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爭奪河套(三十七)

契丹軍敗退之時,騎兵仗着馬快,又處於軍陣後方,佔得了逃跑的先機,契丹步軍雖然拼命狂奔,但是很快被黑雕軍騎兵追上,狂奔中的步軍被槍挑、馬踩,傷亡慘重,黑雕軍騎兵踏着契丹步軍的身體,緊追契丹主力騎軍。

一千陌刀軍分成十個方陣,全速出擊。數千落在陣後的契丹步軍被一隊黑雕軍騎兵擋住去路,被陌刀軍追上,一陣切菜砍瓜似的斬殺,殺得失去鬥志的契丹步軍屍橫遍地。

數百名漢兵眼見難逃一命,一邊抵抗一邊大叫:“我們是幽州之民,願意投降。”陌刀隊殺紅了眼,對漢兵的喊叫充耳不聞,一律以陌刀相迎,正殺得高興,數名傳令兵從中軍躍出,奔到陣前,大喊:“節度使有令,准許契丹軍投降。”陌刀隊這才停止殺戮。

漢軍投降之後,被圍的數百渤海兵眼見如林般的陌刀,也被迫放下了武器。

守衛在車廂後面的團結兵訓練時間很短,因此,沒有得到上陣的機會,他們看到陌刀隊大展神威,個個熱血賁張,求戰慾望極強。經過侯大勇同意,一千團結兵被白霜武派出押解俘虜,也算是實地觀摩一下真正的戰場。

眼見着黑雕軍兩路騎兵和契丹騎兵朝向西北方向,轟轟馬蹄聲和撕殺聲漸行漸遠,密集的蜂羣緊緊追趕着西去的大軍,不一會,就消失得乾乾淨淨。

廉縣外的草地頗爲茂盛,激戰過後,除了鮮血、殘肢和屍體以外,空氣卻出奇地清新,就如雨過天睛一般。

柳紅葉沒有想到一場惡戰竟如此收場,目瞪口呆地看着上千名紅光滿面的俘虜被押了過來,柳紅葉想對身邊人說些什麼。也張開口,變成了一聲長嘆道:“沒有想到,廉縣之戰毀了耶律大光一世英名。”

這些俘虜絕大部分是步兵,莫名其妙就成爲俘虜,呆頭呆腦地聚在了車壘陣地外面的草地上。反而是押解他們的團結兵,第一次見到如此殘酷的場景,一個個臉色蒼白。不少心志稍弱一些的軍士還嘔吐不止。

車壘陣地一派繁忙,守在戰車後的軍士已把粗繩解開。從城內牽出拉車地馬匹,車壘陣很快就變成了蛟營戰車。城牆上的西蜀連弩也很快被拆了下來,快速地安裝在馬車上。

蛟營變成戰車營之後,攻守轉換便成爲一個大問題,山宗元是老校尉,蛟營由騎兵改爲戰車兵之後,他每天都督促部下在戰車上摸爬滾打,戰車營的攻防轉換成爲訓練的重點,近一年的苦練。戰車營早已練得精熟

此時,侯大勇一聲令下,不到半個曠辰,車壘陣就迅速變成了戰車營。

侯大勇臉上出現了一絲憂慮,半個時辰過去了,一萬黑雕車騎兵還沒有傳來任何信息。雖說戰前制定了“宜將乘勇追窮寇”的戰術原則,可是契丹騎兵雖然戰敗,人數還是比黑雕軍要多一倍,窮追之下,戰局或有變數。

戰車營集結完畢。廉縣城就交由楊天畔來守衛,投石營有五百人馬,加上兩千團結兵,只要緊寨閉寨門,短時間之內敵人難以攻破。

戰車營正待出發之際,楊天畔面有難色地來到了侯大勇身旁,道:“這些俘虜人數不少。留在這裡是個累贅,不若殺掉。”楊天畔是慶州軍騎兵將領,在黑雕軍中資歷不深,能被任命爲投石營的主將,單獨掌管一軍,他對侯大勇心存感激,辦起事情盡心盡力。

侯大勇看了看被紅腳馬蜂折磨得不成樣子地俘虜,道:“方圓數裡的山蜂草被黑雕軍一掃而空,這些俘虜中毒不輕,若不及時救治,多數難逃一死,把這些俘虜放了吧,若他們命大,或許可以逃得一難。”

楊天畔拱手道:“遵命。”

一名被俘渤海兵突然朝着侯大勇興奮地叫了起來,看守俘虜地團結兵用刀背狠狠地砸向叫喊的俘虜。俘虜出手極快,一把抓住了團結兵的手腕,另外幾名守衛見狀,抽出腰刀圍了過來,這名俘虜身邊有十幾名俘虜,雖說他們都赤手空拳,都極爲團結地聚在一起。

楊天畔見俘虜鬧事,飛快地取下掛在馬側的長槍,道:“趕快散開,否則格殺勿論。”

侯大勇已經聽到叫喊聲,大叫道:“不許動手。”然後一踢馬腹,“風之子”向前一竄,來到俘虜前面。侯大勇翻身下馬,和俘虜擁抱在一起。

此名俘虜叫納刺,粟末靺鞨部落的舊識,曾跟隨着侯大勇一起查探過契丹軍營,他是粟末靺鞨部落有名的獵戶,眼睛極好,雖說侯大勇全身披掛,他還是一眼認出了在部落裡住了半年之久的侯大勇。

侯大勇因爲急於追擊契丹軍,沒有和俘虜多說,道:“納刺,這裡有多少粟末靺鞨人?”

納刺回頭看了看,用手比劃道:“這一羣都是粟末靺鞨族人。”

侯大勇見這一羣人約有四五百人,佔了俘虜的一半,就用靺鞨語高聲道:“我叫侯大勇,是粟末靺鞨族的好朋友,和突地稽情同兄弟,現在我任命納刺爲你們地頭領,就在廉縣城外等我回來。”

侯大勇在粟末靺鞨族住了大半年,靺鞨語也說得頗爲熟練,雖說數年沒有說靺鞨語,說起來有些生硬,但是,這幾句話還是說得清清楚楚。突地稽曾是渤海國將領,在靺鞨族頗有名望,俘虜們見周軍將軍是突地稽的好朋友,都是面露喜色,知道性命是保住了。

侯大勇拍了拍納刺的肩膀,用靺鞨語道:“大戰未完,晚上我請你喝酒,你要好好招呼兄弟們,不要輕舉妄動。”

納刺臉上被紅腳馬蜂刺了四下,此時,毒性漸漸發作,就如喝酸酒一樣。站立不穩,他搖搖晃晃地道:“去年冬天,契丹人大舉進攻白頭山諸部,契丹軍勢大,我們打不過,只有求和,結果每一部都有一半以上的青壯被契丹軍徵召。”

侯大勇此時已翻身上馬。對楊天畔道:“這些渤海兵都是我的故舊,你請韓醫官爲他們治療蜂毒。”

柳紅葉率領着八十多位裡急族軍士。緊跟在侯大勇身後。

柳紅葉親自出石山到廉縣,主要目的是近距離接觸侯大勇。裡急部位於陰山腳下,雖說百年來頑強地生存了下來,可是現在長城以北是契丹人地天下,裡奇部位於陰山之下,處於契丹人的腹地,被契丹人圍了一個水泄不通,百年來建立的商路大部分中斷,目前只能依靠一些小道和外面地世界聯繫。這樣一來,裡奇部陷入了困境,雖說百年來,石山基地內儲存了大量的鹽、米、油、紙、布等等生活用品,但是,這些物品終有用完地一天。坐吃山空實非長久之計。

柳紅葉是裡奇部的最高長老,他時常爲裡奇部的前途擔憂,和耶律大光議和,也是爲裡奇部尋找的一條出路。接到侯大勇的密信之後,柳紅葉也爲之心動。畢竟裡奇部是大唐子民,若能夠爲大周朝所接納,自然是一條不錯地道路。

不過,柳紅葉也是心有顧慮,裡奇部畢竟和中原分隔百年,族人血統中也有各種胡族留下的痕跡,中原王朝能否接受裡奇部是一個大問題。柳紅葉南下和侯大勇見面。主要從三個方面考察中原王朝和發出邀請地節度使侯大勇。一是侯大勇貴爲節度使,又是皇親,但是,他的邀請能否代表大周朝;二是大周朝實力如何,是否和樑、唐、晉、漢一樣是短命王朝,能否抵抗得了佔據了廣闊疆域的契丹國;三是大周朝如何看待有着外族血統,的裡急部,如何安置族人?

來到廉縣之後,恰巧遇到契丹軍來襲,戰爭最能看出人的心性、軍隊的士氣、王朝的實力和種族的精神,柳紅葉緊緊跟隨在侯大勇身邊,密切關注侯大勇的一舉一動。

侯大勇安置了被俘地渤海兵和漢兵,就率着戰車營和親衛隊向着西北方向而去。

侯大勇率領的後軍共有二千三百多人,其中二百輛普通戰車共搭乘了一千六百人,其中一千人是陌刀手,四百人是弩弓手,五共輛特種戰車搭乘三百名軍士,還有五百親衛隊。後軍人數不多,但是在草原上,特種戰車營和普通戰車營威力極大,已是一支集強攻和防守爲一體的機動部隊。

後軍沿着契丹人的屍體向西而行,越朝西走,屍體越少。追了十多裡,到了一片荒漠,紅腳馬蜂生長在草地和山地之中,向來不喜歡戈壁及荒漠,到了荒漠以後,紅腳馬蜂突然消失在荒漠邊緣。這一片沙漠原是一個水草茂盛的湖泊,湖泊乾涸之後就漸漸成爲一片荒漠,好在荒漠土地甚爲硬實,戰車行駛雖受到一定影響,卻也能夠通行。

就在後軍到達荒漠邊緣之時,郭炯率領的一萬黑雕精騎已在陷於了苦戰。

耶律大光在廉縣城外敗退之後,一路狂奔,進入荒漠之後,才擺脫了鋪天蓋地地紅腳馬蜂。耶律大光很快就從潰敗中清醒了過來,環顧左右,見身邊除了親衛隊以外,還有亂哄哄數千騎兵。耶律大光的親衛隊約有千人,全部着銀色鎧甲,又被稱爲銀甲兵,在契丹軍中大大有名,雖說銀甲兵被紅腳馬蜂蟄得鼻青臉腫,可是仍然忠心耿耿地護衛在耶律大光身邊。

耶律大光半眯着紅腫的眼睛,高舉着戰刀,大喊道:“耶律柯、蕭子風,率領銀甲兵攔住去路,把部隊收攏,若有違令,斬無赦。”

荒漠中響起了“嗚、嗚”的號角聲,一面銀色大旗立在耶律大光身後。

耶律柯、蕭子風各帶五十名銀甲兵,在契丹敗軍中穿行,齊聲呼道:“不準後退,就地聚攏,違令者斬。”

契丹騎兵是西京道精兵,平時訓練極爲嚴酷,雖說在黑雕軍層出不窮的遠射武器面前吃了大虧,又被突如其來地紅腳馬蜂攻了一個措手不及,這才釀成了潰散之局。

此時進入了荒漠。甩掉了紅腳馬蜂,契丹騎兵驚恐之心漸去,中軍號角響起之時,敗退的契丹騎軍條件反射地勒住了戰馬,在銀甲兵的指揮下,契丹騎軍不斷聚成一個一個千人隊,很快。耶律大光身邊就聚攏了十四個千人隊。

有一名契丹騎手被紅腳馬蜂蟄了二十多下,臉幾乎腫漲了三分之一。他眼睛已不能視物,他掉在了大部隊後面約有上千米,完全憑着感覺在追趕着大部隊。這名契丹騎手直衝耶律大光中軍,就要逼近之時,一名銀甲兵雙手舉着大刀,快如閃電地從耶律大光身後越出。刀光閃過,鮮血噴出,契丹騎手的頭顱重重地掉在地上,滴溜溜在地上滾了幾圈。失去了生命的頭顱仰面朝上,臉頰由於紅腫,看上去帶着些詭異的微笑。

契丹軍整隊之時,戴罪立功地契丹將軍阿里帶着兩支千人隊爲了保護大軍,抱着必死之心,拼死阻擊黑雕騎兵。

黑雕軍騎兵衝鋒之時。就如狼入羊羣,衝殺得十分過癮,從郭炯、姜暉到普通軍士,都有了輕敵之心,以爲一場大勝已經握在手中。他們完全沒有料到契丹騎兵能在敗退中迅速集結起來,解決了阻擊之敵後,繼續全速前進。

阿里爲了阻擊黑雕軍騎軍,率領着兩千騎軍全部戰死在荒漠中,也正是阿里爭取地寶貴時間,讓耶律大光重新聚攏敗兵。

當黑雕軍騎兵出現在面前之時,契丹軍又是一支軍容整齊的精兵。耶律大光雖說一直眼睛紅腫如水蜜桃。可是另外一隻眼睛卻凌歷如電,他見追兵不過萬人,立刻下令全軍反衝鋒。

契丹軍反衝鋒沒有留一點餘力,也沒有進行試探性進攻,全軍集中成一柄鋒利無比的戰斧,向黑雕軍惡狠狠的撲去。

黑雕軍一萬多騎兵包括匡操、姜曜指揮的狼營、熊營,郭炯指揮的

獅營,追擊之時,獅營行動最快,越過了狼營和熊營,緊緊尾隨在契丹軍身後。

獅營騎軍和契丹騎軍都是極爲精稅地騎軍,戰馬速度極快,兩軍相距極短,雙方都沒有使用弓箭的時間,轉眼間便開始了血腥地短兵相接。

馬槍最初主要裝備於狼營,經過數次實戰,馬槍在騎兵衝擊之時效果極佳,經過冬季整軍之後,黑雕軍騎軍都配上了馬槍。契丹騎軍武器多是自備,包括刀、矛、槍、棒、斧等各式武器,兩軍相交之後,長槍刺入身體的“噗、噗”聲、骨頭被敲碎的“咔嚓”聲,軍士頻死的慘叫聲,在戰場四處響起。

黑雕軍沒有想到契丹軍的反擊如此犀利,獅營、熊營和狼營先後都陷入了苦戰,契丹騎軍原有兩萬,被打散再收攏之後,仍有一萬四千多人,比黑雕軍人數稍多,卻也沒有佔到絕對優勢,兩軍呈膠着狀態,誰也不能一口吃掉對手。

後軍趕到戰場之時,戰場已亂成了一鍋粥,契丹軍和黑雕軍混在一起,此時,任何戰術、陣法已失去作用,唯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勇氣纔是制勝的關鍵。

侯大勇看到如此戰場形勢,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此時戰車營的強弩已失去了用處,契丹軍力頗佔優勢,後軍兩千多人投進去,也難以在人數上佔到優勢,不過,除了決一死戰,黑雕軍已經沒有退路了。

侯大勇對柳紅葉道:“兩軍相逢勇者勝,如今只有拼命了。柳先生且爲我擂鼓助威。”

侯大勇又對山宗元道:“山將軍,你率領戰車營原地駐防,爲黑雕騎軍留一條後路。”侯大勇看見山宗元想說什麼,斷然道:“不必多說,不論戰場出現什麼情況,山將軍都要緊守崗位,否則軍法無情。”

侯大勇抽出飛龍刀,大聲下令道:“親衛隊、陌刀隊,出擊。”說完用馬刺一刺“風之子”,“風之子”是一匹精力充沛的戰馬,吃痛之後,立刻向前竄出,向着戰場奔去,親衛隊五百鐵騎均是箭術超羣之士,早已把短弓拿在手中,緊隨着侯大勇,劉黑狗是親衛陣指揮使,擔負着保衛侯大勇地重大職責,他根據親衛隊長於弓箭的特點,編練了刺蝟陣,五百親衛陣不求攻敵,戰鬥時就把侯大勇圍在身後,用弓箭射殺迫近之敵,就如一隻渾身長滿尖刺的刺蝟,故名刺蝟陣。

劉黑狗身後有二十名騎手,跨下戰馬全部來自若爾蓋,戰馬極爲神駿,較之“風之子”有過之而無不及,劉黑狗一打手勢,這二十騎列成兩排,四蹄翻飛,很快就越過侯大勇戰馬,

侯大勇對於劉黑狗這種保姆般的關心即氣惱又感謝,只好無可奈何地放下飛龍刀,把弓箭取了出來。

黑雕軍三營已被契丹軍分割,雖說自保有餘,但要打破僵局擊破契丹軍卻也無能爲力。衝鋒將何五郎渾身是血,他帶着四五百部下,在契丹騎兵陣中衝殺了幾個來回,雖說沒有改變局勢,卻也狠挫了契丹軍的銳氣。

他看到狼營被團團包圍,形勢危急,立刻率軍衝了過去,何五郎手持馬槍,接連挑翻數名契丹騎手,硬生生撕開了一個缺口,和狼營匯合在一處。

匡操長槍一抖一突,猛地從一名契丹騎手嘴裡捅了進去,契丹騎手臨死之時,緊緊握住了匡操的長槍,垂死之力如此巨大,匡操一時無法擺脫,一名滿臉鬍鬚地契丹漢手手持狼牙棒,狂吼着衝向匡操,當頭就是一棒,匡操已是躲無可躲,眼看着便要喪命於此。

一根長槍帶着一陣風聲,“呼”地從不遠處飛了過來,刺破了契丹漢子的皮甲,槍尖穿透了契丹漢子的身體。

匡操扭頭一看,扔出馬槍之人正是渾身浴血的何五郎。

正是此時,一陣激昂的戰鼓聲響起,苦戰地黑雕軍知道援軍到達,精神爲之一振。

第366章 蕩盡羣雄(四十四)第329章 蕩盡羣雄(六)第100章 鏖戰西北(十三)第8章 滄州城內第44章 獅熊爭霸(一)第297章 南下之路(十二)第314章 南下之路(二十九)第319章 南下之路(三十四)第231章 決戰幽雲(二十二)第357章 蕩盡羣雄(三十五)第195章 廟堂之高(二十五)第223章 決戰幽雲(十四)第256章 鹿死誰手(十九)第90章 鏖戰西北(三)第254章 鹿死誰手(十八)第40章 節度三州(四)第196章 廟堂之高(二十六)第266章 鹿死誰手(二十九)第134章 經營同心(二十)第352章 蕩盡羣雄(三十)第15章 接管劉府第61章 奇襲隴西(二)第295章 南下之路(十)第99章 鏖戰西北(十二)第57章 回鶻商隊(五)第225章 決戰幽雲(十六)第320章 南下之路(三十五)第130章 經營同心(十六)第253章 鹿死信手(十六)第245章 鹿死誰手(八)第19章 又見青葉(二)第187章 廟堂之高(十五)第182章 廟堂之爭(十)第82章 風雲再起(五)第84章 風雲再起(七)第191章 廟堂之高(十九)第30章 決戰鳳州(十)第206章 廟堂之高(三十六)第35章 大梁城內(一)第216章 決戰幽雲(七)第14章 突現疫情第47章 回鶻大軍(一)第115章 經營同心(一)第86章 鳳雲再起(九)第6章 激戰馬賊第228章 決戰幽雲(十九)第358章 蕩盡羣雄(三十六)第4章 惜惜相別第160章 爭奪河套(二十五)第268章 鹿死誰手(三十一)第117章 經營同心(三)第130章 經營同心(十六)第24章 決戰鳳州(八)第57章 回鶻商隊(五)第90章 鏖戰西北(三)第307章 南下之路(二十二)第311章 南下之路(二十六)第350章 蕩盡羣雄(二十八)第194章 廟堂之高(二十四)第125章 經營同心(十一)第260章 鹿死誰手(二十四)第74章 回到大梁(五)第117章 經營同心(三)第18章 又見青葉(一)第16章 酒樓餞行第28章 姐姐病了(一)第9章 何去何從第12章 潞州城外第283章 鹿死誰手(四十七)第321章 南下之路(三十六)第270章 鹿死誰手(三十三)第3章 烽火熄滅第246章 鹿死誰手(九)第273章 鹿死誰手(三十六)第328章 蕩盡羣雄(五)第23章 符英掌權第273章 鹿死誰手(三十六)第155章 爭奪河套(二十)第239章 鹿死誰手(一)第263章 鹿死誰手(二十六)第16章 酒樓餞行第114章 清水河畔(十一)第6章 糧食問題第213章 決戰幽雲(四)第1章 侯府話別第35章 大梁城內(一)第100章 鏖戰西北(十三)第10章 攻破總壇第36章 大梁城內(二)第133章 經營同心(十九)第20章 決戰鳳州(四)第232章 決戰幽雲(二十三)第11章 救援友軍第196章 廟堂之高(二十六)第84章 風雲再起(七)第370章 蕩盡羣雄(四十八)第331章 蕩盡羣雄(八)第209章 廟堂之高(三十九)第111章 清水河畔(八)第188章 廟堂之高(十六)
第366章 蕩盡羣雄(四十四)第329章 蕩盡羣雄(六)第100章 鏖戰西北(十三)第8章 滄州城內第44章 獅熊爭霸(一)第297章 南下之路(十二)第314章 南下之路(二十九)第319章 南下之路(三十四)第231章 決戰幽雲(二十二)第357章 蕩盡羣雄(三十五)第195章 廟堂之高(二十五)第223章 決戰幽雲(十四)第256章 鹿死誰手(十九)第90章 鏖戰西北(三)第254章 鹿死誰手(十八)第40章 節度三州(四)第196章 廟堂之高(二十六)第266章 鹿死誰手(二十九)第134章 經營同心(二十)第352章 蕩盡羣雄(三十)第15章 接管劉府第61章 奇襲隴西(二)第295章 南下之路(十)第99章 鏖戰西北(十二)第57章 回鶻商隊(五)第225章 決戰幽雲(十六)第320章 南下之路(三十五)第130章 經營同心(十六)第253章 鹿死信手(十六)第245章 鹿死誰手(八)第19章 又見青葉(二)第187章 廟堂之高(十五)第182章 廟堂之爭(十)第82章 風雲再起(五)第84章 風雲再起(七)第191章 廟堂之高(十九)第30章 決戰鳳州(十)第206章 廟堂之高(三十六)第35章 大梁城內(一)第216章 決戰幽雲(七)第14章 突現疫情第47章 回鶻大軍(一)第115章 經營同心(一)第86章 鳳雲再起(九)第6章 激戰馬賊第228章 決戰幽雲(十九)第358章 蕩盡羣雄(三十六)第4章 惜惜相別第160章 爭奪河套(二十五)第268章 鹿死誰手(三十一)第117章 經營同心(三)第130章 經營同心(十六)第24章 決戰鳳州(八)第57章 回鶻商隊(五)第90章 鏖戰西北(三)第307章 南下之路(二十二)第311章 南下之路(二十六)第350章 蕩盡羣雄(二十八)第194章 廟堂之高(二十四)第125章 經營同心(十一)第260章 鹿死誰手(二十四)第74章 回到大梁(五)第117章 經營同心(三)第18章 又見青葉(一)第16章 酒樓餞行第28章 姐姐病了(一)第9章 何去何從第12章 潞州城外第283章 鹿死誰手(四十七)第321章 南下之路(三十六)第270章 鹿死誰手(三十三)第3章 烽火熄滅第246章 鹿死誰手(九)第273章 鹿死誰手(三十六)第328章 蕩盡羣雄(五)第23章 符英掌權第273章 鹿死誰手(三十六)第155章 爭奪河套(二十)第239章 鹿死誰手(一)第263章 鹿死誰手(二十六)第16章 酒樓餞行第114章 清水河畔(十一)第6章 糧食問題第213章 決戰幽雲(四)第1章 侯府話別第35章 大梁城內(一)第100章 鏖戰西北(十三)第10章 攻破總壇第36章 大梁城內(二)第133章 經營同心(十九)第20章 決戰鳳州(四)第232章 決戰幽雲(二十三)第11章 救援友軍第196章 廟堂之高(二十六)第84章 風雲再起(七)第370章 蕩盡羣雄(四十八)第331章 蕩盡羣雄(八)第209章 廟堂之高(三十九)第111章 清水河畔(八)第188章 廟堂之高(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