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廟堂之高(一)

廉縣一戰,契丹軍退縮至西京道,兵鋒不敢過後套。僕骨、同羅等族,懾於黑雕軍軍威,竟相派出使臣,獻上牛馬等禮物,河套之地,皆在黑雕軍控制之下。

契丹皇帝耶律述律得知西京道大軍敗於周軍,耶律大光率三百騎僥倖逃生,隔夜宿醉頓時被嚇醒,他從幽州等地調來一萬多契丹軍,補充到西京道,此時,契丹軍朝綱鬆馳,軍政荒蕪,除了耶律大光,沒有人想去和河套周軍死戰,只是在耶律述律的壓力之下,幾位契丹將領避開靈州,率軍進攻實力相對較弱的府州,斬殺了一些百姓,謊稱打敗了數支大周軍隊,耶律述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此事也就算過去了。

按照侯大勇最初的計劃,黑雕軍只是掃蕩後套的一萬多契丹軍,沒有想到,契丹大將耶律述律竟親率大軍南下,黑雕軍雖然蒙受不少損失,可是完勝了數萬契丹大軍。一戰定河套之後,侯大勇反倒有些心事重重,俗語說:木秀於林,風必催之。也不知陛下柴榮會如何看待此事?

侯大勇字斟句酌地寫了一封奏摺,報告了近期邊事戰情。奏摺發出之後,侯大勇出靈州,過西會州,到靖遠城,然後折回同心城。每到一處,必要隆重祭奠陣亡將士,到榮軍院看望傷殘軍士,然後和各營軍官痛飲美酒,醉臥軍營。

就這樣巡視一圈,足足用去了一個月的時間,至六月中旬,侯大勇纔回到了靈州。回到靈州七八天之後。師高月明就生下一個約七斤的漂亮女兒,師高月明家鄉在清水河畔,侯大勇就爲女兒取名爲侯小清。

侯大勇莫名其妙回到大周朝以後,已有了四個子女,粟末靺鞨族的阿濟格生了侯虎,秋菊生了侯小璐,符英生了侯宗林,師高月明生了侯小清。除了侯小清以外,其餘三個子女出生之時,侯大勇皆在外征戰,因此,當侯小清呱呱落地之後。侯大勇閉門謝客,軍務之事交由奉命調回靈州的節度副使石虎,地方事務交由樑守恆處理,專心迎接呱呱落地的小生命。

侯大勇每天都要爲侯小清洗澡。他在另一個世界曾經做過父親,照顧孩子也算是一把好手,師高綠綺見侯大勇這種坐鎮一方的大官,居然親自幹上了僕傭之事,而且動作熟悉,樂此不疲,先是吃驚再是好笑,然後又着實嫉妒師高月明。

侯大勇閉門謝客不過三天。飛鷹堂用“鄭和九號”帶來兩份絕密情報:

一是陛下欲調侯大勇回朝,接替李穀地相位,由節度副使石虎接替侯大勇行節度使之職。

李穀在顯德一年七月任守司徒兼門下侍朗、平章事、監修國史,和範質、王薄同爲當朝宰臣,歷年來多有功勳,不料在南征之時打了敗仗,受到了柴榮的責罰,後又經啓用。榮耀卻不比從前。李穀多次上書請辭相位,柴榮都沒有同意。五月。李穀突然中風,臥牀不起,柴榮這才同意李穀告老還鄉,柴榮先後接到了侯大勇以及從其它渠道送來了廉縣戰役情報,大喜之後,柴榮屏去左右,獨自沉思良久,最後決定重重封賞侯大勇,由侯大勇接替李穀之相位。

另一份情報則關係到趙普,吏部已下文書,欲調趙普到殿前指揮使趙匡胤帳下任行軍司馬一職。

趙普在廉縣主持民政之事,鄭州、許州先後有數千戶上萬名老百姓遷到了廉縣,一年來,趙普帶領着老百姓完成了城牆的初步修繕工作,同時,在黃河兩岸整田修渠,廉縣城外大片荒地已有了一些往日模樣。開春以來,廉縣城外呈現出久違的熱火朝天的生產場景。在農田外圍,則是大片蔥綠的草場,不少調皮搗蛋的年輕人,在草場上騎馬追逐,學着放牧打獵,日子過得逍遙自在。

得到這兩份情報之後,侯大勇分別招來石虎、樑守恆和錢向南到書房議事,緊急地應對變局。

過了近一月,在七月中旬,吏部文書到了靈州,不過,只有調動趙普之文。

到了七月二十日,趙普依令向大梁出發,

趙普雖說是一名文官,但是在黑雕軍中已有近兩年時間,按照黑雕軍規距,文武官員都必須參加部隊的晨訓,這兩年時間,不管風霜雨雪還是風和日麗地天氣,趙普都依律參加訓練,即使在廉縣期間,他也嚴格遵守這個命令,和熊營軍士們一起參加訓練,趙普和劉成通、孟殊、沈懷鏡等衆文官,漸成文武兼備之士。

黑雕軍兩年,留給趙普許多美好的回憶,當靈州城漸漸消失在身後,趙普重重地嘆了一口氣。

顯德三年,趙普和趙匡胤在淮南相識,意氣相投,遂結爲異姓兄弟,趙普所學甚雜,殿前司第一勇將趙匡胤方面大耳,爲人豪爽俠義,頗有帝王之相。從五代以來,皇帝不過是“洛陽刺史耳”,誰的手中掌握有雄兵,誰就有可能問鼎中原,樑、唐、晉、漢、週五朝,均驗證了這個道理,趙普心中就有了輔佐趙匡胤的心思。來到侯大勇帳下之後,趙普仍和趙匡胤保持着密切聯繫,常有書信往來,趙匡胤對黑雕軍很感興趣,趙普也常在信中介紹黑雕軍情況。

隨着黑雕軍在西北戰場的節節勝利,趙普對侯大勇也越來越佩服,趙普在侯大勇和趙匡胤兩人之間猶豫不決。

黑雕軍雖強,但是地處西北,遠離了政權中心。歷來左右政局變化的都是處於中樞之地的禁衛之軍,邊境之軍再強。也只能稱霸一方,左右不了全國局勢。趙匡胤在禁軍中威信頗高,極似本朝太祖郭威,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若要成事,必爲趙匡胤。

最終,趙普還是選擇了趙匡胤。

趙普一行全是快馬,沿馬嶺水南下。沿途有驛站提供住宿,很快就到了河中府。

洛水、無定河、黃河都要穿過河中府,河中府過往商賈頗多,雖說大周朝頗有中興之相,可是,在交通便利的水岸邊,仍然活躍着一些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地盜賊,衙門屢次征伐。甚至動用的河中府地牙兵,無奈盜賊們滑如魚鰍,讓官軍們無處着力,所幸盜賊都是本地人,向來只求財不傷人。衙門無奈之下只能默許了他們的存在。

七月二十五日深夜,天空如被驚雷擊破,傾盆暴雨猖獗了整整半夜,無定河水暴漲。黃河兩岸的居民心又懸了起來。

良山驛站是河中府城外最好地驛站,顯德四年初,房舍經過重新翻整,雖說雨大,屋內卻沒有一處漏水。

良山驛站接待過無數南來北往的高官顯貴,趙普這種極別的官員,更如過江之鯽。趙普出身小吏世家,對人情世故極爲了解。找到了驛丞,送上幾貫周元通寶,很快就和朱驛丞搭上了千絲萬縷的關係。朱驛丞就讓趙普住進了一個單獨地小院子,還豪爽地送過來兩根新鮮地羊腿。

趙普的一位隨從在廉縣學得一手煮羊肉的好手藝,他到河中府買了一些調料,煮了一大鍋香氣撲鼻的羊肉湯。朱驛丞是一位大腹便便的漢子,素來愛喝上一口,他沒有想到羊肉湯會有這麼香法。雖隔着院牆。讒蟲已從肚子裡被勾了出來,朱驛丞提了一罐富家商鋪送來的老酒。一搖一擺地來到了趙普所住的小院子。

正在酒酣飯飽之際,一名精瘦地年輕人來到了院中,老遠就拱着手道:“好香地肉湯,朱驛丞有妙食爲何不請三郎?”

三郎是河中府參軍事,二年前由許州來到河中府,他爲人八面玲瓏,上上下下都能說得上話,三郎和朱驛丞也是極好的朋友,兩人常在一起吃喝玩樂,間或還一起到妙香樓去風流快活。

朱驛丞笑罵道:“我說是誰,原來是三郎,你真有口福,來嚐嚐塞外好滋味。”

三郎也不客氣,落落大方地坐了下來。趙普、三郎和朱驛丞地位相當,又均是見多識廣之人,幾杯酒下肚,大家就成爲無話不說的好朋友。

三郎和朱驛丞倆人皆醉,趙普酒量甚好,送走兩人之時,在小院中坐了一會。

此時,月光透過雲層,淡淡的清輝輕拂着大地,蟋蟀在雜草中鳴叫,好一幅夏日夜景,本應高興的趙普卻有些心煩意亂,洗浴之後,站在窗前遙望着黑沉沉地遠處,突然閃電從天而降,隨後雷霆大作,暴雨如注。

第二天,雨過天睛,空氣分外清新。

趙普換上了一身青色圓領長衫,帶上束了一圈綴着玉佩的腰帶,腳穿馬鞭,佩戴着跟隨自己多年地三尺青鋒。十幾名手下則不改裝束,身披黑雕軍制式軟甲,跨着侯家刀,每人帶着短弓和三十支鵰翎箭。

離開良山驛站不過十里,出現了一片頗爲茂密地林子,官道在此也變窄了許多。行走江湖,向來有“遇林莫入”地說法,趙普有些警醒地提醒手下:“朱驛丞酒後曾說,河中府近日來不是很太平,有兩股強盜活動甚爲頻繁,大家打起精神來。”

十餘名手下抽起侯家刀,三人在前探路,二人斷後,九人圍護着趙普。

在林中走了一陣,高大樹木越來越多,遮天蔽日,外面是驕陽,林內卻陰風襲人。

突然,頭頂上響起了一陣怪異地尖嘯聲,從樹頂上射下來數十支鐵箭,這一陣鐵箭來得十分迅猛,角度也極爲怪異。趙普等人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密林深處,完全想到襲擊之人會隱身在樹頂,箭雨過後,趙普一行十五人。全部中箭落馬,趙普身中七箭,有三箭射在了要害之處,他翻身落馬之時,猶自嘆息了一句:沒有想到趙普命喪於此。

樹上又響起了一陣尖利的嘯聲,四五十個蒙面人紛紛從樹上滑了下來,這些攔路的盜賊全穿着百姓的服飾,身上掛着各式刀具。有剷刀、鐮刀、環首刀、大砍刀,甚至還有菜刀,和一般盜賊不同的是,他們手中都有弓箭,這些弓箭也無奇特之處,全是尋常獵戶和官軍所用之弓。

爲首一人身穿緊身軟甲,臉上蒙了一張灰色布罩,他快步走到趙普身前。用手試了試趙普的鼻息,趙普已是氣息全絕。

一名壯實有漢子在場內轉了一圈,走到軟甲漢子身旁,道:“指揮使,全部死了。”

軟甲漢子正是河中府參軍事三郎。他點點頭,道:“把財物全部搜走,用布袋裝上,趕緊運走。埋了。”說完,揹着手,再不理壯實漢子。

壯實漢子對三郎甚爲尊敬,接令後,立刻帶人把屍體用布袋裝上,兩個漢子從身後一個罐子裡倒出一些和官道浮土相近地泥土,蓋住血跡,用腳踏緊。這些漢子手腳甚爲利索。一會功夫,現場就清理得乾乾淨淨。

三郎低聲自語道:“趙普兄,你也是條好漢子,別怪三郎心狠手辣,人生如戰場,輸贏都是命,認了吧。”

衆盜賊來得突然,去得更爲迅速。他們鑽進密林。不一會,森林就恢復了平靜。就如一粒水滴落入了江河,沒有激起一絲漣漪,眨眼間就消失了蹤跡。

數天後,“鄭和三號”從大梁城起飛,直奔靈州。

房當度投降黑雕軍之後,師高金被侯大勇留在了靖遠城,協助守將鐵川源管理城內地房當族人,雖說師高金很想和女兒見面,可是沒有節度使將令,雖說是岳父,他也不敢輕易離開靖遠城。師高月明生了女兒之後,侯大勇才發出命令,請師高金到靈州城內一晤。

侯大勇的大名,在房當族人中已成爲兇惡的代名詞,族人間相互詛咒之時常說:你今天出門遇上侯大勇。

師高金對侯大勇評價當然客觀許多,他常常爲房當人的命運嘆息:正當房當族南征北伐屢戰屢勝,實力大大提高之時,偏偏遇到了大周朝不世出的猛將侯大勇,這是天意弄人,而非戰之罪。

從靖遠城到靈州一路上,師高金總是盤旋着“侯大勇”三個字,他對於這個未見面的女婿有三分敬意,七分好奇。

師高金踏進了靈州之後,城內的繁華讓他大吃一驚,師高金雖是党項人,可他被族人所逼而逃出家園,走南闖北,頗見過一些世面。他數次到過靈州城,在他地印象之中,靈州城就是一座軍城,城池堅固,易守難攻,不過,繁華程度和中原腹地地城池相比就遠遠不如了,而此時硝煙還未散盡,靈州城內已是衆商雲集,城內店鋪林立,行人神色平靜,穿行於店鋪間頗有悠閒之意。

師高金原本以爲侯大勇只是一員猛將,沒有想到他治下地靈州城也是如此繁榮,雖說比不上大梁的繁華,卻也不遜於一般地中原名城。師高金是房當明手下心腹幕僚,同心城的地方事務多由師高金具體處理,他知道管理一座城池的難度,靈州此番景象,實在有些出乎師高金的意料。

在客房安頓下來,吃過晚飯,草草清洗一番,已是傍晚時分,師高金原本打算明日再到侯大勇府上,可是思女心切,還是在傍晚時分來到了侯大勇府弟。

院中親衛早知道師高月明地父親將至,通報姓名之後,很快就來到了內院大門。

內院裡,侯大勇抱着半個月的女兒,站在院子中間享受着夕陽西下的美景,當然,女兒小清只顧得上矇頭大睡,再美的景色對於她來說都沒有意義。

女兒小清嬌嫩的小臉蛋,在火紅夕陽照射之下呈現出美麗地玫瑰紅,侯大勇小心翼翼地抱着小清,眼光中充滿着慈愛,師高月明站在侯大勇身旁,滿含着笑意看着父女兩人,忽然一股奶水流了出來,把胸口處的衣服打溼了一大塊。

房當女子坐月子的習慣和中原女子不一樣,七天一過就要下牀走動,這一點倒是符合現代醫學的觀點,侯大勇也就常常陪着她院中散步。

“我地奶水已經流了出來,把她抱給我,我來喂她。”

“小清還沒有醒,等一會再喂她。”侯大勇一笑,“我幫小清吃奶吧。”

聽到侯大勇的調笑,師高月明胖胖的圓臉上泛起了紅雲,她用天藍色的眼睛滿是柔情地看了一眼侯大勇,道:“真討厭。”隨後又笑道:“小清比我見過的孩子都要聰明,就算是睡着了,只有聞到奶味,就會使勁地吮吸,她就和你一個樣子。”

兩人正說笑間,封沙走了進來,道:“師高金到了。”

第11章 商隊北行(四)第11章 救援友軍第338章 蕩盡羣雄(十五)第24章 決戰鳳州(八)第323章 南下之路(三十八)第374章 當今羣雄(五十四)第57章 回鶻商隊(五)第147章 爭奪河套(十二)第36章 大梁城內(二)第202章 廟堂之高(三十二)第13章 王樸來訪第46章 節度三州(六)第36章 大梁城內(二)第260章 鹿死誰手(二十三)第279章 鹿死誰手(四十二)第105章 清水河畔(二)第309章 南下之路(二十四)第9章 何去何從第249章 鹿死誰手(十二)第260章 鹿死誰手(二十三)第326章 蕩盡羣雄(三)第288章 南下之路(三)第9章 何去何從第10章 借刀殺人第335章 蕩盡羣雄(十二)第344章 蕩盡羣雄(二十二)第三百五十五 蕩盡羣雄三十三第76章 回到大梁(八)第130章 經營同心(十六)第304章 南下之路(十九)第21章 決戰鳳州(五)第30章 決戰鳳州(十)第351章 蕩盡羣雄(二十九)第137章 爭奪河套(二)第15章 高平血戰第10章 攻破總壇第184章 廟堂之高(十二)第87章 風雲再起(十)第204章 廟堂之高(三十四)第235章 決戰幽雲(二十六)第152章 爭奪河套(十七)第151章 爭奪河套(十六)第370章 蕩盡羣雄(四十八)第250章 鹿死誰手(十三)第24章 決戰鳳州(八)第267章 鹿死誰手(三十)第332章 蕩盡羣雄(九)第69章 回到大梁(一)第32章 決戰鳳州(十二)第302章 南下之路(十七)第213章 決戰幽雲(四)第15章 侯府家事(一)第10章 借刀殺人第294章 南下之路(九)第40章 節度三州(四)第160章 爭奪河套(二十五)第323章 南下之路(三十八)第345章 蕩盡羣雄(二十三)第280章 鹿死誰手(四十四)第171章 爭奪河套(三十六)第240章 鹿死誰手(二)第183章 廟堂之高(十一)第269章 鹿死誰手(三十二)第334章 蕩盡羣雄(十一)第1章 飛機失事第318章 南下之路(三十三)第10章 中牟縣令第319章 南下之路(三十四)第338章 蕩盡羣雄(十五)第168章 爭奪河套(三十三)第312章 南下之路(二十七)第287章 南下之路(二)第352章 蕩盡羣雄(三十)第105章 清水河畔(二)第22章 決戰鳳州(六)第10章 中牟縣令第323章 南下之路(三十八)第315章 南下之路(三十)第15章 接管劉府第185章 廟堂之高(十三)第215章 決戰幽雲(六)第132章 經營同心(十八)第18章 決戰鳳州(二)第19章 又見青葉(二)第287章 南下之路(二)第271章 鹿死誰手(三十四)第104章 清水河畔(一)第332章 蕩盡羣雄(九)第104章 清水河畔(一)第84章 風雲再起(七)第19章 李暉到任第358章 蕩盡羣雄(三十六)第174章 廟堂之高(一)第56章 回鶻商隊(四)第74章 回到大梁(五)第280章 鹿死誰手(四十四)第243章 鹿死誰手(五)第167章 爭奪河套(三十二)第61章 奇襲隴西(一)第232章 決戰幽雲(二十三)
第11章 商隊北行(四)第11章 救援友軍第338章 蕩盡羣雄(十五)第24章 決戰鳳州(八)第323章 南下之路(三十八)第374章 當今羣雄(五十四)第57章 回鶻商隊(五)第147章 爭奪河套(十二)第36章 大梁城內(二)第202章 廟堂之高(三十二)第13章 王樸來訪第46章 節度三州(六)第36章 大梁城內(二)第260章 鹿死誰手(二十三)第279章 鹿死誰手(四十二)第105章 清水河畔(二)第309章 南下之路(二十四)第9章 何去何從第249章 鹿死誰手(十二)第260章 鹿死誰手(二十三)第326章 蕩盡羣雄(三)第288章 南下之路(三)第9章 何去何從第10章 借刀殺人第335章 蕩盡羣雄(十二)第344章 蕩盡羣雄(二十二)第三百五十五 蕩盡羣雄三十三第76章 回到大梁(八)第130章 經營同心(十六)第304章 南下之路(十九)第21章 決戰鳳州(五)第30章 決戰鳳州(十)第351章 蕩盡羣雄(二十九)第137章 爭奪河套(二)第15章 高平血戰第10章 攻破總壇第184章 廟堂之高(十二)第87章 風雲再起(十)第204章 廟堂之高(三十四)第235章 決戰幽雲(二十六)第152章 爭奪河套(十七)第151章 爭奪河套(十六)第370章 蕩盡羣雄(四十八)第250章 鹿死誰手(十三)第24章 決戰鳳州(八)第267章 鹿死誰手(三十)第332章 蕩盡羣雄(九)第69章 回到大梁(一)第32章 決戰鳳州(十二)第302章 南下之路(十七)第213章 決戰幽雲(四)第15章 侯府家事(一)第10章 借刀殺人第294章 南下之路(九)第40章 節度三州(四)第160章 爭奪河套(二十五)第323章 南下之路(三十八)第345章 蕩盡羣雄(二十三)第280章 鹿死誰手(四十四)第171章 爭奪河套(三十六)第240章 鹿死誰手(二)第183章 廟堂之高(十一)第269章 鹿死誰手(三十二)第334章 蕩盡羣雄(十一)第1章 飛機失事第318章 南下之路(三十三)第10章 中牟縣令第319章 南下之路(三十四)第338章 蕩盡羣雄(十五)第168章 爭奪河套(三十三)第312章 南下之路(二十七)第287章 南下之路(二)第352章 蕩盡羣雄(三十)第105章 清水河畔(二)第22章 決戰鳳州(六)第10章 中牟縣令第323章 南下之路(三十八)第315章 南下之路(三十)第15章 接管劉府第185章 廟堂之高(十三)第215章 決戰幽雲(六)第132章 經營同心(十八)第18章 決戰鳳州(二)第19章 又見青葉(二)第287章 南下之路(二)第271章 鹿死誰手(三十四)第104章 清水河畔(一)第332章 蕩盡羣雄(九)第104章 清水河畔(一)第84章 風雲再起(七)第19章 李暉到任第358章 蕩盡羣雄(三十六)第174章 廟堂之高(一)第56章 回鶻商隊(四)第74章 回到大梁(五)第280章 鹿死誰手(四十四)第243章 鹿死誰手(五)第167章 爭奪河套(三十二)第61章 奇襲隴西(一)第232章 決戰幽雲(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