卻並沒有行禮,只是拱手道:“兩位何事,若有要事,請道別院。”

吳七郎領着侯大勇、羅青松順着圍牆隱入黑暗中,轉了二三個彎,來到一個小門處,吳七郎有節奏的敲了數聲,只聽“咔”地一聲輕響,小門出現了一個小洞,一個蒼老的聲音從小門洞傳出來:“五洲行船。”吳七郎低聲道:“風漸停。”

三人進了院子,老者並不和吳七郎見面,關上小門之後,踱到西處的一個小房間,隨着房門“吱”地一聲輕響,駝背老者隱身在黑暗之中。

吳七郎這才行過大禮,起身後道:“販鹽這個行當利高,臭規矩也多,節度使勿怪。”

販私鹽是和朝廷爭利,朝廷捉住私鹽販子從來沒有手軟過,砍頭如切羅卜一樣,因此,販私鹽是一個風險極大的行當。爲了生存自然有許多的規矩。辦事也就顯得極爲隱秘,後世許多秘密幫會,也和私鹽販子採取了相同的策略,孟殊所建飛鷹堂,也借鑑了不少私鹽販子的辦法。侯大勇來到大周以後,一直生活在軍中,和江湖毫不沾邊,今夜看吳七郎行事,讓侯大勇想起了久違的兩個字———江湖。

兩人在屋內坐定,吳七郎恭敬的道:“末將得到急令,要運一批河中鹽到靈州來,路途爲了躲避延州軍,耽誤了一天,依令在城外等到天黑才進城。”

緊急調運河中鹽到靈州,正是侯大勇的命令,不過他只說儘快準備一批河中鹽,並沒有規定具體時間。

侯大勇若有所思地看着吳七郎,問道:“大周朝有多少販鹽人?”

“販鹽人分爲三大幫,最大一幫在海州幫,海州幫大龍頭姓李,自稱李狂生,手下足有三千多人,有海船數十艘,散佈在滄州、登州等地,另一幫是漢中幫,有一千多人,還有一幫是鄭州幫,龍頭老大巴仁就住在中牟縣內,他手下也有近二千人,由於有了節度使支持,鄭州幫現在蒸蒸日上,搶了漢中幫不少生意。

侯大勇心道:”鄭州和大梁很近,這些鹽販子又皆是亡命之徒,而且組織嚴密,若控制在自己手中,也算是一支奇兵,侯大勇當過鄭州防禦使,對於鄭州私鹽幫的情況略知一二,問道:“鄭州幫的龍頭老大還是巴仁吧。”

“正是。”

“聽說你們截稱呼巴仁爲巴大哥,巴仁重病已有數年,說不定那一天就重病不起,七郎想不想接替巴仁之位?”

吳七郎不知侯大勇何意,連忙站起身道:“末將現在是黑雕軍步軍指揮使,奉命販鹽,不敢有他想。”吳七郎素來悍勇,拜在侯大勇手中,心服口服,對侯大勇頗爲敬重。

侯大勇笑道:“這兩千多兄弟多是桀驁不馴之人,若沒有一個服衆的龍頭老大,不知要生多少事來,七郎本是巴大哥的結義兄弟,接替巴仁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我希望你去當這個龍頭老大,把鄭州幫掌握在手中。

昏黃的油燈“噼啪”爆響一聲。

吳七郎聽侯大勇說的認真,不似玩笑之語,“我們何巴大哥是八人結義,我排行第七,巴仁還有二個兒子,鄭州幫龍頭老大的位置,恐怕很難落在我的頭上。”

“私鹽幫主之位,向來能者居之,七郎經營西北鹽物,功勞甚大,巴仁是個明白人,上一次我在鄭州酬糧,他就捐了不少,他應該能夠想通其中關節,若實在想不通,我可派人點撥於他。”

巴仁是鄭州鹽幫老大,面對官府之時,他則是地方鄉紳,巴仁和朝中也有千絲萬縷的關聯繫,侯大勇在鄭州任防禦使之時,巴仁還曾經拜訪過侯大勇,也曾爲災民捐獻糧食,凡是家大業大者,做事必然三思而行,反而較爲流民更容易受到權貴的控制。所以,侯大勇有此言語。

和吳七郎隨意聊了一會,瞭解鹽幫的一些逸事。侯大勇就從吳七郎處回到侯府。

內院大門虛掩着,侯大勇輕輕推開院門,就聽到小清稚嫩的哭聲,師高月明低聲用党項語哼着聽不太明白的歌謠,師高綠綺端着一個盆子從房內出來,她沒有注意侯大勇在站在內院,“譁”地把水倒在一個排水洞內,一邊往回走,一邊說着什麼,師高綠綺是一個伶牙俐齒的女子,說話速度極快,就如爆抄豆子一樣。侯大勇只會一些簡單的党項語,師高綠綺說的又急又快,侯大勇一句也沒能聽懂。

師高月明在屋內高聲的說了一句,師高綠綺仍然快速的嘀咕了幾句,才轉身進屋,師高月明這一句侯大勇聽懂了,師高月明是讓師高綠綺別說了,師高月明和師高綠綺雖說是主僕,卻情同姐妹,師高月明很少用這種語氣同師高綠綺說話。

七月天氣頗爲悶熱,內院高牆聳立,外面是黑雕軍親衛,安全沒有任何問題,因此,師高月明的房門半開着,侯大勇站在院內,恰恰看到師高月明的身影。

師高月明抱着侯小清,在房中來回走動,只要師高月明停下來,侯小清就會哇哇大哭,師高月明溫柔地唱着歌,凝神地看着熟睡中的小清。師高月明這個神態侯大勇頗爲熟悉,侯大勇正待要擡腳,突然,從師高月明臉上落下一串淚水,直落在侯小清的臉上,侯小清渾然不覺,仍然酣睡在母親的懷抱中。

侯大勇練習《天遁功》數年,已有小成,雖說油燈昏暗,可是他視力極佳,就如眼前有架高倍望遠鏡一般,清楚地看到師高月明臉上的一串淚水,以及她臉上深深的哀愁,侯大勇不禁一愣,師高月明性格豁達,即使在最危險的時刻,也是神情自若,落落大方,從未在臉上出現過如此傷心的表情。

師高月明父親安然無事,女兒小清健康漂亮,又沒有其他值得傷心之事,爲何師高月明臉上會現出如此神情,侯大勇想了一會,卻想不出頭緒。

第二天上午,侯大勇請來石虎,商議調團結兵擴充獅營之事。

聽完侯大勇提議,石虎眼觀鼻,鼻觀心,默然不語。侯大勇也不說話,靠在胡椅上,等待石虎說話。

過了一會,石虎緩緩道:“如此一來,獅營實力冠於全軍,和裡奇部遙相呼應,進可沿黃河南下,退可入陰山,若沒有猜錯,節度使有了逐鹿中原之心。”

自滄州城外破敵以來,石虎一直是侯大勇的副手,參與了絕大部分機密之事,數年來,侯大勇收服吐蕃渾抹部和房當殘部,聯絡裡奇部、創建軍情營和器械五營,黑雕軍漸從千人之伍成長爲雄霸西北的強軍,在石虎眼中,侯大勇逐鹿中原之心昭然若揭。

侯大勇沒有想到石虎說話如此直截了當,不過,綽號“石佛”的石虎向來出言不虛,他說出這樣的話定然經過深思熟慮,就等着他說下文。

石虎緊接着又道:“當今陛下年盛神武,若侯兄要從西北興兵,恐怕中原大地又要生靈塗炭,反而給胡人可趁之機,侯兄一定要三思而後行。”

這些話,石虎翻來覆去想了許久,如芒刺在喉,今日侯大勇臨行前夕,終於說了出來,他是以兄弟的身份說這些話,因此,也不稱侯大勇爲節度使,而如以前一樣,稱侯大勇爲侯兄

侯大勇沒有承認也沒有否認,淡淡地道:“石兄如何看待此事?”

石虎直言不諱地道:“侯兄天縱其才,亂世稱雄無可厚非,石某必將全力輔佐侯兄逐鹿中原,可是當今陛下同樣英明神武,況且正當盛年,假以時日,大周必將一統山河,侯兄若想興兵反叛,就是亂臣賊子,必將禍害百姓而遺臭萬年。

石虎和侯大勇感情極深,此時豁出命來也要勸解侯大勇,若因此喪命也無怨言,侯大勇神情複雜的看着石虎,石虎所言句句在理,侯大勇一時也無法反駁。

若按侯大勇知道的歷史,柴榮將在顯德六年病逝,趙匡胤隨後黃袍加身,搶了柴家孤兒寡母的江山,侯大勇謀篇佈局的依據就在於此,只是此事決不能於外人道也。

侯大勇見石虎直來直去,就不在隱藏,道:“我在滄州之時,遇到高人指點,據他所言,陛下應在顯德六年去世,禁軍趙匡胤將居兵稱帝,我所做的這一切,均是爲了顯德六年的這場變故。”

石虎篤信佛家,對於道家人物頗不以爲然,侯大勇的神吹鬍扯當然不信,就道:“這四年多,侯兄和我親如兄弟,有話就直說,不必用這些侯兄也不信的話來騙我。”

侯大勇“哈、哈”一笑,道:“世事之奇,非我等凡人所能探測,若我有物可證,不知石兄相信否?”

第15章 高平血戰第230章 決戰幽雲(二十一)第13章 王樸來訪第54章 回鶻商隊(二)第296章 南下之路(十一)第20章 決戰鳳州(四)第14章 突現疫情第256章 鹿死誰手(十九)第150章 爭奪河套(十五)第275章 鹿死誰手(三十八)第10章 商隊北行(三)第2章 草原生活第3章 小人難防第140章 爭奪河套(五)第88章 鏖戰西北(一)第194章 廟堂之高(二十四)第159章 爭奪河套(二十四)第224章 決戰幽雲(十五)第5章 道士陳摶第124章 經營同心(十)第1章 飛機失事第8章 商隊北行(一)第61章 奇襲隴西(二)第74章 回到大梁(五)第232章 決戰幽雲(二十三)第202章 廟堂之高(三十二)第250章 鹿死誰手(十三)第153章 爭奪河套(十八)第14章 攻城爲下(二)第137章 爭奪河套(二)第361章 蕩盡羣雄(三十九)第26章 侯府家事(三)第281章 鹿死誰手(四十五)第73章 回到大梁(五)第162章 爭奪河套(二十七)第344章 蕩盡羣雄(二十二)第251章 鹿死誰手(十四)第64章 大戰過後(一)第46章 節度三州(六)第182章 廟堂之爭(十)第192章 廟堂之高(二十)第72章 回到大梁(四)第175章 廟堂之高(二)第247章 鹿死誰手(十)第101章 鏖戰西北(十四)第14章 攻下滄州第296章 南下之路(十一)第41章 節度三州(五)第143章 爭奪河套(八)第5章 中元節日第122章 經營同心(八)第346章 蕩盡羣雄(二十四)第172章 爭奪河套(三十七)第64章 大戰過後(一)第100章 鏖戰西北(十三)第360章 蕩盡羣雄(三十八)第126章 經營同心(十二)第343章 蕩盡羣雄(二十一)第264章 鹿死誰手(二十七)第328章 蕩盡羣雄(五)第189章 廟堂之高(十七)第130章 經營同心(十六)第314章 南下之路(二十九)第189章 廟堂之高(十七)第5章 道士陳摶第19章 決戰鳳州(三)第335章 蕩盡羣雄(十二)第236章 決戰幽雲(二十七)第124章 經營同心(十)第61章 奇襲隴西(一)第245章 鹿死誰手(七)第125章 經營同心(十一)第178章 廟堂之高(五)第241章 鹿死誰手(三)第107章 清水河畔(四)第21章 決戰鳳州(五)第312章 南下之路(二十七)第194章 廟堂之高(二十四)第297章 南下之路(十二)第27章 侯府家事(四)第344章 蕩盡羣雄(二十二)第349章 蕩盡羣雄(二十七)第71章 回到大梁(三)第75章 回到大梁(七)第239章 鹿死誰手(一)第358章 蕩盡羣雄(三十六)第14章 攻城爲下(二)第12章 攻心爲上第77章 回到大梁(九)第188章 廟堂之高(十六)第251章 鹿死誰手(十四)第63章 奇襲隴西(三)第88章 鏖戰西北(一)第260章 鹿死誰手(二十四)第174章 廟堂之高(一)第257章 鹿死誰手(二十)第118章 經營同心(四)第7章 怪人王樸第73章 回到大梁(五)第206章 廟堂之高(三十六)
第15章 高平血戰第230章 決戰幽雲(二十一)第13章 王樸來訪第54章 回鶻商隊(二)第296章 南下之路(十一)第20章 決戰鳳州(四)第14章 突現疫情第256章 鹿死誰手(十九)第150章 爭奪河套(十五)第275章 鹿死誰手(三十八)第10章 商隊北行(三)第2章 草原生活第3章 小人難防第140章 爭奪河套(五)第88章 鏖戰西北(一)第194章 廟堂之高(二十四)第159章 爭奪河套(二十四)第224章 決戰幽雲(十五)第5章 道士陳摶第124章 經營同心(十)第1章 飛機失事第8章 商隊北行(一)第61章 奇襲隴西(二)第74章 回到大梁(五)第232章 決戰幽雲(二十三)第202章 廟堂之高(三十二)第250章 鹿死誰手(十三)第153章 爭奪河套(十八)第14章 攻城爲下(二)第137章 爭奪河套(二)第361章 蕩盡羣雄(三十九)第26章 侯府家事(三)第281章 鹿死誰手(四十五)第73章 回到大梁(五)第162章 爭奪河套(二十七)第344章 蕩盡羣雄(二十二)第251章 鹿死誰手(十四)第64章 大戰過後(一)第46章 節度三州(六)第182章 廟堂之爭(十)第192章 廟堂之高(二十)第72章 回到大梁(四)第175章 廟堂之高(二)第247章 鹿死誰手(十)第101章 鏖戰西北(十四)第14章 攻下滄州第296章 南下之路(十一)第41章 節度三州(五)第143章 爭奪河套(八)第5章 中元節日第122章 經營同心(八)第346章 蕩盡羣雄(二十四)第172章 爭奪河套(三十七)第64章 大戰過後(一)第100章 鏖戰西北(十三)第360章 蕩盡羣雄(三十八)第126章 經營同心(十二)第343章 蕩盡羣雄(二十一)第264章 鹿死誰手(二十七)第328章 蕩盡羣雄(五)第189章 廟堂之高(十七)第130章 經營同心(十六)第314章 南下之路(二十九)第189章 廟堂之高(十七)第5章 道士陳摶第19章 決戰鳳州(三)第335章 蕩盡羣雄(十二)第236章 決戰幽雲(二十七)第124章 經營同心(十)第61章 奇襲隴西(一)第245章 鹿死誰手(七)第125章 經營同心(十一)第178章 廟堂之高(五)第241章 鹿死誰手(三)第107章 清水河畔(四)第21章 決戰鳳州(五)第312章 南下之路(二十七)第194章 廟堂之高(二十四)第297章 南下之路(十二)第27章 侯府家事(四)第344章 蕩盡羣雄(二十二)第349章 蕩盡羣雄(二十七)第71章 回到大梁(三)第75章 回到大梁(七)第239章 鹿死誰手(一)第358章 蕩盡羣雄(三十六)第14章 攻城爲下(二)第12章 攻心爲上第77章 回到大梁(九)第188章 廟堂之高(十六)第251章 鹿死誰手(十四)第63章 奇襲隴西(三)第88章 鏖戰西北(一)第260章 鹿死誰手(二十四)第174章 廟堂之高(一)第257章 鹿死誰手(二十)第118章 經營同心(四)第7章 怪人王樸第73章 回到大梁(五)第206章 廟堂之高(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