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決戰幽雲(九)

暖洋洋的太陽把飄揚的旗幟照得透亮,主將李延壽威色威嚴地看着城下的周軍,他對副將李侍力道:“這些周軍鎧甲整齊,和普通邊兵大不一樣,你認爲是什麼來頭?”李延壽常年駐守在邊境線上,和滄州軍、德州軍等大周邊防軍隊交戰多年,十分熟悉大周邊軍的情況,他站在城牆上,看了一會,就已經發現了這支小隊騎兵的不同之處。

李侍力也是經驗豐富的戰將,他看着在城外耀武揚威的周軍,道:“莫非這支軍隊是大周禁軍?對,大周邊軍雖然勇猛,可是絕對沒有這樣整齊鮮明的鎧甲,這支軍隊十有八九就是大周禁軍。”

李延壽和李侍力互望一眼,從對方眼中,已經讀到了答案。

李侍力突然覺得背心有些發涼,道:“若真是大周禁軍,看來周、遼必有一場大戰,現有大周禁軍派一支小部隊到易州城下,其中必然有詐,要儘快收兵回城,把情況探明瞭再出兵不遲。”

李延壽死死盯着城下的周軍和蕭子珏的契丹騎兵,半天沒有說話,他答非所問地道:“周軍打敗了南唐,是一支勁旅,周軍禁軍和契丹宮衛兵相比,誰更歷害?”

城牆之下,蘇文森等將士緊緊盯着吊橋,手中的弓箭早已準備妥當,當吊橋放下,契丹騎兵沿着吊橋往城外衝鋒之時,蘇文森下令道:“放箭。”蘇文森曾是黑雕軍五校尉之一,他受侯大勇的影響極深,對集中用箭頗有心得,他手下有近一百黑雕軍老兵,也將黑雕軍的這項傳統應用得純熟異常。

第一批契丹騎手正要衝出吊橋的時候,如雨的箭支就撲天蓋地而來,一時之間,吊橋上人仰馬翻,趁着契丹騎手短暫混亂之機。蘇文森帶着二百騎兵隊揚長而去。

蕭子珏來到易州之前,曾是宮衛兵將領。

宮衛兵是遼人的一種特殊的軍事組織,創始於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年代,專門用來護可汗的大帳,相當於大周朝的禁軍,是遼軍中的精銳之師。

蕭子珏向來眼高於頂,並不把一般的契丹軍隊放在眼裡,周軍在他眼裡更被視爲無物。此時還未和周軍交鋒就吃了一個小虧,氣得“哇、哇”直叫。

等到全部騎兵都衝出了吊橋,周軍已經跑得只剩下一個背影了。

李延壽在城牆上,清清楚楚看到了契丹騎兵和周軍交手的情況,這些周軍箭法出衆,騎術頗精,絕非泛泛之軍,定是大周禁軍無疑。李侍力急急忙忙道:“將軍,周軍定然有埋伏,趕快下令收兵。”

李延壽臉上露出古怪的神情。卻遲遲沒有決斷。城牆下。蕭子珏、所部騎兵已經發動起來,聲勢逼人地追趕着周軍。等到蕭子珏所部走遠,李延壽似乎鬆了一口氣。他下令道:“關閉城門,莫要被周軍偷襲了。”李侍力看着遠去的軍隊,有些着急地道:“是否派兵接應蕭子珏?”李延壽臉上莫名其妙地露出一股笑容,道:“李太白有詩云,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今日天氣如此之好,就由李郎在城牆上看緊點,老夫要回去快活了。”

李侍力素知李延壽老奸巨滑,此時高深莫測的樣子。定然有所謀劃,只是李延壽不說,他雖有滿肚疑問卻並不敢問。

李延壽走到梯口,忽然停了下來,轉身道:“從今天起封城,沒有我的命令,不準放一人進城,包括蕭子珏。”

吊橋“嘎、嘎”升了起來,城牆上的漢軍也各自回營。

李侍力在城牆上增加了一百名觀察兵之後,就命人切了一盤豬頭肉,坐在角樓裡津當有味地吃了起來。

蕭子珏正在全力捕捉周軍騎兵小部隊,他率領地是部族兵,論訓練水平遠遠不能與宮衛兵和御帳親軍相提並論,他們雖然也號稱契丹精騎,但是騎射水平並不比漢軍強過多少。此時,蕭子珏始終只能看見漢軍的背影,卻無論如何也追不上,他一邊大聲咒罵漢軍怯懦,不敢堂堂正正決戰,一邊催促手下騎兵加快追擊步伐。

何五郎帶領着八百騎兵,靜靜地躲藏在一處小土坡後面,等到契丹軍從坡地另一側走過,何五郎舉起手上長槍,大喊道:“兒郎們,跟我殺個痛快。”

何五郎身邊的傳令兵狠命敲響了戰鼓,八百養精蓄稅的禁軍騎兵蜂擁而出,斷了契丹軍的後路。

經過了小坡以後,蘇文森所部就漸漸放慢了速度,戰鼓聲一響,蘇文森率領的二百騎手也就紛紛掉轉馬頭,返身向契丹騎兵衝去。

蕭子珏看到有伏兵,暗叫不好,此時五百騎兵已沒有辦法回頭,他們如離弦之箭朝着蘇文森部衝了過來,兩軍很快就攪在了一起。

何五郎進入了戰場,聞到了撕殺的味道,兩隻眼睛頓時就紅通通的,他一馬當先,平舉着長槍,朝着契丹軍的後陣殺了過去。

騎兵對騎兵,雙方速度都極快,連舉弓的時間都沒有,雙方就混在了一起。

一羣綿羊由獅子帶着,也會發出驚人地戰鬥力,而一羣獅子由一隻綿羊來率領,也會弄得軟綿無力。大周禁軍原本就是從各地邊軍中選出來地強悍之士,此時,他們見主將何五郎如此兇猛,頓時士氣大振,“嗷、嗷”叫着,撲向了契丹騎手。

何五郎轉眼間就衝到了契丹人陣裡,一名契丹軍士正在掉轉馬頭,何五郎平舉着長槍,狠狠地刺向契丹騎手,只聽“噗”地一聲,鋒利的長槍槍頭從胸口處穿透了契丹騎手的皮甲,把契丹騎手刺了一個透心涼,何五郎猛力一舉,這名契丹騎手如一片樹葉,被輕飄飄地扔向了天空,隨後重重地砸向了另一名契丹騎手。

何五郎殺了一人之後,雙眼如滴血一般,更是勇猛無比,他在戰團中左衝右突,意如無人之境,保護他的幾名親衛也無法跟上的腳步,很快就找不到主將。

蕭子珏名字文雅。卻是契丹軍中有名的大力士,打仗也極爲兇悍,蕭子珏舉着一柄狼牙棒,一名周軍軍士衝到身前,舉槍刺來,蕭子珏的狼牙棒從下往下一磕,這名周軍軍士的長槍就飛上了天空,狼牙棒當頭砸下。周軍軍士的頭蓋如脆木一樣被擊得粉碎,蕭子珏戰馬前已倒下了好幾名禁軍軍士。

何五郎雖然瘋狂,卻在戰場上仍然眼觀六路,他早已盯上了這名契丹勇將,見到蕭子珏又打死一名軍士,大吼一聲,不顧一切地向着蕭子珏衝了過來。

一名契丹騎兵手持長刀,從側面衝了過來,何五郎用眼睛餘光瞧見了這名契丹騎兵,繼續保持着衝鋒的姿式。等到持刀騎手接近身前。

手中長槍如閃電一般刺出,正好刺中那名契丹騎手的咽喉,只見咽喉處一點血花涌出。長槍槍尖已刺穿了契丹騎手地咽喉。何五郎眼睛緊盯着蕭子珏,刺殺這名契丹騎手以後,連頭也沒有轉動。

與此同時,蕭子珏又擊落了一名周軍軍士以後,在亂軍之中,他也注意到瘋狂衝過來的何五郎,雙手平握狼牙棒,一夾馬腹,向着這名周軍將領衝了過去。

兩馬交錯間,蕭子珏橫掃狼牙棒。沉重地狼牙棒在蕭子珏手中竟如一根普通的木棍一樣,發出“呼、呼”風聲,把何五郎籠罩在棒風之中。何五郎知道歷害,根本不敢掠其鋒芒,他使出一個鐵板橋,平趟在馬背之上,躲過了致命一擊。

何五郎躲過了狼牙棒的鋒芒,但是,戰馬卻沒有這麼幸運。只聽得“蓬”地一聲巨響,戰馬的頭部被狼牙棒擊中,頭骨被沉重的棒頭打得粉碎。

就在狼牙棒擊碎戰馬頭骨的時候,趟在馬背上地何五郎已發起了反擊,手中的長槍猶如一條毒蛇從草叢中竄出,以極爲刁鑽的角度直刺蕭子珏下腹。

何五郎所用長槍槍頭是由竇田特製,端是鋒利無比,槍頭從蕭子珏、鎧甲薄弱處刺入,全部槍口已沒入了蕭子珏地腹中,兩馬交錯之時,何五郎用力一絞,鋒利的槍尖把蕭子珏的腸胃攬成一團粥。

就在何五郎戰馬倒地的時候,蕭子珏就不甘心地大吼了一聲,從戰馬上一頭栽了下來。

蕭子珏戰死,受到兩面包圍的契丹軍開始遺散,此時,契丹軍有組織的抵抗已經結束,鬥志高昂的周軍四處追殺逃軍。

此役,五百契丹軍受到了一千禁軍地伏擊,倉惶之下,幾乎被全殲,但是,契丹騎兵拼死反擊,也讓禁軍產生了兩百多人地傷亡,戰鬥結束之時,何五郎也恢復了常態,他騎在蕭子珏的戰馬之上,默默地巡視着戰場。

五百契丹騎兵被殲滅之後,從易州城到拒馬河的廣闊區域,都被禁軍控制在手中,何五郎也經過此役,在軍中樹立了絕對地威信,連蘇文森這等老行伍也自愧不如,從此甘心聽從何五郎調遣。何五郎的任務是切斷易縣駐軍與拒馬河北岸的聯繫,此時易州軍不敢出戰,何五郎也就樂得輕閒,在拒馬河以北安營紮寨。

有數名契丹騎手逃回了易州城,李侍力命人用吊籃把這些騎手吊上了城牆。

“我們追了十餘里,就遇到了敵人伏軍,蕭將軍力戰身亡,其餘軍士盡陷敵陣。”幾個契丹兵伏在地上,完全沒有了往日的傲慢。

李延壽坐在衙門主座上,一幅高深莫測的樣子,自從哪一小股周軍出現在城牆之下,他就料定了會是這種結局。等到契丹兵敘述完事情經過,李延壽臉上浮起一絲笑容,他慢條斯理地道:“按契丹軍法,主將陣亡,其部屬當斬。”

幾個契丹兵沒有想到李延壽臉上笑容可掬,嘴裡所說之話卻如此冷冰冰,身體頓時僵在當地。

李延壽冷冷地道:“押下去,斬首。”幾個契丹兵好不容易從戰場中逃得性命,不料卻要被自己人斬首,他們不甘心束手就縛,跳起來就往外跑,卻被一擁而上的漢軍死死按住。

不一會,血淋淋的人頭就被提了上來。

就在何五郎在易州伏擊契丹騎兵之時,鐵騎軍也兵臨益津關,此戰更無懸念,契丹益津關守將終延輝懾於大周軍威,不戰而降,四月十六日開戰以來,不過數天,大周禁軍已經佔領了寧州和益津關,柴榮對這樣的戰績深感滿意,卻也並不感到意外,一切都在計劃當中。

大軍陸續到達益津關之後,北伐大軍未作休整,就直撲瓦橋關,此瓦橋關和易縣以北的瓦橋渡口是兩個地方,只是不知爲何,兩地都以瓦橋爲名。

柴榮不僅有御架親征的癮,而且直接指揮戰鬥地愛好,按照侯大勇的建議,柴榮坐鎮益津關指揮全局是最爲穩妥的方案,但是柴榮否決了侯大勇的建議,他命令趙匡胤繼續從陸路進攻瓦橋關,而他親率汴河水軍向西進發,侯大勇苦勸不止,只得跟隨柴榮行動。

從益津關到瓦橋關,不到九十里的路程,水路漸漸變窄,汴河水師的玄蛟船已難過通過,出益津關二十里之後,柴榮便興致勃勃地率領着五千水師官兵棄船上岸。這五千水師官兵也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水師,在侯大勇的特訓之下,水師官兵可以說是一支“兩棲部隊”,加上汴河水師運輸能力極強,五千水師官兵竟有五百戰馬,組成一支小型騎兵隊。

上得岸來,正是春光無限美好之時,兩岸莽莽荒原,鶯啼燕舞,綠柳垂碧,景色十分怡人。水師官兵沿河岸行軍,要不斷繞過小河及沼澤,行軍速度並不快,黃昏時分,還沒有抵達瓦橋關,只好夜宿小村落之中。

五千軍隊圍成一個圓陣,把柴榮和範質、侯大勇等人團團圍在中間,柴榮身邊的供奉官們均是全幅武裝,守衛在柴榮帳外,以防不測。

半夜時分,圓陣之外,馬蹄聲不斷,不斷有瓦橋關契丹遊騎在陣外窺視,他們見大周軍防備森嚴,更沒有想到大周皇帝就在營中,所以,在夜裡放了一些冷箭之後,契丹遊騎也就各自散去。

侯大勇獨自居於帳前,他對於大周朝北伐經過並不熟悉,只是知道柴榮在北伐正順利的時候,突然得了急病,致使北伐功虧一簣,而眼前這一個場景,侯大勇卻覺得似曾相識,可是思來想去,卻又想不出任何眉目。

第7章 富貴生活第15章 高平血戰第176章 廟堂之高(三)第86章 鳳雲再起(九)第47章 節度三州(七)第258章 鹿死誰手(二十一)第14章 再襲敵軍第369章 蕩盡羣雄(四十七)第7章 富貴生活第264章 鹿死誰手(二十七)第277章 鹿死誰手(四十)第82章 風雲再起(五)第15章 高平血戰第185章 廟堂之高(十三)第234章 決戰幽雲(二十五)第182章 廟堂之爭(十)第307章 南下之路(二十二)第289章 南下之路(四)第273章 鹿死誰手(三十六)第12章 招賢納士第316章 南下之路(三十一)第14章 攻下滄州第173章 爭奪河套(三十八)第272章 鹿死誰手(三十五)第214章 決戰幽雲(五)第139章 爭奪河套(四)第12章 潞州城外第254章 鹿死誰手(十七)第12章 攻心爲上第90章 鏖戰西北(三)第7章 跬跳行動(二)第269章 鹿死誰手(三十二)第312章 南下之路(二十七)第52章 回鶻大軍(六)第288章 南下之路(三)第151章 爭奪河套(十六)第8章 詔令出征第297章 南下之路(十二)第302章 南下之路(十七)第147章 爭奪河套(十二)第258章 鹿死誰手(二十一)第4章 西軍風波第204章 廟堂之高(三十四)第361章 蕩盡羣雄(三十九)第347章 蕩盡羣雄(二十五)第9章 解救符英第111章 清水河畔(八)第288章 南下之路(三)第29章 姐姐病了(二)第55章 回鶻商隊(三)第375章 蕩盡羣雄(五十五)第230章 決戰幽雲(二十一)第290章 南下之路(五)第135章 經營同心(二十一)第204章 廟堂之高(三十四)第22章 決戰鳳州(六)第331章 蕩盡羣雄(八)第104章 清水河畔(一)第9章 何去何從第16章 鄭州任職第372章 蕩盡羣雄(五十)第331章 蕩盡羣雄(八)第46章 獅熊爭霸(三)第313章 南下之路(二十八)第19章 決戰鳳州(三)第301章 南下之路(十六)第266章 鹿死誰手(二十九)第366章 蕩盡羣雄(四十四)第156章 爭奪河套(二十一)第102章 鏖戰西北(十五)第35章 大梁城內(一)第248章 鹿死誰手(十一)第201章 廟堂之高(三十一)第245章 鹿死誰手(七)第18章 決戰鳳州(二)第149章 爭奪河套(十四)第207章 廟堂之高(三十七)第23章 決戰鳳州(七)第151章 爭奪河套(十六)第55章 回鶻商隊(三)第133章 經營同心(十九)第196章 廟堂之高(二十六)第11章 商隊南行第150章 爭奪河套(十五)第116章 經營同心(二)第174章 廟堂之高(一)第156章 爭奪河套(二十一)第362章 蕩盡羣雄(四十)第222章 決戰幽雲(十三)第305章 南下之路(二十)第7章 跬跳行動(二)第168章 爭奪河套(三十三)第145章 爭奪河套(十)第180章 廟堂之高(八)第335章 蕩盡羣雄(十二)第177章 廟堂之高(四)第12章 招賢納士第350章 蕩盡羣雄(二十八)第139章 爭奪河套(四)第172章 爭奪河套(三十七)
第7章 富貴生活第15章 高平血戰第176章 廟堂之高(三)第86章 鳳雲再起(九)第47章 節度三州(七)第258章 鹿死誰手(二十一)第14章 再襲敵軍第369章 蕩盡羣雄(四十七)第7章 富貴生活第264章 鹿死誰手(二十七)第277章 鹿死誰手(四十)第82章 風雲再起(五)第15章 高平血戰第185章 廟堂之高(十三)第234章 決戰幽雲(二十五)第182章 廟堂之爭(十)第307章 南下之路(二十二)第289章 南下之路(四)第273章 鹿死誰手(三十六)第12章 招賢納士第316章 南下之路(三十一)第14章 攻下滄州第173章 爭奪河套(三十八)第272章 鹿死誰手(三十五)第214章 決戰幽雲(五)第139章 爭奪河套(四)第12章 潞州城外第254章 鹿死誰手(十七)第12章 攻心爲上第90章 鏖戰西北(三)第7章 跬跳行動(二)第269章 鹿死誰手(三十二)第312章 南下之路(二十七)第52章 回鶻大軍(六)第288章 南下之路(三)第151章 爭奪河套(十六)第8章 詔令出征第297章 南下之路(十二)第302章 南下之路(十七)第147章 爭奪河套(十二)第258章 鹿死誰手(二十一)第4章 西軍風波第204章 廟堂之高(三十四)第361章 蕩盡羣雄(三十九)第347章 蕩盡羣雄(二十五)第9章 解救符英第111章 清水河畔(八)第288章 南下之路(三)第29章 姐姐病了(二)第55章 回鶻商隊(三)第375章 蕩盡羣雄(五十五)第230章 決戰幽雲(二十一)第290章 南下之路(五)第135章 經營同心(二十一)第204章 廟堂之高(三十四)第22章 決戰鳳州(六)第331章 蕩盡羣雄(八)第104章 清水河畔(一)第9章 何去何從第16章 鄭州任職第372章 蕩盡羣雄(五十)第331章 蕩盡羣雄(八)第46章 獅熊爭霸(三)第313章 南下之路(二十八)第19章 決戰鳳州(三)第301章 南下之路(十六)第266章 鹿死誰手(二十九)第366章 蕩盡羣雄(四十四)第156章 爭奪河套(二十一)第102章 鏖戰西北(十五)第35章 大梁城內(一)第248章 鹿死誰手(十一)第201章 廟堂之高(三十一)第245章 鹿死誰手(七)第18章 決戰鳳州(二)第149章 爭奪河套(十四)第207章 廟堂之高(三十七)第23章 決戰鳳州(七)第151章 爭奪河套(十六)第55章 回鶻商隊(三)第133章 經營同心(十九)第196章 廟堂之高(二十六)第11章 商隊南行第150章 爭奪河套(十五)第116章 經營同心(二)第174章 廟堂之高(一)第156章 爭奪河套(二十一)第362章 蕩盡羣雄(四十)第222章 決戰幽雲(十三)第305章 南下之路(二十)第7章 跬跳行動(二)第168章 爭奪河套(三十三)第145章 爭奪河套(十)第180章 廟堂之高(八)第335章 蕩盡羣雄(十二)第177章 廟堂之高(四)第12章 招賢納士第350章 蕩盡羣雄(二十八)第139章 爭奪河套(四)第172章 爭奪河套(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