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鹿死誰手(二十九)

暴雨過後,老天爺立刻變臉,連續的高溫讓修築河堤的數萬老百姓吃盡了苦頭,雨天盼晴,久晴則盼雨,就在這樣矛盾的心情中,決堤的河岸漸漸地合攏了。

侯大勇光着膀子,挑着一筐泥土上了河堤,他身體雖然強健,可是很少做這種體力活,挑着擔子遠不如普通百姓來得自在,他認認真真的幹了一上午了,渾身是汗水,大顆大顆的汗滴順着結實的後對不斷地往下流着。

這已是他在河堤上的第三天。

此次黃河澶州段決堤,主要原因是持續暴雨迅速提高了水位,正好衝跨了澶州段河堤,等到大水退去後,人們這才發現,造成巨大傷亡的河水,不過是從一道並不十分寬闊的缺口涌出來的。

望着這一道缺口,人們都是扼腕長嘆:

如果在春天築壩之時,再多加幾塊石頭,多打幾個樁,這個堤壩也許就能抗住猛漲的河水;

如果當時有人在河堤上巡視,能夠及時發現河堤的細小變化,及時加固,這個堤壩也許能夠抗住洶涌的河水;如果在洪水暴發之時,能有人及時報警,澶州衙門示佔據南門,或許就有更多的人能夠逃出澶州城;正是由於有這麼多的“如果”,讓侯大勇更覺得王德戰和鄭有林的可恨,兩人的瀆職行爲,使個數萬澶洲百姓遭受了滅頂之災。

錄事參軍肖青沒有受到牽連,此時他是澶州衙門的最高長官,負責組織澶州百姓抗災自救。

侯大勇上了河堤,肖青自然也不能落後,他也是大汗淋漓,看到侯相又上了河堤,就急步上前,恭敬地道:“侯相,大堤基本補上來。石碑也運上來了,大家等着您給石碑添上第一鍬土。

侯大勇仰着脖子,猛喝一口水,揮了揮手道:“走吧。”

看着侯大勇站在河堤的高處,把第一鍬土蓋向了無字石碑,錄事參軍肖青眼中不知不覺地涌上了淚水,他望着結實精悍的侯大勇,不由自主地跪了下來。

肖青身後身旁的衙吏們也跟着跪了下來。就如多骨諾骨牌一樣,沿着河堤分佈的數萬百姓陸續地跪向河堤最高處的石碑。

數萬百姓黑壓壓地跪成一片,河岸只聽見了河水拍岸聲。

侯大勇提着鐵鍬站在河堤最高處,當數萬人皆跪下之後,侯大勇這才把鐵鍬丟在了一邊,走到無字石碑的正面,規矩地跪上,鄭重地行過大禮。侯大勇起身以後,對着肖青道:“這河堤還需要整治,你大家起來吧。”

也不知何處傳來一聲“青天”的大喊。很快。數萬百姓四處都響起了“青天”、“侯青天”“長命百歲”“大富大貴”地喊聲,這些喊聲被江風一吹,遠遠地隨着江面向着下游飄去。

侯大勇在江邊隨着百姓們勞動。頗有作秀之意,可是數萬老百姓面對着石碑跪下,這一場景深深震憾了侯大勇,在這世界,除了官場的勾心鬥角、相到欺詐,還是有熱血和真情,只要良心未全部抿滅,也能夠體會到這種感情。

下了河堤,侯大勇就如英雄一般從人羣中走過,當河岸和人羣終於遠去之時。侯大勇這才平靜下來。

侯大勇暗自道:“河道決堤,澶州地方官員瀆職一罪是逃不掉的,自己從大梁而來,帶來了救災糧食,清理了城內屍體,組織百姓修繕了河堤,這三件事,本質上不過是中央政府替地方政府處理後事而已,而老百姓卻把自己當成了救苦救命的大青天。”侯大勇想到這。思路突然轉回了另一個世界,“別說現在,就算是在科學、民主的二個一世紀,中國仍然有着強烈的清官意識,也有許多官員喜歡扮演着救民於水火的清官。”

在澶州城,經歷了一場大災,人們都從內心深處盼望着一個清官的出現,結果,侯大勇及時地出現了,而且他做了百姓最盼望的事情,於是,侯大勇順理成章也就成了一位青天大老爺。

侯大勇沒有想到,他的“青天大老爺”的名聲傳播速度之快,就如黃河之水一樣,很快就遍及了大江南北,傳言所到之處,人們提起侯大勇,均不由自主地露出敬仰之情,經過了澶州之事,侯大勇,就如另一個世界的宋江一樣,成了人見人拜的“及時雨”。當然,澶州事件對於大周政局發生的影響,也是侯大勇沒有預斷到的。

侯大勇用囚車押着王德成和鄭有林回到大梁之時,時間已經是九月,中書門下早已收到了此次潛州災情的詳細報告,大梁天牢裡,已爲王德成和鄭有林留下了合適的位置。

到了大梁城,侯大勇反而變得超然了,澶州瀆職案就是一條線,線後必然牽着許多或粗或細地手臂,因此,他告辭了衆官,帶着帳冊和口供,安安靜靜的帶着親衛們回到了府上。

剛剛拐到南城區,就看到十幾騎從自己府上出來。這十幾騎全是精進健馬,騎手們是精一色地紙甲,君上去精神抖擻,極爲威武。侯大勇對禁軍頗爲熟悉,看到紙甲,就知道不是禁軍,也不是黑雕軍,十有八九是岳丈-魏王符彥卿。

果然,老遠就聽到符彥卿洪亮的聲音:“侯郎,你可回來了。”

符彥卿是資深將領,受封爲魏王,鎮守大名府十餘年,在大周朝軍界素有威名,而且,符彥卿兩個女兒嫁給了柴榮,一個小外孫成爲了當今陛下,他在大周朝身份之尊貴,極少有人能與之相比。

侯大勇早就翻身下馬,來到了符彥卿的馬前。

符彥卿挽着侯大勇的胳膊,翁婿兩人親密無間地回到了侯府。酒過三巡,符彥卿對站在一旁侍候的下人道:“你們全都下去。”

符彥卿眉發有些花白,臉上有些酡紅,很欣慰地道:“此次侯郎到澶州救災,事情辦得好,大名府的百姓都在傳頌着侯青天的事兒。”

符彥卿是一方節度使,沒有得到聖命不能輕易離開駐地,幾句話一說,侯大勇心中已是隱隱知道了他的來意。

侯大勇咬牙切齒道:“此次黃河決堤,三分天災,七分人禍,十數萬的百姓冤死在澶州城內,就算活剮了王德成和鄭有林,也難解我心頭之恨。”

符彥卿見侯大勇提起這兩人是如此深惡痛絕,放下酒杯,道:“王德成是澶州刺史,黃河水淹了澶州城,他死罪難逃。至於司馬鄭有林,大家都明白,他不過是一個養老官,這一次罪不至死,削職爲民也就算是懲戒了。”

“原來是爲鄭有林做說客。”侯大勇已經明白了岳父的來意,符彥卿還沒有交出底牌,他也就要公事公辦,笑道:“鄭有林這個司馬可不是一般的司馬,聽說澶州不少事情都由他說了算,這一次恐怕脫不了干係。”符彥卿經歷了數朝,閱人無數,如何不明白女婿的心思,微笑道:“這個鄭有林本是一個市井之徒,他能當上澶州司馬,憑了兩個關係,一是他母親是範家的奶媽,二是洛陽十老地關係,鄭有林在洛陽之時,天天和洛陽十老混在一起,關係非同一般,此次我到大梁來,也是受了洛陽十老所託,留鄭有林一條命。”

“範相是什麼態度?”

符彥卿“嘿、嘿”笑道:“據說範相要依律懲處鄭有林。”

範質是首席宰相,是侯大勇奪權的障礙之一,如何邁過範質,是侯大勇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澶州事件,給了他一個天大的機會。

“澶州決堤的前後情況我已寫了一個詳細的報告遞到了中書門下,各位閣老都應着到了這份報告,鄭有林之事我一個人不好說。”

符彥卿見侯大勇說話仍然滴水不漏,道:“洛陽十老可以說是神通廣大,若是範相和侯郎都有心留鄭有林一條小命,我相信其他人也會做出同樣的決定。”侯大勇突然擡起頭,盯着符彥卿道:“如此爲鄭有林說情,魏王能有什麼好處?”

“我能有什麼好處,盡故人之情吧。”符彥卿收斂了笑容,道:“殺掉鄭有林如捻死一隻螞蟻,只是殺他一人,或許要給你結下無數或明或暗的敵人,這太不值得了。”

“容我考慮考慮再說。”送走了符彥卿,侯大勇把自己一個人關在了書房裡。

“放掉鄭有林,毀掉帳冊,王德成就成了替死鬼,這是一個權貴們皆大歡喜的結局。”

“殺掉鄭有林,順藤摸瓜,把禍事引到範質身上去,只是範質與鄭有林並沒有多少牽連,如何弄倒範質,是一個難題。”

在書房裡坐了一個時辰,侯大勇終於下定了決心,他走出了書房,封沙早已有門外等候,見侯大勇出來,迎上去道:“符娘子剛剛從宮中回來,正在主院等着侯相。”

第12章 攻心爲上第372章 蕩盡羣雄(五十)第100章 鏖戰西北(十三)第271章 鹿死誰手(三十四)第2章 黑雕新軍第358章 蕩盡羣雄(三十六)第三百五十六 蕩盡羣雄三十四第23章 符英掌權第140章 爭奪河套(五)第200章 廟堂之高(三十)第147章 爭奪河套(十二)第69章 回到大梁(一)第5章 道士陳摶第190章 廟堂之高?(十八)第12章 招賢納士第358章 蕩盡羣雄(三十六)第293章 南下之路(八)第51章 回鶻大軍(五)第78章 風雲再起(一)第46章 獅熊爭霸(三)第84章 風雲再起(七)第323章 南下之路(三十八)第82章 風雲再起(五)第357章 蕩盡羣雄(三十五)第254章 鹿死誰手(十七)第8章 確定名分第三百五十五 蕩盡羣雄三十三第15章 接管劉府第95章 鏖戰西北(八)第18章 決戰鳳州(二)第5章 道士陳摶第268章 鹿死誰手(三十一)第167章 爭奪河套(三十二)第124章 經營同心(十)第180章 廟堂之高(八)第13章 攻城爲下(一)第4章 西軍風波第15章 城市規劃第97章 鏖戰西北(十)第4章 惜惜相別第226章 決戰幽雲(十七)第23章 決戰鳳州(七)第294章 南下之路(九)第9章 何去何從第286章 南下之路(一)第51章 回鶻大軍(五)第14章 再襲敵軍第273章 鹿死誰手(三十六)第82章 風雲再起(五)第157章 爭奪河套(二十二)第298章 南下之路(十三)第22章 決戰鳳州(六)第118章 經營同心(四)第三六十七章 蕩盡羣雄四十五第338章 蕩盡羣雄(十五)第30章 決戰鳳州(十)第308章 南下之路(二十三)第1章 侯府話別第70章 回到大梁(二)第13章 王樸來訪第108章 清水河畔(五)第245章 鹿死誰手(七)第248章 鹿死誰手(十一)第315章 南下之路(三十)第209章 廟堂之高(三十九)第252章 鹿死誰手(十五)第19章 決戰鳳州(三)第207章 廟堂之高(三十七)第三百五十五 蕩盡羣雄三十三第317章 南下之路(三十二)第197章 廟堂之高(二十七)第137章 爭奪河套(二)第229章 決戰幽雲(二十)第12章 招賢納士第10章 中牟縣令第189章 廟堂之高(十七)第86章 鳳雲再起(九)第295章 南下之路(十)第256章 鹿死誰手(十九)第120章 經營同心(六)第307章 南下之路(二十二)第6章 激戰馬賊第144章 爭奪河套(九)第265章 鹿死誰手(二十八)第288章 南下之路(三)第39章 節度三州(三)第220章 決戰幽雲(十一)第221章 決戰幽雲(十二)第239章 鹿死誰手(一)第20章 澶州城外第108章 清水河畔(五)第47章 節度三州(七)第3章 烽火熄滅第135章 經營同心(二十一)第13章 王樸來訪第184章 廟堂之高(十二)第99章 鏖戰西北(十二)第262章 鹿死誰手(二十五)第288章 南下之路(三)第67章 大戰過後(四)
第12章 攻心爲上第372章 蕩盡羣雄(五十)第100章 鏖戰西北(十三)第271章 鹿死誰手(三十四)第2章 黑雕新軍第358章 蕩盡羣雄(三十六)第三百五十六 蕩盡羣雄三十四第23章 符英掌權第140章 爭奪河套(五)第200章 廟堂之高(三十)第147章 爭奪河套(十二)第69章 回到大梁(一)第5章 道士陳摶第190章 廟堂之高?(十八)第12章 招賢納士第358章 蕩盡羣雄(三十六)第293章 南下之路(八)第51章 回鶻大軍(五)第78章 風雲再起(一)第46章 獅熊爭霸(三)第84章 風雲再起(七)第323章 南下之路(三十八)第82章 風雲再起(五)第357章 蕩盡羣雄(三十五)第254章 鹿死誰手(十七)第8章 確定名分第三百五十五 蕩盡羣雄三十三第15章 接管劉府第95章 鏖戰西北(八)第18章 決戰鳳州(二)第5章 道士陳摶第268章 鹿死誰手(三十一)第167章 爭奪河套(三十二)第124章 經營同心(十)第180章 廟堂之高(八)第13章 攻城爲下(一)第4章 西軍風波第15章 城市規劃第97章 鏖戰西北(十)第4章 惜惜相別第226章 決戰幽雲(十七)第23章 決戰鳳州(七)第294章 南下之路(九)第9章 何去何從第286章 南下之路(一)第51章 回鶻大軍(五)第14章 再襲敵軍第273章 鹿死誰手(三十六)第82章 風雲再起(五)第157章 爭奪河套(二十二)第298章 南下之路(十三)第22章 決戰鳳州(六)第118章 經營同心(四)第三六十七章 蕩盡羣雄四十五第338章 蕩盡羣雄(十五)第30章 決戰鳳州(十)第308章 南下之路(二十三)第1章 侯府話別第70章 回到大梁(二)第13章 王樸來訪第108章 清水河畔(五)第245章 鹿死誰手(七)第248章 鹿死誰手(十一)第315章 南下之路(三十)第209章 廟堂之高(三十九)第252章 鹿死誰手(十五)第19章 決戰鳳州(三)第207章 廟堂之高(三十七)第三百五十五 蕩盡羣雄三十三第317章 南下之路(三十二)第197章 廟堂之高(二十七)第137章 爭奪河套(二)第229章 決戰幽雲(二十)第12章 招賢納士第10章 中牟縣令第189章 廟堂之高(十七)第86章 鳳雲再起(九)第295章 南下之路(十)第256章 鹿死誰手(十九)第120章 經營同心(六)第307章 南下之路(二十二)第6章 激戰馬賊第144章 爭奪河套(九)第265章 鹿死誰手(二十八)第288章 南下之路(三)第39章 節度三州(三)第220章 決戰幽雲(十一)第221章 決戰幽雲(十二)第239章 鹿死誰手(一)第20章 澶州城外第108章 清水河畔(五)第47章 節度三州(七)第3章 烽火熄滅第135章 經營同心(二十一)第13章 王樸來訪第184章 廟堂之高(十二)第99章 鏖戰西北(十二)第262章 鹿死誰手(二十五)第288章 南下之路(三)第67章 大戰過後(四)